西西河

主题:【原创】传统拳术修炼宗旨:文武兼攻 -- 京城马国兴

共:💬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传统拳术修炼宗旨:文武兼攻

    文武兼攻

    武尚文兼有所宗,不因文字义难通。

    匹夫恃勇无深识,反将书旨付流东。

    阐释:

    此“文武兼攻”的命题,一揭“武技大略拳归宗”的秘旨。何为“文”?何为“武”?何谓“兼攻”?明此,方能通明“文武兼攻”之蕴含的精义,才能知道“武尚文兼有所宗”说的“宗”什么?才能知道张横秋先生所著《拳经》一书“书旨”为何?下面就一一解之。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本是“文武双修”之事。双修者,谓之“兼攻”。攻者,专习而克之也。

    文者,体也;武者,用也。杨谱《太极分文武三成解》一文中说:“文修于内,武修于外。体育内也,武事外也。其修法内外,表里功成集大成。即上乘也”。《浑元剑经》中云:“功用到此,谓文兼武全将相身,更必出处有道焉”。《易经》曰:“乾尚文,坤尚质”。《太极拳经》云:“健顺参头号,引进精详”。《易系辞下传第六章》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上引诸家之论,皆言“文、武、体、用”也。就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来论,不外“阴阳之两物”也。阳物者,乾健之体也;阴物者,坤顺之体也。以“文武”二字论之,健之体,乃文体也;顺之体,乃武体也。“文武兼攻”,即内以内功建“健之体”;外以外功建“顺之体”;再内外齐修健顺之柔外刚中的“德之体”。再修健顺德之体的“柔外刚中,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经历“顺、逆、和、化”四德境,而达到健顺和之至的太和一气的全体透空之太极境,进一步修炼达到“无形无象”的无极境,功至此境,是为“无上艺境”。以上所论,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文武兼攻”的始终过程,及功夫艺境。各门派,拳种,无不宗此论而修炼之。明白了“文武兼攻”的这些内容,再观“歌诀”之内容。也就容易清楚明白了。下面依歌词顺序阐释之。

    武尚文兼有所宗

    阐释: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文体武用”之双修,是为所宗的,乃宗《易经》学说的“天人合一”之理法的。严格的讲,乃宗三皇圣道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法旨的学问,是一门修证的学问。

    不因文字义难通

    阐释:

    由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产生、发展源远流长,历代方家皆有论述,只要遵从三皇圣道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天人合一之学,精通《易经》学说,就会突破历代拳家论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之文字障碍,就会使各历史时期的拳学论述变得通俗易懂了。这是因为历代的传统拳术攻防功夫之大家,本身具备“实相般若”,所以,才能历经“境界般若”,而具备“文字般若”的能力,得以著谱立说。诸家之论,皆为各言其见所致。而后学对于其中“体、用”的精旨妙谛,不会因为文字的原因而难于通达呀!

    匹夫恃勇无深识

    阐释:

    只有经历健顺参半的意气君来骨肉臣之尚德不尚力的君子之道修者,才能深明“天人合一”之宗旨,才能达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而那些崇尚筋努骨突,尚血气之横力的人,又多恃勇凌人之辈,只知持横用蛮,此乃匹夫之勇。这是对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建体、至用,没有深刻认识的粗浅之表现。他们如何能“以文观法”对“建德体,至道用”有清楚的认识呢?

    反将书旨付流东

    阐释:

    这些匹夫之勇者,尚气用力,筋努骨突,如何能得“天人合一”之旨?又怎会明白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建体至用”之修炼顺序的过程?又如何能知道“避实击虚”无争为争的无为法呢?其又如何能知道“形拳、意拳、神拳”的功成之三个步骤呢?总之,这些猥知卤莽之人,尚血气用横力,恃强用蛮,最终弄得自己百病之身。反将《拳经》一书的“天人合一”之旨,付诸东流,他们根本不明白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是在神为非人力也。无害者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更不明白“打拳原为保身之计”这句话的精神实质为何?

    通过对“文武兼攻”。歌诀的阐释,可知张横秋先生所传拳法,已然精妙至极矣!我认为,可与太极拳门之论相媲美矣!足见拳本一家之宗旨,“万法统宗”之精义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