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外一篇,关于古田会议以及其他 -- 史文恭

共:💬86 🌺250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青蓝桔枳之别

          苏俄型政委制度的完全拷贝,是北伐军,是三金五皮主义的“党代表”。这个呢,毛委员在三湾改编时是很直接了当的给予否定评价的。

          苏俄的政委始终不是一级真正的部队长,起初是政治监军,以后则不过是军事主官的下级幕僚而已--从职务级别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而后苏军索性撤销此制搞纯一长制,也证明苏式政委制的脆弱,所谓的两长制在北边从来就是个没有实现过的梦想。

          而由毛委员支部建在连上,从而山寨化了的(其实是升级)政委制,则是货真价实的两长制。

          • 家园 毛、蒋对北伐时期党代表制度的评论

            http://www.calf.cn/redirect.php?tid=38023&goto=lastpost

            毛泽东对这一时期的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评价很高,1937年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说:"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部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

            1928年年底,蒋介石以经费欠缺为由,解散师级以下党代表政工系统,改政治训练部降为政治训练处。党代表制自此不存。后来,蒋介石为其取消党代表制进行过辩解:"现在匪部实行的是二元制,就是军官与政工人员二者并立,互相监督,但我们中国古人说:权出于一者强,出于二者弱,我们既然委任了一个将领就该绝对信任他,而不用其他方法来牵制他,所以我们北伐之后就取消了党代表制度,采用一元制,把事权集中于官兵。。。。。。你们应该知道我的意思不过是使事权集中,易于发挥效率,并不是不重视政工人员。"(蒋总统言论集,卷22<<国军如何才能完成剿匪救民的任务>>)

            从这段言论看出蒋是看出了苏联军事二元制的缺陷,为了给他的将领集中最大权限取消束缚,才这样做的。但蒋是看到了苏联政委制的缺陷,却没有发觉这样的缺陷在中共一方却是得到最大程度的消弭,原因是首先,中共军队的政委并不是只搞政工,不懂军事的门外汉,有时候常常是军职和政委能够转换甚至兼任,反而是军事和政工两不误。其次,中共军队中一切重大问题皆有党委会讨论决定,再分交军事和政治主官执行,理论上政委比军事主官要高半级。但一般来说政委的权力不能凌驾于军事指挥员之上的。对从敌对阵营中起义、俘虏、投诚过来的队伍则例外。尽管政委通常都是党委书记,但党委会里还有同级军事指挥员以及副手,和下级主管如政治部主任等,权力也是相对的。并没有使政委能够一览独大得问题,指挥员和政委在民主党委会下,二者之间也很少有激烈冲突,从这点上看蒋还是并不了解中共的政工系统的先进性。

    • 家园 好,学习。朱将兵,毛将将
    • 家园 补充一个细节

      在TG《红一方面军征战纪实》中记载着这样几个小故事,红一方面军围攻长沙,林副统帅想学田单摆火牛阵冲击敌人的铁丝网,结果牛儿在战场上受惊,没有向前冲,林的计划失败了。战后林向太祖讨教,太祖教导他要把两头牛的颈部绑在一起,这样它们就不会转向了。

      在某次战役进行之前,太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朱老总、彭、林等人也只好在屋外等候他下定作战决心。当时看过之后并没有细想,现在看来,太祖当时也只是红一方面军政委而已,怎么干起了朱老总的活儿?!!

      后来联想起红四方面军的指挥结构:张国焘负总责,下面作战指挥由徐向前负责,陈昌浩辅助,才发现太祖真的有些越俎代庖了

      • 家园 火牛阵是红三军团,而且是为了冲击电网,而不是铁丝网。

        林总的红四军在此役是总预备队。(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史》)

        此外,红三军团类似的事儿还干过一次,攻击赣州的时候,学习赤壁之战,用火船攻击敌人,也未遂。 (据《黄克诚回忆录》。)

    • 家园 一点商讨

      古田会议初衷自然是解决红四军内部问题,会议决议的标题也是如此,正如遵义会议初衷也不是挽救革命挽救党,但作为历史作用而言来看,古田会议的决议被党中央运用于其他红军的建设,不能不说是确立了“党指挥枪”这一伟大原则。历史作用与开会初衷还是有不同的,关键是在今后历史中的作用如何。

      • 家园 同意沉默兄的观点,即这次会议的初衷和后来影响是

        并不完全相同。

    • 家园 好好的学习了一下,感谢史文恭兄台的指点呵
    • 家园 史大官人能道常人不能道.

      同时,由于当时的红军队伍,经常要被头脑发热的“中央”调过去打大城市,----作为党内资历要比朱老总深厚的多的东哥,在抗拒中央错误决策方面,比朱老总要强。

      不能更同意了.

      太祖没学习什么战役指挥能力,他不屑于.老人家从头到尾一直在研究战略.观察地形,布置突击路线,消灭火力点等等细务,太祖始终不清头.如果没有朱老总带领一干军校生入伙,太祖的班子不一定唱的了戏.老人家精研军事政治,终于得道,著<实践论><矛盾论>,实在高明,我认为可以与王阳明心学,朱程理学相提并论.

      另一边儿,说朱老总的战略眼光有提高,也难.俩人搭伙,是我出题目尔作文章的关系;朱老总偶尔也想出出题,但出的都是娄子,等林彪等青年将领长起来后,他连作文章的机会都没有了.毕生经验,是一句:"我听润之的."

      另,彼时我党领导的武装暴动此起彼伏,大都不能坚持,坚持下来,甚至做大的,其总结出来的治军和作战原则都差不离,太祖与朱总并不是佼佼不群。但同侪们都没有太祖的远景--说太祖站在珠峰,实在是恰当的。

      • 家园 朱德的战略眼光是不错的

        记得有说法,抢占东北是朱最早提出的。

        另外,粟不过江的建议也是朱第一个出来赞同的。

        再说了,那些人个个都是人精,朱要是这方面庸庸碌碌不可能在总司令这个位子坐那么久。

      • 家园 应该说老毛有极高明的战略构思,但缺乏足够的战略手段

        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和希特勒情况类似。

    • 家园 花一个,能者为师,在下好好学习。
    • 家园 美女说的狠对,

       

      老总打仗有两把刷子, 要不然元帅也不会排第一;东哥学习能力超强,要不老总也不会心服口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