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走近“日本的梵高” –和小沈阳有关 -- 萨苏

共:💬47 🌺1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走近“日本的梵高” –和小沈阳有关

    “日本的梵高?”

    五月初,在日本号称“黄金周”,天气好而且公司放假,本来约好了一起出游,小魔女却在最后时刻掉了链子 – 她在当地市政府领饷,这个市政府里该死的头儿居然想出黄金周举办艺术大展的无聊事情来,拿饷就得干活,魔女只好假日加班去了。

    大约是为了表达一下歉疚,小魔女反复强调这次展览的重要,说道这次展出的作品十分珍贵,竟然是出自“日本的梵高”之手。

    梵高我知道,但前面加了“日本的”这个定语可就不好说了,有很多文化的东西到了日本都会变味,比如好好的饺子成了锅贴,比如咱们教科书里提到的高僧空海到了日本居然是同性恋的开山祖师,这梵高到了日本会变成什么样儿,不看不敢定论。

    不过,看看这位日本梵高的作品,感觉还真有几分梵高的原味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梵高”山下清的作品 – 福冈的花火

    不错,没怎么夸张。嗯,慢着,这张自画像不大对劲儿啊,怎么看着不象正常人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山下清自画像

    对啊,魔女很自然地答道,他本来就不是正常人么,这位山下清自幼智障,是个脑袋有问题的人啊。

    哦?脑袋有问题还能当日本的梵高?老萨吓了一跳不过也来了兴趣。

    想想也不奇怪,梵高自己也是个脑袋不太正常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梵高自画像,这之前他割了一只耳朵送给妓女。

    更神奇的是梵高还留下过一句“名言”,就是评价给自己看病的医生加谢大夫 – “他病得比我还重。。。”梵高一语中的,他死后人们才发现加谢大夫是一个忧郁症患者。

    难道只有脑袋有问题的才能当艺术家?可我见过韩美林先生,人家也不疯啊。。。

    晃了晃脑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赶走,萨拿过来小魔女整理的文案来看 – 这份文案就是“日本梵高”的介绍。

    一看不要紧,还真吓一跳,这位山下清果然“梵高”的不同凡响。

    山下清与梵高没有任何师承关系,他出生于1922年,三岁的时候因为消化不良得了智障(消化不良会得智障%¥#····#¥%%……胆寒),上学时候因为不能融入集体和老跟别人想法不同最终被送到当时的弱智儿童福利院八幡学园。在这里山下依然故我,结果除了能吃饱以外深受冷落。

    奇迹在意料之外发生,为了让弱智孩子打发时光,老师让孩子们剪纸为戏,此时,山下与人格格不入的毛病又犯了,他把彩纸统统撕碎,居然贴出了美丽的画面。这个情景恰好被当时的精神病专家式场看到,大为惊讶,于是鼓励他继续干下去。结果山下整天就埋头于贴纸,并开始绘画,即便是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孩子视角独特,表现力更独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山下清的贴绘作品

    1939年,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起来展出,结果大为成功。然而,不久山下却从八幡学园出逃了,从此开始了多年的流浪生涯。这一跑就是三年,靠着乞讨和好心人的舟楫走遍了日本各地。

    记得咱们中国民国时候也有一个作家,因为不愿意娶媳妇,也跑出家门去流浪,跟土匪,买解的混在一起,回来以后写了小说叫《南行记》,天下闻名,看来这么干的文化人不少。

    可是山下清恐怕不能算文化人,他是一个智障啊。所以这三年吃了多少苦只有天知道。

    然后?然后他被八幡学园的一个职员发现抓了回来,送到他母亲那里。。。然后他就开始凭记忆画流浪中见到的各种场面。这些画面绚烂而充满色彩的激情,与一般日本绘画的风格完全不同,于是“日本的梵高”的名气不胫而走。山下清成为日本最被推崇的画家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裸的大将》电影招贴

    1958年,东宝映画拍摄了描写山下清的电影《裸的大将》(这名字好奇怪)。1971年,山下清因脑溢血去世。1980年,日本电视台拍摄了反映他的电视剧《裸的大将流浪记》,其画作至今被认为是无人可以超越的艺术绝顶,因此,能把他的画弄到我们这个小城市办展览,当地人颇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真是奇人啊!合上这份资料,萨想,这个山下清其实一点儿也不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山下清作品 升岛

    要知道山下清流浪的时间是1940年到1944年,那正是日本全境实行严格粮食配给的时代,供应极为缺乏,他在流浪中始终没有饿死,连日本的艺术评论家都承认这说明“清有着特殊的人格魅力”。

    他流浪的路线,冬天向南,夏天向北,实在没的吃了就打个零工 – 他最后被八幡学园的人认出来,当时就在给一家饭馆打工。可见其很有理智。

    他对流浪生活后来有相当完整的纪录,1956年出版了《流浪日记》,这岂是智障的人干得出来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山下清照片

    特别是他出门流浪的原因,山下清前后的说法并不一致。最初,他表示是厌倦了学园的生活,那里有人欺负他,受不了才跑出来。直到晚年,这位“日本梵高”才吐露真情 – 原来,他逃跑是为了不服兵役!

    1940年,山下清将满18岁,以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环境,他马上就面临着征兵检查。他在晚年的日记中承认 – “如果被征兵检查检上‘甲等’,就要去当兵了,就得上战场,碰上敌人就被打死了,我可不想接受这种命运。”「もうじき兵隊検査があるので もし甲種合格だったら兵隊へ行ってさんざんなぐられ戦地へ行ってこわい思いをしたり 敵のたまに当たって死ぬのが一番おっかないと思っていました」

    于是,他的流浪开始了。。。

    看来,山下清哪儿是弱智阿,他比当时大多数的日本人都明白。

    这话不是瞎说的,山下清被送回到他老娘那里,在举国狂热的环境下,这位老太太也不例外,第一件事就是拉了山下去征兵处体检,结果检了个“丁等”,帝国拒绝这样弱智的家伙参加军队。

    看来无论是拉着儿子去当兵的老太太,还是严格的帝国征兵处,都没有这个山下聪明。

    我推测,他可能最大的问题不过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自闭症”。这也是有依据的,据记载因为不爱说话和与众不同,山下清在小学很受同学欺负(这在日本传统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被欺负狠了的山下找来一把刀猛刺同学,因此才被送到八幡学园。这种童年受欺负的现象,很容易造成终生与人交流的障碍。

    若是再深究一层,山下清自由自在的思想,在那个日本全民皆为木偶的时代,无人可以理解,也无法让人理解。大家都疯了,他这个正常人,反而只好变成了弱智。

    不过,要说山下清的脑袋没毛病不完全正确,看他的照片可以感到此人外貌确实有些愚憨之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山下清,旁边的背包。。。哦,后面我们还要提到

    此人的思维的确与众不同 –

    他在去流浪的时候,形象是抱着一箱桔子,背着一个背包。

    抱着桔子,是因为桔子不容易腐烂,有桔子就不会饿死。

    背着背包,是因为背包里藏着两块板砖,有人欺负他,他就拿板砖拍人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状貌愚憨,手拿板砖,眼神执著,到处乱窜。。。如果“日本的梵高”让您想起了哪个春节的时候风靡全国的艺术形象,那,可不是老萨的错。。。

    不过,现在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何提到这位的时候,兄弟会想到小沈阳了吧?

    [完]

    关键词(Tags): #山下清#梵高#画家#弱智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一个正常而略有天赋的人在特殊时代被整成了天才。
    • 家园 大智若愚吧

      为了逃避兵役而装傻,背着两块板砖,抱着一箱桔子流浪 -- 这些事儿还有一个人能干得出来:王小波笔下的那个王二...

      犬儒派分子... 日本也能出这样的人物真是稀罕...

      • 家园 王二终究是笔下的

        就好像哈克贝利芬也只能在书里的木筏上流浪。

        这可是活的哎。

    • 家园 上星期看了这个段子,这位拿板儿砖的造型极富特色。

      那范儿实在是过目难忘,上翻的帽檐儿,直愣愣的眼神儿,再加上手里头倒来倒去的板儿砖,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虽说是个配角,但觉得他把小沈阳的戏给抬高不少。

      总之,特别喜欢这个原创。今后,这家伙就是板儿砖拍人的正宗形象。

      谢谢萨老大贴这张照片。

    • 家园 很奇怪,萨的文章我极少得宝!
    • 家园 梵高的耳朵极有可能是德加切下来的

      当时两人在法国南部写生。这俩,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结果就是大吵一架。

      然后德加突然离开。梵高少了一只耳朵。

      • 家园 和梵高一起在法国南部写生的是高更而不是德加吧 :)

        欧文·斯通《梵高传》里写的

      • 家园 还有一种说法

        好像是梵高为了向某妓女示爱自己割的耳朵,不知真伪,就当轶闻了。反正梵同学总是那样特立独行,和谁都处不来。他跟高更也是,最初相见恨晚,然后很快就吵翻了,好像也动刀把高更追出门的。只有梵高的弟弟,一直照顾他,还偷偷花钱找人去买梵高的画,这应该不是他理解梵高的艺术,而是兄弟亲情使然,当时梵高的画根本就买不出去。梵高曾经在某学校学画,但他对当时所教主流那套极为不满,很快就撤了。他甚至对老师咆哮:“她们(指模特)是女人啊!会要生孩子的!”这话可听出点他的主张,就是推崇自然、强壮的生命力。

        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个体生命的存在和抗争,换了东方好像不太这样,也许是长期稳固精细的社会等级架构,让牛人们用另一种不那么激烈费神的方式来自我实现,就是:你们不理我?那就算了,我也不理你们,我自己背上桔子板砖一边快活去!

        • 家园 送妓女是传统的说法

          梵高和画很直接。

          我觉得他就是把他看到的画下来,并不是要抗争什么。

          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或者说,每个人关注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才会千差万别。

          梵高对色彩比较敏感,而且没有学院派的那些桎梏,所以画面很鲜艳。

          • 家园 强调画眼睛捕捉到的的光线和色彩,就是印象派的共同特点

            所以别人叫他们“印象派”还是比较贴切的,代表作就是莫奈的“日出印象”。不过的确因为个体不同,所以相互又有区别,尤其到后期印象派,比如梵高,就非常特别。从表现眼睛看到的真实,再往后,迅速发展到表现精神世界的真实,更抽象的东东就大行其道了。

            至于抗争,可能我说的太笼统不够准确,不是像那种带着革命意识的对抗斗争。对于艺术家,也许说是叫板命运更合适些。

        • 家园 我看到的版本是

          梵高和高更吵架吵凶了,就动手割自己的耳朵,第二天送给一个相熟的妓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