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于丹在伦敦的“翻译门”事件分析 -- 柚子

共:💬5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于丹在伦敦的“翻译门”事件分析

    关于于丹女士在伦敦媒体见面会上的“翻译门"事件,有力挺于丹一派(认定翻译借此炒作), 有声援女博士的。热热闹闹的上了娱乐版,不管怎么说,对于丹伦敦讲学起到了宣传作用,在此之前,我相信,国内关注于丹海外讲学的人不会像出了“翻译门”之前这么多。

    奇怪的是,无论是哪一方,都没有就翻译以外的活动安排方即会务承办方扯进来,这是很值得玩味的。 据说这次活动的主办者是“亚洲之家”(上网搜到一个http://www.asiahouse.org/net/,可惜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到有关于丹这次活动介绍)。个人认为,很可能,这次出行安排的目的有以下方面:

    于丹借此机会做海外讲学,积累资本,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好多学者教授,到海外做客座教授,海外研究员,回国之后职称和评级都有好处);

    做海外讲座为新书或再版造势

    媒体曝光率高,再上国内媒体节目身价有涨

    既然是访问讲学,那么于丹身后一定有公司或团队相助。先说一下常规讲学的会务规律。一般来说做海外讲学安排上是下面两类:

    海外学校或相关协会邀请,一般提前3-6个月(也就是一个学期的时间)

    学者自己联系相关学校或者协会,时间同上,但基本上等对方回复,自己控制时间不强。

    这两者的最根本区别就是费用的承担,前者讲学相关的所有费用都是邀请方承担,而后者基本上除了场地以外剩下的费用都要自己承担。费用和方案计划的时间差造成你能找到担当负责每个环节人的素质。

    前者,因为都是邀请方承担,所以费用和人员安排都很充裕,一般来说,翻译都会请有翻译公司承担,而酒店接机等都有其他人员担当。后者往往为了节省费用,一般翻译都不用(讲学者自己都会),或者实在不行留学生或者华侨等没有翻译执照的来完成,这里面的差价,伦敦的不了解,大概在日本可以有10倍以上的差距。

    即便是以上两种,按正规流程,担任翻译的人员在会务或讲座的3周前一定要拿到大概的讲稿,主要是熟悉当事人的思维习惯和术语,即便是再对口再专业的翻译,口译之前没有看过大致的讲稿,对一些词的翻译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并且如果不是同声翻译而是直译,双方一定要约好停顿点。这次于丹伦敦“翻译门”事件,在这个环节上面,可能不规范操作造成双方极大的不满。

    即便是上面两种情况,翻译按规定都不兼职做其他项目,如果兼职包括接机等,那是导游地陪,所以看到翻译说换房间都要翻译帮助解决,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于丹英国讲学的流程不正规,便于会务公司节省成本。

    女博士为什么要曝光这件事?为了出名?为了泄愤?单纯如果从这件事利益角度,出名,女翻译到现在大家也不知道姓甚名谁,她专业是不是文学之类跟不要提了。为了泄愤?那么她的代价也有点大,因为经济不景气,翻译的活儿也不好接了,这么闹,以后想继续接活儿,会务公司至少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连带风险。

    于丹借此作为危机炒作?环看百家讲坛到现在,易中天先生先说三国后讲诸子百家,钱文钟先唐玄奘后三字经,马未都马先生的收藏等可谓基本上掌声一片,而于丹的论语一直饱受争议,且后来走的是余秋雨的路线,上娱乐节目综艺节目过多,这时候即便是炒作也是有害无益。

    这件事再次为中国学者甚至访问团敲响警钟,会务业务经营的规范化是很必要的,不能靠以前的人情单,低价单,虚构成绩这些来经营下去,只会造成三方聚败的局面。

    关键词(Tags): #于丹#伦敦#翻译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