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说中医-和虽远兄 -- 风的笑容

共:💬66 🌺1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中医中药

          我也是做science 的,细胞和发育生物学,不过我对中医有不同的想法。

          首先,我也有一个有效性的例子。我的脚生了个类似疮一样的东西,很疼,有创面,而且脚也肿的厉害。我姑父看到后到地里找一种草嚼烂敷一下,结果三个多小时后疼痛消失,肿胀消失,第二天就愈合了。

          这个例子想说明,如果对症,中药会非常有效。

          中医之所以让人觉得不是很有效有两个原因。

          一、 中医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 注重对整个机体的调理,达到防患于未然或通过提高自身的力量来治病。 有点偏重于养生,其强调是整体的微调。而西医的着重点不同,西药是针对某个代谢过程开发的, 本来就是以较小的毒副作用达到最大的对症治疗的效果。所以中医应该在疾病的早期最有效,通过调理身体将隐患除去,而西医在病症爆发后,能够最有效的除去病症。但是西医的治疗有个问题就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除去了疾病的症状并不代表除去了产生疾病的原因。 而中医通过调节体内的微环境达到治本的目的。可是患者评判中医西医的效果往往是从如何快速的除去病症来看,所以评判的标准其实让中医很吃亏。

          就好比你感冒发烧40多度,要退烧中药就要慢很多,效果差,你如果吃西药,让你大量出汗并及时补水,那么症状就先下来了。 但你容易感冒发烧的体质得不到改善,以后还是容易感冒发烧,最后还是要用中药调理。

          二、 那么如果有了急症,重症,中药是否就无能为力了呢? 在古代,没有别的选择的时候,中药还有一招就是下猛药。但是中药本身如果剂量太多应该是毒性挺大的,因为成分太复杂, 总有一些物质是容易过量的。从毒性的角度中药这时也不如西药(因为西药往往有效成分很明确,因而可以针对性的开发毒性更低的衍生物,而且可以进行明确的毒理分析)。

          可是,如果病情很重你不下猛药而去微调,那就效果不好。而且医生很有风险,搞不好就是医疗事故,所以中医的心理上也宁可疗效差些,也不愿意冒风险了。

          所以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药发挥效能较慢,治病过程较长。但是这样确实符合疾病发展的自然规律,最终能够达到治本的目的,因为调理是微调,所以好的医生在前一个疗程的基础上,对药方会有细微的改变。

          关于可证伪性,我觉得统计一下中医医生的寿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因为小时候附近有个老中医,看上去真是鹤发童颜的,头发很白,皮肤很好而且很红润。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中医有效的一个活证明吧。

          • 家园 关于可证伪性

            “我觉得统计一下中医医生的寿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因为小时候附近有个老中医,看上去真是鹤发童颜的,头发很白,皮肤很好而且很红润。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中医有效的一个活证明吧。”

            你喜欢举例,我身边就有个中医世家两代都是50多岁一身病的呢,同仁堂老总多少岁死的?

            中医不都是老中医,中年人也不少,而且有些半老不老的也喜欢弄个白胡子,无他,病人比较信老中医而已。

          • 家园 探讨一下

            首先我不怀疑你例子的真实。但是你的例子不能证明中医的有效。因为你的用药不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你的姑父给你辩证了没有?你的例子是天然药物有效的证明。FDA统计,过去20(40?)年的新药有60%来源于天然药物,注意这全是所谓的西药。要开发你用过的那种草药,从化学实体的提取分离鉴定到有效成分的确定,用的全是所谓的“科学“方法。中医的作用?我看不出来。在讨论中医的时候,很多人把中医和天然药物混在一起,把不属于中医的功绩归到中医头上。我说过中药是有用的。中医的合理成分也有一点,但是太小,也很难发展;其谬误很大,危害太大,所以中医要消亡。

            很多人为中医辩护都说“中医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不论怎么考虑,标准总是要有的,就如同西医的各种生化指标和正常生理参数值。中医的准确标准在哪里?哪一部中医典籍上写明各种可以把握的标准?我所学不精,这个问题望高手指教。

            关于中医医生的寿命,首先你的例子只是个例,没有统计学意义,你是做科学的,应该明白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那个别例子和我争论,我都懒得说了。你可以去查查名中医的寿命,我以前看过一个统计,结果会让你吃惊的。其次在不用中医的西方人里面长寿者是很多的,我看到的就有四五个,当然这也是特例。最后中国有官方的人口寿命统计,在经济历史条件相似的年代与欧洲比较,没有显著性优势。我就不给出参考文献,网上很容易找到。

            最后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大多成为中医掩饰自己无能的借口,类似的还有“医病不医命“之类的。还是一个例子吧:胆结石的形成到最终痛感的出现可以长达4-5年,用手术治疗只要几个小时,加上恢复几个月就够了。中医对胆结石是“病来如抽丝,病去也如抽丝“,还抽不干净。西医是“病来如抽丝,病去如山倒“。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科学。

            个人感想:作为一个曾经热爱中医,现在反对中医的人,说了这么多,其实没有必要。中医的前途,看看中医医院的衰落和西医化就很明白。生命短暂,用在中医上面虽可以得到一些乐趣,但确实不如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至于一些人的辩护甚至攻击,有的回避我的指责,有的顾左右而言它,有的混淆事实不讲逻辑,有的干脆做了文艺青年,却“略输文采“。对于这些人,如果是利益所在,我表示同情,人总是要吃饭的。其他的,我也没什么感觉。我在茶余饭后,胸无大志,到这里指点一番,满足一下小人物梦想中的成就感,大家可以理解吧。多谢河友捧场。

            • 家园 周末敲了一些,但是觉得今天的置顶的帖子比我说得更准确一些

              首先感谢你的长篇回复。

              其实我觉得,一个事物不是完美的,有好有坏,但你看到的是更多的弊病,而我看到的是更多的好处。

              我的理解中医的起源是从中草药的药用开始的,通过很多的经验的积累和试错发展起来的。在这些经验和试错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阴阳五行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绝对真理,只是从经验和哲学当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它指导中医用药的实践,如果能够从实践出发再修正理论, 形成正向上升螺旋,那么这个理论得以提高。中医的根基是从实践中来,并且用哲学理论指导用药,经过几千年的过程产生了很多经典的药方,这些药方的有效性,能够治病就是中医的最好标准。 但按你的说法,中药的是有效的,但是根本不是中医的功劳。那就是说中草药能够跟疾病能够简单的画上连接号。那么收集世界上已经发现的药用植物和动物,他们的药用价值都有一个连接号,那我觉得中医是确实基本是不用了,我觉得西医都基本不用了,因为有连接符“字典”就包打天下了。

              中医就是希望通过阴阳五行理论,最大可能的发挥草药的效能降低其毒性,有时甚至通过特定配方和备药方法产生特殊组分。并且将这种经验变成药方,同时改进理论---- 因为中医理论不是一般的江湖郎中产生的,而是通过很多中医大牛的治病经验的一种理论总结。因为中医是一种宏大叙事,好比哲学研究的范畴。 中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理论,而且还可以通过疗效来检验。 中医的效果确实有点参差不齐,与医生的水平,治愈疾病的微调理念都用关系,但是其疗效并不是你凭空猜想或者我这样的人开药方能够实现的,直接点说它不是碰运气的。

              如我所说中医是在中草药的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说的中草药的疗效难道没有被纳入中医的药用植物?我姑父应该是听人说到它的疗效,他本人不可能是神农氏,试错试出来的吧?没有中医,这个连接符可能在小范围就消失了,我觉得中医理论成了保存这些连接符的桥梁,也算是中医学的功劳。另外,现代的中医学难道没有用草药外敷的方子?非要通过辩证才是中医? 我们那叫中医师为“草头郎中”,可能和你说的学院派的中医有所差别吧。

              现阶段的中医很像哲学,朴素的哲学辩证法为理论依据。但我觉得它不同跳大神的仪式,因为哲学是研究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律的,哲学思维应用到中医,不一定是错的。现在之所以不像西医那样像科学,可能是技术手段限制引起的。西医以前也是一团糊涂,在临床医学上,19世纪诊断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其较快的发展也是近两百年的事情。当然,现在回过头看,觉得西医是发展在正确的道路上。

              中医的科学检测,症状的定量化方面发展很慢,但不见得不会有突破。比如说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方法中,切脉最有可能去定量的。我想将脉搏的强度,频率变化用更灵敏的仪器记录下来,然后用电脑程序分析各种模式。或者用仪器实时放大脉博强度,让细微的差别能够放大,使得更没有经验的医生也能够分辨这种差别。

              我对中医有信心,是因为我明白中草药从实践中来, 很多中药的治疗效果也还是明确的,只不过中医的理论有点玄,是一种形而上学,虽然不是科学,但不是说没用。

              我记得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很有名的物理学家,都对是否有上帝存在很困惑,不是因为他们不是科学家,而是他们对未知的东西很尊重,不轻易说不。

              但如果如你所说,我们废除中医,那我们又回到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的阶段,一些宝贵的经验积累和用药规则都将无从谈起。

              你认为“中医的合理成分也有一点,但是太小,也很难发展;其谬误很大,危害太大,所以中医要消亡。” 我也觉得不对,在以前中医是唯一选项,其谬误引起的危害挺大,现在反倒因为有西医的选择,一些西医疗效明确的疾病其实大家都用西医去治了,使得中医坏的危害没有太大。中医以预防和预后调理为主,看一些慢性病 和西医没有明确手段的疑难杂症。对症消除症状是西医的长处,没有必要这点上去和西医较长短,中医对内环境的微调,使得体内“阴阳平衡”是中医的长处,西医做不来或者至少没做到。

              西医是科学,研究某一个个具体的代谢过程,指标明确,新药产生还要经过药理毒理分析,动物试验等,所以针对性强一些,可验证性强一些。 现在的生物学研究,比如说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干细胞, 甚至可以将一些代谢或疾病的原因从基因水平解释,从而针对该基因的调节来筛选药物。 研究本身能够将大问题化为具体问题,一步步的解决问题。但是单基因疾病,或者单因素引起的疾病很少的,更多情况下是a细胞出问题影响b细胞,进而影响如激素分泌变化,影响免疫系统,最终容易被病毒感染而得病,是多因素多系统共同作用. 要西医的办法来分析,也是事倍功半的。不如中医,通过多年的试错,大概知道一个药方的输入,有多大的输出效果。

              试错的方式来治病,其实西医也会采用用一些,比如说直接注射干细胞到病人来试图替代受损伤的细胞。这种方法动物试验都是没有过关的,很可能引起肿瘤,或者分化为别的无用细胞, 但是在美国也是有人体试验的。而通过阴阳五行理论试错,本身就是中医的优势,而且也有很多的宝贵的经验。中医确实 不是严谨的科学,但不要因为它不是科学,甚至有可能不适合大规模用现在的模式推广,而进一步推理到它没有用处,应该灭绝。中医实际上是因为他的功用才流传了那么久.

              关于中医师的寿命统计问题,其实没有意义,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对照样本。中国人和外国人不能比,中医师和大众平均也不能比。

              • 家园 最大的问题不是中药

                而是中医的阴阳五行,以及五脏六腑这些医学理论。

                中药的最大问题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作用目前很难判断,目前害死人比较多的也是复方药。植物药,矿物药本身不是问题,西医也用植物药和矿物药,阿司匹林就是一个,青蒿素其实也是西药。单方的植物药、矿物药很多都有定论。

                • 家园 中医中药

                  关于中医寿命问题,我已经说明过了,因为在任何时候都 没有一个很合适的control,所以意义不大。

                  中医与中药,我的意思是不能隔离的,如果没有中医哪来中药? 中医是指导用药的方法,其实也是试错以后形成的理论。能够有确定疗效的中药,草药相比中医指导而应用的中药应该不会太多, 如果没有中医,那么能够保留下来的中药不会很多。

                  对我来说这本身就个自残,虽说不破不立,这个破法如同当年的红卫兵,还没搞清楚原委就开始砸东西了。

          • 家园 疗效差别我觉得还是效率问题!

            西医思维就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既然经过科学验证,理论清楚,效果明确,标准化的程度下效率最高,治疗效果最稳定。中医每个人都要辨证,对于常见病,其实与西医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由于中药吸收的间接性,中医医生水平的差异性,治疗效果就没办法同西医比。中医的最大优势就是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楼上有人把网友自身碰到的案例当作“撞大运”,我就奇怪有这么多的“大运”好撞吗,有办法就是有办法,真没办法,中医自然也早就衰亡了!确实中国人是幸福的,至少还有中医好去尝试。

            • 家园 你说的也对

              有些学中医的自己都不是特别有信心,那你说他能学到的水平也就可以想见了,即使是硕士博士又如何,没有信心你是不可能做好一件事,当然也做不好一个好的医生。

              这样下来,有了中医资格的中医很多还不如乡下自学成才的老中医。水平参差不齐,确实影响治疗的效率。

              但是古代御医都是这个水平的话,都被拉去砍头来,也不会有什么中医传下来,我们还讨论个啥!

        • 家园 中医治病和西医治病的区别

          就好像天上有乌云

          中医是帮助天让天可以自己驱散乌云;

          西医是射驱云炮弹去驱散乌云。

          所以中医发展出对身心的调理来加强自身免疫力,以抵御病菌;

          而西医就发展出抗生素来杀死病菌。

          中医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来对症下药;

          而西医只要杀死病源就行了,不用考虑病人的身体体质。

        • 家园 鲜花并旗帜鲜明地站在乃一边!
        • 家园 东西乱吃会导致生病的,没有研究却妄谈中医药就是不自量力了

          谈到分子生物学或许很多河友真不如您水平高。

          但没有经过仔细探讨,却好为人师就是您的不对了。仅从您对中医药几篇文章的认识来看,水平真得不过尔尔。

          人对事物的认知可以是无止境的,轻易地对未知的领域下结论不是一个专家所应有的品质。老辈人常说,君子和而不流,做人但求表现于暗微淡简中;网络写文章凭观点和论据与他人辩驳时也一样。

        • 家园 药学大概就是这样

          很感概你花费这么多时间回复了这么多文字。字里行间颇有些对中医意难平,或者是“浪费时间”。我没有恶意的揣测是中西药研发背景所然。一种“特种症状——特定部位病——特定药”的思维。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根据我粗浅的理解,中药在中医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搭配使用不同药物不同用量以达到治病的效果,药只是工具。中医的长处在辩证,而劣势当然也在这里。很多大夫都用不好。

          就让中医安静的自生自灭吧。我们人类,这个自然甚或这样的时空都不是永恒的,更何况一种实践性的理论和实用。庸医甚至恶医并非只存于中医之中。或许只能亲自体会到中医的疗效,你才能更加平和和包容地看待它。

          但对这样一种存在,我还是持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人类太渺小,所谓科学是对世界的螺旋认识,这过程没有到头的那天。我佩服和感激青霉素等里程碑的发明,因为这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同样地,我也感谢中医,缓解和治疗我的痛苦并告诫我现代人不要以为自己所追求的科学是神。

      • 家园 极其同意。

        上次感冒咳嗽,三个月一直治不好,后来看中医,一个星期左右就止个咳嗽了。 现在凡是有咳嗽,都看中医。但是某些急性的病,还是相信西医,例如发高烧,打针相信会快点降烧。

    • 家园 都花啦,你漏掉啦两个关键节点

      1.你能借助望。。(这几个词忘啦)那几个办法知道病人的具体状态不?

      2.你能借助合适的东西把病人的状态调节成你要的状态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