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无核世界──美国的阳谋 -- 六千

共:💬42 🌺6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无核世界──美国的阳谋

    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5日在布拉格市中心的广场上发表演讲,称美国政府将致力于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为了结束冷战思维,我们将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而且敦促其他国家也这么做……我们将寻求让全部核武国家加入这一行动。”

    奥巴马承诺,美国将为实现无核武器世界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包括愿意在年底前与俄罗斯签署有关削减核武器的新条约,并敦促英国、法国和中国等其他核国家也加入该条约。今年早些时候,华盛顿新政府曾提议俄美双方削减80%的核武器,或将各自的核弹头数量降到1000枚。

    奥巴马还承诺,将推动美国国会尽快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该条约于1996年在第50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美国签署了条约,但迄今尚未批准。中国、伊朗和以色列的情况与美国相同。朝鲜、印度和巴基斯坦则根本没有签署该条约。

    奥巴马还希望强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作用,包括加强核查、强化对违反条约国家的制裁以及寻求建立一个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的新机制;争取在4年内确保可用于核武器生产的核裂变材料不会被扩散;在一年内主持召开关于世界核安全的全球首脑会议。此外,美国还寻求达成一项旨在终止核武器用裂变材料生产的国际条约。

    这无疑是个爆炸性的新闻,人们不仅要问,一向对核裁军不太太积极的美国这次是怎么了?

    实际上,早在去年总统竞选期间,奥巴马就曾表示要实现“无核世界”,这一次更加具体了。早在二○○七年一月四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舒尔茨,前国防部长佩里,前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纳恩等四名重量级前政要联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文章,公开呼吁全球应该大规模削减军备,减少核武器数量,最终建立无核武器的世界。二○○八年一月十五日,四名前政要再度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走向无核世界”一文,呼吁美俄尽快达成进一步削减核武器的协议,加强核不扩散机制建设,最终实现无核世界的目标。不久,美国24名前国家安全顾问、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中有17个人已经公开表态支持四人的呼吁,赞同大幅削减核武器,最终实现无核武器的世界。

    那么Obama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无核世界呢?难道美国甘愿放弃自身的核优势吗?当然不是了,这只不过是美国人的阳谋。一般认为美国有如下考虑:

    一是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崩溃。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如朝鲜、伊朗)拥有核武器,那么美国的核优势将失去意义,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以核武器作为筹码,对美国进行核威慑。

    二是核恐怖活动和地下核走私令美国胆战心惊。美国逐步认识到,只有全面销毁核武器才是避免核战争和核恐怖威胁最根本的途径。

    三是核武器的毁灭性越大,应用到实际战争的可能性越小,核大战就越打不起来,核武器对于核大国的作用就越小。核武器对于局部战争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基本上没有多大作用,反而成为美国的一个负担。去年的两起事故就已经暴露出美国在核武库管理上的安全漏洞。此外维持庞大核武库的安全性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四是美国的常规武器无论在性能和技术上都已经远远超过俄罗斯和世界上其它任何国家,因此美国已经没有必要通过核武器来维持与俄战略平衡。这个时候提出无核武器世界的呼吁,既占据了谈判的主动权,又可继续保持自己的军事优势。

    当然,Obama也面临着很多难题,包括美军在内的美国部分国内利益集团认为奥巴马在核裁军上走的太快太远,是软弱的表现。

    再者,即使销毁了现存的所有核武器,核技术、核人才和核原料仍然存在,而且会不断流传,难保哪天不会被别有用心的国家和恐怖组织利用来重新研制出核武器。

    美国目前庞大的核武库是为了进行以nuclear war-fighting为假想的核威慑,因此强调进攻性和实战性。虽然美国人没有公开其核打击的具体目标,但人们一般都认为其首要打击目标是敌方的战略武器阵地、战略指挥控制系统,即所谓的counterforce。美苏的核军备竞赛就是一个萝卜(已方弹头)一个坑(敌方导弹地井)的对应关系。为了打破这种困境,有两种思路,一是发展反导系统,也就是里根和小布什干的。搞了这么多年,美国人看来是发现反导效费比太差,并不能有效解决核军备竞赛的问题。(在今年的美军军费预算中,就把MKV的研发砍掉了。)不过美国人发展有限的反导系统对付“流氓国家”有限的导弹还是有用的──所以中国的核武库的数量和性能还是要增加的。

    另一种思路就是全面对等的核裁军。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作为美俄核裁军的最新一步,若将核弹头削减到1000枚,就意味着必须修改美国现行的核战略。美国军方测算,要完成对现有设定目标打击的counterforce任务,至少需要2000枚核弹头。因此有人提出将美国的核战略从counterforce修改为最小核威慑(minimal deterrence),即核武器仅仅是为了阻止敌方对美国使用核武器。把打击目标改为敌方的民用基础设施,如重要的工厂和交通枢纽,使对方迅速丧失战争潜力而又不大量杀伤平民。这样1000枚核弹头就足够了,而且不需要开发新的核武器(如小当量战术核武器和钻地核弹等)。

    实际上早在核武器出现之初,就有两种核战略的争论:nuclear war-fighting和minimal deterrence。军方比较倾向前者,将核武器不仅用于核威慑,还用于可能的核实战。而一些科学家倾向后者,认为超过一定数量和性能的核武器已没有太大意义,有限的核武器就可以保障国家安全。由于美国采用了前者,迫使俄国也采用了前者,随后导致了长达几十年的核军备竞赛。

    最后顺便说说中国的核战略。官方的权威说法是“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第二炮兵“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所属导弹核武器,平时不瞄准任何国家;在国家受到核威胁时,核导弹部队将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导弹核武器,独立或联合其他军种核力量,对敌实施坚决反击。”(《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可见,我们的核战略比较接近最小核威慑,但又稍有不同。我们的主要作战方式是遭受核打击后的“核反击”报复,目的仅仅是把敌人“打疼”,让其不可承受(当然其标准又是争论不休的)。因此,与英法这样的中等核国家相比,中国的核武器的戒备率低、数量更少。当然性能还是要求可靠的(现在特别强调强突防能力),即所谓的“精干有效”。由于我们第一代战略核武器数量和打击精度的限制,打击目标为敌方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即所谓的countervalue方式。我个人认为,尽管我国第二代战略核武器数量和打击精度有所提高,但仍将沿用这种打击方式。因为核武器作为一种几乎不可能实战使用的武器,这样可以实现最大的效费比,而且足以达到最小核威慑的目的。

    之所以中国从一开始就采取了最小核威慑的核战略,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经济和技术实力的限制,而是中国决策者认为最小核威慑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核战略从一开始就主要由科学家而非军方主导──此说仅供参考。)因此,我们近年来反复宣传,以说服美国人,中国经济和技术实力大大增强并不会在实质上改变中国的核战略。现在,美国的决策者终于也要开始考虑回归最小核威慑战略,真是有趣。

    还有一点,尽管“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但核安全并不只由核进攻力量来保证。人们常说的“三位一体”核力量(陆海空)只是进攻力量,而真正的核三角(nuclear triad)是有进攻力量、防御力量(反导反卫防空等)和抵消力量(三线建设、人防工程等)。我们从一开始就同时发展这三种力量,在前两者力量都很弱小的情况下,第三者在实质上可以大大削弱核打击对我的伤害。而今天,无疑需要注意三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Tags): #美国#核力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