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中国篇 中国发展之大破局之一 -- 井底望天

共:💬240 🌺105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点也不敏感

                几年前的事,具体字句我记不清了,不好瞎编的。河里高人多,知道的补充下。就8个字,本意带有先搞技术,再看怎么应用的味道。胡在听取汇报后,将口号次序前后一倒,直接指向那些不切实际的研究弊病。胡离开后,整个院党委紧急开会研究讨论学习,据说有三天之久。(绕梁三日?)

                • 家园 好奇啊,到底是哪8个字呢?

                  现在上海中科院把口号改了吧?

                  • 家园 网站上

                    唯实 求真 协力 创新

                    外链出处

                    难道以前唯实 求真 被放到后面去了?考虑到汉芯事件,呵呵。。

                    • 家园 记不清是不是这8个字

                      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但记得次序的变换,就是思维和指导方针的变化.

                      再补充个小段子:

                      06年,遇到上海中科院来项目推广(偶这里已经不是他们推广的第一家了),来人带了厚厚一本项目介绍,差不多黄页般大小和厚薄.基本是一页一个项目.偶听了他的几个项目介绍,感觉抓的项目远景都不错,但是离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就多聊了聊.问了句这么多好项目,现在有多少已经落实的,有多少已经有意向的或正在洽谈的,回答只有一个已经落实了风投,准备若干年后上市,其余的皆无下文.偶听了好奇,居然有风投敢砸银子到这种技术研究与实际脱节的项目里?细问后,不禁让人莞尔.原来,他们推广的项目,风投一个也没看上,而是不经意间,风投发现了中科院觉得比较低级不中看的一个环节(甚至在他们看来根本不能算是一个项目):项目清晰,成熟,赢利模式明确,长期稳定基本无风险,市场长期看好.中科院是典型的抱着金饭碗找饭吃.

      • 家园 【原创】产业升级换代 其实也是社会升级换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要神话科研创新,就当他是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我有种预感:

        过去 钢铁水泥基建电信的重大基础建设

        其实已经完成国内需求一半以上,

        新的发展方向是:

        新能源,新医疗方式,和太空科技。

        而目前 政府救市的方向,我认为是错误的。

        新的科技已经导致了新的科技社会人群的产生,

        一定会导致新的社会方向。

        身边拿驾照的人越来越多,

        我希望以后拿飞机驾照的人越来越多。

      • 家园 这个好的体制关键是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

        客观的说,我认为老毛的“推倒从来”这个政策最有效。

        老的研究所,工厂积重难返,

        耗子的尾巴全部缠在一起。

        很难有的决心,凤凰涅槃。

        我的建议是:花点钱给这些老科学家养老送终

        但是,不能指望这些老人还能指导科学进展的方向

        (主要不让其 有决定其他科研人员项目生死的权力)

        怎么办?

        学习美国作物理的经验:

        理论的理论作的好,试验运用的运用作的好。

        在可以实用和接近实用的方向,给予私人,甚至

        集体企业进入的许可,

        英雄不问出身,

        只要作出来了,就不要在市场准入和许可上

        自己卡自己的脖子。

        中国市场这样大,只要有人买,没有人卡

        小企业就能生存下去。

        在不确定性较大的基础和理论研究下,

        让军队、科技部、教育部

        有足够的钱养活起码的科研队伍和

        维持生机,不要让个30几的博士一个月只有几百元钱。(比较搞笑的是,研究所 大学里面 

        至少60%的人完全和科研无关,待遇还超过

        科研人员的平均水平)

        要有长远眼光,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可以学习美国TRW公司的TR科研进展分级评估方法和

        专家决策的德尔他法;

        结合财政拨款审计,

        给广大科研人员一个宽松而稳定的环境,

        同时又不放马无疆。

        盖茨都能:“喂好一流的科学家,他们自然会下蛋”

        这方面,国家要拿出意志,拿出决心。

        不能总给科研一线的人吃空心汤圆。

        待遇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给机会。

        ~~~

        两个方面都涉及到了机会

        这里一个良好的金融融资环境

        减少科学家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

        加大双方感冒的机会。

        让科学家施展自己的本领,投资者得到良好的回报。

        (BTW 有空说说投资者素质的问题

        就是投资者是否有眼光甄别真正有市场潜力的技术,

        而且有耐心有能力产业化

        这里反面粒子太多,这里不展开说)

        可惜,国内的三板市场和柜台交易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不过,未来总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不是说出来的。

      • 家园 简直太有同感了

        俺有一个半导体项目报政府基金被否决两次。第一次被否决的原因是砖家觉得俺的项目感觉技术难度较大,俺公司的实力有限,不太靠谱。等到俺把器件做得差不多了,结构验证了,指标都有了,就只需要调整的时候再报上去,这回砖家否决的理由是产品太成熟,市场竞争不乐观。

        总之黑的是他们,白的也是他们,其实结论都不上道。最后朋友跟我说,这是因为你没搞掂他们而已。

      • 家园 这牵涉到国家财富如何衡量

        用个人的财富来类比:

        1.财富的存量。好比一个人的家产,房子、地、装修等等。

        对应国家的财富是铁路、公路、机场、工厂等等。

        2.财富的增量

        好比一个人、一个公司的现金流,赚多少钱,反映到国家为外汇储备和最终产品的量。

        3.消费的最终产品

        比如每年报废的汽车、手机,吃掉多少头猪等等。

        如果中国财富的增量依赖出口,消费品的财富增量实际上都给了国外消耗,那就没意思,还是自己消费来的好。

        硅谷模式本质上是资本决定一切,中国用不用日产标准并不重要,重点是这个标准国内厂商能否做到,做到的难度和成本有多少。如果不难做到,那就不算什么。

      • 家园 井大的雄文要花

        硅谷是否可以看成一种分布式的结构,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发展,通过多节点的独立试错,找到最合适的途径。

        记得看到过一个文章,说是实际上单个高科技企业的高收益率是建立在整体行业的高风险性上的,如果将整体行业的风险收益率和传统行业进行比较的话,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 家园 先花后看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在对于新科技的甄别和市场化方面,高度专业化的逐利VC资本因该比科技口官僚们要敏锐和敬业得多,但前提是机制必须是完整的,特别是风险管控机制。

        特别担心A股的老庄家们换一身行头(中国特色的VC),再用昨天的旧船票(讲故事、做庄),登上今天的客船(创业板)...

        ——The worst case scenario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中国篇 中国发展之大破局之五

      也许有人把这个方案误解为提供一个装修好的廉价房屋,其实不然。这个计划首先要求的是地方政府的配合,考验俺们中国的地方一级政府是否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对中央政府来讲,通过这个计划提供房屋,而带动的新房开关量,可以引发一连串的相关产业开工,对减少失业和稳定社会有大利。但是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他们关心的不是新房开工量,而是房价是不是高企,从而带来土地转让价的高企,为地方财政带来实打实的收入。

      因此基本上,在这个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上,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和各类房地产相关行业,希望房屋开工量上去,带动GDP增长。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和各大房地产商人,希望房地产价格可以稳住,和各级政府的税收刺激计划,来鼓动大家买高价房,减低房地产商人们手上的库存。

      而最后就是中国城市里想买房子的人们。他们的行为,可以决定这个博弈的结果。如果他们现在猴急猴急,被地方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帮助地产商们稳住了价格,那这个计划的实现就比较难了。

      最好的情况,就是地产商们手上的空房继续死在那里,而从银行套来的贷款慢慢越拖越重,导致地方政府手上的空地,没有买出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由地方政府把地免费或者低价的让出来,虽然不可能在钱上大发一笔,但是好歹可以把官老爷们的亲民政绩搞上去,也不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而这个HaS计划实现了,就会给城市里的中下阶层提供用来自住,而不是买来租出去或者炒上去的投机目的,可以通过不许出租,回购等制度,保障这些房屋可以房尽其用。让高收入家庭可以带地产商那里去斗法,而低收入家庭可以在俺们这里有瓦遮头。

      通过社区管理这种制度更新和新的商业模式,还能解决目前高度紧张的现代生活下,忽视家居设计、生活质量,以及公共生活萎缩,家庭各自为阵等现代都市社区的通病,打造和谐城市,建设有效灵活的和谐社区。

      而中国的城市,不能学习短视和贪婪的香港政府,而要学习新加坡政府,在房屋政策上不是以赚钱,而是以满足居民的需要做为主要出发点,那么在房价上省下来的钱,不是进李嘉诚这样的人的口袋里,而是通过余钱的消费,转一个圈,又回到你这个政府的钱袋里来。

      俺们谈完了医疗保险,房屋这两座大山,剩下来的就是教育这个第三座大山。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有利有弊。利就是大学生成N倍增长。弊就是教育费用上去了,可是教育质量下降了,搞得大学毕业了,找工作难。

      其实好好想一下,高等教育这个东西,对中国来说,也算是后起,要是在教育质量上也能超过英美等国家,那才叫做奇迹呢。现在应该可以做到的就是,以数量顶质量。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俺们就用国家土产的10个博士,和欧美的一个博士竞争,看结果如何。

      中国这30年来在世界上经济崛起,是个大奇迹,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因为在历史上,中国经济从来就是世界上最强的,占了世界总经济的20-30%,只是在近百年来落后了,尤其是在1900-1970年掉入了低谷。而现在的经济总量占世界大约7%左右,大概是回到了1870年时代的水平。

      中国经济的奇迹,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农民工的劳动力密集。现在的情况是,太多的行业还死守在劳动密集,于是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要被迫去做农民工的工作,以致于有所谓良心学者大喊,中国的大学生太多,而农民工不足。其实当中国的教育平均水平提高,就正好是时候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劳工阶层,把中国的各类产业升级,开发出新的知识和智能含金量比较高的服务业,比如上面提到的多样化的家居设计,都是好的出路。

      中国要走的道路,就是从高中文化的劳工密集,到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的工程师密集,然后到硕士和博士毕业的高技术头脑密集,才可以把中国的人力资源这个大金矿挖出来。

      而教育费用上,一个就是利用电脑技术和互联网,实现教科书的数字化,降低学生负担的书本杂费,另一个就是学习美国的社区大学系统,把高等教育山寨化,将上学和拿学分的程序降低,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不离开家和城市的同时,可以修完大学前两年的课程,而让现有的大学集中精力在后2年的教育上。在社区大学拿课,除了一个报名费,和每个学分几块钱的费用,根本连学费都不要交,而运用统一的课程,就可以保证这些学分的质量。

      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比如说医学院的学生,就少得可怜。现在大家抱怨的大学生不值钱,主要在于中国经济模式的落后,还有就是社会对大学生毕业代表的能力,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其实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将来就是是每一个中国国民都应该接受的教育,是一个基本的普及的水平。而每一个人自身在社会上的发展,不在于是否读过一个名牌的大学,而是在于自己可否把大学里学到的普通知识,通过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出来。

      俺自己的例子,就是没有上过名校,也没有读过研究院,但不乏在俺的手下,有不少博士和硕士毕业的工程师一起工作。等到哪一天中国的大学像美国这么多,大学生在街上到处都是,才是中华民族的大喜日子。

      而如何把规模经济发展起来,利用新技术把教学的费用降下去,应该是中国政府可以做,而且不是太难的事情。

      • 家园 重点不在于教育本身的问题

        而是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使得不论怎样改革,教育质量的下降(主要是理工科)成为必然.

        远程教育也好,互联网也好,便携式电子书也好都是手段的问题,但是没有主观能动性,手段再好,也白搭,你能保证学生不用远程教育的电视机看连续剧吗?你能保证他不用笔记本来上网看八卦吗?

        理工科毕业生质量下降的问题在与社会上工程师,技术员收入,社会地位自八十年代以来持续下降.这才是源头.如果不把这个毕业生出路,事业的问题解决好,想要大幅改变教育现状那是不可能的.

      • 家园 haS计划即中国现在搞的经济适用房,遭到了房地产商抵制

        关键是房地产商人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或者说这些地产商构成为一个资产阶级,对中国的房地产业构成了严重影响

      • 家园 有不同意见,希望和大家商榷

        同意楼主的结论,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打算吃一顿饭就长十斤肉,结果只能是消化不良。

        大学生找工作难不完全是因为教育质量下降,更多的是供求关系调整不过来。

        供方,中国在校大学生十年内增长了十倍;求方,中国的各类产业升级还刚刚开始,需求不振。学生们的心理调整也不到位。大家都希望中国遍地都是工程师,可是现实是遍地都是民工和sales。三表本科大学的毕业生,真正做工程师的少之又少。好多学生学了四年,然后改行。医生也是一样,宏观看,医学院的学生,就少得可怜;微观看,数一数我知道的八个毕业生,只有一个能做得上医生(花了家里十几万才进得去医院),另外七个在卖药、保健品和卖医疗器械。

        河里有很多兄弟是工程出身,大家都知道,培养一个工科学生要比文科学生贵得多,既要有实验室,又要实践实习。医学生就更贵了。过去十年扩招的专业都集中在财经、会计、文秘、计算机、营销、房地产、英语等一些“便宜”专业上,继续扩招,结果恐怕也是一样。高等教育山寨化是个长远趋势,但在现阶段,对产业升级的帮助恐怕有限。

        个人感觉,大学生找工作有一点象市场营销,要想卖得动,一是市场要够大,二是产品要有细分,第三是营销渠道畅通。这三条现在都有待改善。教育山寨化能够降低成本,但是卖不动还是卖不动。长远是个趋势,但短期要调整,消化消化。扩招与否应当取决于产业升级的进度,适度增加供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