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生育救国(生育数量、意愿和可能性调查) -- 科大胡不归

共:💬496 🌺406 🌵35
  • 投票信息

    多选,参与 266 / 87

    现无孩子,想生1个
    18/6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60/28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5/2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19/4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2
    不打算要孩子
    13/5
    现有1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33/10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8/9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6/13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3/2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8/1
    现有2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12/4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0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0
    现有3个或更多孩子
    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容我问一句,您的大家族里有人学钢琴么?

            有的话学到了几级?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去上钢琴班的,到最后,他们差距并不大。

            我有两个小学同学学钢琴,十级。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在宾馆和高级会所晚上弹钢琴做兼职。白天我们收入差不多,晚上,她弹一场钢琴,两小时,300元。

            一个月按四周计算下来(周六、周日休息),每个月兼职收入就净增6000元,甚至在刚刚毕业的时候超过正职收入。

            这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在乐感培养、人格塑造和心理抒发方面的好处无法量化,我们就不计算了。

            差距并不大?

            我虽然是独生女,不过外祖父兄弟姐妹五人,祖父兄弟姐妹十一人,祖母兄弟姐妹三人,外祖母兄弟姐妹六人,分布遍布安徽江苏浙江上海,表舅堂叔之类也是常来常往;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没有一百这么多,常来常往的二三十总还是有的:亲疏程度,同尊夫人什么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大大不同:堂弟、表弟都在我家读的小学,不是负担费用,是直接包吃包住包课前预习课后辅导。我读大学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就是我舅舅接济的。

            即使这样,有家族支撑,父母就不用作为子女教育资源提供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绝大部分义务和责任了吗?

            所以你的“始终认为”,不过是你家族自己的个例而已。

            • 家园 钢琴这类的东西是锦上添花自娱自乐用的

              提高文艺修养,丰富生活是没错。要说赚钱搏生活这算什么东西。 考过10级在酒店混几个小钱的有,考过10级毛用没有的更多。

              说赚钱,一个月赚几千块也好意思拿来吹。

              要培养孩子赚钱能力。从小控制给他的钱让他学习自己懂脑筋搞钱,鼓励他学会积蓄,鼓励他课余跑市场练摊比花钱让他学钢琴强一百倍。

              我见识过的商业上能力强的人,从练摊给同学卖文具之类的起家发财的多,学钢琴起家发财的一个没有。练钢琴搞艺术把人搞的口才不佳,性格内向,交际能力差的到是听说过。

              • 家园 顺带,我的孩子绝不会让他沾艺术类的东西

                除非他自己兴趣特别强烈,非要不可。如果本人无强烈兴趣,绝不会因为攀比虚荣之类的强迫他去投入。

                一般来讲,折腾音乐美术之类的东西只会让孩子性格变得内向,交际能力差,抗压能力差。

                学钢琴不如去踢球,练摊。

            • 家园 没有学钢琴的,只有用泥巴造房子的

              你担心的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

              我也有同学过钢琴十级,我也曾有个女性朋友钢琴过十级。

              在我看来,这不是主要问题,个性的培养关键不在于此,只是或有助益。

              我小时候别人认为我手指长适合弹钢琴,但我家没钱自然不会去学,并不妨碍我在其他的地方找到成就感。 我更喜欢抓知了烤了吃,挑拨让天牛怎么打架。

              • 家园 那只能说你兴致不在此,何以断言差距并不大?

                抓知了考了吃有助于你在生物考试中门纲目科属种分得更清楚吗?让挑拨天牛令其打架对你工作后处理人际关系有帮助吗?泥巴造房子爱好的现在在建筑行业工作吗?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说,这些爱好也都没什么差别,所以整天关在书房里的书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和在广阔天地间长大的孩子沐浴阳光清风吹拂的孩子,差距也并不大呢?

                • 家园 嗯,差别很大,所以,这才是关键,而并非

                  独生与多胎的区别。

                  你的话最能证明以上观点

                  • 家园 无论我说什么都能证明你的观点

                    中间论证过程一概省略。

                    对喜欢自然和自由的孩子来说关起来读书和自由成长差别很大,对喜欢钢琴的孩子来说有没有钢琴弹差别也很大。所以如果不能保证孩子们每一个都有足够资源去做他们喜欢的事,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这才是我要证明的观点。关键,仍然是足够的资源。

                    你怎么证明我证明了你的观点?

                    对你的论辩风格失望。就此别过。

                    • 家园 插句题外话

                      也有不少的家庭都在用一切资源保证孩子做家长喜欢的事,这未尝不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另外,家长所能给孩子的资源也可以看广一些,除了物质,和子女共处的时间,家庭氛围等等帮助孩子成长的一切不也都是资源吗?具体到每个家庭,孩子能得到的资源都是一个特定的组合,也许没有所谓的完美或者单一指标的极值吧。也许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最不竭的资源了。

                      • 家园 孩子多了的话,父母花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时间必然是下降的

                        超过五个的话,我简直无法想象父母能做到和每一个孩子亲切深入地谈心,交换看法,探讨问题,达成共识。

                        对同一对父母来说,孩子少和孩子多,他们能花在和孩子亲密接触上的时间是必然不同的。

                        父母的爱专注于独生子女身上,固然·可能·造成溺爱;然而父母的爱于非独生子女身上,也会体现出千差万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反而是更普遍的现象。父母总想一碗水端平,但他们的标准和孩子们各自的标准是否相同?我曾经问过胡兄,现在有些好的BT学校,一家户口只能让一个孩子进,怎么选择是给老大还是老二老三老四?给了一个之后如何对别的孩子补偿公平?这些都是问题,并不是不去管它就会自然消亡的。

                        • 家园 毕竟是大城市的独生子女,欢迎你体验多胎生活

                          多子女家庭教养没那么复杂,你想想都觉得负担重很正常。

                          你独生子女买好的衣服好的零食,那么二人、三人甚至你讲的五人,条件稍次的会买差点的衣服平着穿,零食不会买那么好的,没钱买进口奶粉会买国产的,或者不吃奶粉。更穷的衣服会轮着穿,少时的衣物很块就变得不能穿了,有段时间我和我弟弟也是如此。假如你不认为穿差点的衣服会丢你儿子脸,吃“差一点”的食物会让小孩变弱智,不弹钢琴你小孩会差人几筹,反正,我是不会这么看的。

                          多胎普通家庭节约用度是必须考虑的,单胎家庭家长本身就会考虑更多自身的精神物质享受,多胎家庭这方面会有非常大的节流。也许过惯了独生子女生活的你会觉得很累,也不可能有类似心理准备,想想都怕了吧?这就将是你生育的实际意愿,而不只是在网络上填的表格了。

                          追求完美是你应该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例如在南昌父母并不特别看重小学、初中择校,中等以上就可以了,学区房之类的玩意是有钱人的追求,并不适合普罗大众。

                          父母之爱、祖父母之爱,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多胎子女分站在你的角度看上去分都分不匀,实际上呢,当局者不会过多的考虑这些。况且,多胎家庭并不只是爱均分,您多虑了。多胎家庭其实自得其乐。

                          • 家园 这真叫做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是决心从我的独生子的模式转回到我父母辈的多子女的模式。小时候比起现在来不知穷多少倍,日子照样过得挺开心。生活水平高了反而养不起几个孩子了?难道现代化的意义就在于让人类自动灭绝?我就不信这个邪。

                        • 家园 不能一块玩吗?

                          超过五个的话,我简直无法想象父母能做到和每一个孩子亲切深入地谈心,交换看法,探讨问题,达成共识。

                          干吗非要和每个孩子一个个谈?不能大家一块谈吗?当然我不是说要生五个,只是说两三个孩子耗费的时间精力并不会是一个孩子的两三倍。还有,别忘了孩子们自己也会一块玩嘛。

                          现在有些好的BT学校,一家户口只能让一个孩子进,怎么选择是给老大还是老二老三老四?给了一个之后如何对别的孩子补偿公平?

                          这是什么样的BT学校?私立学校?我高中上的是公立学校,我觉得挺好的。我很怀疑私立学校的投入和产出成不成正比。如果说这BT学校是公立学校,那整个城市不会只有这一所高水平的学校吧?太原市至少有两家高中是旗鼓相当的,即山西省实验中学和太原市第五中学。

                          我很想问问你:即使你做不到给孩子你看起来最优的条件,难道成才的可能就会大幅下降吗?一对开饭馆的华人,供养4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还有那个老问题:你这么重视满足孩子的愿望,那如果他想开飞机怎么办?

                          还有一个新问题:女士年龄越大,怀孕的困难就越大,孩子身体不好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点大概你不会反对。所以在挑挑拣拣给孩子创造好条件和赶快生孩子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如果不顾后者,说不定问题就变成生不出来,而不是生下来怎么养了,你觉得是不是?

                          • 家园 学区房那是有钱人的玩意,和大众原本就没关系
                          • 家园 胡兄

                            关于这是什么样的BT学校,请参见

                            终身副教授:学区房要多加小心

                            这个选择在小学的时候就要面对了,你根本没机会知道孩子中谁的发展潜力大一些的条件下就要做出这个选择。

                            说到BT学校就联想到私立学校,胡兄,你还真是如我所推断的那样,对于空泛的东西关注了太多,而没有去关注细节;看到中国人口密度,却没看到用来平摊人口密度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不毛之地。事实上私立学校反而是不看学区只看人民币的。只要交得起钱,别说来自不同学区,哪怕你来自外星的也一样上学。

                            养孩子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么?还是多了解了解吧。毕竟,养不教,父之过

                            干吗非要和每个孩子一个个谈?不能大家一块谈吗?

                            即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大道理,你要一起谈也要看看孩子们是否理解力都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吧?记得十年以前有个电影,关于鸦片战争的,最后的结尾是鸦片战争失败了,某皇帝(王爷?)悲愤地(?)带着儿子们(?)在祖宗牌位前一次一次地磕头。镜头从跪在最前面的父亲扫过,长子、次子、三子……身高越来越低,年龄越来越小,镜头扫过了四五岁的一脸懵懂也跟着父兄们磕头的孩子,在他的后面,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跪在蒲团上,睡得很香。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他四五岁的哥哥似懂非懂的事情,他完全理解不能。祖宗社稷是个虾米东西,能拿来吃还是能枕着睡?

                            假如胡兄没看过这个电影,那么请问,所谓因材施教,胡兄是怎么理解的?即使是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们,他们的性格也不会完全一样,有内外向之分,有急缓之别,还有粗细之类,这决定了对孩子们的教育一刀切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必然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个别谈话。更别说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说长子女上幼儿园,碰到异性小朋友说“喜欢”“做老公/老婆”,胡兄想来不会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也顺带给可能还在襁褓中的次子女谈谈怎么处理异性关系吧?

                            这是什么样的BT学校?私立学校?我高中上的是公立学校,我觉得挺好的。我很怀疑私立学校的投入和产出成不成正比。如果说这BT学校是公立学校,那整个城市不会只有这一所高水平的学校吧?太原市至少有两家高中是旗鼓相当的,即山西省实验中学和太原市第五中学。

                            我很想问问你:即使你做不到给孩子你看起来最优的条件,难道成才的可能就会大幅下降吗?一对开饭馆的华人,供养4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胡兄,我所知道的,芜湖市有三所重点小学,二所省重点中学,一所市重点中学。我自己是先后从其中一所重点小学和一所重点中学毕业的。其中,我小学不是重点班,重点班的绝大部分同学都上了省重点中学,个别去了市重点;我们班大半同学去了省重点,少部分去了市重点,还有一些去了其他非重点中学;到了中学,我因为入学考试时英语满分进入省重点中的英语实验班,三年后中考,我们班的各科总平均分全市第一,甩开另一个省重点的重点班高达5分。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初二的时候,一个我的小学同学,毕业时候去了非重点中学,据说学习发奋,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妈妈看他孺子可教,找关系通路子把他送到我们班来想着如果能后发先至也很不错。但结果是残酷的,那个同学跟不上我们的学习进度,不得不在一个学期之后再调到非重点班,才勉强挂车尾。中考考场上,我见到从其他中学来考试的小学同学,但开学时却没有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人。

                            到了高中,我们全年级最聪明的孩子,也是我从小到大一直的同学,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转学去了上海的华师大二附中,上海的市重点,其地位也相当于我们省重点了。但级别相同不意味着教育水平相同,在我们这里,每学期七门功课她能甩年纪第二名五十分,在华师二附中,她也不过落个中游,当然这部分是因为上海和芜湖教材的不同。

                            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过程,就是一路看着外校的同学们起三更睡半夜要赶上我们学习进度和深度尚且不得的过程。

                            胡兄,看你的自我描述,你可能是从非重点的初中进入重点高中的。当然也有可能太原市师资力量分布比较均衡,重点非重点没有太大差别?竞争有多么激烈,你一定是知道;但淘汰率有多高,安然通过竞争的你可能没有注意。其中个人努力和天赋固然相关,但师资力量起到的力量也未可小觑。这些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PS,重点小学是划学区的,我家离学校直线距离500米。学区之外,本校教职工子女可入学,(外)孙子女累计只能有一人入学。

                            开饭馆的华人培养出四个名牌大学生这样的事情,的确存在。但之所以成为美谈,正是因为这种事情不是经常发生的。此外我提请胡兄注意,二十几年前能去美国并留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华人夫妇,在国内很大可能上也并非泛泛之辈;而开饭馆,则是为四个名牌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证。

                            还有那个老问题:你这么重视满足孩子的愿望,那如果他想开飞机怎么办?

                            胡兄练达,怎么在这个问题上老是绕圈呢。孩子可以提出愿望,但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对孩子成长真正有利的愿望,什么是不合理的、孩子异想天开的愿望,这完全是父母的责任啊!孩子想要开飞机,完全可以告诉他,开飞机需要执照,还需要很好的身体条件,如果孩子想要开飞机,需要达到abcdefg项要求,并勉励孩子向着这些目标努力。对于之前胡兄提到的孩子要买个什么仪仗队的,家长难道分辨不出来,做到之后对孩子除了满足一时好奇心之外没有益处?连这么简单的判断都看不出来,这家长有什么资格做家长?如果家长判断孩子要求学钢琴、学乐器、学这个那个也是不合理、无益处的要求,自然也可以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疏解。只不过,我希望我拿钢琴做例子没有产生“要满足孩子学高价而不实用艺术类科目”的误导。事实上,学什么不需要投入呢?我看到过有人说跑步,跑步就不消耗跑鞋了么?没耐克阿迪达斯不要紧,双星李宁的专业跑鞋总该有吧?

                            关于你的最后一段,胡兄,我希望你不要传染到一些人品不良猥琐男的作风,把话题扯到未婚女性不适合讨论或发表意见的方面来争得上风。我未婚未育是我的私事,我自己在意即可,不劳你淡吃萝卜咸操心。继续纠缠此事,我只能认为你不配及不敢不能和我讨论正经问题,只能拿出猥琐男嘴脸来恶心认真讨论的河友我。

                            • 胡兄
                              家园 LZ是芜湖一中的?

                              哪一届的。握手握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