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生育救国(生育数量、意愿和可能性调查) -- 科大胡不归

共:💬496 🌺406 🌵35
  • 投票信息

    多选,参与 266 / 87

    现无孩子,想生1个
    18/6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60/28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5/2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19/4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2
    不打算要孩子
    13/5
    现有1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33/10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8/9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6/13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3/2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8/1
    现有2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12/4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0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0
    现有3个或更多孩子
    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李寻欢、欧阳修、蔼理士、老子、孔子论抚养问题

      感谢故园湾里、豫章花开、levelworm、五陵年少等的热烈讨论。我在这里再探讨一下养孩子的问题。

      故园湾里认为如果不能保证孩子们每一个都有足够资源去做他们喜欢的事,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这话在原则上是完全正确的,简直是义正词严。不过我想问一句: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想开飞机呢?沙特国王访问英国的时候,有个小王子觉得英国的仪仗队很有意思,就想让老爸把这些兵买回沙特去。许多人论证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的理由就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按需分配永远都做不到。我觉得这个道理对孩子也是成立的。当然孩子可能很懂事地说这个那个都不要,不过懂事正是教育的成果。教育的意义就是告诉你有些事是一定要做的,有些事是一定不能做的。

      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考虑,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不是多么重要。故园湾里为没有机会学钢琴而遗憾,不过这个遗憾有多强烈呢?是不是少了一个傅聪、朗朗、李云迪那么遗憾?如果学了钢琴,会不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学习呢?你会在多大程度上抱怨你的父母呢?古龙的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林诗音没有把《怜花宝鉴》给李寻欢练,后来李寻欢觉得没练也是好事,因为如果分心说不定就练不成小李飞刀了。这就叫做“机会成本”。

      历史上有很多出身贫寒的伟大人物,例如在沙滩上学写字的欧阳修、在荷叶上练画画的王冕。我觉得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成才的机会和投入的成本相关度是不高的。太高的条件说不定还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所以比尔·盖茨要把大部分财产都捐出去。

      玩战略游戏(例如光荣公司的三国志)的人,大都喜欢选择弱小的势力(如刘虞、严白虎、张鲁之流),从兵微将寡一步步发展到兵强马壮,而不是选择强大的势力,一下子就统一了。我想这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人性,就是人最看重的是自己创造了多少,而不是继承了多少。近年来许多海外华人回国创业,不是因为中国的生活水平超过了外国,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国内更有机会干一番事业。

      故园湾里考虑到了日本男性收入足以养活全家、荷兰英国的人口密度未必比中国大等等。这些当然都是现实问题,不过人家本来就是发达国家啊!如果不在人均物质财富方面超过中国,还叫发达国家吗?如果你非要等到一切条件都超过人家才愿意生育,且不说能不能等得到,就算等到你也不一定有生育能力了。最好是好的敌人,求全责备的结果可能是最差的。其实,人的价值怎么能用物质财富来衡量?现代人的财富比古人多了不知多少倍,可是我们仍然羡慕苏格拉底、孔子、斯宾诺沙等人。从人类历史整体的角度看,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人就是幸福的。

      关于家庭妇女的地位问题,我早在读蔼理士的《性心理学》的时候就学到了,媒人、家庭主妇都是可敬的工作。我很怀疑中国的妇女解放已经达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很多发达国家妇女工作的比例还没有中国高,家庭主妇是很常见的,人家认为这很正常。

      关于许多人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到中国来找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市场经济下社会竞争的强度几乎是个常数,通过减少人口来缓解就业困难纯属错觉。哪怕每家平均只生0.1个孩子,找工作的时候还是会有强烈的竞争的,--说不定还会加上和从外国引进的劳动力的竞争。所以,就不要因为担心孩子找不到工作而少生育了。

      关于这一点还可以引申一下。假如说就业形势真的很恶劣,而你只有一个孩子,那他没工作你家就歇菜了;而如果你有两个孩子,那么其中有人有工作的机会就大得多了。你当然可以想,如果两个都没工作你的负担就更重。不过,如果事事都只考虑最坏的情况,而不考虑最好的情况,不考虑平均的期望值,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的父母生你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么多?你靠你的父母生活了吗?

      关于耕地的18亿亩红线,我的看法是一定要坚持,粮食安全是不可动摇的。取消红线的危险在于一哄而上搞开发,刹不住车。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多进口农业品以便用休耕、轮耕、退耕还林等方法恢复地力,我觉得是很好的。我相信中央也正在这么做。城市化有利于耕地增加而不是减少,因为城市的人口密度可以非常大,同样多的人口放在城市里比放在农村占用的土地少得多。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化的进展和人口的缓慢下降,生态压力会逐渐减轻。当然这是长期的趋势,在短期仍然有沉重的上升的压力,需要认真面对。

      最后讲一点哲学。这世界上总是会有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如果悲观主义者觉得养不起孩子的话,谁都没法说服他们。悲观主义者少生育,乐观主义者多生育。如果双方在同一个社会里,其它条件相同,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角度看,结果就是悲观主义者的后代越来越少,乐观主义者的后代其实是在挤占悲观主义者后代的地盘、资源和生存空间。

      孔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关键词(Tags): #人口#抚养
    • 家园 抚养问题:从哲学到操作

      首先感谢诸位的热烈讨论。有没有卖茶水点心的?

      帖子太多,我在这里集中回复一下几个关于抚养的问题。当然,我还没结婚,没有抚养的经验,只有被抚养的经验,所以如有错误,请多指正。

      一,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这首先是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即人首先是负担,还是首先是财富?我的看法是:任何人都要消耗资源,所以都是社会的负担;不过受过良好教育之后,又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文学是人学,人的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诸如此类的理论都着眼于人的正面属性。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过分强调了负担的这一面,使得许多人过分看低人的价值,造成了这样荒诞的局面:一头小猪降生了,人们会来恭喜;一个小孩降生了,人们觉得是负担。难道人的价值还不如猪?这真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异化了。

      我觉得生孩子的目的,第一位的是孩子的幸福,第二位是为人类进步作贡献,第三位是给自己养老。把孩子们培养成人才,让他们享受人生,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多几个兄弟姐妹有助于他们养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养老的刚性需求使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两个孩子,否则对父母、对孩子都是巨大的负担。如果有信心能把孩子们培养成才,我觉得孩子越多越好。曾经听一位美国朋友说过这样的故事:他认识一对中国老移民夫妻,到美国开饭店,自己文化不高,但4个孩子都上了名牌大学,一家子其乐融融。这样不是很好吗?这不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故事吗?中国科学界的元老周培源先生有4个女儿,自称被包括妻子在内的5朵金花包围了,而他的家庭很幸福。

      二,抚养问题中的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

      现代人经常觉得孩子养不起。不过我小的时候物质条件比现在匮乏得多,我却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请诸位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快乐或不快乐的原因,有多少是物质方面的,多少是精神方面的?我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精神的作用都大于物质。现在社会富裕了这么多,难道儿童得到的条件反而不如穷的时候吗?只不过是家长对物质条件的期望值提高得比致富的速度更快吧!当然太穷肯定不行,但只要达到差不多的物质条件,我认为再提高物质投入的边际收益并不高,远不如父母多陪陪和多一个兄弟姐妹的边际收益。因为孩子成才说到底是靠孩子自己,即使把他的玩具都换成金子做的,请上天价的私人教师,难道他就一定更容易成才或者更幸福?我看还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更有用处。一个人的幸福不是来自他免费(从父母那里)获得多少东西,而是来自他创造多少东西,而这是谁都无法包办的。

      当然什么事都需要具体的权衡。如果经济情况比较拮据,自然需要少生来保证物质条件。不过具体到我自己,我认一条死理:如果像我这样的人都养不起2个孩子,那说明社会出大毛病了。社会糟糕到了这种程度吗?我看没有。考虑到现在生育率过低,我还希望更多生几个,为矫正社会病态作贡献。当然这是相机而动的事了,底线只是两个。

      三,物质投入中的具体问题。

      如果是孩子要学钢琴呢?如果有钱就买钢琴,如果没钱就去上钢琴班。如果真是出类拔萃的人才,社会自然有机制给孩子提供条件。如果只是玩票的水平,何必投入太多?其实我觉得最有用的“才艺”就是最简单、最基础、最便宜的:读书。学会读书比学会钢琴、绘画、书法什么的都有意义多了。

      关于奶粉之类的花费,我想问一声:如果买房子可以贷款,那么养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贷款?如果说买房子是投资,那养孩子就更是投资了。等到孩子有收入了,赚回来的怎么也比当初花费的多得多吧?许多人的思想是:给父母出钱时义不容辞,给孩子出钱时又不求回报,于是觉得捉襟见肘。其实何必这样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呢?如果你愿意给父母出钱,那让孩子给你出钱有什么不合适的?这才叫可持续发展嘛。

      带孩子的问题,请长辈来是一个办法。家里多一个卧室不是那么难解决的,现在的房子大都是面积很大的。如果中国人都觉得困难,那人口密度更大的日本人、荷兰人、英国人岂不没法活了?妈妈专门在家带孩子也是个可行的选择(爸爸也可以,只是这样的情况实在少了点)。需要破除那种僵化的观念,即男女平等就是把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男人能做的女人都要去做。发挥两性各自的优势,互相尊重才是男女平等。如果能把孩子养育好、把家管理好,家庭主妇同样是个很值得尊敬的职业。许多伟大人物都是这样的家庭主妇培养出来的。当然这需要父亲收入足够高,不过如果能做到我觉得没有任何不好的。妈妈带几年孩子再出去工作也是个可行的选择。如果说这样耽误职业发展,那需要仔细分析一下:难道不生孩子,一直工作下去,就一定能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我很怀疑。许多人虽然不养孩子,也不见得多么热衷功名,不养孩子省下来的时间精力大都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玩乐上去了。其实,跟孩子玩说不定更好玩呢?

      关于上大学,中国现在的大学毛入学率超过20%,我估计等到下一代要上大学的时候会提高到40%以上,接近美国的水平。那时对于家境稍好的家庭来说,上大学基本上只是愿不愿意上的问题,而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当然要上好大学还是要特别努力,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关于找工作,有市场经济就一定有失业,只有计划经济才能实现完全就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上升,同样的竞争程度会对应着更高的生活水平,甚至失业也有更高的社会保险费。无论人多还是人少,在市场经济下就业的竞争几乎总是一样大。有人以为减少人口能缓解竞争,这完全是错觉。极其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失业情况就很严重。美国的人口比中国少多了,可为什么许多人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到中国来找?

      总而言之,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价值的创造者,那么没有理由认为你的孩子不是价值的创造者,没有理由觉得孩子要靠你过日子。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尽你的能力把他们培养好就行了。你的父母没有包办你的生活,你同样也不必包办你孩子的生活。要相信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这正是创造的意义。

      关键词(Tags): #人口#抚养
      • 家园 根本的问题是中国的就业岗位是由美国的需求决定

        中国现在是彻头彻尾的外向型经济,中国的经济规模取决于国外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贫富差异悬殊,而且底层人民向上前进的渠道越来越窄,这些现实就决定了,对于大部分普通底层人来说,多生一个孩子未必能有好的收益---城市里没工作的啃老族、收入微薄的蚁族大把大把的,相反,先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现在养孩子可不是多添双筷子的时代了。

        现在最拼命呼吁放开二胎的是“体制内”的--因为体制内的如果超生,公职就没了,而他们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有能力却因为制度而不能生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叫得最厉害。

      • 家园 强顶,此文坚强了我生二胎的意愿!
      • 家园 在四川

        由于60年代、70年代及80年代的一对夫妻多孩,其结果就是人均几分地,口粮田都不够了。为了不饿死,必须打工,经济危机了,找不到工作,那就是饿死。

        在我看来,你的这些个字都是阳春白雪,但是中国95%以上的都是下里巴人。

        如果你真有这份精力,不妨替这些每年都多出来的1500万以上的青壮劳动力找个出路。不枉您对人口学的所谓“研究”。

        你的诸多帖子,我没有回,虽然你自己看来字字珠玑,不过你想过如果实行了,那不是所谓的人性的解放,那是灾难。站在都市白领的角度看待人口问题与站在中国的角度上考虑人口问题是两回事。

        在中国基层领导力几近崩溃的现在,计划生育的执行力度远远不能与70年代、80年代相提并论。农村人口几近爆炸式的增长,与城市人口大幅萎缩,如此之大的反差,我想不能不用惊骇来形容。

        如果您是城市人,作为个体来讲,现有的计划生育是个束缚,你如果能生2个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你所得到的肯定会大于付出的。但是作为农村人,现在有的基层领导力下,多生只能意味着赤贫。不要指望子女多了能够给老人多少养老的保障,事实上,很多地方的老人就是在家等死,虽然他们有3个儿子、4个儿子。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问题,他的问题在于基于90年代的经济环境下做出的基本指导政策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有的经济社会环境:

        1、基层执行力的崩溃,自从老朱的分税制后,中国基层政府的财政就逐渐走向崩溃,计划生育?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谁去执行这些政策,还指望拿这些政策去卖钱呢。

        2、城市人口出生比例与农村人口出生比例的反差越来越大。这造成高素质的就业人口比例就这样越来越少,低素质的就业人口越来越多,不要跟我说扩招,扩招其本意就是在98年应对80年开始出现的婴儿潮罢了,顺道让高校自己搂钱。最后是高校自己犯病了,开始大干快上。搞了这么大。

        3、农村人口溶于城市的困难极大。在于原有的城乡二元体系下,农民没有经济能力溶于城市,即使溶入了,也就是贫民窟。

        所说说道最后,所谓的打倒计生委,打倒万恶的中国人口政策,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呵呵

        3、(不好意思 ,一边打电话一边写,错发了,有修改)中国的人口增长变化幅度极大,人口波峰一波又一波。现在的经济不能实现的充分就业,十年后就要变成劳动力紧缺。计生政策究竟怎么变?才能符合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我个人的意见是政策面上维持现状,在实施的层面上,极力下大力气抓执行力的问题。

        4、是否这些年的人口出生水平下降是邪恶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有当人口增长,人口基数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时候,才可以产生较少的问题。而中国在近三四十年内都不可能。所以贸然的变化计生政策,如允许所有人可以生2胎,将会在执行层面带来灾难。

        5、实现可控的人口政策,大概只能当ICT技术能够深深的扎根于中国社会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所谓的微调。否则光批判什么大政策,而根本不考虑中国社会特有的政策执行问题的话,就是空口白话,中国的下一步措施就是要严格的实施身份信息制度。

        • 家园 农村人口几近爆炸式的增长,与城市人口大幅萎缩?

          您这是想当然了吧?我怎么觉得事实与您说的相反?您到成都,重庆看看?

          • 家园 呵呵

            老兄,部分地区的农民口粮田已经到了几分,几乎不够口粮的事情可不是我说的,是中央电视台说的。我从来不从自己所谓的“总结”来说事情。

            • 呵呵
              家园 农民的口粮田到了几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央电视台说了是农村人口爆炸式增长造成的,还是城市化过快造成的?

              不知道您说的城市人口是怎么定义的?我怎么发现全国各大城市的人口在一增再增?您能给出具体哪个城市的人口在大幅萎缩?

              我只要两三个例子就行了,谢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