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前言) -- 梦秋

共:💬160 🌺3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austin power---gold member。

      为啥那么歧视dutch man呢?

    • 家园 【原创】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第二天/C)

      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第二天/C)

      从卢柏斯那儿出来。先去参观了鹿特丹港的港口控制中心。向西绵延45公里的鹿特丹航道水路复杂。超大型油轮(据查排水量达54万吨)停泊在港口区外,在那儿建有专门的深水泊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鹿特丹港口控制中心。从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整个鹿特丹港复杂的航运状况。

      直接跳上交通艇,开始参观鹿特丹港。我此前见到的港口很少很少。在新西兰见到的惠灵顿港口规模不大。在澳大利亚的珀斯,弗里曼特尔港,那也只不过是顺水一游。在广西防城港见到的港口,因为水浅,大船的锚地甚至还在港外。但是这里看到的港口,万吨巨轮压根就不稀罕。只不过因为经济原因,基本上大轮船都停在泊位上不动弹。想像中汽笛长鸣,轮船穿梭如织的状况,根本没法看见。

      港方新闻官员明科对于鹿特丹港的熟悉程度,如果不是热爱这项工作,不是热爱自己港口的人,是难以达到的。在一路上,他喋喋不休地跟我们说了大量关于港口的消息,口若悬河,几乎没有停止过。当记者们都跑到船头船尾拍照的时候,他总是不停地跟随着大家,随便指到那个角落,他都能顺口说出一堆信息。即使记者们没有问题,甚至因为提问过多而显得略微疲倦的时候,这个精力充沛的老兄也还是能够像个爆米花筒,不断地往外蹦出各种信息。这对记者们来说,这份盛情实在是沉重得过分了一点,因为没有人愿意错过任何一点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只要明科开口,我们不论在做啥事,都会立刻竖起耳朵,准备时刻记录下来。我一只胳膊挎着沉重的尼康相机,一只手拿着录音笔,按照习惯,遇到重要的信息还得想办法记下来。这个时候,“三只手”对我来说,是怎样的一种奢望啊!

      午饭是在船上吃的,三明治加牛奶。一边吃,一边还得听取明科的介绍。因为采访的主题是环保,明科自然也说到了环保的问题。

      鹿特丹港口曾经是荷兰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明科指点之下,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岸边排列着黄色的小楼房。这是荷兰的“social house”,也就是廉租房。当年政府在修建廉租房的时候,自然不可能将环境不错的地皮划给这些交不起高昂房租的穷鬼们,所以索性把廉租房建到污染严重的港口航道两岸来了。其时大约是在1980年代。没想到过了20年之后,鹿特丹港的污染竟然大为改善,港口两岸的生活区房价也渐渐水涨船高,政府对于当年选择此地修建廉租房自然是后悔不迭。廉租房里的穷鬼们倒从中受益匪浅,虽然房子没法出售,让自己搬出来却是断断不可能的。每天早上划着小船到河汊里面钓鱼,日子逍遥好似神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港口的生活区以及经典的荷兰风车

      明科说到此处,毫无为政府惋惜之意,反而透出一股得意之情。“这个港口的水域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工业污染。它最重要的污染源是生活污染。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还在致力于进一步改善环境。”明科说。关于这个结论,我很难下正面和负面的判断。鹿特丹港的经济总量是鹿特丹市经济总量的30%,占荷兰经济总量的2%。大量的原材料,煤、矿石以及原油从世界各地送到这个港口。在几个大航道两侧密布着发电厂和炼油厂。在鹿特丹港的物流体系当中,航运占了45%的份额,其余20-30%依靠铁路运输。这就意味着成千上万艘吨位稍小的货轮将从港口沿马斯河和莱茵河南下,进入西欧腹地。这样的物流体系和工业基地,怎么能够保证鹿特丹港水域能够基本消除工业污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交通艇穿行在马斯兰特防海闸门之外

      关键词(Tags): #鹿特丹#港口#环保
      • 家园 【原创】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第二天/D)

        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第二天/D)

        我记得有人曾说过,记者的目光只关注细节,而缺乏大局观。在鹿特丹港的环境问题上,我必须承认,除非经过深刻研究,否则仅仅凭借港方提供的资料、明科的介绍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很难给这个“欧洲之门”做出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实际上,在我们从马斯兰特防海闸门返回的路上,我们的所见就对明科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了反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是鹿特丹港口管理之下的E-on发电厂地标。这是一个完全使用石化能源发电的发电厂,已经投入使用25年。在飞雪和阴霾的映衬之下,烟囱几乎成了记者们眼中的邪恶的象征。等我们到岸上进入电厂内部的时候,另外两根基本完工的烟囱气势汹汹地矗立在电厂工地一侧。这是E-on发电厂即将扩建完毕的标志。

        这个位于鹿特丹港的大型发电站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环保组织的目标。发电厂现场的保安,相貌年轻得像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他告诉我说,环保组织经常前来此地抗议。保安的最重要职责,就是防备这些环保主义者偷偷地翻墙而入,防备他们四处乱涂标语,或者爬上这些未竣工的烟囱示威。这个跟我在船上听到的明科的介绍有点不太吻合。明科的说法是,当地的环保组织,也就是NGO,跟政府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政府每推动一个项目,必然要和当地的NGO以及居民三方进行协商,以便达成共识。“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明科这样认为。大部分NGO都非常配合,而且提出的建议具有“建设性”。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地球之友”。“这个组织从来就不考虑和政府协商的问题。他们已经习惯了抗议,抗议就是他们的天性。”这是明科的结论。我不知道E-on发电厂一带的抗议者是不是来自“地球之友”。不过,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抗议肯定会让E-on的人大伤脑筋。E-on是个很大的发电厂,周围全部都是填海造地弄出来的平原,实在很容易接近。记者们从弃船登岸到走到E-on的接待大厅,足足走了20分钟。那些无孔不入的环保主义者从如此空旷的四周翻墙入内,足够让这些嘴上没毛的保安跑得腿都细了。

        飞扬的湿雪让道路变得特别的泥泞。等我们跌跌撞撞走到接待大厅,个个都湿漉漉的,冻得像是腊月的柳树四处抽风,见到桌上摆放的热茶、热咖啡还有茶点,便毫无面子地甩开腮帮子使劲吃喝起来。

        在E-on的采访,不过是延续了这次采访的一贯方式,而这种方式很快就让记者们觉得腻歪起来。首先是一本正经的presentation。做得极其专业的ppt展示,告诉我们E-on是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之下尽可能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以尽可能地减少排入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总量。问题是,只要人类还存在着物质上的贪欲,能源的大量消耗就永远不会停止。不论是再多样的节能方式,或者是技术革新,都只不过是在延缓到达能源危机临界点的时间而已。E-on厂区内新建的两座烟囱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扩建工厂产生的温室气体将补足上技术革新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数量。难道这个时候又去期待人们做出进一步的技术革新吗?

        在E-on的采访,最大的亮点不是在听现场的介绍者不断重复各种节能目标,听他们提供各种有用或者无用的数据。因为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从网站上或者他们发给的各种材料中得到。在这里,E-on提供了我们现场参观CCS技术的机会。这才是我所认为的亮点。

        CCS技术的全称是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即二氧化碳收集和储存技术。这是荷兰为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其根本原理就是将二氧化碳从能源消耗大户所排放的废气当中分离出来,然后压缩储存,或者置于深海,或者用于商业用途。在第一天采访荷兰能源大臣克拉玛女士的时候,她曾经将此技术列为荷兰和中国重点合作的环保技术之一。在鹿特丹港和前首相卢柏斯交谈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知道CCS技术是鹿特丹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即使荷兰方面对CCS技术强调至此,我们这些记者却依旧对这项技术保持着普遍的悲观心态。用消耗更多温室气体的办法来储存业已排放的温室气体,这种做法怎么看,都是一种饮鸠止渴的做法。但是,在荷兰那个严厉的20/20/20计划之下,以及《鹿特丹气候倡议》的规定之下,这种方式似乎是能够在短期之内达成减排目标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

        至于储存的二氧化碳,用途在何方,是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工业二氧化碳的使用总量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E-on方面,提出将二氧化碳用在温室大棚当中,或者按照前一天参观的Algaelink里的做法,用于培养藻类。CCS技术要推及到这些应用领域当中,并非不可能。问题是,这些行业能够消耗多少二氧化碳呢?这显然是个太大的问题,我无法回答。

        E-on向记者们展示了CCS的基本过程。这个技术实际上等于是在发电厂的废气排放通道上加装了一个大型的附加装置。废气排出之后,首先经过脱硫处理,将含硫杂质排出。其后,废气将通过一个充满着液态胺(另外一种吸收介质是液态阿摩尼亚,吸收效率会低一点)的大型容器罐,即吸收器。E-on方面的人在形容这个吸收器的作用时,晃着手里的可乐瓶子告诉我们,这个过程跟往可乐里面灌充二氧化碳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液态胺是高效而且无害的二氧化碳溶解介质,而不是饮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左边的那个粗大的钢筒就是二氧化碳吸收器,右边的那个百叶窗式的东西,当时没来得及认真听是啥,我猜测是热再生器的散热装置。

        废气通过吸收器之后,二氧化碳被分离并被液态胺吸收。其余废气在接受进一步无害处理之后排放。吸收器里面的液态胺将被送往热再生器,在那儿,二氧化碳被加热到100摄氏度之后从胺中释放出来。从热再生器中生成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胺则再次回到吸收器中循环吸收二氧化碳。

        至于生产出来的二氧化碳,下面将重复工业生产的步骤,通过高压大量储存起来。部分将用在工业领域(二氧化碳灭火器算是其中一种比较好理解的用途吧?别的就不多说了。),部分将用在农业温室大棚。二氧化碳采集成本极其不稳定。每收集一吨二氧化碳需要花费12-60欧元,这还不包括压缩,运输和储存的成本。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技术尚未成熟。收集二氧化碳是CCS技术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最不稳定的部分。在E-on发电厂的CCS技术应用,实际上是个实验性的项目。其中1/3的投资来自荷兰政府,以测试其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E-on给出的CCS全过程(含收集、压缩、运输和储存)最终成本是,目前大约是每吨二氧化碳30-40欧元,这和上面那个12-60欧元有很大的误差,估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从长远来看,E-on预计将在2020年将CCS成本降低到每吨20欧元以下,条件是,这项技术必须成熟到可以应用在500兆瓦以上的大型发电厂当中。世界上哪个国家拥有众多的大型发电厂呢?想必每个人都有了答案。

        无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也许在短时间内有助于减少能源企业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至于采集到的二氧化碳如何处理,目前没有解答。对于中国这个大量使用石化能源的国家来说,这个技术具有很现实的意义,至少在减排问题上有所帮助。这也是荷兰政府和中国政府正在努力促成的合作项目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E-on发电厂内的采访。在飞雪的天气当中,阴沉的天幕以及夸张冷漠的工业设施,给我们的采访带来挥之不去的压抑感。

        在当天晚些时候,我们去看了看O-cap项目。它和E-on里面的项目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仅仅是炼油厂而不是发电厂提供了废气。这些废气中提取出来的二氧化碳通过改装过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温室大棚当中,以培植温室蔬菜和鲜花(在荷兰正式访问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这个温室基地)。从这些参观当中,也许可以得出一个很粗浅的看法,那就是荷兰人在推进减少温室气体的同时,力图从细节上将每一项技术尽可能地发挥最大效应。从E-on出来之后,我们看到的“快乐养虾场”(Happy Shrimp Farm)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结果。

        如果单从外表上来看,这个养虾场和我们在中国海南和广东沿海大量的养虾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走出养虾场,飘扬的飞雪和荒凉沙滩会提醒每个参观者,在这个北纬51度55分的高纬地带的鹿特丹有着欧洲唯一的热带养虾场。在这里,E-on发电厂排出的废热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虾池之下,将冰冷的北海海水加热并维持在30度左右。我在阿姆斯特丹的首顿大餐当中,即有来自这个“快乐养虾场”的热带大虾。关于养虾场的情况,除了废热加热海水,为人们提供来自热带的额外享受之外,并没有太多独特的地方。倒是养虾场的老板吉尔伯特是个人物。这家伙长着个大额头,总是眨巴着眼睛,脸上带着点嘲弄的笑容,说话飞快。他一边给记者们介绍养虾场的情况,一边不时地朝着鱼缸里养着的几只大虾投去满怀期望的目光。说到养虾场的未来,吉尔伯特变得异常亢奋,真的,脸颊都红了。养虾场现在的情况已经供不应求,大虾们成了荷兰人争先饕餮的对象。他计划着扩建整个养虾场。说到这儿,这个兴致勃勃的家伙蹲下来把脸贴在鱼缸上满脸幸福状地自言自语道:

        “Money!money!! money!!!”

        后来记者们一致同意,快乐养虾场里面真正快乐的不是大虾,而是这位可爱的吉尔伯特柯蒂斯先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夸张又不失诙谐的吉尔伯特和他的养虾场。背后可以看到E-on发电厂的大烟囱在冒烟。

        从快乐养虾场出来,天空已经黯淡。湿漉漉的雪花还在飞扬。我们在半路上停下来简略地采访了O-cap。然后冒雪来到荷兰南部小镇布莱达(Breda)吃了晚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宁静而美丽的布莱达小镇

        到了晚上12点钟之后,汽车终于开进荷兰南部著名城市马斯特里赫特。这里是欧盟诞生的地方,在凌晨时分,一群疲惫不堪的记者住进了马斯河旁的一家酒店里面。丹尼尔和史蒂文一伙精力旺盛的家伙照例跑到酒吧里泡着,直到凌晨两点。而我,不得不坐在笔记本电脑前。我必须尽快处理当天拍摄的照片,以及许许多多的采访录音和现场笔记。

        关键词(Tags): #鹿特丹#E-on#CCS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 breda在荷兰已经算不小啦

          一共将近20万人口的'大'城市,呵呵.还以为只是国内的"公务"旅游团日程这么紧,兄台的国际公务团犹有过之 :D 开句玩笑了.

          参观过几个荷兰的花房,都提到把发电机产生的二氧化碳存在地下,可以晚上放出来配合生长灯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另外还可以供暖,但是提到供暖还需要再次加热,我心说那还不是要消耗一些能源,但是没细问.

          • 家园 在温室大棚这个问题上

            荷兰人计划得很精明。他们的温室大棚都用来种植鲜花和高附加值的蔬菜,保证高成本之下有高收入。通常情况之下,他们会用天然气向大棚供暖。后来我在海牙附近参观的几个温室大棚,那是18般武器全部用上,太阳能、地热还有风能,总之是争取不用天然气。至于温室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他们可以通过发电厂的CCS技术获得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碳。

            之所以说Breda是个小镇,那是因为我只到过其中一个角落。不过,飞雪、温馨的路灯灯光、充满沧桑的建筑,还有炉火熊熊的餐厅,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宁静的小镇。

        • 家园 支持一下

          虽说看了半天基本没弄明白几个专用名词,不过还是支持一下。

          等什么时候有机会我也去这个地方好好看看。

        • 家园 废气将通过一个充满着液态胺

          另外一种吸收介质是液态阿摩尼亚,吸收效率会低一点

          液态胺是什么东西?阿摩尼亚是氨,那么荷兰人用两种an,一种是液态胺,一种是气态氨。

          • 家园 这个问题楼下的晨大和Suqier兄解释过了

            看来我在这儿说得不清楚。所谓液态胺的英文是amine,阿摩尼亚,顾名思义,是ammonia,也就是氨,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楼下的那些解释要比我说的专业多了,请参考他们的说法吧。

        • 家园 不愧是文字记者,好文章!有个问题向请教。

          CO2是怎么从发电厂输到虾场的?如果是用管道的话,距离大概有多少?

          另外EON是欧洲最大的供能公司之一,不仅是这个发电厂。

          • 家园 过奖了,我简单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吧

            养虾场距离发电厂很近。吉尔伯特使用的废热是从发电厂导出的,用了大约2500米的管道,引入到养虾场的地下。使用的废热来自脱硫装置的冷却塔,具体怎样导出废热没有提及,可以到www.happyshrimp.nl上面查看一下。

            我们去的发电厂叫做E.on Benelux,是煤电厂。

            • 家园 俺再补充一下

              电力公司网站上我觉得CCS科普做的最好的是E.ON的对头瑞典大瀑布vattenfall,下面这个就是你说的那个电厂用的燃烧后捕获技术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外,E.ON Benelux是E.ON在低地三国专营发电的子公司,Benelux是指比利时Belgium、荷兰Netherlands和卢森堡Luxembourg。

              你看得那个厂我查了一下叫Maasvlakte,八十年代投产,装机2×52万千瓦,是个E.ON Benelux的主力电厂(整个公司装机才185万千瓦),#1机曾经创过连续运行13000小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正准备上一台110万千瓦的新机(见下图计算机合成部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厂用的CCS技术是荷兰自己的科研组织CATO开发的,详见这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