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经济之茧自缚 -- 井底望天

共:💬325 🌺13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看“功夫熊猫”的彪悍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外,俺觉得对于中国和TG来讲,G2应该是个顺势而为的阶段性结果,而不应成为努力攀附的目标...

          • 家园 追过来送花

            资本管制不能松

        • 家园 花双宝,同问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看来老铁也很同意这几个问题啊。

      • 家园 这个有个著名的说法

        这叫什么呢?俺们中国历史上,叫做贼就是兵,兵就是贼。不付保护费,就过来砍你。你不得不交钱,规矩是人家定的,人家的规矩就是用来砍你的。

        就是吴思“血酬定律”

        太阳底下还真没啥新鲜事儿。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经济之茧自缚之二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下为啥俺们央行的脑袋们因为被西方的理论洗了脑,做出的政策决定,就没有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利益。

      首先要回答一下对俺观点进行质疑的朋友的意见。

      一个就是认为美国企业发行的长期债券收益率已经到达了高点,同时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只会更高或者干脆不放贷,联邦基金利率和LIBOR已 经不能正常反应银行的信用额度(Credit Line)和商业贷款风险和利率,这就是易纲所说的“不恰当对比”,也就是目前西方流动性难以注入实体经济的直接原因。

      而中国目前的金融秩序较为正常,大企业高评级债券利率和金融机构拆借利率利差不大,对于房贷还执行7折优惠利率,能拿到银行贷款的企业负担,与美国企业相比,差距并不大。所以易纲提出,看似5%利差非常严重,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能将一个打激素药物的经济体和一个正常发展经济体做简单对比。

      这里俺表达不同的看法。美国长期债券市场,5年期的Aaa债券收益率,确实是5%以上,和中国的一年期贷款率相似(当然5年期对比1年期应该要高才对,不过先忽略不计)。但是问题是,美国政府的放松银根的意图很明显,而金融系统对这个政策反应差,是其制度性问题,也是当前金融危机蔓延到整个经济体系的问题。中国央行的政策,当然不能以美国政策失败的结果,作为自己的对应坐标。是不是如果美国现在企业的债券利率,因为风险极高,变成了50%,中国的一年期就要调到50%?

      还有就是中国经济现在的状况,虽然不是打激素药物经济体,也不能说是一个正常发展经济体吧!去年12月的GDP同比跌到6.8%,失业问题不容忽视,都说明政府政策必须要考虑现实情况。

      另一个看法就是中国特殊国情下,货币政策不是最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向国企下指令,让政府上项目,让银行贷款等体内循环方法更直接,更迅速,当然不一定是最经济的。.利率在表现货币政策的同时,还是机会成本的体现。作为高速发展经济体,只要发展速度能够跟上整体发展速度,国内企业的投资收益就能够到达10%以上, 所以民企能够接受10%的中期民间借贷。高于处于衰退期西方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就是这种更好的机会成本的体现。反之陷入负增长的国家,其平均投资收益为负 (亏损概率大增),持币或者买国债是理性的选择。

      对这个看法,俺同意中国的货币利率政策,并不是最好的调控工具。这也是俺为啥对央行在2007-08年的货币紧缩政策持批评态度。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的过热,其实一个是受到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过度需求,导致的贸易顺差引发进来的外汇收入。虽然央行试图以发央票的方式,来减少货币的增量,但还是未能控制其规模。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倒是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不要求所有的外汇强制到央行结算,让合乎资格的大企业,把部分外汇收入留在海外。另一个办法是在香港或者新加坡(当然也可以在上海,但难度要高一点)作为离岸中心,停泊这些多余的美元。

      这种海外过度需求,也是导致外向型企业生产能力过度扩张投资的结果。这个因素是中国无法控制的。本来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来减少出口的规模。这个办法,既可以是补偿中国农民工的强制提高工资(比如说提前几年强制推行新劳动法),可以是提高环境保护要求,也可以说取消出口退税,甚至是采取收取出口税,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可惜的是,央行采取的政策是靠人民币升值和收紧企业银根的方法。

      这两个方法,难听点说,就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西方的要求。本来人家认为你的成本过低,是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希望你减低顺差。你就应该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来做,而不是对西方最有利的方法。

      另一个通胀压力的因素,就是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飞速上升。其中包括对民生很重要的如化肥等,如国际米价等,都是中国政府无法控制,和不可能通过货币紧缩政策做得到的。

      但是为啥,俺现在对央行这个并不是最好的工具,提出批评呢?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就是中小企业,虽然在中央要求为他们提供寒衣过冬的政策下,情况有些改善,但是落到实处的好处还是太少。因为民间融资是这些企业的主要来源,而民间的利率是按照官方的贷款利率,往上加的。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困境中,贷款成本还是过高。

      本来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国有大银行的私有化,政策银行,如开发行和出口行的商业化,以及中央银行的独立化,再加上与国际银行系统的接轨。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如何发展民间的区域性的社区银行,把现在以灰色身份运作的民间融资机构和山寨银行招安,发展一个完善和成熟的金融信贷系统,以国有或者国家控制主要股份的全国性银行作为龙头,建立起全国性的金融信贷和资金市场(短期商业票据和长期债券市场),才可以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二个原因,就是考虑到国际资金的流动性,由于美国的零利率货币政策,以低成本获得资金的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在中国抢占高质量的投资机会,和购买中国优良的企业资产。前一阵子,国际大银行在中国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里,轻轻松松几十亿美金赚进几百亿美金就是这样的例子。考虑到中国各地方政府,对外资的优惠条件,和把吸引外资的比重看成官员的政绩,就形成中国资金变成假外资,来占据中国的优良企业和投资机会。

      这个假外资,不是说那些内资跑到海外,重新包装回到中国来享受优惠政策的行为。这个假外资,指的是中国手头的资金,以美国国债和企业债券购买的低利息借款,在美国联储局的零利率政策下,变成低成本的美国金融贷款(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然后回到中国来进行高收益,高品质,和高回报的投资。

      结果就是中国央行采取相对比较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自身融资成本高于外资融资成本,结果就是本应该由自己企业获得的良好投资机会,拱手让给了外资,而这个外资还是靠低成本从中国借去的。这算是什么鬼政策呢,不如把中国人民银行的招牌,改为美国联储局北京分部,是不是更贴切点呢?

      • 家园 这是看到过最赞的对去年经济政策的检讨了

        花!!

      • 家园 很同意井大对中国金融改革方向的分析,花
      • 家园 井老最好逆向思维一下,避免陷入阴谋论或者傻瓜论

        考虑一下Aaa债券5%以上收益率,为何人们在0利率的条件下,还是争先恐后的把钱存银行这个事实。再考虑一下西方金融业战略投资者纷纷抛售中国金融资产这个与你的预期完全相反的现象。

        不可能以一句鬼政策加以总结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大概是因为……

          在经济危机时候一般人的意识是求稳,债券是可能突然什么都没有的,银行的好歹还有政府包,就算倒闭了也不怕。当然占据了信息红利的人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放弃投资,只不过他们比普通人确定什么地方能投资,什么地方不能投资,因此对自己有信心,普通人没信心,自然就存银行了。如果利率降到负利率,估计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 家园 从井兄的这篇文章终于更深理解了葡萄兄的一個说法

        "虽然央行试图以发央票的方式,来减少货币的增量,但还是未能控制其规模。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倒是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不要求所有的外汇强制到央行结算,让合乎资格的大企业,把部分外汇收入留在海外。另一个办法是在香港或者新加坡(当然也可以在上海,但难度要高一点)作为离岸中心,停泊这些多余的美元。"-----------上海即将开打的"离岸金融中心",我当时对葡萄兄的这个说法仅仅停留在争取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这一個观点上,原来还有外汇的运作处理的目的.不知道我这个想法对不对

        • 家园 其实

          国内早就放开了外汇账户的上限管理,企业就是想留2个亿美元都没有问题。国内现在贸易项下外汇是已经可自由兑换了。

          关键是07年下半年到08年上半年的时候人民币升值趋势加剧,企业挤破脑袋也要把美元卖给央行,反正到时候用人民币买美元就是了。

          • 其实
            家园 哪有那么容易,想卖就卖的

            外汇来源这边,银行要你提供销售的合同、发票,货物出口的运输单据,等等等等.........,然后是人民币的用途,又是一堆的合同、说明文件,等等等等........,那个烦哪。

            结果呢,热钱照旧,由不得你不觉得银行是王八蛋开的,吃里爬外,里通外国。

            • 家园 嗯,不晓得老驴兄为啥这么说

              1、央行及外管局规定,商业银行实行“代位监管”,即由商业银行监管企业的外汇使用行为,有了问题央行追究下来,罚的是商行~所以商业银行比较谨慎这简直就是一定的了。

              2、商业银行也是经纪人,为了追求利润等因素,也会搞点儿妖蛾子出来。有些地下钱庄都是某些商行的大客户,在可容许的范围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也有。

              3、现在国内出口收汇采用待核查制度(印象中是在东南沿海试用,或者现在已经全国都有了)。企业凭手里的IC卡到出口收结汇系统上查自己的可收汇额度,在这个额度范围内的贸易项下收汇可以自由结汇或者原币入账,不需要再提供发票啥的。

              你要是购汇的话,一般是凭汇出汇款申请书、核销单、关单来购汇,也是没有限制的。

              对于人民币的用途之类的,我印象中是不查的,莫非浙江的银行查?

              4、如果企业账上多了一笔外汇,企业又没有对应的合同、关单、核销单...你说它不是热钱,估计也很少有人相信。

              5、热钱进来,往往有很多途径。比如你在内地给地下钱庄一笔人民币,钱庄的海外分店就立刻在海外调拨一笔外币付到你指定的海外账户,而实际上并没有货币交割。或者就是选择一些出口无退税或少退税的产品提高产品价格做大关单....猫腻多的是

              • 家园 理论上都很合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对于正常贸易中的公司,通常流水不会很大,所以一定不会像纯玩钱的公司那么受银行待见。

                对于公司运行中的货款来源,以及采购渠道,银行真的有权力监管吗?央行及外管局的“代位监管”真的就合理吗?一个基本的管理原则,“被授予的权力不可以自行授出”,央行和外管局对外汇交易的管制权利法理上来自人大的授权,他们怎么就可以自说自话让商业银行“代位”呢?

                实际企业运行过程中,正常销售结汇繁复无比,而且流程和规定经常变化,商业银行自己都糊里糊涂,企业更是无所适从,头痛。

                本质上来说,金融是为生产服务的,现在太阿倒持,母鸡司晨,实在不是好事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