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经济之茧自缚 -- 井底望天

共:💬325 🌺13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发问,并稍作辩解

三篇文章基本上说的都是同一个利率问题,首先我不明白的老兄何以对这个问题如此紧张,以至于标题东亚和美国竟然一样是“四面楚歌”呢?自从中央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向地方放权以后,经济情况情况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管中央政府制定政策是好是坏,那效果都是要打相当折扣的。既然是“作茧自缚”,那么已经说明比起某些大国的形势可是强多了,而且主动权在我手,改变起来也来容易,似乎不必过分担心。

利率减低到3-4%的水平,来应付这次的经济萧条。

你期望的利率水平与“中国现在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为5.31%”相差很多吗?这1.31-2.31%的差距能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我是真的没概念。

这种海外过度需求,也是导致外向型企业生产能力过度扩张投资的结果。这个因素是中国无法控制的。本来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来减少出口的规模。这个办法,既可以是补偿中国农民工的强制提高工资(比如说提前几年强制推行新劳动法),可以是提高环境保护要求,也可以说取消出口退税,甚至是采取收取出口税,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可惜的是,央行采取的政策是靠人民币升值和收紧企业银根的方法。

主动手段的劳动法、提高环保、取消出口退税、紧缩银根,加上被迫人民币升值,这五种手段在去年的大好形势下的确是一起用上了,让很多企业显得措手不及,能力差的破差一批一批的。但是今年金融危机一来,劳动法当然是不能说改就改,以及奇怪的继续坚持紧缩银根,剩下三项已经改弦更张了(不能说是“知错就改”哦,因为没人可以预料金融危机的时间与规模呀)。我不知道现在是否继续应该紧缩银根,但是作为仅有的保留手段,似乎贷款利率一泻千里到0似乎也不太好吧?

老广也提到,中国的出口大多数是属于中低级的,是刚性需求,过不了多久欧美就会恢复对我们的进口。

所以你这个结论:

这两个方法,难听点说,就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西方的要求。本来人家认为你的成本过低,是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希望你减低顺差。你就应该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来做,而不是对西方最有利的方法。

是不是过于夸张了点?

第二个原因,就是考虑到国际资金的流动性,由于美国的零利率货币政策,以低成本获得资金的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在中国抢占高质量的投资机会,和购买中国优良的企业资产。前一阵子,国际大银行在中国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里,轻轻松松几十亿美金赚进几百亿美金就是这样的例子。

也许以前是这个样子,但是那么大的利润已经那么轻松的砸到了美国人的头上,河里都对这个话题警惕很久了,更何况中央政府机构?兄台过于担心了吧?

还有你说的“前一阵子”不知道是指多久?据陈大以前分析,那时候是中外双方对中国这些银行们的资产和潜质都“没有概念”,以至于出低价国外都没人愿意买的情况。这个是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终于到了金融这一块,犯这样的错误是不知者不为罪交学费,纯属正常。要知道,在去年之前一直都流行的是中国银行崩溃论。这样的好事就一遭,以后就再也不要想了。所以也不必多虑了吧?

这也是俺为啥对央行在2007-08年的货币紧缩政策持批评态度。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的过热

这个批评的很好。陈大也愤怒了半年了。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政策当时不正确,但是现在看貌似也有歪打正着的效果。在金融危机前要是放开贷款大干特干的话,金融危机一来立刻就有硬着陆的危险!饶是如此,一部分与进口原材料相关的产业有“整个行业瞬间崩溃”的情况。比如硫矿产业。同样的道理,兄台也不必对5%利率如此耿耿于怀。国外0利率,英镑大幅度贬值那都是没办法,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企业借贷搞生产、逼人民消费。但是我们既然还应付的过去,又为什么不可以留一点后手呢?(我的意思说留和不留都可以,不是说跟井底兄唱反调一定要留)

变成低成本的美国金融贷款(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然后回到中国来进行高收益,高品质,和高回报的投资。

请问如何才能确定这些外资“一定”能有“高收益,高品质,和高回报的投资”,说来听听。有机会不妨河友们一起搞搞。

而且我认为,套利行为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日本搞了那么多年不也是不死不活的样子,哪有当年他们实业进攻的势头猛。而且要不是这次他们侥幸撤的早,恐怕套利也很可能是血本无归。

想不被人杀?最好办法,就是请俺们豺狼虎豹们来做你的顾问,好好割几块肉下来,俺们帮你把法律文件样样做齐

好奇,那样赚得了几个钱?于美国整体国势何益?不过是肥了少数几个投行、律师行罢了。如今形势已变,从今以后强调以我为主的想法是对的,而且一定要大力加强对内外资的监管,不能让它们对我们的产业为所欲为。但何至于井底兄对这几个律师费都耿耿于怀呢?

可是对他手下的央行官僚们来说,如何对上司投其所好,进行忽悠,就是要强调自己推销的政策,如何如何保证的小老百姓的利益。反正俺们的总理有不是金融专家,千万不要将实际的打算向总理托盘而出,只要不想实行的政策,说成是不利于人民的利益,就会比较容易被温大爷接受。

我没有内幕,所以不太明白而且很好奇,这些人改变这样一个大国国策的动机在哪里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小钱吗?就像以色列总参谋长在开战前抛股票一样?井底兄何至于揣测他们的人品和手段皆如此不堪呢?早知如此,又为什么当初不知难而进,如今却被动到只能在网上发文以至于“期望”某些人能看到呢?

问了这么多,还望井底兄不吝赐教,同时也许可以帮助完善您的文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