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经济之茧自缚 -- 井底望天

共:💬325 🌺137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们那个城市里的主要报纸,整版整版的广告。6,绝对真。
          • 家园 也许是地域的区别吧

            俺就是银行内部人士。南方沿海的。

            为啥俺觉得2和6不可能?一方面平时工作中很少碰到这种情况。二是从实际情况讲,大量发放假贷款现行游戏规则中并不是很行得通。

            为啥哩?因为国内很多地方银行内部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贷款关系到绩效考核,虚假贷款这事技术含量比较低,非常容易被揪出来。否则,银行内部关于贷款的考核岂不是形同虚设。

            另外虚假贷款说来容易做来难。一个亿资金一年期存贷款,每天的利差就有8千,一个月利差就是几十万。你叫那些人从哪去找钱去?自己的腰包?

            至于私人钱庄,事情没这么简单。99.9%的私人钱庄涉黑。否则你以为为啥阳光下经营的银行不敢放的贷款,他们敢放?

            • 家园 第6项也不能算是假贷

              比如说你如果没有抵押,又想去银行贷款,然后从朋友和亲属那里借钱,然后存在银行作定期,以此来贷款。

              银行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是贷出去了两笔款,而对实体经济来说,只有一笔款起了作用。

              关于第二项,俺引用一个报告给你看:

              “信贷数据看上去很美,实际资金状况可能并不如此乐观。我们还得到这样的确切信息:一些银行作出了这样的无奈选择,即主动将贷款发放给优质客户,但贷款全额存放在存款账户内,中间利差由银行贴补,这样的后果是,贷款和M1增加,但实体经济资金面并未相应改善。”

              俺的关注倒不是银行,而是实际经济资金够不够用。

              • 家园 银行假账问题水很深。

                我朋友所在的银行,故意放贷开发商,等到项目大楼起来后,直接执行大楼。(法律部很厉害,行长关系也很厉害)。把储户的存款,换作银行的固定资产(或许,具体归属现在行里绝大多数都不太知道)。至于开放商贷款怎么办?好办,大楼抵消后,用租用办公场所名义,每年定个价格,慢慢走帐,折抵开发商还款。反正总行业不知道具体本地大宗商用房屋租赁价格。

                至于什么协议抵押二手车抵账、打包故意极低价格出售不良资产,遍地都是。

      • 家园 哈哈,通宝

        作者和我都有

      • 家园 写的真好啊

        佩服佩服

      • 家园 叹口气送花

        看到那句:信了你的邪了,差点笑倒。武汉人最喜欢说这话。

        看到后头的对策,就只有叹气的份了。

      • 家园 老井 你写的一针见血啊

        银行就这样。

        我认识的一个南京的台资企业

        很好的项目,一直挣钱的。

        最近半年就是贷款贷不到,

        老板还好是老油条,07年底就收缩战线了。

        现在要不死个邦硬。

        人家好歹还是个中型企业了,又是高科技挣钱,

        都到银行弄不到钱。

      • 家园 花!联合收割机又要开动了...

        借蛙兄帖子上个歪诗:经济学家献策中央之 股市风云再起

        笑看巴马焦头,

        冷眼科奇傻气,

        此间风景独好,

        信心高涨无比。

        振兴计划方成,

        行业立现神气。

        如何凸显优势,

        牛人撬动股市。

        股市易挣快钱,

        快钱花得容易。

        消费推动经济,

        从此V出低迷。

        谁来支撑股指?

        ——U & Me,在一起,储蓄搬家还能让美国佬消消气!

        ——跟着喝汤还是当解放军站岗,全看自己!

      • 家园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贷款流入了股市

        银行也乐得钱往流动性好的地方去,总比变成卖不掉的库存好。

        去年12月,单单是我所能确认的银行资金流向股市已经达到数十亿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经济之茧自缚之四

      先简单的对这三个理由中的第一条批驳一下。老百姓安身立命,靠的不是你那个2.25%的存款利息,而是一份稳定的收入不错的工资。如果你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经济复苏,使人民,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和失业的农民工可以找到工作,那才是救民于水火的大功德。如果央行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压缩一下利润空间,那你可以不调低存款利息,只调低贷款利息。你觉得商业银行吃亏了吗?错了。现在的商业银行巴不得你这么做。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第二条理由,也是非常好笑。一个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大约是在两个方向上。第一个方向是作为一种贸易的结算货币,可以作为贸易的支付手段,并可以为跨国进行贸易和投资的实体企业,提供融资作用。第二个方向是作为一种金融的投资手段,在套利交易中,或者博弈汇率变化中,成为投资工具。

      对第一个方向而言,一个货币可以不可以国际化,看的是你这个货币主体国家的贸易量在世界的地位。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地位下降是事实,但是并不是因为其长期的利率低,而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内外政策失误,导致了在1980年代后,国际经济地位降低,原先大量的产品出口,开始慢慢地以半成品的方式,在中国借壳出口。而中日贸易运用美元结算,就造成了日本的第一出口市场中国,和第二出口市场美国,都是用美元结算,从而压缩了日元的结算空间。而日本的第三大和第四大市场韩国和欧盟则是以美元和欧元结算。

      要改变这个局面,和日元的利率完全没有关系。只要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签订协议,要么两国贸易全用日元,或者用人民币和日元,来作为结算单位,日元的比重马上就突飞猛进了。如果低利率就无法国际化,那么低利率的美元和欧元,又算什么呢?

      而在第二种国际化上,日元兑美元的兑换额是排名仅低于欧元兑美元的第二大货币交易。从这个角度看,日元不仅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化货币,而且还因为它的低利率,成为了所有对冲基金,进行全球金融炒作的基础货币。大家不是对日元不愿持有,因为其利率太低,反而大家到处想借日元而打破头不得门入。另外一个长期低利率的国际化货币,就是瑞士法郎,因为其特殊的金融中心的原因,是所有各种货币最后的结算中心,一样是国际化货币。

      而且就是中国的利率降低到俺说的水平,还是比美元和欧元要高,并不是大家比谁烂的问题。中国的利率还有没有下降的空间,主要在于你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判断。如果你觉得中国经济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的利率,就可以保证中国经济到达至少8%,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当然就不需要在降息。另一种观点,则是以张五常为代表的出口商利益集团,不光是反对过去的紧缩政策和人民币升值过猛这些错误政策,要求人民币大幅下降,利率降低到零最好,而且顺便把新劳动法也给废了,那才叫爽啊。

      俺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应该是介于这两种观点之间。

      对不认为中国现在还有减息的空间,主张中国经济基本面还不错,或者是根据新出炉的PMI数字,断定中国经济已经在去年11月触底的人们,俺的看法是太一厢情愿了。

      让俺感到失望的是,当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扩大成世界范围的经济总危机,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似乎没有一位,对美国当年的大萧条进行过研究。俺算是勉为其难,在“美国社会十字路”一篇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粗略的分析,要了解俺的整个思路,可以仔细阅读那一篇。这里俺对中国经济的类比性,提出以下几个归纳后的看法:

      第一, 中国经济面临的危机,和当年美国大萧条时非常相似。有两点是一样的,一是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发展很快,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提高飞速,但是收入分配不平均,工资收入占GDP比重实际下降,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也是中国今天面临的同样问题。

      第二, 美国当年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办法是,发明了个人信贷消费,把明天的钱拿到今天来花。结果就是当大萧条来临时,美国消费者没有储蓄,却是负债极其沉重。中国今天的有效需求不足,是靠海外,主要是美国的需求解决的。但中国今天面临的制造业收缩,和大量制造业工作职位丧失,大量工人失业的压力,和当年的美国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 因此利用政府的低税收,低利率(当然俺们央行不赞成这一条),和高支出,通过基建工程来带动就业,是一条正路。当年从1933年初,美国的罗斯福和德国的希特勒,采取的都是这个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两个国家,尤其是德国,在将高企的失业率在数年中降下来,非常有成效。当年美国和德国的大型企业托拉斯集团,在执行政府政策上效率比较好,这点和中国现在的国有企业在基建,钢铁,机械等重工业上的关键重要,非常相似。

      第四, 但是以为只要政府大规模投资基建,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是可笑和无知的。中国的4万亿刺激计划,是寄希望以两年时间里,度过经济最困难的时间,然后希望世界经济开始复苏。这种希望是建立在美国主流经济学界对美国经济在2010年底,开始复苏这个最乐观的看法。

      第五, 而在大萧条时期,希特勒的基建政策到了1937年,就失去的作用。这之后维持有效需求的办法,则是靠“军事凯恩斯主义”,即重建军备,以军需来维持经济增长。最后就走向了战争。而罗斯福的基建政策也是到了1937年,同样失效了。这个结果就是美国经济在1937-1939年,重新陷入衰退,直到1940年,二战开始打了,美国的军工生产发现全球的大量需求。

      第六, 对中国的基建投入刺激,同样不能抱太大的期望。这个刺激可以维持2-3年的增长,但之后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依赖的。要么也是走建军的老路,要么就是期望美国和西欧的经济可以恢复,而使中国的出口保持一定的水平。

      第七, 和当年美国大萧条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民间负债基本没有,储蓄率还是比较高,有一定的内需潜力(当然不是象西方那些经济学家吹嘘的那么大)。可不可以把这个潜力挖出来,在基建刺激效力完了之后,起经济推动作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行动。这个行动可以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成败,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解决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借贷成本高的问题。

      这就是为啥俺要和中央银行争论的主要原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