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往事偶拾之一 朋友坐牢 -- njyd

共:💬15 🌺5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往事偶拾之一 朋友坐牢

      随着岁数越来越大。记性也越来越差,许多事转眼就忘,但年轻时的许多小事还时不时地闪现在眼前。今天提到监狱的伙食,想起一位朋友住过看守所的事,就作为系列小笼包的第一篇吧。

      俺这位朋友,小学是同班同学,玩的不错,当时俺两家就隔一条小河,南京的金川河,名字好听,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的下水沟。

      中学不在一个学校,但插队时他七转八转跟着另一位同学跑到我们学校插队的公社。开始还不在一个队,69年他所在的那个大队解散,他们那个知青点也解散了,知青分散到各个大队。他因不是一个学校跟整个公社的知青都不大熟,投奔俺来了。

      招工时又一起到了呼铁局,俺和另一位知青因为海外关系问题被分到工程段当壮工(出苦力的),俺们公社的其他知青包括他都分到包头一个较好的单位,开推土机,算是比较吃香的(技术)工种了。

      他文学不错,又有点文艺“天才”,在七十年代某月某日被在呼市的某段工会请去帮忙,因为是临时的,那时也不讲究,晚上就随便住此段一位熟人的工棚里。

      那天晚上他正看着书(他也是个书蛀虫),进来一个人。

      此人进来后东张西望了一番,见到他一个生人,张口问:你是什么人?

      俺朋友随口答道:中国人。

      可能是这句话惹恼了他,口气自然不善,双方往来一番,此人一把揪住俺朋友的领口,把他提了起来,此前俺朋友一直坐着与他口战。

      俺朋友不示弱,也揪住对方领口,对方顺手一拳打在俺朋友脸上,把俺朋友的高度近视眼镜打掉了。双方打了起来,俺朋友个子矮,没眼镜又看不清,自然吃了不少亏。

      被人拉开后,那人还意犹未尽说:你等着,不要跑。夺门而去。

      俺朋友认为只不过是打了一架,自己又吃了亏,没当回事,帮忙的事又没完,当晚也就还在这工棚睡下了。

      到半夜里来了几个人,把他从睡梦中拉起,给送到公安处看守所去关起来了。

      后来才知道,那人是某段(就是俺朋友去帮忙的那个段)保卫科科长。当晚打过架后,他找到呼局公安处某负责人家里,硬搅得他在拘留证上签了字,效率倒挺高。

      第二天俺朋友单位知道了此事,到有关方面交涉。回答说既然开了拘留证,就至少要关一周,原来是要关十四天的,就减半好了。

      进看守所时,民警问清了缘由,哦了一声,把他锁进牢房就再不管了。

      可能是民警对此也有看法,他在牢房里算是特残人物。按里面规定,白天犯人不准在炕上躺着,除吃饭解手外只准在炕沿上双手放膝低头正坐,作悔罪样,不准说话,他躺着就不管。

      他师傅给送了一床被子,知道他烟瘾大,里面塞了两条烟一盒火柴。按规定,外面送进东西要经过检查,不准夹带烟火柴一类的东西,对给他的东西民警没管,他也能在牢房里随便抽烟。

      他有了这两条烟,又看到民警对他特殊对待,同牢房的狱友把他奉为上皇,不光不敢欺负他,倒马桶之类的活也不敢叫他干。

      他也算仗义,分些烟给狱友抽。

      牢房里不准抽烟,这些狱友也有办法,两人站在牢门两边,看着过道两头,防着民警巡视。一支烟你一口我一口,憋半天后把剩下的烟左右吹向空中散开。

      进牢房第一天中午是红烧肉,他还正在激忿中没一点胃口,狱友问他:你吃不下给我们吃了吧,他点点头一会就被抢完了。到晚上就没了肉,此后六天也没一点荤,馒头也给的少,饿得他头昏眼花,出看守所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馆子里大吃一顿。

      看守所里虽然规矩严,但民警也只是隔一段时间来巡视一次,中间狱友们就悄悄交流经验,看守所成了经验交流会了。

     

    • 家园 看守所就一犯罪大学

      初犯全被教坏了

    • 家园 祸从天降——花——
    • 家园 这个规定有说道

      按里面规定,白天犯人不准在炕上躺着,除吃饭解手外只准在炕沿上双手放膝低头正坐,作悔罪样,不准说话,他躺着就不管。

      据说按照“专业”的说法叫做压板——压床板之意,倒也贴切形象;有的羁押单位还在墙上贴着犯人守则之类的,被羁押人一边压板一边要反复诵读、跟念经似的:-)在新收犯监狱,压板是新犯人的必修课,时间短则一星期、长则个把月。这么做其实细细分析也有点道理,通俗点说是用非暴力的方式给被羁押人“教规矩”,学术化点讲就是肉体精神双重攻势、洗脑的干活,对绝大多数人、这一招是有效的,这和监狱系统对新收犯的“入监三句话”(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来这里干什么?)是一码事。

    • 家园 【原创】往事偶拾之二 火灾

      火灾

        父亲所在单位,后来也是俺所在的单位,发生过几次火灾。

        有几次在消防队来时火已经被救灭了,其中有一次与俺还有关。

        那时俺在附属医院当电工,俺和班长正在地下室烧狗肉,有人跑来叫:失火了。

        到上面一看,一个窗口外正冒着烟。

        那时新病房大楼刚开始使用,用的还是施工时的临时电缆,经过窗口外的地方被用铁丝绑着,磨破了皮。那天又下着小雨,淋湿了破皮的地方,漏电冒烟了。

        俺看问题不大,就用钳子解着铁丝,因为下着雨,怕触电,自然小心翼翼地慢慢干。还没解开烟就不冒了,这时整个大楼的灯也灭了,原来是班长跑到电缆头处一钳子把线剪断了,这时候消防车的警报声也响到了面前。

        也有着起火来的,单身宿舍有位mm用电炉,刚好保卫科来查电炉,这位mm顺手把烧红的电炉塞到了橱下。保卫科的人走后,这位mm也忘了此事出门了,等她回来家己烧没了。

        另一次就比较雷人了。这是在家属宿舍,这家老爹瘫痪在床,又是冬天,他家把尿湿的被子盖在电热器上烘。儿子见被子冒烟,背起老爹登登登从四楼跑到楼下放好,再回去火已经着大了。

        最郁闷的是下面一家,消防队来了一阵猛浇,把四楼的火浇灭了,三楼的家具也泡了汤。四楼遭了灾,大家捐款加上单位补助得了一两万,被牵连的三楼一分也没有。

        前面说的这两次因为都是八十年代以后的砖混结构,失火没漫延到隔壁。并到现在这所大学,近两年也失了两次火,都是以前的木结构老楼,这两次大火都上了电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据说某系多年积累下的资料都烧光了。

      • 家园 说到火灾,南京火车站那次印象到挺深的

        不是因为火着的大,而是因为那个新火车站花了五年才修好……这个速度放在国内确实是太慢了。我的学长毕业时对我说:“我们来的时候,火车站刚开始修,到我们毕业了它还没修好!”

        我来南京,当时下火车的第一感受是:“靠!南京站不是特等客运站吗!!!”

        • 家园 烧掉的车站是68年建成的。

            因为搞多种经营,车站二楼一部分作为旅馆,有一旅客在床上抽烟。

            重建时间长是因为前期拖下来没动,动工后还是挺快的。

          • 家园 新建的那个确实挺不错的说……
            • 家园 被烧掉的车站还有个小故事。

                原来南京站在下关,为了配合长江大桥通车,在现址建了新车站,改成通过式的。

                到了68年春天,新车站已经基本建好,许世友跑来视察,看了以后说车站盖的这么小怎么行?原来的设计候车室是三连排单层平房,很小,红瓦顶,也没有门脸,正面看起来就象七十年代的小镇供销社,可能是为了“节约闹革命”。

                老许发话后新车站拆掉一半,向东延伸成了烧前的那样,我的感觉是扩大了四五倍,站房也高了三四倍,剩下的一半成了行李房。

                如果没有老许发话,这个车站不到十年就得重建,实际上到七十年代改过后的候车室已经嫌小了。

      • 家园 东南大学?

        妖刀本来在铁医?

        • 家园 现在成“亡校奴”了。

            不过东大对并进去的人还不错,没有外来人的感觉。

      • 家园 是个孝顺儿子啊

        “这家老爹瘫痪在床,又是冬天,他家把尿湿的被子盖在电热器上烘。儿子见被子冒烟,背起老爹登登登从四楼跑到楼下放好,再回去火已经着大了。”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位还真孝顺啊。

      •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沙发,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