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眼看文革 2】习近平的自述及其他 -- 柳叶刀

共:💬341 🌺1298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小眼看文革 2】劳模的遭遇

      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按岁数他该是我叔叔,论辈份他的妈妈叫我妈为姑婆,老一辈规矩多,年轻人再按辈份称呼就不好意思了,所以我们就来了个折衷,互相直接叫名字,我叫他“依伙”,他叫我的小名。其实虽然他母亲一直坚持叫我妈姑婆,我妈一直称他妈为三嫂的,因为他爸在家排行老三。

      依伙的父亲早年病逝,抛下他们孤儿寡母二人相依为命,靠着他的母亲给人帮工、做女佣勉强度日。

      福州解放了,依伙也成年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人民政府将几个小型肥皂厂通过公私合营的形式扩大为福州制皂厂,依伙进了制皂厂当工人。

      他家离我家不远,虽说是远亲,但毕竟是门亲戚,他家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会来找我父母看看,我父母亲工作忙,家里有事也会找他母子帮忙,所以两家走的挺近的。还记得三年困难时期,因为没有原料,制皂厂停产了,有肥皂票也买不到肥皂。为了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市里花了外汇从香港进口了一批肥皂,制皂厂的职工优先供应,他们娘俩省下自己用的,给我们家送来。那种肥皂有点半透明的,看起来挺好看的,其实是劣质的,一泡水就全都碎了。

      依伙就像他妈,人老实,干活肯下力气,从不偷奸耍滑。尊重师傅,尊重领导,厂里的事就当家里的事一样,谁都喜欢这个勤快的小伙子。慢慢地,从班组的积极分子到车间的劳模,他也成了厂里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后来也入了党,并被推举为厂劳模,区劳模。省辖市的区,大约相当于县级吧。说实话,依伙的荣誉完全是靠卖力气挣来的。

      可能小时家里穷,吃不饱穿不暖,身体底子就不好,加上以前干活太卖力气了,人到了中年,依伙的身体大不如前了。厂里领导照顾他,让他到了厂里的食堂当了司务长。金子到哪儿都发光,依伙在食堂也照样干得有声有色。

      两年过去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拿起笔做刀枪,厂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上开始出现了依伙的名字。最开始的时候只是说他光拉车不看路,后来就说他是厂里走资派培养起来的假劳模,再后来甚至说他在食堂贪污了。在批斗厂长和书记的大会上他也被拉上陪斗了。

      有一次他到我们家来,说起挨斗的事。他说象姑婆公这样的医生都被斗得这么残,他这样算什么?再说他做的事大家都看得到,他们说他是假劳模,他就成了假劳模了吗?他只是对那些人说他贪污耿耿于怀。他说:“我要是贪污一分钱,我就不是我爹的儿子。”

      那些人当然是胡说八道,哪有丁点证据?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只是依伙身体更不行了,几年以后,他就因肝癌去世。

      另一个劳模的事。

      他是我一起插队的一个兄弟的父亲,年青时在一个国民党的县党部当过秘书,其实就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差事,三反五反时审查过,确定没有问题的。因为做事兢兢业业,他被评为一个市局系统的劳模。

      但是文革时说他是漏网反革命,最后导致全家被押送下乡,还算高抬贵手,被送到了我们那地方,让他们全家团圆。我们呆的那地方已经是山沟沟了,他们却被送到了离村子十几里地的耕山队安家。两个五十来岁的老人,加上两个不到十岁的小丫头,就靠我那个兄弟和他的哥哥养活全家。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难的,两个壮劳力,养活六口人,许多农村家庭还不如这样的呢。但是要知道,城里人刚下乡,什么农活都不会,自己养活自己都困难,还要养活全家,那时真的艰苦。

      直到八十年代,才平反回城。老人们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 家园 真实么??

        一、五十多岁与不到十岁

        二、这种下放的,在队里干活受歧视是正常的,但不至于要人养活一家吧,他们工分也会少记一点,一年下来自己的(当地农村水平的)口粮还是挣得到的

        • 家园 不真实吗?

          一、

          五十多岁与不到十岁

          不明白你说什么。如果你是说“五十多岁与不到十岁”不会被下放,那么你大概没有认真地看我的文章。我在文章里指出他们是作为历史反革命及家属被押送下乡的,你当他们是下放干部呢?

          二、

          这种下放的,在队里干活受歧视是正常的,

          错了,他们并没有受到歧视。乡下农民是很善良的,没有人歧视他们。但是城里人不会干农活,当然不要指望得到高工分。

          但不至于要人养活一家吧,

          “人”?谁?别人还是他们自己?被开除公职了,没有了工资,自己不养活自己,还指望农民养活?

          一年下来自己的(当地农村水平的)口粮还是挣得到的

          不知你对当时农村的情况了解多少?当地农民养活自己都有困难呢。

      • 家园 那时刘少奇都成了工贼,还有什么怪事不能发生呢?
      • 家园 给老劳模们献朵花
    • 家园 【小眼看文革 2】我的堂叔

      堂叔其实就比我哥大两三岁,因为我叔公一直到了五十来岁才有了这一个后代,算是老来得子吧,在他身上寄托了全部的希望,宝贝得不得了。

      宝贝归宝贝,堂叔却是投生到了一个错误的家庭,因为叔公的成份是地主。

      说起来叔公这个地主成份来得有点冤枉,起码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当年叔公在镇上开了个杂货铺,赚了点钱,兵荒马乱的,寻思着在乡下置点田产也好有个退路。就几亩地,比村里有些富农还少,自己忙着店里的生意,那地自然是租给别人种了。不知怎地,解放时就被划成了地主。这一升级不打紧,一下就从人民内部矛盾变成了敌我矛盾了。不过那年头还能怎么着,自认倒霉吧,从此规规矩矩夹着尾巴做人。不仅如此,还得记着叮嘱自己的儿子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原来是做生意的,年纪又大了,让他再学着从土里刨食是有点困难。不过日子总得过下去,幸好有个侄儿(就是我爸)还争气,有能力不时贴补一点。儿子也听教训,老老实实心无旁鹫地专心念书,出了学堂,也打打柴做做小工以贴补家用,就这样捱到了高中毕业。

      说起来堂叔的运气不错,高中毕业那年正赶上政策宽松,居然被他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的生物系。可把叔公和婶婆高兴坏了。再加上侄儿已经答应了,如果堂弟考上大学,所有的学杂生活费他全都包了,他们的眼前是一片光明的前途。

      文革开始的时候,堂叔已经念了四年的大学,即将毕业。因为文革,没有分配,大家都留校闹革命。堂叔背着个地主成份的包袱,一直都很低调。同学们分成两派,他就是个骑墙派,逍遥派,随大流混日子,只盼着赶快分配好挣钱养家。家里对他也挺放心,因为他一向是见着麻烦绕道走,从来不掺和闲事。

      再也想不到这么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却出事了。

      应该是一九六七年吧,叔公突然收到学校来的一封电报,说是堂叔跳楼了,让他去上海领取骨灰。这个消息对叔公和婶婆来说,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两个老人人生的全部希望就此破灭。

      据后来知情人说,事情是这样的:堂叔在当逍遥派的时候交上了一个女朋友,也不知道那姑娘为啥看上了他,也许觉得他是个靠得住的忠厚老实人吧,现在也不得而知,这姑娘的哥哥却是复旦一个造反派的头头。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革中的革命形势可是瞬息万变,并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的。正赶上了堂叔的女朋友的哥哥的这一派处于下风,被对立派打得屁滚尿流,仓惶逃亡的时候找到了妹妹的男朋友。堂叔看到未来的大舅子落难,义不容辞,就想法帮他逃跑了。主角倒是跑掉了,可他自己被捉住了。你个狗崽子,居然敢跟革命群众对着干!到底是因为抗不过刑讯,还是被人推下了楼,现在也无从知道了。反正,堂叔死了。

      尽管大家都反对,叔公还是执意一人去了一趟上海。

      叔公去上海的遭遇也是后来在场的知情人告诉我们的。叔公到学校领了骨灰,在出校门的时候受到了对立派学生们的列队“欢送”。学生们排成两排,叔公捧着骨灰盒从中间走,一路上咒骂、唾液、拳头直至棍子。叔公当时紧紧地抱着骨灰盒,已经处于极度悲伤的状态,对这些事情浑然不觉。数年以后提起此事,他只是说,“是吗?我都不记得了。”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在红色的革命大旗下,不说我们老祖宗所推崇的推己及人的恻忍之心没有了,某些人连人类最起码的同情心都丧失了。

      通宝推:foureyes,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某些人连人类最起码的同情心都丧失了。

        花!

      • 家园 某些人连人类最起码的同情心都丧失了--而这种丧失是不

        能用所谓的形势、历史之类可以遮掩过去的

      • 家园 我们要设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首先,对您堂叔的含冤去世表示哀悼。

          我认为,我们不应因为某些人的去世而反对整个时代,其实,今天像婚姻不合亲人的意愿而被反对的事情,现在也很多,导致出人命的也有,广东这边就比较多相关的报道。我们应该全面认识这件事,进行系统的分析,而不是怪罪某个时代,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 家园 荒唐

          一个两个悲剧可以说是命不好。 成千上万的悲剧当然是归咎于万恶的时代。

          为文革翻案的人我不知道是什么心理, 说实话我也不想去知道, 就像我不想理解精神病人的具体精神状态一样。 我们能做的, 就是保证这些人永远不能掌握政权和话语权, like they are right now.

          当然, 这些人只有试图在虚拟的网上论坛空间获得一点点话语权来获取心理平衡。 这我还是能理解的。 how pathetic.

      • 家园 送朵花,另外讨论个问题,

        仅仅是讨论一下土改的政策。

        土改时,我们那里的政策是这样的,城镇的居民若是有田产的,放弃田产,非农业户口,划成小市民可能性就很大。如果没有放弃田产,农业户口,地主成份估计跑不了。

        不知道你那里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或是这么问,你这位叔公当时有没有这种选择。

        • 家园 迟复为歉!

          你说的那样的政策没听说过,应该是地方的政策吧。

          叔公被评为地主,估计是被百分比拉上了。一个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好意思,就拉上一个外来人了。不然怎么富农的地比他还多呢?

          • 家园 地方关系估计影响确实挺大

            我奶奶娘家薄有田产,虽然有个哥哥是GMD军官跑到台湾去了,所幸她父亲平常与人为善,最后只给定了个富农,文革也没遭什么罪;

            我外婆娘家只是破落地主,可惜她父亲为人不好,结果定成地主成分,两个儿子一个疯了,一个自杀,我外婆为了找个后路,两斗米就许给了我外公~~

            你叔公估计因为是外来人所以被欺负了。。。

          • 家园 我觉得你叔公地方关系没处理好

            俺们那地方是这样的,除了实在是地太多的,一般都是上中农,和村里人矛盾大的给个富农,当然前提是他家地也不少。但就地主来说,不存在这个百分比,俺村和附近的几个村都没有地主,一家有六七十亩地的人不少,都是上中农。

            这个关系没处理好可能是邻里纠纷,也可能是得罪了大家族,看你叔公这个情况,是外来的,那自然就容易被欺负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