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找到一组北洋新军的照片 -- 蓝蚊子

共:💬22 🌺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找到一组北洋新军的照片

    西西河的图床一直没修好,只好把链接发到这里了,是从一本叫做《新军旧照》的画册翻拍下来的,拍摄地点就是在天津小站,时间似乎在1906年以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观看操演的军官,画面右侧的木杆上似乎钉有刻度,不知道是什么技术器材,有大牛给解释一下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军乐队,洋鼓洋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体能训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野战演习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炮兵的训练,图片说明文字说是“过山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拼刺训练,看来这护具100多年基本没什么变化啊

    关键词(Tags): #小站练兵#袁世凯#北洋新军
    • 家园 郁闷

      郁闷,原来一直对清军和八国联军的差距,没有个直观认识,总觉得的是大刀和火器的对抗。现在看了,真是伤心,这比咱八路的装备都强了,打的还这么差!还是老毛厉害,土共厉害。

      • 郁闷
        家园 聂士成的武卫前军装备过几百支Ka98

        没错,就是二战中汉斯们用的那枪,武卫前军官兵约16200人,长夫约4000人,合计在20000之谱。武卫前军当时最受到清庭重视,大量启用德国教官,全套德式装备制服,并且使用最新锐的Ka98步枪、马克西姆重机枪等等,被当时人称为「假洋鬼子」

      • 郁闷
        家园 你的认识有个错误

        小站练兵是八国联军以后的事情了,等到新军训练成军的时候,清朝已经不用和外国人打了,它自己从内部就垮了,用阿Q的话说,革命了

        • 家园 嘿嘿,你的认识是误区吧。请参阅下面

          小站练兵

            小站在天津咸水沽南约10公里。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此督练"新建陆军"。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他在原10营近5000人的"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袁世凯在小站设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除了起用当年随李鸿章来北方驻防的淮军旧将外,又派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处总办或统带;派曹锟、卢永祥、王占元、段芝贵、李纯等分任各营哨官;并委派旧友徐世昌、任秀深、唐绍仪办理文案。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同时控制军事教育权,袁世凯还建立了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袁世凯出卖了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博取了慈禧和直隶总督荣禄的信任,他的新建陆军也从此出了名,与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并称为"北洋三军",这便是袁世凯军阀集团冠以"北洋"二字之始。在军事装备训练方面,袁世凯极力采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然而,在选拔将领方面,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兵为将有”,专门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最后形成军阀集团。北洋军阀集团是清末民初由天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武装集团,这个集团曾经影响中国政局10多年,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小站练兵,揭开了清军编练近代化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军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的八国联合军队。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此事件最后以中国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廷政府逃往陕西西安,谈和后中国付出白银4.5亿为终

          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损失殆尽,袁世凯率他的武卫右军躲在山东,从此坐大

          • 家园 找到一些武卫军的材料,可以看到他们的装备状况

            中日甲午战后,清廷在无能力、无财源、无兵备的情况下,决心建立一支新式军队。但建立新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需要金钱购置械弹装备,需要大量经常维持费用、筹措兵源外,更需有受过新式军事教育的干部,对军事科学、械弹知识、战略战术思想,以及战斗技巧的认识与运用,给新兵革命性的基本训练。受限于清朝传统重文轻武的传统,新军除了江南「自强军」与小站「新建陆军」较有成就之外,各地成效不彰。

            伴随着年轻的光绪皇帝打算变法,帝后两党先后准备武装夺权。政变过后,得胜的慈禧太后一派为了稳固政权,在荣禄策划下,将北洋当时各支新式军队分期改变、改编。政变后一周(光绪廿日年八月十三/农历),荣禄入值军机,管理兵部事务,兼练兵大臣,节制北洋各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宋庆的毅军、董福祥的甘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与直隶淮军、直隶练军、直隶绿营,共九万人的作战部队,这也是慈禧太后维持政权的最精锐王牌。

            光绪廿五年二月廿日,清廷正式成立「武卫军」,改聂士成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

            各军驻地如下:

              

            聂士成「武卫前军」:芦台、大沽、北塘。

              

            董福祥「武卫后军」:蓟州、通州。

            宋*庆「武卫左军」:山海关内外。

              袁世凯「武卫右军」:小站、天津西南。

              荣禄「武卫中军」:南苑。

            武卫军的编装:

            一、武卫前军

              武卫前军的前身,是名震一时的淮军十大集团(开军、盛军、铭军、庆军、鼎军、树军、勋军、松军、奇军、仁军)中的鼎军,后来改组为「武毅军」,由名将聂士成率领,后来在八国联军聂士成战死殉国后,于光绪廿九年改组为直隶淮军先锋队,为民国时期重要军阀张勋的班底部队。

              武卫前军是八国联军时期武卫各军中战力最坚强、装备最精良的单位,总统聂士成更是一代名将。可惜武卫前军部署在大沽一带,不但在第一线抵挡八国联军精锐,后方又有慈禧太后制肘,又受到拳匪袭击,内外夹攻,聂士成不幸殉国,而让远在山东的袁世凯保存了实力,彻底改变了后来民国历史发展。

            (注:当时聂士成跟袁世凯都主张剿灭拳匪,而慈禧太后为了保护义和团,所以在风云紧急时刻意不调动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进入直隶,没想到反而造就了袁世凯及武卫右军体系的「北洋军阀」。)

            武卫前军官兵约16200人,长夫约4000人,合计在20000之谱。武卫前军当时最受到清庭重视,大量启用德国教官,全套德式装备制服,并且使用最新锐的Ka98步枪、马克西姆重机枪等等,被当时人称为「假洋鬼子」

            (一)总部

              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分设:总理营务处、教习处(附设随营步、马、炮学堂)、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西医医院)。

              (二)步炮队

              武卫前军是由旧淮军而来,保存淮军步炮混合的传统。

              武卫前军共分为五路:中、前、后、左、右。中路含炮队一营、步队六营,其它四路辖炮队一营、步队四营。各路设指挥部,各有营务、粮饷、军械、军医等单位,每路可以独立作战。

              步队营制包括管带(营长)、帮带(副营长)、营教习(总排长)各一员,辖前、后、左、右四哨,每哨三排、每排设排长一,辖三棚,每棚头目一名、正兵十二。全营军官23、士兵(头目及正兵)500,另有文案、医官、委员、书识各2,长夫180,合计711员。

            武卫前军步队营以德制11公厘口径旧毛瑟步枪一万支为训练用枪,另有奥制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一万支为战备用枪,训练武器与实战武器分离,以确保精锐。另配备有当时德国最新锐7.92公厘Ka98步枪(没错,就是那支用到二次大战的传奇步枪)数百支。另外步营另有直属配备的克鲁伯37快炮(二磅炮),作为直接支持武器。

              炮队部份,除使用最新型克鲁伯75速射炮16门外,另有旧型克鲁伯60公厘口径速射炮32门(七磅炮)、格鲁森57快炮32门。

              更重要的是,每个炮营另有当时世界最新锐的马克西姆重机枪二挺。

              (三)马队

              武卫前军总统及各路统领军有亲军马队一哨(直属骑兵连),其余编为马队一路,共五营。统领指挥部与其余步炮各路相同。

              每营辖五哨,每哨马勇50名,全营官兵262人,另有长夫50人。马队除使用Ka98毛瑟步枪外,亦同时使用温切斯特双管散弹枪。

            (四)工程队

              武卫前军工程对包括:桥梁队、地垒队、雷电队、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等等,官兵约400人。

            二、武卫中军

              武卫中军是奉准招募的新部队,没有渊源的问题,由荣禄自行担任总统。八国联军之后的光绪廿六年七月被裁撤遣散。编装不详、未纪录于档案,但已知武卫中军没有炮队,左翼为步队、右翼为马队、中路为步马混合,总人数官兵约一万人。

            三、武卫右军

              武卫右军编制完全依据当时(1890年代)德国最新步兵师编装,包括总部、教育单位及步队五营(满编八营)、炮队一营、马队一营、工程队1/2营(满编一营),共七千四百人。

             

            武卫右军满编时合计官519、正副头目及兵8409、长夫2541。

            (一)总部

              武卫右军总统:袁世凯。

              下设:营务处、洋务局、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

              营务处:设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督队稽查先锋官、督练稽查、调队旗号、调队稽查、文案等等,合计官29、兵168、长夫100。

              营务处第一任全军参谋军务营务是徐世昌。

              洋务局:设德文学堂、步队学堂、炮队学堂、马队学堂、学兵营等单位。

              

            粮饷局:官8、兵16、长夫20。

              军械局:官4、兵9、长夫15。

              军医局:附设军中医院(西医)。官3、兵2、长夫10。

             

            侦探局:战时编制。

            (二)步队

              依据当时方块师的架构,分左右两翼(旅),每翼设两分统(团),每分统辖步队二营。第一任左翼部队翼长为姜桂题。

              每营分四队(连)、每队三哨(排)、每哨六棚(班)。每营合计官60员、正副头目及兵1112员、长夫282员。

              步兵基本装备包括:冬夏制服各一套(黑色)、皮衣一件、军帽、战靴、雨衣雨帽、军毯、背包、水壶、圆锹、绷带、止痛药、棉花。步兵配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每十人帆布帐篷一顶,每棚(班)另有油灯、大圆锹、斧、锯、锄头。

              每哨(排)有双筒望远镜、指南针。

              每营另有小号、小鼓、罗、信号灯、电话等等。

            (三)炮队

            炮队设一分统(团),第一任统带为段祺瑞。

            分统下辖炮队两营(实际只有一营),每营分成左队、右队与接应队三队,每队三哨。每队合计军官46、正副头目69、兵828,但是编制装备有所不同。

              炮队左队使用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7匹。每哨有9棚,三棚使用二炮──1棚用炮、1棚预备、1棚警戒。 :

              右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24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八炮,每炮配马七匹。

              

            接应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七匹。

              以上合计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格鲁森57速射炮42门。

            (四)马队

             马队编制二营,但实际上只有一营。每营分前后左右四队、每队三哨、每哨四棚。每营合计军官26、正副头目48、兵384、号兵12、护勇26,马556匹。

             单兵配军刀、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马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第一任马队分统为任永清。

            (五)工程队 '

              包括:桥梁队、地垒队(筑城)、雷电队(地雷)、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合计官41、兵366、长夫114。

              第一任管带为王士珍。

            (六)辎重队

              编制为三骡骡车168辆、车夫336、骡504匹,但是由于预算不足,一直只有半数。

              辎重队指挥为张勋。

            四、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军编成后有两次扩充,第一次是在江北编组武卫先锋左右两军,第二次是在山东编组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右军先锋队不像之前的武卫各军,是全新的单位,没有旧包袱,编装制度较新,是清庭希望将武卫军发展成为正规国家中央军的实验单位。从太平天国之乱起,清朝的军队如湘军、淮军都是地方督抚的个人单位,中央的八旗、绿营早已腐朽,当战争发生的时候,中央只能看地方大员的脸色,督抚们愿意出兵就算万幸,像八国联军的时候,封疆大吏们根本搞「联省自治」,中央跟外国宣战、地方宣布中立,根本就是国中之国,皇帝只能看大家脸色。

              相较于传统的武卫军,武卫右军先锋队比武卫前、后、左三军多,比武卫右军少,而组织上改进的重点在于:对武卫前、后、左三军而言是兵额增多、火力加强;对武卫右军来说是将营与哨中间的队取消,营部人员减少,各哨人员增多,每营四哨(连)、每哨九棚(班)──这个编制不但成为后来北洋新军的基本编装,而且基本上一直沿用到民国卅八年,直到国民政府迁台之后,美军顾问团来台国军全盘美国化之后才改变。

            武卫右军先锋队合计官275、兵9772、长(伙)夫3757。

            (一)总部

              武卫右军先锋队由总统袁世凯兼任,后由历任山东巡抚兼任。

              

            武卫右军先锋队总部设:督练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等四个单位。

            (二)步队 :

            步队分左右二翼,每翼辖两路,每路辖四营,每营四哨、每哨九棚。  

              每营计官10、正副头目及正兵544、长夫伙夫210。步队每翼官89、兵4057、长(伙)夫1680,左右翼合计官178、正副头目及正兵8754、长夫2720。

              武卫右军前锋队步兵全部配发7.92毛瑟Ka98步枪。

            (三)炮队

              炮队自为一路,辖左右两营,每营三哨、每哨九棚。每营炮18门,每炮拉炮马七匹、辎重马七匹,合计252匹,另人员部份官14、正副头目及正兵414、长夫伙夫170,合计598名。

              武卫右军先锋队炮队使用57速射炮。

            (四)马队

              马队自为一路,辖左右两营,每营四哨、每哨六棚。每营官10、正副头目及正兵304、长夫伙夫127,合计441名。

              武卫右军前锋队马队全部配发7.92毛瑟Ka98马枪。

             武卫军的炮兵实力

             

             甲午战争后,清廷认识到旧式军队的不可恃,开始了裁汰旧军、编练西式新军的活动。其中,北洋的新建陆军和南洋的自强军在组织编制、干部配备、武器装备、操法训练等方面开始模仿西洋,开了练新军的先河。

              1894年底,督办军务处委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编练新军,到次年已经募足步、马、炮、工共十营四千七百五十人,号定武军,驻天津马厂训练。定武军中的炮队有正副两营一千人,装备火炮以克虏伯、格鲁森炮为主。这年年底,改由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接练,驻扎津南小站训练,并改称‘;新建陆军‘;。新建陆军改革了营制,每营编制人数较定武军有较大增加,共编有步、马、炮、工共八营七千三百人,分左右两翼。其中炮队一营,列为左翼,编为左翼炮队第三营,炮队营的统带官为段祺瑞,营分三队: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炮队,每队又分三哨。左翼重炮队领官商德全,装备克虏伯七生半(即75mm口径)过山轻炮十八尊;右翼快炮队领官田中玉,装备格鲁森五生七过山快炮二十四尊;接应炮队领官张怀芝,装备格鲁森五生七陆路快炮十八尊。全营官弁兵夫总数高达1651人,配马474匹,炮六十尊[42]。从编制与炮位数上看,相当于西制一个炮兵团,队相当于西制炮兵营。新建陆军的火炮装备主要是甲午战争时委托德员汉纳根设法购入储存于北洋,建军后由袁世凯电禀督办军务处拨与。

             1898年底,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内部组织基本不变,并于次年随袁世凯开赴山东。1900年庚子事变时,因荣禄的武卫中军无炮兵,袁世凯奉召将右军接应炮队与部分步兵组织为步炮混合队七百余人,委张怀芝率领去北京拱卫武卫军大营。在清廷向各国宣战后,武卫后军与神机营、虎神营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不下,调张怀芝的开花炮队往击。张怀芝得荣禄“横竖只要宫里听得见炮声就是了”的密谕,虽炮声连连,而不伤使馆毫发,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战后全部归建。

              1901年底,武卫右军随袁世凯离鲁入直,驻扎京师南苑,成为朝廷拱卫之军。以后由于调拨变化,炮队的装备稍有改变,到改编北洋常备军前夕,有格鲁森五生七陆炮十二尊、格鲁森五生七山炮三十二尊,又增加了克虏伯八升七围城快炮四尊、马克沁八毫米二轻机快炮(即机关枪)八尊[44]。1905年春,在扩建北洋军的运动中,武卫右军被改编成北洋常备军第四镇,即以后的近畿陆军第六镇,炮队营也相应地被改编为炮队第四标(即以后的炮六标),其中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马炮队分别改编为炮四标第一、二、三营。

              南洋的自强军也是与新建陆军同时编练的一支新式军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下,练成步马炮工十三营共计二千八百六十人,比新建陆军规模要小。其中炮队两营,每营四哨二百人,装备炮六门,相当西制一个炮兵连。自强军的两营炮队中,一营装备克虏伯八生的后膛钢炮六尊,另一营装备英国麦克尔逊七生半后膛钢炮六尊。自强军一直没得到发展,以后转归北洋节制,1905年春与武卫右军合编入北洋常备军第四镇。

             1898年底荣禄提议组建武卫军,除以聂士成的武毅军改编为武卫前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宋庆的毅军改编为武卫左军、董福祥的甘军改编为武卫后军外,又新成立自兼的武卫中军。武卫军共六万余人,成为拱卫京师的基本力量,是当时具有初步兵种合成的精锐部队。庚子事变后,除武卫右军在山东得以保全,左军留存外,中、后两军被裁,前军被拆散改编。

              武卫前军的实力为五军中最强大者,仍沿用原来的淮军营制,分中前后左右五路,每路有炮队一营(即各路的前营)。武卫前军的炮队每营下分四哨,每哨有炮四尊,一营有官弁兵夫共七百零三人,装备炮十六尊。火炮有七生半的十二磅克虏伯火炮十六尊,六生的七磅后装克虏伯炮三十二尊,五生七的六磅格鲁森速射炮(陆路快炮和过山快炮)三十二尊,以上共有炮八十尊,另有三生七的两磅克虏伯速射炮、八生七的二十磅后装炮若干,此外还有两尊口径七毫米九二的马克沁机关炮。

              在专练炮队的各营哨中,总统亲军有一哨炮队,(配八七大炮四尊),前路前营装备八七、七五炮,后路前营装备七五、五七炮,左路前营装备五七、三七炮,右路前营装备六○、五七炮,中路前营装备七五、五七、三七炮。同由聂士成指挥的直隶练军的左翼中营、右翼中营也是专练炮队。武卫左军的装备比前、右两军稍逊,七生五及五生七的火炮十二至十六尊,编成炮队左、右两营,统领余仁同。庚子时左军有所损失,但后来经过整补,实力有所上升,一度扩充到四十营,但炮队仍为两营。

              武卫后军也有炮队一营,列入总统亲军之内,装备汉阳枪炮厂造的五生七快炮十二尊,庚子时曾以此参加围攻使馆之战和北京之战。

            武卫中军因是新建,加上荣禄大力提倡使用国造武器,致使到最后也没有成立炮兵。

              除了前、后、左、右、中五军外,武卫军还曾有两次扩编,一次是在江北增编武卫先锋左、右军各十营,一次是袁世凯在山东将山东勇营整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武卫先锋右军中有炮队一营,装备旧式的两磅熟铁后膛过山炮四十二尊、旧式三磅快炮八尊。武卫右军先锋队中有中路炮队左、右二营,每营计官弁兵夫598名,配炮十八尊,共计五生七陆炮三十六尊,由山东巡抚衙门拨款添置。 

            • 家园 那时候还没有K98,

              毛瑟九八在1900年才开始试装德国陆军.更没有K98.

              K98就是九八卡宾枪.这把枪的出现是二次大战.而毛瑟九八K来源于M1924,也就是中正式.

              清军装备的是九连珠和M1871单弹.

              • 家园 太多的资料表明当时的新军装备了毛瑟1898型

                当然从型号细分上不是后来的98k

                • 家园 其实很多人不清楚毛瑟各系列,

                  满清到宣统三年但没有进口过7.92毫米的毛瑟九八.之前有毛瑟M1871单发和M1884九响11毫米步枪,这两种是黑火药的.

                  到1906年后经德国人忽悠才进口毛瑟M1903六点八毫米步枪而钱给了不少,枪没收到多少.到民国后这些枪又改成7.92了.

                  其实单动步枪,分别一看枪机.而是固定环和准星弹仓等分别是有的.当然,结构是差不多一样.

                  要知道中国是禁枪的国家.对于枪的资料禁的很死.所以就很多人不知道那种是九八那个是辽造十三式.连中央电视台都感把中正说成水连珠.

                  清代的时候一般把单动枪机的都叫毛瑟枪.再一个是甘军川军用了不少11毫米的毛瑟枪.但说1900年中国有毛瑟九八是不大可能的,因为那时候德军在1900年年低才收到四千支试用.

                  • 家园 满清到宣统三年但没有进口过7.92毫米的毛瑟九八?

                    哪里的资料?

                    现在看到的多是进口过的资料

                    • 家园 你的资料在那里?

                      清朝进口武器是有记录的.清后期进口的毛瑟是6.8口径的.7.92的口径大清的是88式的弹药,和毛瑟九八不通用.中国生产毛瑟7.92口径弹药是民国后的事情,大沽船厂开始仿造G08重机枪的时候才开始生产这种弹药.之前其实没进过毛瑟九八.要注意的是九八是7.92口径!当然有把毛瑟M1903型也当九八来说是有的,但03是另一种枪.虽然他也是九八派生出来.要是清进口过就是这种03和07两种6.8口径的.不过不多,大约有八万支在一战改膛配发德军了.因为没人给钱.要说以为是毛瑟M1903式6.8毫米就是九八这样的情况吧!

                      其实火器堂有相关的文章.那里你可以找到知道各种旧枪的分别了.

          • 家园 连连犯错,不好意思
    • 家园 【原创】找到一组北洋新军的照片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队列练习的士兵,能比较清楚的看出新军士兵和军士的制服和个人装备,还是和国际接轨的,据说在清末,为了训练和作战方便,已经在军队中允许剪掉辫子了,看照片里的士兵似乎不像有辫子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个人装备,步枪型号不明(观望者认为是三零式金钩,但我根据外观的特征还是认为是毛瑟的某个型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医院,墙上的小木牌写的是“请勿吐痰于地上”

      关键词(Tags): #小站练兵#北洋新军#袁世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