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金融危机是泡沫破灭经济衰退,不会超级通货膨胀崩溃 -- 陈经

共:💬136 🌺73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国和小国的崩溃如何界定?

        论崩溃,90年代东北大概算吧。可中国那是蒸蒸日上。

      • 家园 也许还需要考虑民族性

        体制、领导人、民族个性、对手的强弱等等,都应该是有影响的。

        就美国这次的危机而言,中国在其中的分量应该是很重的,对美国是否解体有直接影响。但中国是否会采取这样的策略?这需要局势的进一步发展而定。

        前苏联的情况,也许类似。

      • 家园 国家的基本行为模式决定了国运

        自从小小的莫斯科公国成立以来,俄罗斯人的基本行为模式就是“通过扩张解决安全问题”,随着边界的扩张,不安全感不断深化,于是采取更大的扩张来解决安全问题,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以此为中心来组织并不断强化,但是一旦无法扩张,面临的就是崩溃,俄罗斯人第一次崩溃源于一战时西扩的失败,第二次崩溃源于南扩失败。历史上类似的例子是蒙古帝国,而恰恰蒙古帝国在俄罗斯统治的时间最长。

        是俄罗斯人的基本行为模式决定了其政治经济等行为,而不是相反,以经济或者个别领导人的能力来解释苏联的崩溃,是以低层次的现象解释高层次的问题,完全不合逻辑。

        美国的立国是一个标准的、纯粹的资本扩张的过程,在西欧,资本受到传统“世家”的干扰,但是在美国,这些干扰都不存在,纯粹的资本意志决定一切。尽管美国有人权、自由等漂亮的辞藻,但是别忘了,美国立国之初,选举权与个人的财富挂钩,只有大约6%的美国人有选举权,换句话,在美国的开国元勋眼中,在《美利坚宪法》中,只有这6%的人是人,而其他的所有人包括白种穷人和有色人等等,都不是人,从资本的角度来分析美国后来一系列的行为,包括二战、排华法案等等,都很简单、也很合理了。

        至于美国是否分裂,很简单,看分裂对大资本有利还是统一对大资本有利。整个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是以资本为中心来组织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美国鼓吹小政府,美国总统可以不去新奥尔良,而中国的总理不能不冲到汶川第一线。如果美国的部分洲成为大资本的负担,而大资本不愿意承担这些负担,分裂是很自然的事,在古罗马就有这个传统。

        中国人的传统行为模式是“自给自足”,这个“自给自足”包括农业和制造业两方面,即使在宋、明、清等朝代,东南沿海的制造业高度发达,仍然是以自产自销为主,很少远涉重洋,是一种标准的“自给自足”模式,家长比挣钱的商人重要,政府管制资本而不是资本管理政府。所以对中国来说,只要原材料充裕,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社会基本能稳定。明末的灭亡与“小冰河”相关,清是在长达300的民族冲突和工业革命的冲击下灭亡的。现在的中国,只要解决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问题,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大问题,内需无非是内部分配问题,总是能解决的。对中国来说,关键的是中东、澳大利亚和东南亚。

        中国对付美国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不与美国纠缠。中国现在和美国纠缠在一起,是玩不过美国人的,很简单,中国的政治体制不是为资本服务的,不适应资本的竞争,和美国人纠缠在一起,最终被美国人吸血。

        不给美国资本扩张的空间,甚至抢夺美国的市场空间,然后看着美国自己玩,玩着玩着就残了。

        • 家园 给你提供点炮弹,部分赞同你的观点

          1914年一战前夕俄罗斯一个头脑清醒的内务大臣peter durnovo是这样对沙皇说的:“

          即使俄罗斯在战争中获胜,多获得一块波兰领土,只会使俄罗斯帝国内部强烈的分离倾向更加恶化,再增加乌克兰的人口将刺激乌克兰人独立的倾向。” 但俄国的统治者不扩张领土似乎就不会过日子,呵呵。

          类似的有米国某位大人物评论二战时期盟国高峰会谈时期斯大林的“东欧为苏联屏障论故苏联不得不控制论”时候说: “嗯,苏联西部边境外围的安全需要通过控制东欧来保证,那么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和东欧苏联人的安全又需要苏联去控制哪一块外围来保证呢?”这不为了“安全”扩张的没完没了了? 这个米国人评价的很到位。呵呵 呵呵

          对土地的贪婪带来了大扩张而带来外围地带的消化不良-带来不安全感-对不安全感需要扩张控制更多的土地制造“外围屏障”来“保证安全”-消化不良下一个循环开始直到最后崩溃。保证俄罗斯安全必须扩张控制乌克兰,保证乌克兰安全必须控制波兰,保证波兰安全是否就要去拿下德国和法国呢?

          俄罗斯的执政者,一直被土地野心和不安全感的双重心理因素混合驱赶者去扩张。

          苏联解体应该是多因素的,从俄罗斯的扩张-消化不良--于是再扩张-扩张上瘾-无法支持而崩溃来解释也很有道理,理应列为重要因素。

          • 家园 同样的话魏征也说给唐太宗听过

            但是没办法避免,也可以说是形势比人强。美国今天也是一样,打伊拉克不也是为了石油安全?现在为了伊拉克的石油安全又想打伊朗。

            • 家园 设定目标的限度和谨慎评估手段是很重要的

              我不大认可小布什打伊拉克是为了国家的整体石油安全的利益考虑

              为了背后的石油集团获得更多的油田开发权可能才是主要目的

              以及为了“建功立业”的个人虚荣心

              说白了 我认为是一个机会主义行动,而不是“米国石油安全大战略”的一部分。只不过小布什过高估计了米国对伊拉克的治理能力。 我反对那种把政治人物的道德和智慧过高估计的“大战略阴谋论”

              单纯从保证米国低价石油的来源这一点来说 一个萨达姆伊拉克的存在更为有利 首先萨达姆集团对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的镇压是有力有效的,其次,萨达姆集团为了缓解财政困境,愿意以任何低价出口原油,90年代的原油低价和萨达姆集团不顾一切的只要能出口就行有相当大的关系。

          • 家园 崩溃了的前苏联留下的俄罗斯仍然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一。

            北极的冰融化以后,又有的抢了。

            还有南极,要是冰化了,3战不是梦。

      • 家园 苏联最根本的问题是70年时间还没有能够形成经济正反馈系统

        其它一切的一切我看来都是次要的原因,在没有多余经济资源可使用的情况下,各种政经矛盾才会变得如此尖锐和突出,再加上领导人应对失当导致大国崩溃。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我这个观点还是读陈经的文章之后的重要心得,再把它套到苏联的头上,觉得是这么回事,所以才敢斗胆下这样的惊天结论。我所见各种文章从未有这么直白指出这一点的。

        苏联的自然资源世界最丰富,军事力量数一数二,人口素质极高,科学技术先进,

        它是内部崩溃,所以军事力量不起决定作用,人口素质高不等于一时不会犯错,何况还有官僚集团的素质去抵消人口素质,科学技术先进却不会产业化形成正反馈系统说到底还是白搭。既然没有形成正反馈系统,那么自然资源丰富也是没多大的用处,只能等着别人来开发和使用(苏联70年代就卖油卖出瘾了)。但是还好靠地大物博这一点大家都去做农民,苏联人民才没有全体死亡。

        其实苏联崩溃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叶利钦搞垮了苏联却没有能力重建一个俄罗斯,很快甩手不干甚至很快就死去了。这才是俄罗斯民族悲剧的根源。

      • 家园 苏联的农业太次了

        食品供应都要成问题 怎末搞?

        而且农业差劲对消费品工业也影响大

        卢布也没能像美元一样绑架住中国日本这样的得力伙伴

        最后 苏联的军备负担比米国重的多 苏联的族群分布也不是那么好 在米国只是小规模的社区族群骚动,在苏联就成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冲突 波罗的海分离主义那样的大运动,

        • 家园 就是这个粮食原因,社会主义国家没搞好都栽在这个坎上

          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是现代工业化,而农业也必须相应现代化。

          在图-144巴黎航展坠机后,苏联为了使西方航空公司能够相信其质量,特地邀请西方代表团访问飞机制造厂家。代表团对飞机的制造工艺等本身没有什么大的看法,却对工厂附近的农村状况感到极大地震撼--如此落后宛如上世纪的欧洲农村。

      • 家园 算大国与小国的崩溃概率,这是个好课题

        你最近研究历史,从古到今真可以研究一下崩溃问题。

        先定义什么叫崩溃,如改朝换代、被人占领吞并、解体分裂。然后定义什么叫大国,凭感觉圈一下大致不离谱,大国并不多。

        再算历史上大国崩溃多少次,小国崩溃多少次。我估计世界历史上大国崩溃的次数不到一百次。小国崩溃的次数是万次的量级。绝大多数崩溃事件,是小国崩溃。

        还可以算大国平均寿命、小国平均寿命。真挺好玩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