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成功系列之社会生存能力 -- 曲里拐弯

共:💬32 🌺8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成功系列之社会生存能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第一届大学生少年班部分同学和老师的合影

    有一篇关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文章:

    昔日少年班英才今何在?“神童”中年面面观

    里面提到:

    在朋友们面前,谢彦波健谈而放松,但他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这段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光,却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汪惠迪说,“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可谓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后者在1976年因为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沃德罗普的著作《复杂》中,这位教授被描述为一个深邃而傲气的人。

      对安德森来说,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那就是比他本人还要傲气。

      “我的论文不讨他的喜欢,”谢彦波说,“写的是他的理论的不对。”

      在普林斯顿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谢彦波与导师不睦,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

      本来,事情并非毫无转机,可是恰在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当人们意识到应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时,谢彦波被怀疑为潜在的危险。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这意味着后者的留学生涯的结束。这件事情后来在中科大内部争议颇多。

      此前有传闻说,谢彦波曾用手枪或菜刀威胁过安德森。记者就此向谢彦波求证,他神情自然地予以否认说:“那我没有,我没有。”

      同样铩羽而归的还有干政。他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都是与导师关系紧张。

    显然, 这两位少年天才的社会生存能力有待提高. 这种后天培养的能力往往与IQ无关, 比如说话. 对谁说什么话, 什么时候说, 怎样说以达到最佳效果等等. 关于此话题, Outliers (by Malcolm Gladwell)一书里举了正反两个例子.

    罗伯特.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是少年天才, 哈佛本科, 剑桥博士. 在剑桥, 奥本海默一度抑郁症很严重, 部分原因是他的导师Patrick Blackett(1948年炸药奖)要他搞实验物理. 焦头烂额之余, 奥本海默把毒药注射到一个苹果里, 放在导师的桌上. 事发后, 奥本海默和校方多次对话, 最后的处理是定期见心理医生.

    奥本海默是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这在当时有些离谱. 他那时38岁, 只懂理论, 没有任何管理经验, 而且政治可疑. 但奥本海默很想要这个差事. 他意识到戈罗夫斯将军(Gen. Leslie R. Groves)是其中的关键. 这位将军是在MIT拿的工程学位. 在两人的对话中, 奥本海默抛出系统工程的宏图, 让将军心悦诚服.

    Chris Langan

    Chris被称为美国当代最聪明的人, IQ195. 6个月说话, 3岁靠听收音机里的图画书朗读自学认字. 而且他不是仲永, 成年后还是天才. 但他一生坎坷, 没有机会搞他梦寐以求的学院研究.

    他上过两个大学, 都没毕业, 总时间一年半. 他家很穷, 靠奖学金上第一个大学, 但他母亲的疏忽导致其奖学金的中断. 他与校方大吵一番后退学, 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然后他又转到其家乡Montana的一所大学, 冬天很冷, 要搭车开十几英里去上课. 不巧, 他的课是早上七八点钟的, 搭车很不便, 于是他要求转到下午同样的课. 校方的答复是: 从你转学的成绩单看, 你需要端正态度, 想受教育就得有付出. 大怒. 退学.

    没有学位, 他只能为生活奔波. 建筑, 打渔, 保安等等. 后来在电视智力竞赛上赚了不少, 也找到了爱情, 携夫人在家乡养马, 与世无争. 他也作题目很大的研究, 成果大家评判.

    外链出处

    Chris Langan的境遇也许是个性格决定命运的例子. 同样是和决定前程的人们打交道, 奥本海默能够审时度势, 游刃有余; Chris的本能是反抗(他在十四岁时把酒后施虐的继父打跑).

    故事讲完了. 一点感想. 社会生存能力的训练课程应该从小学就开始, 随年龄提高难度. 比如老师给讲解一段对话的录像: 为什么这句话这么说, 目的何在, 怎么改进, 双方情绪怎样变化等等.

    希望这只是闲吃萝卜淡操心.

    元宝推荐:爱莲,
    • 家园 重要的是政治

      个人的成就是跟政治水平成正比的。少年班的政治没教好,教出一些傲气的高级打工仔。

    • 家园 天才有几种

      看过本书(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说世上天才有几种:

      智商高, 学校好学生, 这类天才就是以前天才的定义. 一般都是读写能力强的人, 而学校教育方式似乎是为这类天才准备的, 也能发现这类天才. 这些人在学校如鱼得水, 容易或得社会承认.

      自我内心控制强, 是另一类天才.

      自我身体控制强, 又一类天才.

      对外界感应和控制强, 另类天才.

      一个人往往一类天赋多, 其它天赋就少. 如几种天才都有, 更不得了. 老虎(高尔夫球)就是内心和身体控制天才. 后几种天才慢慢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 家园 国内教育中的所谓天才儿童

      很多只是家庭教育或意外影响原因使得一些儿童兴趣集中在一个领域并且有足够的资源使得孩子在此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超常。这种集中大多数时候是以剥夺其他方面的发展潜力为代价,最常见的就是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

      小弟以前就是这样一个天才,5-6岁就能一口气背唐诗三百首,小学天天就是智力竞赛、数学竞赛中奔走。后来初中开始叛逆,成绩落到几门不及格,高二高三才开始觉醒,最后高考考了全市第一名上了大学。这么坎坷下来,总算没毁在情商不足上。但是情商还是多年偏低。

      • 家园 花. 您这个好. 把您的经历和切身体会写个系列吧.
        • 家园 以后写我儿子吧

          我儿子一岁半背唐诗,现在两岁半已经能够背木兰辞、三字经、陋室铭,唱全本满江红,认识汉字百余,英语20来句。这个跟爷爷(教师出身)教育方法有关。

          社交能力非常差,幼儿园里只认识一两个老师,同学一概不理。老师教什么没兴趣(大部分已经会了)。动手能力极差。

          现在喜忧参半。

    • 家园 道理很对,可是两个例子并不太贴切

      奥本海默当领导的时候已经38岁,正值人生阅历和智力结合的巅峰状态,懂得迂回策略是很正常的。而Langan在大学期间的顶撞可能是任何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他可以从小绝顶聪明,但要求他从小绝顶世故就有些勉为其难了。如果他的家境跟奥本海默一样好(据说奥本海默年轻时,如果朋友称赞他的一样东西,他就会直接送给对方),想必也不至于沦落于此。说到底,还是社会给了前者机会却对后者保持了吝啬,这一切似乎都源于金钱。

      另外,我曾经看过一个说法,提到很多人的性格和人际交往模式,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定型的。从这点来说,早点上大学倒没什么不好,关键是大学如何为这些早慧者补充人生智慧的教育。

      • 家园 花. 说得好.

        原书中还有家境与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 孩子与成年人交往的方式的关系等讨论. 话题大了些, 以后再写.

        奥本海默的第一个例子(毒害未遂)也发生在其非常年轻时, 但在他成长的环境中他有很多机会学习如何和权威打交道. Langan则成长于一个与继父斗争的环境, 拳头才是道理.

        更一般来说, 不管成长环境怎样, 总有一些孩子的社会技巧更差. 学校应有这方面的教育.

    • 家园 神童们错过了儿童自发的生存争斗训练

      其实,人在儿童时代有很多生存训练,特别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年纪大小,体力强弱的不同,儿童能够本能的区分出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以及如果跟其他儿童打交道,比如服从(至少表面上)强于自己的的,欺负弱于自己的,对于力量同自己接近的,或结盟或攻击。这些儿童的生存训练,直接影响他们成年后,如何对付上级,下级,平级,来为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很多神童给其父母限制在小范围中,不能接受这种训练,自然吃亏很大。

      • 家园 说的没错。不过那小时候体力最弱的,如果又没有别的天份

        那不是永远学不到如何跟下级打交道的能力了?

        这辈子也就当个底层了。

        反过来讲,神童们虽然缺乏与同级相处的经验,但从小大量接触一些超越他们级别的事物,在对待真正的上级方面,也未必差么。其实出问题,可能还是在于父母的保护和管教过多。

      • 家园 这个说得很好

        即使父母不“限制”,神童们由于跳级也是和大好几岁的小孩在一起。稍有点自尊的大孩子谁会去和小屁孩一般见识呢。这样神童们的社会经历就少了很多。我老婆就是如此。最近女儿三岁多了才发现原来小孩子是天天互相攀比的。可不么,她小时候周围人都至少大她两三岁,人家谁拉得下面子跟她比啊。

        从这个角度讲,也许要多研究陶哲轩是如何在类似环境下成长为智情商双高的。虽然据我观察,这个人就是真的聪明,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聪明,in the sense of 大脑神经突触比别人多/神经元信息传输比别人快,先天的。脑子好使,自然是无论和书打交道还是和人打交道,只要用点心都会游刃有余。

      • 家园 这话靠谱,算一个可能的原因

        也不排除有的人从童年阶段就的确无法适应那种争斗与排序。

        今天谈起一个同事,平日接触非常温良的一个人,重病缠身,自己放弃治疗。到这时候,跟别人才坦白说出心底的压抑,对于人群实在恐惧,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感到自在。这得说是一个压抑自己以求生存的例子。

        生存之道就这么残酷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