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医疗改革真的很失败吗? -- 沫水若水

共:💬86 🌺5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下放基层锻炼?

            如果他们还没死的话,您不会认为打倒就是贴个标签吧,抱歉,那时代没那么文明,打倒的人,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太多折磨。。。能撑到农村的有几个?赤脚医生?没错,赤脚医生是很多,也确实救了些急,但是,这些医生有多少束手无策,看着病人死去的例子?

            我个人基本认为,反对科学不能算是给人民健康提供了更好的保证,一件事情,除了主观意愿,还要有客观条件,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主观意愿,这种思路,根本不符合太祖老人家自己理论,只有太祖做得,别人做不得。。。赤脚医生的医术比起正规医生,总体水平相差甚远。。。这是客观事实

            想当然?不知道是谁,赫赫,我家两个反动医学权威,一个赤脚医生(内蒙某旗)。。。

            • 家园 立场不同罢了

              不要拿个人的恩怨来否定当年的医疗成就。我认为当年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毕竟,大多数中国人都生活在农村,政府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快捷、方便的医疗服务。站在那些当年被下放的知识分子立场来考虑,确实是受了委屈,当年的农村又穷又脏,生活条件还很艰苦,和城里相比相差太远。但你有没有想过当年占中国人口总数90%的农民为国家做了贡献,却享受不到基本医疗,这公平吗?不可否认赤脚医生水平不高,但他们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还是很精通的,比起什么都没有总强的多吧?在改革开放前夕,我所在大队卫生所的医疗设备相当齐全,农民治病都不用出门,现在呢?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大队卫生所只剩一间房,医疗诊断设备就剩个听诊器了,农民看点稍微复杂一点的病要到几十里外乡级医院去。从这点上说,倒退的不是一点半点。至于医疗费用就更不用说了。

              • 家园 完全理解错了

                ,打倒的人,从精神到肉体都受到太多折磨。。。能撑到农村的有几个?

                我的原文,不是说不能下放基层锻炼,或者去农村就受了什么委屈,关键是也要有命去。基本上农民和牧民对于知识分子是很尊重的,能到农村继续行医,对一个反动医学权威来讲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等到这个机会呢

                另一方面,我也认为,如果把基层锻炼看成是实习的一种,也应该让完成了一部分学业的人去,当年的实际情况是,很多还没有学完一年级课程的医学院学生就下去实践出真知了,在缺医少药的地方,治了不少人,也误了不少人。。。

                • 家园 完全打倒肯定是不对的

                  把还没毕业的学生就放下去也是不对的,执行的有问题。现在的大多数农村依然很艰苦,现在的医学院毕业生也不可能愿意去了。

        • 家园 俺赶上了毛泽东时代的尾巴

          那时候农村的医疗比现在发达的多,大队卫生所的设备很齐全,而且中西医结合,西医的疫苗、注射、手术,中医的中药、针灸。看病也花不了几个钱。现在俺那个大队卫生所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个人承包了。俺有时候都奇怪啊,当年的那么多医疗设备都哪儿去了。

        • 家园 晃点说的好,花

          毛泽东时代,...,医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会希望你别生病去烦他,因此重预防,有了病尽快给你根治了,省得你去找他。

          不知道以上文字里的“毛泽东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也不知道其中被“尽快根治”的主体范围是哪些人。

          不过,从达雅网友的文字中,可以发现在他看来,那个时代的医疗非常完美,也因此达雅网友对其很怀念和推崇。在我看来,如果达雅网友说述事真的,那么这可能是完美的至极了。只是我得不到证据证明这是真的。

          问题是在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里,卫生医疗会有多好呢?

          • 家园 毛时代的医疗是不错

            按照当时的条件来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只不过到了现在,不太适用了而已。

      • 家园 内科病大多没有根治一说
      • 家园 这恐怕不对

        重预防是国家行为,不是医生个人的倾向。事实上现在的预防也做的不错的,只不过已经不在预防花费少效果显著的时间段了而已。

        • 家园 他说的是真的对的,你是空想,不知现实。

          现在预防所谓做得不错,都是要老百姓大把掏钱啊,说不定还有大力推销国外实验疫苗的呢。

          反正每次带孩子去免疫,医生都是极力推荐几十上百甚至二三百一针的疫苗,说免费疫苗没有这个好。

          放在以前,干多干少都一样工资,谁愿意费口舌去推销这些昂贵疫苗?

          这就是医改的现实情况。

          • 家园 我是根据自己的经验

            我就自己的经验来说还不错。小孩生下来就发个本本,按时打疫苗,到时间了还有社区医生打电话通知。很多疫苗免费,不免费的都不太重要,明确告知。另外街上经常发点宣传小册子,什么少吃盐啊、怎样防治心脏病啊等等。那天在居委会看到一个通知,在北京打工的妇女可以自愿选择做妇科检查,免费的。

            可能不全面,因为没有外地和农村的经验,但不能说是空想。

    • 家园 在哪个国家,全民医疗保险都是个陷阱

      所有的医疗保险,猫腻都在药上面。诊断和手术开销都是有限的。

      从现在的经验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前东苏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所有制药企业都是国有的,成本可以控制。但负面反应是设备陈旧,好药都是西方进口,只有特权阶级可以享用,引起国民不满。另外东苏的计划经济体制维持也是问题。

      然后是西欧靠高税维持的全民医疗。虽然公费仅支付最便宜最基本的药品,但国家税收亏空仍然巨大。其实好的药仍然被一小群特权阶级所占有。

      然后是美国这样的体制,由私人、企业负责,国家只照顾一些低下阶层的急病。

      中国过去是国家、企业、农民合作体制,但也有和大的空白和盲点。80年代前矛盾不是很大,因为和苏东一样,制药企业是完全国营的,而且与西方完全经济隔绝,仅进口一些高级药品,也数量极少,仅供很小一个圈子享用,对社会影响很小。80年代后与西方经济联系紧密了,可以进口相当数量的西方药品,普通人只要掏钱就可以享用,社会不满骤起,公费医疗制度也就走到了尽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