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地英豪——匈奴传奇 -- 龙神将

共:💬119 🌺6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第六节 双面人生 4

      4.汉家的胡儿

      公元前134年,在水草丰美的河南地牧场上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孩子是匈奴帝国休屠王的长子。休屠王对这个继承人的降生一定非常欣慰,他给这个孩子取了响亮的匈奴名字日磾,并册封为王太子。小小的日磾在匈奴悠扬的长歌声中慢慢长大,也许他曾无数次跟随父亲祭拜祭天的金人,向长天祈求草原的风调雨顺和部落的人畜兴旺。悠悠长歌在这孩子14岁那年被震地而来的金鼓和呐喊打得粉碎,从那似乎永远沉默屹立的长城内涌出了锐不可当的精锐骑兵军团,他们像沉默积蓄已久的火山忽然狂暴喷涌,灼热的“熔岩”荡涤整个草原。霍去病这个汉家小将的名字如雷霆般在每一个匈奴人的耳边、心里炸响,狂飚而至的汉军将休屠部的河南地、金人和尊严都全部夺去。休屠王在恐慌中与浑邪王商议投降,当浑邪王决意已定后休屠王却又反悔,于是多年的老友刀兵相见。浑邪王杀死了休屠王,将其家眷押送先给霍去病处置。于是休屠王太子不仅成为了无父的孤儿还沦为囚徒,不久后汉帝国宣布拒绝投降的休屠王家属全部罚没入宫做奴隶,少年日磾沦为在黄门养马的人下之人。时间慢慢流逝,日磾在苦难中慢慢长大。幸而汉帝国允许匈奴奴隶的亲属之间不离散,于是在休屠王阏氏的淳淳教导下,日磾和弟弟伦始终知道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和本分。

      命运有时实在是难以预料,多年后当王太子奉命与其他马夫一同牵着御马接受检阅的时候,他终于踏上了人生的转折点。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刘彻率领后宫佳丽游宴后突发奇想要到黄门审阅御马。一时间明眸皓齿的佳丽们站满了黄门宫殿的走道台阶,她们的娇颜令阳光都为之失色。牵着马挨个走过接受检阅的马夫们都忍不住偷偷窥视那些天仙般的美人们,只有日磾一人目不斜视地庄重走过。刘彻敏锐地注意这一点,他感觉这个马夫实在不同寻常,于是令他站住细看:只见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庄严气宇不凡,而他饲养的御马格外肥壮也属逸群之马。刘彻细问之下才知道这就是休屠王太子,他感叹一位“人龙”埋藏在奴仆中已久,因为休屠王以金人祭天所以赐日磾姓金。

      从这一天起休屠王太子和黄门奴仆都烟消云散,汉朝却多了一个管理御马的官员金日磾。金日磾在刘彻身边日日尽心服侍从不犯错令刘彻大为赞赏,于是这位新提拔的马监很快一路升迁:侍中、驸马都尉直至光禄大夫。刘彻对金日磾“甚信爱之”,不仅赏赐千金,更让他“出则骖乘,入侍左右”。汉帝国虽然历来有任用胡人的习惯,不过那都是作为一般外臣使用。如金日磾这般成为皇帝亲信的独此一例,于是汉人出身的皇亲贵戚们十分不满,私下里议论说:“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贵重之!”刘彻知道后反而对金日磾“愈厚焉”——那些抱怨的贵人们不知道皇帝虽然是孤独的,但他想要的还是可信赖又有能力的忠臣而不是遍地都是的哈巴狗。

      当金日磾富贵后,休屠王阏氏却孑然病逝。刘彻感佩这位教子有方的母亲,令人画了“休屠王阏氏像”悬挂在甘泉宫彰显其功绩。金日磾怀念母亲,每当经过这里看见画像后总要跪拜哭泣感念母亲一番才肯离去。按照汉民族的观念孝子定是忠臣,所以刘彻对他更为满意。金日磾不仅孝顺而且分外恭谨自律,他在宫内工作数十年对身边的宫女向来目不斜视。刘彻曾经赐给他宫女为侍妾,金日磾竟然将其奉养在家中“不敢近”。刘彻曾打算纳金女为妃嫔也被谢绝,使得刘彻在“奇异”之余愈加敬重不已。

      早期的刘彻是明君,晚年的他则可以说是个暴君。不过这位令天下敬畏的独裁者也是需要亲情的,金日磾的两个儿子由此成为他的“弄儿”。刘彻很喜爱这两个孩子,令他们常在身边陪伴自己。于是两个孩子常能做出一些连皇子、皇孙也不敢为之的举动:他们常会从背后抱住老皇帝的脖颈玩耍,换了其他人绝对会以“大不敬”而遭族诛,但刘彻对这两个弄儿不仅不会生气反而开心地与之嬉戏玩耍。金日磾当然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每当他在殿前看到这种情景总要怒目而视自己的儿子。小孩不懂事不知道收敛反而跑到刘彻面前哭诉说:“父亲对我们很凶”,于是刘彻就会埋怨金日磾说:“你为何要对我儿发怒呀?”日子一天天过去,弄儿也渐渐长大。金日磾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一天他撞见长子正与宫女淫戏,金日磾又惊又怒之下竟然亲手处死了秽乱宫廷的儿子。刘彻知道后极为震怒,他召来金日磾追究弄儿之死的原因。金日磾如实汇报后刘彻也无话可说,只好为自己“孩子”之死而痛哭不已。就如当年的韩嫣之死一样,弄儿和弄臣看似风光其实随时都站在万丈深渊边缘,只要走错一步就是粉身碎骨,金日磾此举不是无情而是为了保全家族的无奈之举。

      金日磾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近侍,他数十年始终忠心耿耿而又精明敏锐地守护着自己的皇帝。在卫太子蒙冤死后刘彻终于也醒悟过来,他族诛了陷害儿子的前宠臣江充家属。而江充的朋友匈奴人莽何罗兄弟畏惧祸及自身而图谋反叛,金日磾察觉到这一点而分外警惕。在公元前88年六月的一个凌晨,刘彻还在熟睡。时任侍中仆射的莽何罗袖藏利刃溜进寝宫图谋行刺,正巧撞见准备去厕所的金日磾,于是两人撕扯起来,金日磾还高呼:“莽何罗谋反!”。这下刘彻惊醒,御林军侍卫们也拔刀冲出护驾。刘彻担心误伤金日磾,急忙喝令不许侍卫出手。金日磾自己也颇有手段,他“捽胡投何罗殿下,得禽缚之”。于是一场叛变被扑灭了,金日磾成为整个帝国的大英雄。

      公元前87年,霍光流着眼泪问弥留之际的老皇帝由谁来继承帝国?刘彻指着“周公辅成王”的画像要他辅佐年仅8岁的刘弗陵登基。霍光顿首辞谢说:“臣不及金日磾”,刘彻望着忠实地陪伴自己后半生的金日磾。对于金日磾而言只要应承下来,他就可以成为这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实际支配者。金日磾没有片刻的犹豫立即拒绝说:“臣外国人,且使匈奴轻汉”,他的话让刘彻在最后时刻依然感受到忠诚的暖意。

      多年效忠的皇上驾崩了,金日磾的人生似乎也顿时失去了重心。他推辞了小皇帝封给自己的爵位,依旧以贯彻始终的严谨慎重守护着汉帝国的新统治者。只是在夜半无人之时,他又会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呢?遥遥千里之外那闪烁着阳光金辉的草原,依稀回荡着休屠王太子童年的歌声;御马奔驰嘶鸣的黄门中,还洒着青年日磾艰辛的汗水;经过未央宫数十年的寒来暑往后,史书上永远刻下了金日磾这位千古纯臣的名字。俱往矣……公元前86年,金日磾病逝于长安。汉帝国以隆重的礼仪送别自己的车骑将军,数万汉军战士排列整齐地从长安一直列队到茂陵,一代伟人刘彻就在长眠那里。那里也是金日磾最终的归宿——皇上,臣来陪伴您了……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第六节 双面人生 3

      3.贰师将军的闹剧

      且鞮侯有两个儿子,长子为左贤王,次子为左大将。且鞮侯临终前吩咐传位给长子左贤王,而各部贵人们商议新单于即位之事时却始终等不来正主。各部贵人以为左贤王有病不能前来,一想这帝国不能没有统治者呀?于是就拥立左大将为单于,这边正庆贺大单于上台呢,那边有人报:左贤王驾到!大伙都愣住了,这叫怎么回事呢?迟到的左贤王在外面一听说弟弟做了单于也不敢进去,怕被当成赶来抢位而招致杀身之祸。还是左大将高风亮节,立即使人召左贤王说要让位。左贤王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俺身体不好还是让老弟做单于吧。左大将执意不肯,告诉哥哥说:“即不幸死,传之于我。”于是左贤王对天起誓“许之”,他就是狐鹿姑单于。

      狐鹿姑即位之初信守承诺让弟弟左大将升任左贤王,以示其“王储”的地位。没想到老实巴交的前左大将现左贤王没过几年就撒手人寰病死了,他的儿子先贤掸自以为可以继任为左贤王,将来双手紧握伯父传下的钢枪,大草原上保卫祖国……结果委任状颁布下来,上面刻着斗大的三个字:日逐王。日逐王整整比左贤王低了四级,只是在理论上有继承单于位子的可能性。狐鹿姑这狡诈的家伙让亲生儿子做了左贤王,先贤掸只好在愤懑中度日。

      狐鹿姑上台后先是蛰伏了整6年用来积蓄兵马,随即在公元前91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接着再入五原、又攻酒泉,杀两部都尉。刘彻闻讯大怒:反了你小子了!于是李广利在公元前90年再度率军7万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将3万余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将4万骑出酒泉千余里讨伐匈奴。此行前李广利心事重重,因为卫太子刘据已经因为“巫蛊之祸”而死,李广利趁机与自己的政治盟友丞相刘屈牦合谋推举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刘屈牦送行至渭桥时,李广利说:“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尚(长)何忧乎?”

      在继续讲述之前,我来做个小小的“科普”。一般来说汉的先进文明对于匈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匈奴那原始野蛮的文化却也能在文化交流中暗中腐蚀汉帝国的肌体,在刘彻的晚年一再爆发的“巫蛊”之祸就是这种逆向文化入侵的产物。所谓巫蛊指的是使用巫术诅咒害人的“技术”,大体上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生物战流派,大体上是将蜘蛛、蝎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虫放在一个容器中,密封十天,开封后存活下来的那只就是最毒的,它也就是蛊的首选,然后经过饲养最终就是蛊,把它的粪便放在被人家的水井或粮食里吃了的人肚子里就会长虫,慢慢身体虚弱而死;还有一种就是比较简单的精神战流派了,大体方式是在木偶上写上被诅咒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然后靠巫师做法进行诅咒。相比之下自然是后一种简便易行,所以几千年来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使用的“报复”手段。在汉武帝时代,很多从匈奴流传到中原的胡巫担负着对人偶施法诅咒的任务,这大概是出于“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考虑。

      刘彻是个很狂妄的独裁者,以至于他不能接受年老体弱会多病这个客观规律,所以一直疑心身边有人用巫蛊害他。这种可怕的疑心病造成的灾难极为恐怖,一般来说只要被告发参与了巫蛊案绝对是在劫难逃并且株连家族和朋友。巫蛊之祸的最高级别牺牲品是刘彻的皇后卫子夫、卫太子刘据及其两个皇孙,他们因为牵涉进巫蛊案件进而被诬陷谋反而被杀或自杀。虽然刘据被杀也有自己盲动的原因,不过事情到了连亲生儿子都干掉的程度也的确疯狂。

      狐鹿姑得知汉兵大出后,便采取坚壁清野措施:“悉遣其辎重,徙赵信城北邸郅居水。左贤王驱其人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衔山。单于自将精兵左安侯度姑且水。”。于是三路出击汉军各有不同遭遇:商丘成率军出塞不见匈奴而还,狐鹿姑趁机派李陵与匈奴大将共率3万余骑尾追汉军。在当年李陵与且鞮侯大战的浚稽山边两军相遇,商丘成率军转战9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两军一直打到蒲奴水,李陵率失利的匈奴军队退去。这场战役耐人寻味,李陵在伤心故地与汉军作战之际,心里又会作何感慨呢?昔日的汉家儿郎,已经不复存在了。

      莽通率军抵达天山后遇到了匈奴大将偃渠和左右呼知王率领的2万余骑,结果偃渠见汉兵军容强盛不敢战而退走,莽通来了个武装大游行后安然归国。这一战线上唯一倒霉的是车师,刘彻担心匈奴勾结车师拦击莽通,所以派匈奴投降过来的介和王率楼兰、尉犁、危须凡等6国西域兵马进攻车师。诸国兵共围车师,车师王见势不妙立即投降,介和王“尽得其王民众而还”。

      两路配角的戏唱完了,可主角李广利先生这边却上演了一出闹剧:狐鹿姑派遣右大都尉与卫律率5千骑在夫羊句山狭埋伏,李广利派遣“属国胡骑二千与战”。在这场匈奴骑兵之间的对决中,狐鹿姑方面吃了败仗:“虏兵坏散,死伤者数百人”。汉军乘胜直追到范夫人城,匈奴四散奔走不敢应战。以李广利的数次出塞经验而言,这次实在是太顺利了。贰师将军大人心满意足地吩咐手下:孩儿们,跟着本将军凯旋领赏去!

      就在这时,后方信使送来一个晴天霹雳:刘屈牦夫妇被告发对刘彻行巫蛊,刘屈牦腰斩,其妻枭首。李广利的妻子也牵扯被捕,贰师将军这下子吓傻了。经过痛苦的思考后,他决定深入匈奴获取更大的战功来为妻子赎罪。于是他不顾一切地挥军深入,直抵郅居水之北。在匈奴腹地汉军终于捕捉到左贤王主力2万骑,经过一日血战后汉军阵斩左大将,“虏死伤甚众”。此战后李广利仍不满足,其军长史与决眭都尉煇渠侯商量说:“李广利怀有异心,打算拼着全军性命博取战功,如此放任我军必败。”于是打算逮捕李广利迅速班师,结果消息泄露,李广利斩长史后引兵至速邪乌燕然山。此时汉军疲惫已极,狐鹿姑抓住机会亲率5万骑侧击汉军“杀伤甚众”。其后匈奴军队又在汉军营前挖掘深数尺的,随后从后猛攻。汉军大乱想逃走却被堑壕所阻,最后全军覆灭,李广利这个痞子将军也投降了狐鹿姑。

      狐鹿姑素知李广利是“汉大将贵臣”,所以对他另眼相看“以女妻之,尊宠在卫律上”。当李广利全军覆灭投降的消息传回汉帝国后,刘彻暴怒之下立即将李广利全家族诛。按理说又一个李陵式的人物要诞生了,可是一年多后却匈奴传来消息:狐鹿姑的乘龙快婿李广利先生去世了,准确的说是被“咔嚓”了。

      原来李广利之死的祸根就在于他的老朋友卫律身上,卫律是个纯粹的小人,无法忍受有人位居自己之上,哪怕是亲密友人也不行。李广利在匈奴只风光了很短时间就足以让“卫律害其宠”,恰好狐鹿姑的母阏氏生病,卫律串通胡巫在作法时声称这都是先单于且鞮侯老先生愤怒的缘故,且鞮侯通过胡巫之口呵斥儿子说:“胡故时祠兵,常言得贰师以社,今何故不用?”狐鹿姑可是大孝子,此刻也顾不上丈人女婿的情面,立刻收押李广利,洗洗干净就送上了祭坛。李广利在像猪羊般被宰杀时放声痛骂、大加诅咒:“我死必灭匈奴!”,可是骂归骂咒归咒,还是被胡巫一刀下去“屠贰师以祠”。说来也巧,李广利被虔诚地献祭之后,匈奴不仅没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外加母阏氏康复如故,反而是“会连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疫病,谷稼不熟”。面对这一系列可怕的异象,狐鹿姑大为恐惧,他决定立即采取措施——不是率众抗灾自救而是为李广利立祠室祭祀以求安抚作祟的怨灵。

      在李广利投降后的第二年,狐鹿姑就曾遣使向刘彻提出和平条件:“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今欲与汉闿大关,取汉女为妻,岁给遗我糵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它如故约,则边不相盗矣。”

      对于刘彻而言,这样的和平条件无疑是勒索。而他一反常态地派遣汉使送匈奴使者回国,而不是再度调集大军出塞惩罚狐鹿姑。因为此时的汉帝国也已经无力再战,长期战争造成的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使得汉帝国也承受不起。中原各地频繁出现的农民起义已经给帝国敲响了警钟,如果坐视不管的话警钟随时可能变成丧钟。于是刘彻发布了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向天下谢罪,表示不再继续发动战争了。在李广利投降后刘彻再未出击过匈奴,而他的帝国也由于在漫长战争中损失了一半户口而气息奄奄。刘彻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休养生息的工作只能由下一代来进行。

      狐鹿姑这面也是如此,虽然他大肆宣扬自己的伟大胜利,甚至还派人到西域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可是照旧不敢南下收复失地,只能派人以刁难回访汉使来进行自我安慰:匈奴贵人们问汉使说:你们常说自己是礼仪之邦,可是贰师将军告诉我们说汉朝太子发兵造老子的反,这是何故啊?汉使傲然答道:那是丞相诬陷太子,太子偷偷发父亲的兵讨伐丞相。根本不是什么造反,这样的罪过不过是打一顿的小问题。倒是贵国的伟大领袖冒顿单于把亲爹射成刺猬玩着实有趣!不仅如此,他还在篡位后娶后母为妻,这才是禽兽啊!

      一番论战下来匈奴照例败北,而狐鹿姑照例逮捕了污蔑匈奴帝国伟大领袖的汉使。虽然嘴上的交锋分外激烈,但战争却仍然保持着平息的状态。

      李广利投降之后3年,在位整54年之久的汉武帝刘彻停止了呼吸。这位强硬的统治者摧毁了强大的匈奴帝国,将汉帝国的疆域扩张了两倍之多。与他的长寿相比较,匈奴帝国这边走马灯似的已经换了7任单于。虽然刘彻建立了丰功伟绩,但是在临死前却倍感凄凉,他失去了皇后、儿子、孙子和诸多宠信之人,为了避免吕后干政重演还狠心处死了心爱的钩弋夫人。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汉武帝刘彻驾崩于五柞宫,临终前留下遗诏封霍光、上官桀和金日磾为列侯,并让这三人与桑弘羊一同辅佐幼主汉昭帝刘弗陵。这四位辅政大臣中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上官桀是楚国贵族世家之后,桑弘羊是洛阳大商人之后,只有金日磾的身世极为特殊:他就是当年那位14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第六节 双面人生 2

      2.横行匈奴的李少卿

      西汉历史上有一个传奇性的军人世家,这个家族不仅屡出优秀的将军,还似乎有被诅咒般的宿命。这就是陇西李家,一个青史留名而又一言难尽的家族。飞将军李广在漠北一战中迷路自杀,第二年他的堂弟也出事了——当朝丞相乐安侯李蔡因盗取官地下狱自杀。李广一共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先李广而死,小儿子李敢颇有先父遗风,曾以校尉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奋击匈奴,勇夺左贤王旗鼓,赐爵关内侯,代父职为郎中令。但是李敢心胸狭窄又鲁莽,他认为大将军卫青是逼迫父亲自杀的罪魁祸首,便冲到卫青府邸将其击伤。卫青对李广之死颇感内疚,所以不但不报复还遮掩此事。但他的外甥霍去病同样也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在得知此事后蓄意为舅舅报仇,竟然趁着围猎之时将李敢这个同生共死的老部下射死。刘彻正宠爱霍去病,于是宣布李敢被“鹿触杀之”,李家的第二代就此全部凋零了。

      李敢之女得宠于卫太子刘据,他的儿子李禹也因此嚣张跋扈。李禹是个好勇斗狠而又贪婪跋扈之人。刘彻曾经因为他酒后侵凌贵人而罚其“刺虎”,也就是让这家伙去皇家动物园中充当“角斗士”。就在李禹被绳索下放到虎圈时刘彻又下诏赦免,没想到这小子蛮劲上来了竟然“从落中以剑斫绝累,欲刺虎”。这个亡命之徒的表现,令刘彻颇感此人又是一位奋击匈奴的“可用之才”。不过事后证明刘彻能指望的李家第三代并不是这位跟老虎过不去的二杆子,而是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

      李陵年轻时便步入仕途,任侍中建章监。由于家世的熏陶,李陵不仅擅长骑射,而且为人谦让真诚,平素不贪图财富又能礼贤下士。刘彻认为李陵最有李广遗风,曾命他率8百轻骑过居延,深入匈奴之地二千多里实施侦察。李陵圆满完成了刘彻对自己的测试,归来后拜为骑都尉,教酒泉、张掖的士卒学习骑射,防备匈奴侵扰。就在李广利征大宛回师时,李陵率5百轻骑出敦煌至盐水接应,后来屯驻张掖。

      李陵一路顺顺行当当地做事,顺顺当当地升迁,眼看着老李家光宗耀祖中兴有望。就在公元前99年,为了惩罚且鞮侯扣留苏武使团的强盗行径,伟光正的刘彻大皇帝决定再度派遣爱将李广利出征讨伐匈奴。李广利自己愿不愿意去是很值得怀疑的:他本是街头痞子出身,靠妹妹李夫人受宠与皇帝才飞黄腾达。李夫人虽然年轻早逝,却生下了昌邑王刘髆。李广利出征大宛被普遍视为是刘彻为了让这位亲信封侯而采取的激进措施,因为刘邦宣布过无战功者不得封侯。现在侯也封了,官也做了,李广利自然也失去了出塞的动力。不过刘彻是不管别人是否愿意的,只要他愿意整个帝国就得跟着行动起来。

      按照刘彻的安排,李陵负责李广利军队的后勤辎重护送任务。但这个使命对于自负的李陵而言实在是一种侮辱,他自认为足以独当一面而不是给他人打下手,更何况是李广利这种痞子的下手!于是李陵面见刘彻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他们力能扼虎,射必命中。所以希望可以自率一队人马,到兰干山南出击匈奴以迫使单于分兵抵御,而不是专门从属于贰师将军之下。”刘彻听后说:“难道你不愿意做李广利的属下,朕已经分拨用尽了手里的骑兵部队,再也没有骑士可以供你指挥了!”听到这里,李陵慨然答道:“无所谓有没有骑兵!臣想率军以少击众,以步兵5千人出击单于庭!”

      以区区5千步兵出塞长驱直入奋击匈奴,这是卫青霍去病也不敢为之的事情。以往汉军都是以精锐骑兵为主力与匈奴作战,如今李陵的自告奋勇着实令人震撼,非有过人勇气无以做此承诺,因为一旦失利绝难有生还机会。刘彻是喜爱勇士的,于是“壮而许之”诏令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军在半路接应李陵。路博德久经沙场,曾随霍去病奋击匈奴,还领军平定南越一直攻下海南岛。这位昔日的伏波将军虽然因犯罪被降职为都尉,但是同样心高气傲“羞为陵后距”。于是路博德上奏说现在匈奴草肥马壮未可与战,还是等到明年春天再由自己和李陵分率酒泉、张掖两地各5千骑并击东西浚稽为好。路博德的本意是想得到与李陵分路出击的机会,却换来了刘彻的狐疑。刘彻以为是李陵放了嘴炮后胆怯后悔,所以唆使路博德上书推脱出击之事。于是怒而下诏说:据刚从匈奴逃回的赵破奴报告匈奴将入寇西河,路博德率兵驻防西河;而李陵立即率所部5千人出居延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察看匈奴敌情,然后沿赵破奴进军匈奴原路回受降城休整士卒。

      于是李陵率军出塞,虽然没有骑兵部队助阵,他的部下却意气风发地行军。因为这些人都是中原剑客游侠出身,属于当时汉帝国正规军中的“特种部队”。这支部队战斗力超强,人人都怀着出塞斩胡儿,换取功与名的理想。李陵率军出居延千余里,向北行军30日,到浚稽山下驻扎。他将沿途所经的山川地形绘成地图,派遣骑士陈步乐送回长安。陈步乐口才很好,他向刘彻大夸李陵全军将士将拼死作战以报皇恩的决心。刘彻听后龙心大悦,立马提拔陈步乐为郎官。

      汉军一行人大张旗鼓地深入匈奴腹地自然不会不引起对方反映,更何况且鞮侯刚击败了痞子将军李广利。在天山战役中贰师将军率3万精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这一仗首先旗开得胜“得首虏万余级”,李广利本欲见好就收,没想到在回军途中匈奴援军旋风赶到“大围贰师”。李广利窝窝囊囊地被围困数日,不仅伤亡惨重还断了粮。这下可要命了,正在这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时候,默默无名的假司马赵充国奋而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这是一次自杀式进攻。匈奴本来不以为意,没想到这一百零一骑汉军如疯虎般猛打猛冲,赵充国一行虽然大部牺牲,他本人也“身被二十余创”。可是这次壮丽的突袭竟然搅得匈奴阵型大乱,李广利率残部猛冲而出终于脱险。天山战役以汉军大败而告终,李广利“照例”损失了大半部队,汉军生还者不足万人。这次战役中唯一的亮点就是赵充国的表现,刘彻亲自接见了这位勇士并提拔他为连骑将军长史。

      天山战役充分表现出匈奴与汉帝国之间实力对比再度发生变化,刘彻前期压倒性的绝对优势已经消失,不过匈奴帝国也没有回复到强盛时的程度,双方再度处于战略对峙状态,而汉帝国仍然占有优势。无论如何,李广利的失败给且鞮侯吃了一个定心丸,于是他亲自率军3万骑前往浚稽山迎击李陵的这支孤军偏师。

      由于众寡悬殊,且鞮侯意气风发地将李陵包围在两山之间。李陵以大车为营,带领士兵出营外前排戟盾、后排弓弩列阵。他沉着下令:“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于是汉军沉着地等待敌人潮水般地进攻。且鞮侯一挥马鞭,匈奴大军蜂拥而上。在他看来踏平这一小撮汉军如同碾死一群蚂蚁般容易,于是匈奴骑兵们大大咧咧地向汉军阵正面冲击。他们很快领教了强弓硬弩的厉害:“千弩俱发,应弦而倒”!一阵箭雨之后,且鞮侯的人马狼狈溃退。他们本打算退到山上重整旗鼓,没想到李陵挥军直追。汉军各个耀武扬威锐不可当,骑马的匈奴明显干不过走路的汉军,且鞮侯大败损失数千人。

      且鞮侯单于大惊,连忙召来左右贤王所部共8万余骑兵增援——匈奴帝国此刻能调遣的全部军事力量都在这里了!这下李陵不得不边打边撤,向南边回撤数日后被困在山谷中,部队负伤者很多,而且多为匈奴弓箭所伤。李陵下令汉军中负伤三次的乘车而行,负伤两次的负责赶车,负伤一次的要继续作战。就在这期间他发现部队气力衰弱、士气低下,疑惑“军中岂有女子乎”,便从随军车辆中搜出士卒私藏的女人全部用剑斩杀。这些可怜的女人本是关东盗贼的家眷,被罚做边塞士卒的“妻妇”,悠悠荒原上于是平添了数缕冤魂。失去了女人安慰的汉军第二日再度与匈奴交战,他们把怨气发泄到胡儿头上,一口气杀死敌军三千余人,随后向东南沿着龙城古道行军四五日,来到一片满是芦苇的大沼泽中。

      阴魂不散的且鞮侯一直尾追李陵,他决定采取火攻的办法:匈奴顺风放火欲烧尽汉军,李陵也命令军中放火自救。眼看得“烧烤”没有凑效,且鞮侯命令儿子亲率骑兵攻击山下的李陵。汉军退到树林中步战,匈奴骑兵在树林中无法发挥马匹的冲击优势,汉军使用连弩又杀死数千敌军,且鞮侯再度大败而归。

      就在此战中,李陵看到了脱险的希望:据俘匈奴兵透露,且鞮侯又惊又怒地猜测这支汉军如此精锐,匈奴军队无法获胜反而被引往南面边塞附近,难道这是刘彻的阴谋,打算用伏兵消灭我?而其余的首领户长纷纷冷言冷语地表示如果大单于亲自率倾国之兵都消灭不了数千汉军,那以后干脆不要出来混了,回家抱孩子去吧。让汉朝瞧不起匈奴,咱可丢不起那人!且鞮侯大怒这才再度派兵在山谷间猛攻,经过山谷后不远就是平地,汉军援兵(如果有的话)很可能会增援上来,如果还是不能攻破李陵,且鞮侯只有灰头土脸的退兵回去洗洗睡了……

      俘虏所说果然属实,且鞮侯并不知道李陵军中虚实,只是凭着蛮劲做最后一搏。他仗着人多反复进攻,双方一日交战数十次,汉军又杀死匈奴2千余人。且鞮侯失去了信心正想退兵时,恰好一个叫管敢的军候因为被校尉所辱竟然投降了匈奴。这个败类出卖了战友的一切秘密:李陵军没有后援,已经弹尽粮绝了,只有他及成安侯韩延年麾下各8百人在前面打着黄旗和白旗开路,用精锐骑兵突袭射箭就能攻破他们。且鞮侯得知大喜,派出骑兵沿小路抄袭并大叫:李陵、韩延年速降!匈奴还仗着山势居高临下万箭齐发,李陵率部向南急退,还没到鞮汗山,一天就把50万支箭射完了,于是丢掉军车继续撤退。这时李陵军还有3千余人,离汉帝国边境只有数百里。因为兵器损耗殆尽,士兵只能砍断车轴当兵器,军官拿着短刀撤入峡谷中。匈奴骑兵在后面掩杀,同时从山上投下巨石,汉军伤亡惨重无法行动。

      黄昏后李陵独自穿便衣出营,他吩咐左右说:“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之后,拼死不成的李陵回来大声叹息说:“兵败,死矣!”属下军吏劝他诈降:“将军威震匈奴,如今命当不该绝,以后再想办法逃回去。当年浞野侯赵破奴被匈奴俘虏,后来逃亡回来,皇帝接待他如同客人。何况将军呢!”李陵却说:“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汉军砍断旌旗,将随行携带的珍宝掩埋。李陵叹到:“如果再有数十发箭,就可以突围了。如今已没有兵力可以再战,等天亮只能束手就擒。大家分散,有人能逃回去的话把我们壮烈奋战的情况报告皇帝!”他命令军士每人携带二升干饭、一大块冰,约定突围后到遮虏鄣会合。半夜时李陵命令士兵开始突围,但所部已经毫无士气竟找不到人去敲战鼓。李陵只好与韩延年带领随从十余人上马冲杀,匈奴骑兵数千在后追赶,韩延年战死后李陵大呼:“我没脸回去见陛下!”便下马投降——在危急时候他还是做了一回“非壮士”。5千精锐汉军就此覆灭,只有4百余人突围成功回到了塞内。

      李陵兵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回长安,刘彻以为李陵战死了便召见了他的母亲和妻子安慰。后来得知李陵竟然投降之后,刘彻不由地大怒。他召来陈步乐痛斥一番,可怜的宣传家只好立即自杀谢罪。此时朝中的大臣们纷纷痛斥李陵的贪生怕死行径,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说:李陵以少敌多奋战三月,杀死一万多敌军实属英雄,他被迫投降肯定是“身在匈奴心在汉”。这番政治不正确的言论不能让皇上满意,于是司马迁以“大不敬”罪下狱并施以宫刑。后来汉武帝后悔自己当初不该派李陵孤军出战,便派人犒赏了李陵部突围逃回的幸存者。并于第二年派遣公孙敖率军深入匈奴上演了一番“拯救大兵李陵”,结果公孙敖空手而归还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刘彻气得七窍生烟,立即下令族诛“汉奸”李陵全家,那个李禹也一起被砍了头,飞将军李广再无传人了……

      此后李陵在汉帝国身败名裂,“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后来,汉使前往匈奴的时候李陵曾质问使者:“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如实说:皇上听说“李少卿”教匈奴训练军队,所以才会铲除“汉奸”家属。李陵这才恍然大悟,继而悲愤大呼:“乃李绪,非我也!”原来汉帝国的塞外都尉李绪守奚侯城的时候,畏敌投降并帮助匈奴训练军队。李绪和李陵同字都叫少卿,这才连累了李陵一家老小遇难。李陵在匈奴不肯出实力帮助且鞮侯,一直存有归汉之念。且鞮侯也清楚李陵的想法,所以对真心实意投靠自己的李绪更好,“常坐陵上”。李陵痛恨“其家以李绪而诛”,干脆派人刺杀了李绪。且鞮侯大阏氏大怒欲杀李陵,但李陵为了泄愤而刺杀李绪的做法却令且鞮侯“壮之”。且鞮侯以匈奴民族性中独特的英雄观视李陵为敢作敢当的好汉,把他藏匿到北地,等大阏氏死后又接回来。且鞮侯不光继续善待李陵,还“以女妻之”并立为右校王!

      且鞮侯不光封李陵为王,还封卫律为王。办完这两件事后,这位单于于公元前96年去世。封王后的李陵负责统帅在匈奴的汉人,他素知苏武在北海受苦,却不敢面对好友。直到单于令他劝降才不得不往。李陵摆了酒宴请苏武落座,说道:“单于听说我和你交情深厚,所以请我来说服足下。你反正回不了汉朝,何苦自己还忍受苦难不肯归顺,你的忠义又有谁知道呢?我在汉朝的时候知道你走后家里的一些事情:你大哥苏嘉因为碰断御车车辕被以大不敬的罪名下狱,为了不连累家人只好伏剑自刎。你弟弟孺卿因为奉旨追捕逃犯不果,惶恐之下服毒自尽。我离开长安时令堂大人已去世了,我亲自将她老人家送到阳陵安葬。你的妻子年少不愿等你已经改嫁了,现在家里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两女一儿,至今又有十余年了生死都不得而知……人生如朝露般苦短,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痛苦地发狂:自己觉得对不起朝廷,又怕连累老母妻儿……你不愿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呢?皇上年纪大了,法令朝令夕改,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就这样的皇上你还打算为他守节吗?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固执了!”

      苏武坦然说道:“我苏家父子的荣华富贵都是皇帝的恩赐,兄弟三人也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所以愿意为朝庭牺牲一切。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连喝了几天酒后,李陵再度劝降苏武,而苏武说已经自视为死人,如果要强迫自己投降,那就死在李陵面前好了。李陵哭着说:“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说完与苏武告别而去,他自觉无颜赠送苏武礼物,便请妻子赐给苏武牛羊。离别北海的李陵回首望去,那个拄着节仗的身影长久印在他的心里……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第六节 1.双面人生

      第六节 双面人生

      1.北海牧羊人

      汉帝国经过与匈奴在西域的一番明争暗斗后终于占据了主动权,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想法设法劝诱匈奴帝国臣服了。刘彻感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所以这种心情更加迫切,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驯服匈奴这一历史伟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趁讨伐大宛获胜之威向匈奴发布了措辞强硬的诏书。前面已经说到,且鞮侯单于公然自认为刘彻干儿子的办法示弱于汉,所以龙颜大悦的刘彻派遣苏武率领使团送匈奴使者返乡。

      且鞮侯是个狡猾多变的无耻之徒,他从苏武此来奉上的厚礼看出汉帝国并无动武的打算,于是立刻原形毕露地嚣张起来。结果苏武等人发现预想中的干儿子且鞮侯忽然变得像干爹一般嚣张蛮横,汉使团内部无不愤恨气恼,觉得上了大当。

      就在大伙痛恨且鞮侯的反复无常之际,忽然有匈奴的内应找上门来。原来副使张胜有个叫做虞常的匈奴朋友,虞常本浑邪王的手下,随浑邪部一同投降了汉帝国。后来虞常追随赵破奴出征时兵败被俘,结果他跑了一大圈又回到了草原。除了虞常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归汉匈奴人也在赵破奴那场倒霉的战斗中投降了匈奴,其中浑邪王的外甥缑王也是虞常之友。他们的家眷都在汉帝国控制区,再加上且鞮侯并不是伊稚斜那样肯轻易重用二五仔的领袖,所以大伙都过得很郁闷,很想找机会回归汉帝国。

      虞常和缑王找到张胜说:俺们身在匈奴心在大汉,一直打算劫了且鞮侯的老母返回中原。恰好你们使团到匈奴来,到时可得支持我们一把。张胜听了大吃一惊,他寻思自己这伙人又不是特种兵出身,参合这种事情恐怕是凶多吉少。

      虞常见张胜不说话,又提到了一个关键性人物:卫律。卫律也是个从汉朝跑过来的二五仔,而且是个深受且鞮侯重用的二五仔。此人本是长水胡人出身,是李延年和李广利两兄弟的好友,还被李延年推荐做了官。后来卫律接着出使匈奴的机会叛逃,与其他二五仔不同,主动投降的卫律得到且鞮侯的重用,他受命统帅从汉朝投降过来的各色人等,后来还被封为丁灵王(不过是在苏武等人到匈奴的3年后)。由于他很了解汉帝国虚实,所以一个集中行说和赵信于一体的人物出现了,刘彻自然对其恨之入骨。虞常等人不仅打算劫持单于老母,还打算用弓弩刺杀卫律来向刘彻邀功请赏。一想到李广利征服大宛后随军人员鸡犬升天的盛况,张胜不由地怦然心动慨然允诺协助这场阴谋,为了避免苏武分去自己的功劳,张胜竟然一个字都没有告诉自己的领导。

      一个月后,且鞮侯外出打猎,单于庭中只有他的母阏氏、弟弟、儿子和少量护卫。虞常纠集了七十多人准备发难,但是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其中一人竟然在行动前夜来了个火线告密!显然此人认为出卖同志换取富贵比参与劫持人质案更为划算。且鞮侯的子弟们闻讯大惊,火速发兵围捕虞常等叛乱分子。一仗下来虞常被生擒,缑王等七十余人全部被斩杀。

      直到彻底坏菜了,张胜才告诉苏武真相。苏武听了沉吟片刻说:“且鞮侯单于追究到我头上是迟早的事了,与其被捕受辱而死不如现在自杀还留有尊严,可惜有负国家重托!”苏武说罢拔刀就要自刎,张胜、常惠等人眼疾手快,把刀从苏武手中夺走。

      此时且鞮侯正在召集贵人商议如何处置此事,且鞮侯本人的意见是统统死啦死啦的有!不过匈奴的左伊秩訾却说杀之无用不如招降。且鞮侯不是强势的独裁者,各部贵人的意见对他也是有较大影响,于是他便命卫律抓捕并迫降汉使团诸人。卫律召苏武受审,苏武对常惠等人说:“这次出使有辱使命,将来既使能够生还,还有什么面目重归汉朝!”说罢以刀自刺胸腹,卫律大惊之下急忙抱住苏武,驰召胡巫救治。匈奴胡巫在地上挖坑引火,又将苏武俯卧放置在坑上用脚踏其背,将伤口中的淤血排出。这种原始的医术竟然真将苏武救活,常惠哭着用车子将苏武拉回营帐中休养。且鞮侯虽然人品不怎么样,可是也敬佩苏武这样的硬汉而更想招降为己所用。于是他遣人朝夕问候苏武,而张胜则被收系下狱。

      过了段时间等苏武的伤好得差不多了,匈奴帝国在草原上召开了公审公判大会。其检察官、法官和刽子手职责都由卫律先生一人承担,他手持利剑先以叛国罪、绑架罪、谋杀罪(虽然都是未遂)等名义砍了虞常,接着又宣布张胜参与谋杀单于近臣(也就是卫律自己)理应处死!就在这死生悬于一线之际,张胜做出了自己的决断——卫律“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张胜对天发誓只要饶了自己,从此后俺老张活,是大单于的人;死,是大单于的死人……这么一来弄得卫律哭笑不得,两个家伙惺惺相惜起来,结果张胜被允许归顺了。现在轮到苏武了,卫律指控说:“副有罪,当相坐。”苏武为自己辩护:“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卫律哑口无言干脆举剑作势吓唬苏武,结果苏武屹然不动。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卫律推心置腹地说:“老苏,你看我老卫自从投靠了匈奴有多威风——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只要老苏你投靠大单于,立刻就是卫律2.0版本呀!否则死在草原上,又有谁知道你的忠义呢?”看着苏武毫无反应,卫律又提出焚香拜把子的建议:“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这时候苏武爆发了,他将卫律痛斥一番,其言大意是说:你这鸟人不顾恩义背叛大汉和亲属投靠蛮夷,我为什么要追着见你?且鞮侯信任你才让你主持审讯,你却暗中挑起汉与匈奴的仇恨。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现在轮到匈奴杀汉使者了?有种你杀了我,匈奴帝国亡国灭种的大祸立刻就要临头了!苏武这番话掷地有声,他的忠诚是有家族传统的:当年他的父亲苏建和赵信一同面临相似的考验时,苏建的选择一样是不投降而逃亡归汉。

      苏武这番话弄得卫律无言以对,他报告且鞮侯说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这样反而激起了且鞮侯的兴趣,于是苏武被关进大地窖里不给吃喝——想不饿死就投降。恰好天降大雪,苏武靠吃雪和毡毛充饥硬挺过数日而不死。且鞮侯以为苏武有神灵相助,就把他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放牧羝羊,并提出释放条件——等到羝羊产乳就放你归汉。羝羊就是种羊,也就是公羊。如此划时代的释放条件可谓是突破了生物学的极限,所以除非真有“神助”否则苏武这辈子就只能牧羊了。为何专让苏武放牧公羊呢?一方面有戏弄刁难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一种习惯。因为公母羊混养会造成母羊无计划地怀胎,草原上对羊群的交配很讲究“计划生育”。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常留腊月、正月生羔为种者,上。十一月、二月生者,次之。非此月数生者,毛必焦卷,骨细小,所以然者,是逢寒遇热故也。其九、十月生者,虽值秋肥,比至冬暮,母乳已竭,草木未生,是故不佳。其三、四月生者,草并茂美,而羔小未食,常饮热乳,所以亦恶。六、七月生者,两热相仍中之,甚恶。其十一月及二月生者,母既多乳,肤躯充满,草虽枯亦不赢瘦,母乳适尽,即得春草,是亦佳也。”也就是说只有在秋季才将种羊与母羊混养,以保证母羊在春季下崽。并且种羊与母羊的数量比要在一比十左右,以防止“羝少则不孕,羝多则乱群”。

      由此,苏武开始了漫长的牧羊生涯。卫律把汉使团的成员分散放置,是他们彼此不能串通。所以苏武只能独自挣扎求生,他到北海后因为没有粮食,只能掘取野鼠洞中所藏的草籽等物来吃。虽然困苦已极,但苏武不肯屈服。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以此来表示自己始终是大汉的使节。五、六年之后,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由于苏武会编结打猎的网和矫正弓弩,所以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和食品。三年后於靬王得病后,还不忘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於靬王去世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失去保护人的苏武又在冬天被丁令人盗走了牛羊,再次陷入极度的穷困。

      苏武此时已经有了家室,所以日子更是难熬。他的妻子为匈奴女子,是且鞮侯秉承匈奴传统送来“感化”他的。苏武虽然不屈服,但也接受天伦之乐,就在草原上娶妻生子,他给儿子起名为苏通国。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度过,汉帝国的壮年使节苏武变得白发苍苍。多年后,有匈奴贵人前来探望他,苏武仔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好友李陵!

    • 家园 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前后汉故事新编》

      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汉武这一段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第五节 4

      4.汗血马之殇

      从冒顿时期开始,西域就逐步纳入匈奴的势力范围。张骞通西域之后,西域诸国对待汉使和匈奴使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匈奴使者手持单于信物畅通无阻,各国无不争先恐后地迎送于路,大拍马屁媚态百出。而汉朝使者前来则“非出币帛不得食,非买牲畜不得骑”,就这还经常被刁难不卖给食物和牲畜饲料,汉使经常在路上连人带马一起饿着肚子赶路。当然,这里的三十六国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各怀鬼胎。在诸国中最死心塌地做匈奴狗腿子的就是楼兰和车师,因为他们距离汉帝国较近,位置又在汉与西域间的必经之路上,直接受到汉帝国势力扩张的压力。于是这两个国家不仅拒绝与汉交好,还按照匈奴乌维单于的吩咐派兵拦击汉使。倒霉的汉朝使团纵使躲过了匈奴军队的追杀还要面对西域小国的抢劫,这对于刘彻而言是无法容忍的。于是在公元前108年,赵破奴率军讨伐楼兰和车师两国。当时楼兰人口4万4千,车师不过1万挂零,这两国男女老少加起来还不及汉朝远征军的人多。于是赵破奴自然势如破竹,他率轻骑7百人做先锋一举逮捕了楼兰王砍了车师王,顺便对乌孙和大宛进行了一番军事威慑。由于精锐部队全部在北方边塞防备匈奴,所以汉朝对西域的历次用兵基本上都是征调降汉的匈奴属国胡骑和拿国内的囚犯之流充数,这些士兵们虽然战斗力一般,但是祸害性挺强。更由于赵破奴的副手王恢在做使者时数度被车师劫持凌辱,这次就是皇帝让他随军出征来报仇的……于是西域各国“震恐不已”。

      楼兰王命大没被斩首,自然是胆战心惊地向汉军赔礼道歉。做了一番发自内心的深刻忏悔,同时将儿子送到汉帝国做人质并送上贡品若干,表示自己永远忠于中原的汉家真龙天子。楼兰的举动很快被乌维得知,他立即派兵攻击楼兰作为惩罚二五仔的措施。楼兰王二话不说又把另一个儿子送到草原上做人质并送上贡品若干,表示自己永远忠于草原的尊贵主人匈奴大单于。当李广利征大宛返回时,匈奴即派遣军队要楼兰配合拦截后续汉使以断绝汉与西域的交通。结果玉门关的汉军捕捉到俘虏得知详情立刻将情报上报,刘彻便再度派兵逮捕了朝三暮四的楼兰王。没想到楼兰王理直气壮地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面对这种脸皮堪比城墙厚的真情表白,刘彻真是哭笑不得。他当然不能真将楼兰国民全部强制搬迁到汉地,因为那是逼着其余西域诸国与汉帝国决裂。最后楼兰王安然无恙地返回家乡继续做他的草头王,匈奴也不再亲信这样的无赖墙头草了。

      楼兰的故事还没完,公元前92年,老滑头楼兰王去世了,于是大臣们请汉帝国将质子送还继位。刘彻却推托说不大好吧……因为老滑头去世了,而小滑头“去势”了——楼兰质子因为在汉违反了法律,竟然被判处了宫刑!汉帝国总不能将这位倒霉的残疾人士派回去做王,那样的话楼兰国只好改名为人妖国了。最后汉帝国外交接待人员委婉地说:“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楼兰使臣一头雾水的回去了,他们不知道其中的详细缘故,否则一定会怀疑刘彻与质子上演了《断背山》。

      这样楼兰自立了新王,新楼兰王屁股还没坐稳就同时接到汉与匈奴的邀请函:请派质子到敝国一游……后来新王又死,匈奴帝国先得到情报就送手上的质子回国为王。汉帝国眼见得慢了一步,干脆遣使诏新王入朝,说汉天子将加厚赏。楼兰王收继的继母提醒他:你傻呀?派往大汉的质子没有一个放回来的,你还要去自投罗网?楼兰王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表示自己刚上台政局不稳,以后再去朝见大皇帝吧。此后楼兰国一直在匈奴与汉之间摇摆不定,楼兰的故事反映了汉与匈奴在西域的角力过程。这是一场交织着刀光剑影和威逼利诱的漫长交锋,直到西汉灭亡都没有结束,而其中最具悲剧色彩的就是大宛这个国家的命运了。

      距离长安城1万2千多里远的地方有个国家叫做大宛,西域最具传奇色彩的特产汗血宝马就出自那里。汗血宝马属于山地马种、抗疲劳,蹄坚硬,甚至可以“日行千里”。据说大宛国人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于是生下汗血宝马。汗血马以出汗血而闻名,现代科学发现这种棕红色的汗血是由寄生虫所造成的病态表现,但在古代却被视为神马的特征。刘彻迫切地渴求汗血宝马,他素知大宛出产好马,还曾命名为天马。所以当张骞将汗血宝马的传说告诉他之后,更是让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难以按捺渴求之心。刘彻并不是为了得到宝马好飞驰过瘾,他的目标在于借助汗血宝马培育出优秀的中原马,随后可以重建精锐骑兵,最后自然是踏平宿敌匈奴帝国。

      公元前104年,刘彻派遣车令为特使,率领一百余名随从远赴万里之外求购汗血宝马。刘彻是很有诚意做这桩买卖的,虽然曾有未止而还的汉使忽悠他说大宛国家弱小派出3千汉军足以征服,可他不愿以武力逼迫大宛。毕竟人家派出使者随着张骞的副使回访大汉,还曾送上良马做礼物。他准备了大批金帛和一尊金马作为礼物,只求一匹汗血宝马而已。车令也是很有诚意地奔赴远方,怀着不辱使命回报君恩的思想历尽辛苦跋涉来到大宛王毋寡面前。诚意摆在面前,价钱极为优厚,又有两国互相通使的友好历史,只需要毋寡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个“中”这事就办妥了。刘彻是这么想的,车令也是这么想的,结果从毋寡嘴里冒出来的“不中”。很难考证毋寡当时是出于什么心态拒绝这桩买卖的,不知是汉帝国收拾楼兰和车师顺便威慑大宛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还是匈奴儿单于派遣使者对大宛进行了成功的拉拢;抑或此人真是爱马若狂实难割爱。总之毋寡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还特别指出汉帝国距离大宛遥远,我就是不给你马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实在是太不给面子了,换了谁都会生气。不过有些人在心里骂,有些人当面就骂,车令属于后者。他不仅破口大骂,还把万里迢迢运来的金马打碎,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作为一个独裁者是很难接受别人当面羞辱的,毋寡自然要报复:车令返程时必须经过大宛东部边境城市郁成城,当车令一行抵达郁成时就被守将郁成王派遣的军队伏击,汉朝使团成员全部遇难。

      大宛杀汉使这件事办的太不地道,要知道就算是匈奴与汉朝之间除了极个别事例外也没有杀过对方使者,更别说是整个使团全灭了。刘彻怒了,他要让大宛付出代价。于是西域这边毋寡正跟郁成王分赃呢,汉帝国那边就已经派出了一支远征军。远征军的统帅是贰师将军李广利,他是刘彻在新时代的亲信将领。贰师这个称号源自于传说大宛将汗血宝马都藏在贰师城,所以弄了半天李广利的称号还是冲着马去的。李广利的远征军由属国胡骑6千和强征来的中原“恶少年”数万组成,所谓的恶少年估计以前都是混黑社会的,结果干脆都被抓去充军。有了之前赵破奴7百轻骑破楼兰的先例,刘彻很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攻势又是势如破竹。

      但是大宛与楼兰等国不同,首先它距离汉帝国遥远,不像楼兰那样几乎是紧挨着阳关;其次它是拥有60万人口的大国,政治影响力与楼兰绝不在一个层面上。这次汉军出征西域遭到了三十六国团结一致的抵制,请注意是抵制不是抵抗,也就是说不提供补给也不主动攻击你,就让你一路饥渴着过去。这是因为儿单于已经开始重新经营自己的西域属地,匈奴使者穿梭在三十六国,把汉帝国争取到的那些墙头草又拉了回去。此外对于大宛被攻击,它的邻国也大有兔死狐悲的感慨。所以汉军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当中,李广利只好指挥军队沿途攻击西域城市,能打下来自然可以抢到活命的粮食,打不下来就只能绕路而行,就这样挣扎着走到郁成城下的时候只剩下几千名饿殍般的士兵了,结果一仗下来被守军大败之。李广利一琢磨:这边境城市都打不下来,还指望占领大宛王都呐?干脆还是撒丫子往回跑吧!于是汉军历时两年的远征以大败而归而告终,等李广利跑到玉门关前的时候发现早有刘彻的诏书等着自己了:“军有敢入,斩之”,这下李广利也不敢回去了就在敦煌待着等消息,他手下士兵能活着跑回来的只有十分之一。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李广利灰头土脸逃回来的同一年,发生了上一节所说赵破奴军队投降儿单于的黑色幽默事件。这下以邓光为首的大臣们纷纷表示西域之事癣疥之疾尔,集中力量对抗匈奴才是头等大事。刘彻痛斥手下这帮大臣说你们懂个屁!既然大汉已经开始讨伐大宛,就必须不计代价完成它。大宛只不过是西域小国,要是连它都打不下来,那些更大的大夏等国就会轻视汉朝,而大宛的良马也绝不会弄来,乌孙和轮台就会放肆地刁难大汉使者,朕经营西域切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构思岂不是就完蛋了么?

      刘彻的思路是对的,自从失去了河南地、漠南牧场等传统势力范围后,匈奴帝国已经越来越依赖从西域诸国征收的赋税来养活自己。此刻的匈奴帝国已是困苦不堪,又经常遭受大雨雪等灾害袭击,人口和牲畜损失都很大。这个时候绝不能手软,否则让匈奴慢慢恢复元气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不过他的大臣们认为国家和人民已经不能承受这样的失败,还是先给自己百姓一个恢复元气的机会再说其他吧。刘彻不是一个有耐心解释的人,他立即将邓光等反对派分子投进监狱,并把原先关在里面的囚犯和犯罪的勇敢士兵统统赦免拉去当兵,并加大“打黑”力度将全国恶少年都拉了壮丁。就这样还是不够,于是前面介绍过的“七科谪”正式上场了。这下好了,全国的老兵、罪犯、黑帮分子、商人及其亲戚,还有倒霉的倒插门女婿们在军营里欢聚一堂,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志愿从军人员和水利工程人员、手工艺人等辅助人员,其中刘彻专门放进两名相马师作为挑选大宛千里马的伯乐。

      公元前102年,李广利再度率军出击西域。这次他手下有正规军6万余人,还有“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其后方基地还有18万大军策应。这次出征“天下骚动”,西域诸国都知道汉帝国这次是玩命来了,所以那些墙头草们纷纷顺风转舵壸浆箪食“犒劳王师”,并大拍汉帝国马屁纷纷表示坚决支持汉家天子镇压大宛的恐怖主义分子。这时候偏偏冒出一个不信邪的刺头来,这就是轮台国。李广利听说小小的轮台国竟敢闭门据守当下就怒了,他派兵一鼓而下然后屠城。

      汉军浩浩荡荡开到大宛境内,郁成王率部迎击结果被汉军瓢泼大雨般的弩箭射得大败而归。这次汉军没有在郁成城下耽误工夫,而是绕城而过直扑王城贵山城。到了贵山城外后先不攻城而是派遣水利工程人员把河流改道——贵山城中没有水井,全靠流过城边的河水饮用。等切断水源后汉军开始攻城,经过40余日的围攻后打破外城,杀死大宛军民无数。毋寡这下知道怕了,他龟缩在内城坐以待毙。这时候他身边的贵族们不干了,大伙私下里一商议,觉得这场灾祸都是毋寡这家伙招惹来的,不如献出他的首级求和——这就叫做树倒猢狲散,古今中外一概皆同。

      于是毋寡一没留神就被自己人借走脑袋做了橄榄枝与和平鸽,大宛贵人手捧和平信物一路吆喝着“别打了,别打了”来到李广利的军营中谈判。大宛方面提出的条件是:献出所有良马给汉军,并提供所有粮草供汉军食用以换取和平。如果李广利不同意的话,大宛就杀掉所有马匹抵抗到底。此外康居国的援军即将赶到,到那时“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孰计之,何从?”

      虽然西域强国康居表示过救援大宛,但是因为畏惧汉军势大根本就没来。可是这威胁还真把李广利吓住了,他召集部将商议后认为:汉军长途跋涉已经疲敝,如果康居兵到的话,“破汉军必矣”。干脆以和为贵吧,反正他的头衔是贰师不是大宛将军,只要把汗血宝马弄回去就足以交差了。于是双方握手言和,汉军选大宛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匹做战利品,又指定与汉亲善的昧蔡为大宛王。之后李广利率军回师,因为集中在一路走的话沿途小国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所以分兵数路撤回。

      校尉王申生率领千余人经过郁成城时,郁成王固守不提供粮食。王申生大怒,率军急攻。郁成王窥知汉军人少且距离主力2百余里,所以派遣3千精兵出城猛攻汉军,王申生以下全军覆灭,只有数人生还。李广利得知后大怒,令上官桀再率大军攻郁成城,郁成王鼠窜逃至康居。康居王一看就生气了,这时候跑到我这里不是想连累我吗?于是将郁成王抓起来献给上官桀,押送的骑兵赵弟为防郁成王逃走,中途就砍下他的脑袋。

      这下汉军在大宛的使命总算是折腾完了,不好大宛自己人还要再折腾一回:因为贵族们不满昧蔡为王,又发动政变杀死昧蔡另立毋寡的弟弟蝉封为王。蝉封很会来事,他派遣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并表示永远忠于大汉王朝,此外每年进贡汗血宝马两匹。于是刘彻也不追究大宛政变之事,反而派使者向大宛赠送礼物加以安抚。会来事的不只蝉封一个,李广利行军沿途各国纷纷派遣王子随汉军到汉朝做人质表示效忠。当然少不了在出行前告诫质子们到了那边要守规矩,否则容易变成楼兰质子那样的残疾人士……

      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李广利回到汉帝国的时候清点军队人数,还活着的只有一万人。其中原因耐人寻味,《汉书》记载:“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虽然损失巨大,但是刘彻却不追究,因为他要的不是伤亡数字而是西域臣服。汉帝国厚赏幸存将士,最低阶的士兵也分到4万钱的赏金。除此之外,汉帝国开始在西域设置官吏进行管理,又派遣数百名士兵在渠犁、轮台等地屯垦,一方面自给自足一方面供应来往汉使所需。

      虽然征伐大宛之举使得刘彻一直被后世所诟病,认为他不顾人民死活穷兵黩武。不过要看到如果没有大宛之战的威慑,西域各国仍然不会放弃对匈奴的效忠而转向汉帝国。汉帝国在西域的征伐其实就相当于对匈奴帝国的进攻,因为这里是它的属国和势力范围。西域诸国通过这些战争意识到匈奴帝国在它们遭受侵犯时并不能做出援救,而是任自己的属国自生自灭,在这种情况下西域诸国自然只能选择倒向汉帝国以寻求保护。随着逐步失去对西域的影响力,匈奴帝国陷入空前的孤立之中。而通过大宛的战争,也使得汉帝国争取多年的乌孙做出了决定性的回应。

      西域枭雄猎骄靡一直在汉与匈奴之间犹豫不定,在情感上他亲匈奴更多,毕竟是冒顿养育了他,而乌孙复国也与匈奴有极大的关系。但是在老上之后的历代单于对于猎骄靡都无法完全控制,乌孙作为一个独立意识极强的匈奴属国在西域自作主张地与汉帝国来往。乌维单于在临死前得知乌孙与汉帝国通使之事不由地大为恼火,他派遣使者以军事进攻威胁猎骄靡。猎骄靡畏惧不已,遂派使者赴汉求和亲,希望与刘彻约为兄弟以自保。《汉书》中这样评价乌孙:“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刘彻正迫切希望能拉拢这样的虎狼之国共击匈奴,于是宗室公主刘细君被选中和亲,远赴万里之外的乌孙与白发苍苍的昆莫成亲。匈奴得知此事后深感威胁,于是也为猎骄靡送来一位单于居次为妻。这样一来乌孙出现了两大帝国的两位新娘,猎骄靡采取两不得罪的手段,分立刘细君和匈奴居次为左右夫人。

      刘细君是汉帝国第一位赴西域和亲的公主,并且是在平等条件下出嫁的。乌孙出聘礼“千匹马”,汉帝国也“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猎骄靡在草原上为自己的新娘修建了汉朝式样的宫室,可算是百般优待。可是刘细君感觉不到幸福,她在言语不通,与丈夫难以交流的凄苦心态中写下了《黄鹄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纵然是铁石心肠的刘彻在看到这首哀曲后都“闻而怜之,间岁遣使者持帷帐锦绣给遗焉”,但是为了祖国的利益,刘细君必须接受这样的生活。后来猎骄靡觉得与刘细君年龄差距过大,便打算将其嫁给孙子军须靡。刘细君难以接受这样的安排,就给刘彻写信请求归国,但是刘彻令她再嫁军须靡以“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无奈的刘细君只得从命。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军须靡继位。细君为军须靡生下一女名少夫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刘细君死后,刘彻立即为军须靡送来了新的和亲公主刘解忧。刘解忧比刘细君的心态好,所以在西域得以长久。她遵从胡俗先后下嫁三代昆莫,成为不折不扣的乌孙国母。最后她的儿女分别做了乌孙昆莫、乌孙左大将、莎车国王、和龟兹王后等等,汉家的血脉在西域一步步扩张开来。

      刘彻在第二次讨伐大宛时曾令军须靡率军助战,但是军须靡仍然采取首鼠两端的办法,派遣两千骑在边界上观望。等到汉军击破大宛后,军须靡终于下定决心与汉交好。虽然这位滑头的统治者依然没有同匈奴帝国决裂,不过乌孙与汉帝国的盟友关系已经逐步成型了。不久之后,匈奴将面临自己属国连锁背叛的窘境。

    • 家园 【原创】第二章 第五节 3

      3.乌维求婚记

      身为匈奴帝国的掌门人,自然是值得自豪的。不过要是接受的是一家即将破产解散的烂摊子就不能说是幸运差事了。乌维是个非常谨慎的统治者,谨慎到他已经上台三年之后,竟然都没有对汉帝国发起过哪怕是一起骚扰性进攻。匈奴难道就此逃到天边销声匿迹了吗?没有,乌维只是在等待时机。公元前112年9月,就在两路汉军无功而返之后,西羌十万余众反汉。羌人的使者找到了躲在草原深处的匈奴单于,送去了联合攻汉的请求。就等着这种机会呢!乌维立即召集人马东返。就在汉军忙于应付羌人轰轰烈烈地进攻时,匈奴骑兵再度呼啸而来攻入五原郡,太守以下全军覆灭。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老子“乌汉三”又回来了!

      匈奴帝国设立在西域的耳目不是白吃饭的,乌维早就知道刘彻与西域诸国之间勾勾搭搭的事情,他之所以忍耐是因为刚上台时机未到而已。既然决定再度回来与汉较量,自然对西域也要加强控制。匈奴帝国的统治者们很清楚西域诸国肚子里的鬼胎:国与国之间哪会有真挚的友谊?不过是利益交换罢了。西域的统治者们贪婪地渴求着汉人送去的礼物,可是刘彻付出的大笔礼物并没有换来哪怕是一份盟友的效忠书,因为那些贪婪的胡人们害怕匈奴帝国雪亮的砍刀。在乌维看来,西域政治版图重组的时候还远未到来,只要匈奴帝国稍微使点力气,就能掐死那些想当二五仔的西域三十六国。

      公元前111年,匈奴军队不时以奇兵的形式伏击前往西域的汉朝使团。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因为汉朝使团多则二三百人,少则五六十人,又携带大笔财物,正是上好的“肥羊”。一时间通往西域之路杀机四伏,汉朝使者的鲜血浸透了黄沙之路。刘彻当然不会对这种恐怖袭击的新动向无动于衷,《汉书匈奴列传》记载这一年汉军出塞进击匈奴——当然规模与卫青霍去病的时代不能比了,太仆公孙贺率1万5千骑出九原二千余里至浮苴井,从票侯赵破奴率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奴河水,皆不见匈奴一人而还。没办法,匈奴已经学乖了,充分发挥机动性强的特长,打了就跑让汉军无从报复。因为乌孙等不愿来为汉朝守边,所以刘彻只好设立了在武威和酒泉两地分别设立了张掖和敦煌郡,从内地迁移百姓来充实。因为乌汉三又打回来的缘故,还征发60万戍卒到边境各地屯田守备。

      刘彻对于匈奴的新战法非常反感,索性亲率18万大军出巡边塞几千里来了个震慑匈奴恐怖主义分子的武装大游行。乌维当然不敢出来接招,他只是躲在草原上看热闹。没想到刘彻竟然干脆派遣一名使者来见他,乌维不知来者何意,就派大臣先向汉使问话。大臣说阁下何人?汉使说在下郭吉。大臣问此来何意?郭吉谦逊地说自己奉命必须亲口告诉单于听。于是大臣认为可能是刘彻打算和谈,便欢天喜地报告乌维。乌维自然也是大为高兴,就接见了郭吉先生。郭吉笑眯眯地告诉乌维说:我们皇上说了,反抗大汉的南越王首级已经悬在我的宫城北门之下,如今单于觉得敢决战的话就前往边境一战,皇上正在那里等候;如果不敢打了,就向大汉称臣过太平日子。何必像现在一样龟缩在漠北苦寒无水草之地受苦呢?乌维听完气得差点吐血,立刻砍掉了先前询问郭吉的大臣脑袋,而郭吉也被扣留并流放到北海监禁。不过乌维还是明白人,始终没有上套真去决战送死。他一面休养士马积蓄国力,一面又反复派使者用好言好语请求和亲。

      匈奴帝国试图争取和平以便于休养生息,汉帝国也同样不堪战争重负。刘彻对于乌维的和亲请求难下决断,这位单于不同于以往的先辈,脸皮非比一般的厚。这段微妙的一方反复请求,一方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推脱犹豫的求婚拉锯战整整持续了三年,直到发生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外交事件。《汉书武帝纪》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秋,以匈奴弱,可遂臣服,乃遣使说之。单于使来,死京师。匈奴寇边,遣拔胡将军郭昌屯朔方。”

      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公元前107年,刘彻派遣王乌做使者前往匈奴试探其求婚的虚实,同时也探寻郭吉的下落。王乌是北地人出身,熟悉匈奴帝国的礼节风俗。匈奴规定接待汉帝国使者时,如果对方不是高官贵族的话,要进入单于的穹庐就必须要去掉代表身份的符节,并且用颜料把脸涂黑才行。这种侮辱性的对待很可能出自于中行说公公的手笔,其目的在于如果使者来做说客的儒生,则用这种方式“折其辞辩”;如果使者是怀着刺杀企图的少年人,则用这种方式“折其气”。王乌当然不是刺客,也不是说客,而是走惯江湖的老油条。他二话不说就把符节放在一旁,然后按照非洲兄弟的标准涂黑了脸进见大单于。乌维一看此人这么会来事也很“爱之”,遂与王乌把酒言欢促膝长谈。最后乌维放出一句话来:“我准备派太子到长安充当人质,作为与大汉和亲的条件。”

      王乌回国后立刻向上级汇报这一重要表态——匈奴分明是要臣服大汉了!刘彻同志对此当然十分满意,不过长期斗争的经验告诉他匈奴高层放出的话十有八九都是不算数的,所以又派出另一位使者杨信到匈奴商讨投降的具体事宜。

      杨信这个人与王乌不一样,王乌八面玲珑,单于对他颇有好感,则杨信则刚直倔强,原则性很强。因为自己的举止牵涉到国家尊严,所以杨信坚决不肯屈从匈奴风俗,手握节杖不放松,以墨涂脸不可能。这下两厢僵持住了,乌维最后没办法只好走出自己的单于大帐在室外接见杨信。

      杨信对乌维说:“匈奴要与我国和亲,请先将太子入质于汉。”

      虽然这个条件是乌维自己说的,但此时他却不认账了:“杨先生说的不对吧?按照贵国高皇帝阿邦与我国伟大革命领袖冒顿单于所缔结的和亲协议,汉帝国遣公主入匈奴和亲,并有大量的绸缎、食物作为嫁妆,作为回报,匈奴与大汉和平相处,不侵扰汉之边境。现在你们想撕毁以前的协议,让我的太子入质于汉,分明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我岂能同意!”

      面对乌维的出尔反尔,杨信勃然大怒干脆骂着就启程回国了。他回国后跟刘彻一五一十地详细汇报一番,刘彻听了立刻召来王乌问:“你说匈奴要臣服,现在这是什么情况?你小子是不是在忽悠朕?”

      王乌吓了一跳,连忙说:“臣愿意再出使匈奴,探个究竟。”

      于是王乌再度来到草原,乌维热情地接待远方来客,跟王乌追溯两国人民历史友谊又展望大好将来,总之是大灌迷魂汤尽捡拜年的话说。大单于以人格担保信誓旦旦地说:“我打算到中原朝见汉朝天子,与汉天子约为兄弟,从此两国和睦相处。”

      乌维这番话,又把王乌搞得晕乎乎的,他乐呵呵地回去报告刘彻说人家分明是真心臣服,都说要来看您啦!刘彻感觉这次有谱了,他跟大臣们讨论接待匈奴单于的礼节。有大臣说,为了显示我国的诚意,应该要修筑一座豪华的单于官邸。于是刘彻拍板同意:按五星级标准修!等到单于官邸落成了,刘彻派出使节前往匈奴,告知乌维可以动身了。

      乌维哪里是真想去见刘彻,他不过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休养生息扩充军队以便与汉帝国再度争锋。之所以反复要求和亲不过是希望能从刘彻手头多骗点嫁妆财物罢了。不过此时再度翻脸也说不过去,于是他派遣匈奴“贵人”一名出使汉帝国拖延时间。没想到这位匈奴贵族到了中原之后水土不服染上疾病,虽然刘彻命令名医尽一切努力抢救也没救过来,就这么两腿一蹬死了。刘彻派路充国运送匈奴贵族的灵柩回匈奴,并授予路充国二千石的印绶,此举是为了表明路充国是一位汉帝国“贵人”,以便于同乌维谈判。自然还少不了大笔的财物作为吊唁之礼。

      乌维本来就没有诚意,这下更是找到了口实:我的人分明是被你们害死的!他继而愤慨地表示幸亏自己没去长安,要不现在躺在棺材里的就是他本人了!最后乌维代表匈奴人民严正谴责汉帝国的阴谋,并且逮捕了路充国,送这位贵人去和郭吉做伴了。

      事已至此,这场求婚闹剧也就再也演不下去了。乌维立即派遣小部队为奇兵频繁偷袭汉之边境,一时间各地的烽火台再度狼烟滚滚。刘彻这才打消了劝说匈奴降服的念头,他派遣郭昌和赵破奴领兵驻守朔方防备匈奴。眼见得汉与匈奴又要展开一场血战,没想到就在这时传来消息——匈奴人民的杰出领袖、忽悠表演艺术家乌维去世了……

      公元前105年乌维死,其子詹师庐继位。乌维死时大约三十岁出头,詹师庐继位时刚刚成年,只有15岁。因为他年龄幼小,所以被称为“儿单于”。刘彻闻讯后大为开心:乌维你小子尽使诈术活该短命!于是他怀着欣慰的心情派出两批吊唁使者前往匈奴——一批慰问儿单于,一批挑拨右贤王。刘彻认为儿单于年龄太小,所以右贤王等乌维的兄弟们一定对他上台不服气,这正是挑拨离间的好机会!可惜刘彻想得太美,匈奴上层人物在这时候还是很清醒的,知道分裂会导致被汉彻底消灭。所以汉朝使者们的活动都被报告给儿单于,儿单于盛怒之下将这两批汉帝国特务们悉数逮捕。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儿单于一上台就逮捕了汉帝国使团,同时“单于益西北徙”——看似不怕,其实心里想的还是躲远点好。与此同时,调整了战略部署将军队部属为两翼配置,左贤王部左翼防备云中郡,右翼防备敦煌郡。

      刘彻知道自己的使团全部被捕后大怒,立即下令扣留所有的匈奴使者。这样双方不断对等报复扣留对方使者,竟然达到十余批之多。虽然这次汉帝国的离间计失败了,不过仅过了一年到有匈奴人士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合作了。原来这位年少的儿单于是个十足的暴君,《汉书》中说他“好杀伐,国中多不安”。在他即位当年的冬季匈奴就遭受罕见的大雨雪灾害,牲畜因为饥寒损失极大。迷信的匈奴人普遍认为这是儿单于得罪了上天导致了灾难,于是叛变的阴谋弥漫草原,主谋人士就是左大都尉。左大都尉派心腹联络汉帝国表示:“我欲杀单于降汉,汉远,汉即来兵近我,我即发。”

      真是天上掉下个馅饼来!刘彻大喜之下立即派公孙敖在塞外修筑了受降城以接应匈奴来降。左大都尉认为受降城距离单于庭过远难以策应,所以迟迟不动手。刘彻只好派遣昔日霍去病手下最得力的悍将赵破奴率2万骑从朔方郡出塞,汉军行两千余里到浚稽山准备接应,同时派细作通知了左大都尉。等到赵破奴逼近儿单于之时,左大都尉果然准备动手。可是他的阴谋拖得太久导致消息泄露,于是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儿单于杀死。儿单于这边砍了左大都尉的脑袋,那边就调集单于庭和左贤王两部共8万骑攻击赵破奴部。由于敌我数量悬殊,赵破奴连忙扯呼,汉军跑到离汉军据守的受降城不到4百里的地方终于被追上包围。按照常理而言,自然应该发生一场血战后或者突围而出或者全军覆灭。可是其后的情况却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急转直下:双方先是恶战一番,尔后赵破奴夜间亲自出来寻找水源,结果被匈奴军队伏击捕获。第二天赵破奴被儿单于押着到汉军阵前喊话:乡亲们,大伙横竖都不是外人,干脆别打啦……按照《汉律》军队主帅有失,其余军吏都要治罪。再加上赵破奴的军队中有很多都是投降过来的匈奴战士,于是这支精锐的汉军部队干脆向儿单于投降了!自汉帝国热血激昂的出塞曲奏响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如此的挫折,不仅失去了最精锐的骑兵,而且是以如此窝囊的方式不战而降。儿单于忽然获得如此大捷自然心花怒放,他挥军长驱直入攻击受降城,但守城汉军毫不动摇地坚守城池。儿单于围攻不下后又绕过受降城侵入汉边大肆劫掠一番后离去。

      这次失败是对刘彻的沉重打击,这次大战表现出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后匈奴实力大增,似乎又有再度反扑汉帝国的雄心。儿单于在获胜后更加狂妄,第二年夏季又亲率大军攻击受降城。结果未至而亡,年仅18岁。关于他是病死还是被手下毒死一直众说纷纭,不过从此匈奴再也不愿接受一位少年单于,更何况而单于的儿子年幼根本无法治国,于是乌维的弟弟呴犁湖被立为单于。

      呴犁湖单于上台后基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大肆攻击汉的边境防线。赵破奴的全军覆没令刘彻大为光火,在失去了精锐的机动兵团后他只好实施堡垒战术来保卫边境:光禄勋徐自为受命在五原以北数百里处,开始修筑堡垒与哨所,一直修到浚稽山下,这条堡垒线长达数百里。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驻守在漫长堡垒线附近;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驻守在居延泽附近,保护堡垒线的左翼安全。结果到了秋季呴犁湖发动全面进攻,匈奴大军分别攻击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杀死数千人。徐自为所筑的漫长堡垒线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就被匈奴人一一拔掉。与此同时匈奴右贤王部则侵掠敦煌和张掖,掳掠了大批的人口与牲畜。幸亏汉军任文部赶到与右贤王部展开激战,才击退右贤王夺回被掳掠的人口与财物。

      卫青、霍去病的成功缘于在运动战消灭匈奴的主力,因为匈奴人机动性非常强,来无影去无踪,只有不断地跟踪追击,迫使匈奴军队进行决战,在决战中凭借汉军武器的精良与训练有素才能大量杀伤匈奴的有生力量。但这样的战术对马匹的消耗巨大,使得汉帝国迅速耗尽了文景之治积存的马匹。更何况在卫青、霍去病之后汉军在也没有出现过如此杰出的运动战将领。所以刘彻的堡垒战术只能沦为孤立的靶子,成为匈奴人发挥机动性特长的绝好目标。  

      句黎湖撤回漠北之后,打探到汉将李广利正在从西域班师回国的路上,句黎湖立即准备截击李广利再捞一票,却又犹豫攻击士气高昂的得胜之师是否明智。其实李广利此行虽然获胜但也损失巨大,一路上尽是汉军的累累尸骨,到达玉门关时仅剩下一万多人。这些事情是瞒不住匈奴间谍的,眼看得一场悲剧又要发生,但是黑色幽默剧再度上演:匈奴尚未做出出兵决定,句黎湖便染病身亡,他在单于位上只干了一年。公允而言,他干得不错,可惜命太短。

      公元前101年,句黎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立为单于,成为走马灯似的匈奴单于中新的一位。虽然此时汉帝国连遭匈奴打击,但凭借汉军诛杀大宛国王威震西域的本钱。刘彻还是下达了一份对匈奴态度极为强硬的诏书,内容大意是过去匈奴对汉帝国的侵辱,不会这样就算了,君子报仇一百代也不嫌晚。

      看着刘彻这老头打算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战争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刚即位的且鞮侯十分担心汉帝国又发动一次远征,因为此时匈奴国内政局动荡,二年内死了两位单于,再说且鞮侯是以左大都尉的身份继位单于,左大都尉在匈奴的国内的地位在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之下,势必引起其他王的不满。这时候要作战的话,对新上台的单于实在是极大的考验,弄不好就得被赶下台。

      有风险就要回避,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世界政治向来如此。且鞮侯单于有一张和乌维类似的巧嘴,他派使者对刘彻说了这样一番话:汉朝天子是我丈人,我是儿子,安敢仰望汉天子呢?其实汉匈和亲早已断绝,也不知道且鞮侯是从哪里开始算的这种辈分……且鞮侯不是光说不做的人,他下令将以往所扣留的汉使都释放遣送归汉,充分显示了自己的诚意。

      刘彻见自己的一道诏令比千军万马还好使,断定这个且鞮侯是个窝囊废,看来匈奴的降伏只是个时间的问题。既然匈奴放人了,大汉这边还扣着匈奴使者不放就说不过去了。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这点道义总得讲,所以汉帝国也将扣押的匈奴使团成员如数释放。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交换人质事件,刘彻派中郎将苏武为汉使、副中郎将张胜和属吏常惠为副手的大规模使团护送匈奴人回国,并且准备了大量的礼物送给且鞮侯单于这位“干儿子”。是什么让刘彻在连吃败仗后还有足够的底气对匈奴帝国放出狠话,而且鞮侯又是为何会认为汉帝国的威胁是现实的呢?要知道大家在道上混了这么多年,光靠放空炮是吓唬不住人的。奥妙就在于西域,那里发生了一场大风波。

      • 家园 以史为鉴
      • 家园 有个问题

        花谢好文。

        不过有个问题一直不太明白,战马的生产周期要多长时间?自漠北之战后,汉军十几年的时间都没有大规模骑兵军团出战,按道理来说,如果漠北之战后重新开始驯养战马,几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