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简说水浒 -- 燕人

共:💬9 🌺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简说水浒

    《水浒传》以及相关的评书,弹词等自问世以来受到读书人和下层民众的欢迎。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金圣叹评其为六才子书之一。然而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之为禁书,有记录可查的是,明崇祯十五年六月圣旨严禁《水浒传》,命令各地大张榜示,凡坊间﹑家藏《水浒传》并原版,尽令速行烧毁,不许隐藏 ;清人入关后,从顺治九年起,以后几乎年年禁《水浒传》﹙历史质料详见王利器先生《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一书﹚。同样的文字,统治者看见了惑众造反;知识分子看到了才情;底层百姓看到了不平被伸张的希望;今天有人却看到了血腥;河里一位网友无斋主人最是眼光独具。他的看法是,《水浒传》写的是一群宋朝的黑社会分子。水浒英雄的老大宋江是个人渣。 怪不得九霄网友提醒大家注意对于史料的解读。果然。

    想起一部爱尔兰电影《风吹麦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河里以前也有朋友推荐过。这部电影讲的是爱尔兰独立斗争中的一个故事,其悲剧性的结尾与好莱坞的类似题材的片子《Michael Collins》如出一辙。故事大致如下:一对兄弟共同投身于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中。英国政府与爱尔兰独立运动代表谈判后,只给予爱尔兰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的地位而非完全独立,并把北爱尔兰控制在英国手中。爱尔兰独立运动在是否接受这个结果上出现了分裂。哥哥同意接受,并成为新成立的爱尔兰国家机器的一分子。弟弟和其他反对人士一起,参加了爱尔兰内战。在与爱尔兰警察的战斗中弟弟被俘。最后,哥哥不得亲手不判处弟弟死刑。电影很明白地告诉观众,在时代的风云中,手足之情就像那风中的大麦一样不得自由(这是我的理解,与原电影名的意思并不一致)。电影里有几段情节颇为血腥。我看电影时,震惊于电影中人对死亡的态度,并无一点中国人哭天抢地的样子。这既可能是宗教的原因,也有是对死亡已经司空见惯的缘故。开始的镜头,就是英国在爱尔兰的辅助武装警察Black and Tans,因为一点小事,就杀死了一个仅仅18岁的爱尔兰青年。家人围坐在他的尸体边饮泣,一个女人在唱歌。另一段镜头,兄弟俩和同志们被英国人抓住了,告密的是他们的朋友。哥哥受到英国军警的酷刑,一些同志被枪毙。他们从英国监狱逃出来后,找到了那个告密人。弟弟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不知将如何面对朋友的母亲,但他还是枪毙了他的朋友。电影里当弟弟找到他的朋友时,大家彼此都没有多说话,好像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已经了然。我查了电影里守灵时所唱的歌曲,名字就是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这是一首19世纪爱尔兰诗人的作品,歌词大意是爱土,复仇和战斗。(外链出处 )。如此说来,那个时代的爱尔兰人,是在大义之下,视死如归了。看明白了这部电影,对于理解水浒传中的血腥,非常有帮助。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出身于元末社会动乱的大风暴中。这其中既有统治阶级对下层民众的残酷压榨,也有汉民族反抗外来蒙古侵略者的斗争。施耐庵耳闻目睹了蒙元政府的暴政,以笔为武器,抒发胸中的不平之气。这是小说《水浒传》的主要写作背景。我认为《水浒传》写了三件事:一,官逼民反;二,四海之内皆兄弟。三,替天行道。

    有朋友认为,《水浒传》中真正为官府逼反的人物只占少数,而且水浒英雄中农民更是极少数。所以官逼民反,农民起义这两顶帽子并不合适。

    先说官逼民反。《水浒传》中的开篇,就说了高俅升任太尉。一个不学无术的混子,量小寡恩的小人,能够栖身国家最高政府机关。这样严酷的现实,对于任何期望通过公平途径进入社会主流的士人必然是个打击。由于高俅挟私报复,王进不得不逃出东京。作为一个政府军官,这是一种反抗政府的行为。这段故事为官逼民反四个字作了最直接的诠释。王进收史进为徒,史进交结少华山朱武诸人为友,写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原则。只要义趣相投,强盗和地主也可以做朋友。后来史进被逼落草,又落实了官逼民反的原则。梁山好汉的入伙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两个原则。官府和其所依赖的地主阶级是逼民造反的主因。所以皇帝看了《水浒传》,就要禁它。更有一个反动地主的中坚俞万春写《荡寇志》,直接要从书本上把水浒英雄给剿灭。更有几位读书人,怀着与施耐庵同样的朴素理想,写出了《水浒后传》和《后水浒传》。

    如果从108人出身看,水浒好汉可能不算是农民起义。不过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导者都不是普通的农民。何况梁山泊还有十万人的小喽罗。这些人的主体是真正的农民。只有当有人替他们说话时,他们的要求才被人知。否则他们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只能用他们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愿望。参加梁山泊义军,就是他们的声音。所以说梁山泊也可以算是农民起义。

    关于好汉们的家世,施耐庵小说的原文写的很清楚,有人认为这首词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平等和大同思想: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

    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

    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

    以及跟随主仆,争 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

    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

    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可恨的是假文墨,没奈何著一个「圣手书生」,

    聊存风雅;最恼的是大头巾,幸喜得先杀却「白衣秀士」,洗尽酸悭。地方四五百里,

    英雄一百八人。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

    如念珠子个个连牵。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

    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我们看到,这首词中写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这是水浒传为广大下层民众所喜爱的另外一个原因。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不知道是否从《水浒传》中脱胎而来。

    在这里我们看到《水浒传》被看作江湖黑道手册的原因:兄弟之爱。香港片给大陆人洗脑算是厉害,黑社会的好汉们甘为兄弟两肋插刀,与水浒英雄相比也不逊色。可是论者大概忽略了水浒好汉中重要的原则:意气相投。水浒好汉并非现代黑社会那样单纯因利益而结合的社会团体。且看吴学究与三阮的一段:

      吴用道:“这等人学他做甚么!他做的勾当不是笞仗五七十的罪犯,空自把一身虎威都撇了!倘或被官司拿住了,也是自做的罪。”

      阮小二道:“如今该管官司没甚分晓,一片糊涂!千万犯了迷天大罪的倒都没事!我兄弟们不能快活,若是但有肯带挈我们的,也去了罢。”

      阮小五道:“我也常常这般思量∶我弟兄三个的本事又不是不如别人。谁是识我们的!”

      吴用道:“假如便有识你们的,你们便如何肯去。”

      阮小七道:“若是有识我们的,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能彀见用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

      这正是古人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可是三阮并非只图富贵享受而不走正途。

    千万犯了迷天大罪的倒都没事!

    政府方面正是豺狼当道,正派人士如何有出头之日?除了造反,恐怕没有别的路径。

    吴用又说道:“你们三个敢上梁山泊捉这伙贼么?”

      阮小七道:“便捉得他们,那里去请赏?也吃江湖上好汉们笑话。”

      吴用道:“小生短见,假如你怨恨打鱼不得,也去那里撞筹,却不是好?”

      阮小二道:“老先生,你一知我弟兄们几遍商量,要去入伙。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窄狭,安不得人,前番那个东京林冲上山,呕尽他的气。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我弟兄们看了这般样,一齐都心懒了。”

      阮小七道:“他们若似老兄这等康慨,爱我弟兄们便好。”

    这一段特别强调了梁山好汉们的结合,利益关系并不重要。好汉们更看重的是彼此的意气。

    现代论者以水浒好汉为黑社会的另一个主要论点,在于梁山泊不从事任何社会生产,而只是一个消费实体,只能通过掠夺生存。开始时打家劫舍,抢夺过往行商。后来替天行道,专抢各个地方政府。而政府只能通过更加剥削人民来弥补。所以梁山泊是社会的癌症毒瘤。按照这种说法,政府机关,税务工商,都不从事社会生产,都是消费体,似乎也没有存在的意义。然而存在就是合理的。我认为,第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政府不公,政治黑暗的时代,只拉车不看路,努力工作的人,可以受到同情,但是非常愚蠢。起义,或者造反,是天然有理的。第二,政治黑暗在先,民众造反在后。指责民众造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是颠倒了因果。

    前两天翻到一个老帖子,讲岳飞镇压杨么起义之事。论者振振有词,连”攘外必先安内。不安定国内,如何面对金人的大举进攻”之类的理由都说出来了。个人意见非常佩服。共和国前期的历史学对古代农民起义或许有溢美之处,但是如果对深受压迫而揭竿而起的农民的基本同情都没有,矫枉为免太过正了。

    最后说说好汉们的血腥。好汉中最为人诟病的是李逵,多次不顾青红皂白,大板斧抡将去如砍挂切菜一般。江州劫法场一段初见性格:

    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叠背,何止一二千人。

    砍头有什莫好看的?一叹!

    只见那人丛里那个黑大汉,轮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晁盖等却不认得,只见他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晁盖猛省起来,“戴宗曾说一个黑旋风李逵和宋三郎最好,是个莽撞之人。”晁盖便叫道:“前面那好汉莫不是黑旋风?”那汉那里肯应,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晁盖便叫背宋江,戴宗的两个小喽罗,只顾跟着那黑大汉走。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众头领撇了车辆担仗,一行人跟了黑大汉,直杀出来。背后花荣,黄信,吕方,郭盛,四张弓箭,飞蝗般望后射来。那江州军民百姓谁敢近前。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自在江边杀人。

    在城墙高耸,重重官兵围中,抢救宋江性命这个原则下,杀人还是被杀,每个好汉能能明白该如何做。幸亏李逵在前血腥开路,众好汉跟着他冲出来。如果好汉们不成功,那末被杀的就将是他们自己。被杀死杀伤的人,除了军队官兵,就是看热闹的百姓。官兵被杀,算是尽职。百姓们有点冤枉。但是想想89年春天,虽然政府极力告知市民注意戒严,仍上街看景而被流弹所伤的那些人,是不是同样也很冤枉?我这里并没有为开枪背书,而是说人生在世,责任自负。

    至于血洗大名府,以及次数颇多的灭门,杀幼,人肉包子等行为,我只能说那是时代的象征。蒙古人的统治,屠城,杀戮,凶残血腥,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小说当中。就像《风吹麦浪》中描写的一样,人命已经不值钱。现代人读来并无半点快感。因为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已经完全与蒙元末期不同。不过我可以想象,当明清之际的说书人,讲到杀死政府大官僚以及家人时,给饱受压榨的民众所带来的愉悦。前一段日子,澳大利亚的一位留学的中国小女孩死于非命。国内网上不就有一些出气的声音?那当然是不文明的,也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但是网友恒光明指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对此非常理解。89年上街的时候,我的一位湖北农村的同学跟我谈村干部腐败时的愤懑之情,犹在眼前。

    所以说《水浒传》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不管是血泪,还是人肉,它反映了我们祖先那段时期的生活。但是如果把它当作完全的史料,并从中推算经济数据,恐怕就有点缘木求鱼的味道。

    通宝推:赵沐浴,
    • 家园 还是那句话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烈。

    • 家园 窃以为

      对于梁山众多好汉,梁山的聚义厅对他们意义是不同的:

      对于及时雨,这是为了报效朝廷,是“曲线救国”;对于李逵,这是报答宋哥哥的知遇之恩;对于很多朝廷投降的军官,这是各种原因的不得已;对于晁盖、三阮等一部分人,这个是农民起义。当然,对于更多的农民士卒,这也是农民起义。从大多数人的出发点来定义为农民起义,应该是恰当的。

      至于说杀害无辜什么的,自然是大大的错误,可是即使是历史上真正的农民起义,又有几个是真正秋毫无犯的?我们可以批判这种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能改变农民起义的性质。

    • 家园 宣泄可以理解,但无制约的宣泄走到极致,就是癫狂和灭亡

      世上的矛盾多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宗教矛盾,一切的一切,都有宣泄的理由。但当宣泄上升为你死我活的时候,就只有与汝俱亡才是正解了。

      几百年前的戾气,固化在一本书里,今天读到其血腥,再正常不过了。不闻其臭,反以为香,才是可悲的。几百年了,人类是不是该有所进化,至少在手段上,进步一点也是进步。

      原始人的族内婚、吃俘虏、战国的坑战俘、嬴政的焚书坑儒,一切都有可以理解之处,但理解之外呢?欣赏?效法?鼓励?还是想想有没有避免悲剧重演的办法?如果不是这样,悲剧重演的时候,可能想当看客而不得已。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能成为冷漠、残忍、侮辱与伤害的遮羞布。宣泄走到极致,就是癫狂和灭亡。

      从这个意义上讲,“扭曲地”看《水浒》,好歹能让人看看这部作品,否则,看都不要看的好。

      • 家园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没啥不对的。

        光指责反抗,不制约放纵的权力,乃是现在的通病。

        真如先生所言,反抗还要有限度,那也太天真啦吧。

        恐怕会弄出那个屌“河蟹社会”来,民工白白被欺负,宁可上吊、跳楼也不敢跟社会渣滓们同归于尽。

        欧美工人的和谐生活哪里来的?还不是用铁和血换来的。

        • 家园 痛快!
        • 家园 讨论就讨论,请不要带脏字。

          又是“切”,又是“屌”。看你别的帖子,应该挺有修养的,用不着这种江湖口气来吼吧。

          我不会再回帖,但请你自重,不要失态。

    • 家园 水浒确实挺厉害的一本书,影响深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