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砸汽车打人的大学校长 上 -- 萨苏

共:💬42 🌺3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砸汽车打人的大学校长 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傅斯年

    做学问做到大学校长,都是斯文人,总应该有些和光同尘的意思了吧?

    不幸得很,在中国这地方,什么事儿都邪行。和尚要练武术,大学校长,也未必这样文气的,砸汽车打人的大有人在。

    砸汽车和打人可都不是开玩笑。真有其人的。

    砸汽车的,是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

    傅斯年何许人也?胡适在北大教书的时候说,现在学生里面有人比老师学问还大,说的就是傅斯年。

    台湾大学校长怎么会去砸汽车呢?这里面实际有点儿不太准确,确切地说需要作两点纠正,第一点是傅先生并不是自己去砸汽车,而是号召别人去砸汽车;第二点傅先生号召大家去砸汽车的时候,自己还不是大学校长。

    那是五四时期,傅斯年还是北大的一个学生,一个有学问的小FQ。

    五四时期是怎么一个时期呢?大学生闹事敢烧外交部长家房子的时代。钱玄同说人过四十就该死的时代。

    能和钱玄同“人过四十就该死”相提并论的振聋发聩之言就是傅斯年的“坐汽车的就该枪毙”。

    据说傅斯年作此言,是因为走路被旁边过的汽车溅了泥水,于是发出这样的抗议。

    换了老萨,大约也会这样说,不过,就是一句气话,几分钟以后就忘了。然而,傅先生说完之后,一边走一边想,越琢磨越觉得自己有道理 -- 是啊,这年头坐汽车的有几个是好人啊!

    于是,傅先生就把这句话发表在杂志上了,而且赢得了大众的一致赞扬。

    是,大伙儿都同意,这年头,坐汽车的有几个好人啊?

    到五四运动兴起,北大和清华的学生游行到珠市口,正演讲呢,迎面开来一辆汽车,看到人多拥挤嘀了一声喇叭。

    在美国嘀喇叭基本等同于骂“我X你麻”

    中国倒没这个习惯,但是大家想起傅先生这句话来了 – 坐汽车的就该枪毙!

    于是,人人喊打,上去就给掀翻砸了,坐车的自然也不会平安。这场面让也在游行队伍中的一个清华学生大摇其头,从此一生反对激烈行为。

    这个人就是粱实秋。粱先生一生绵软,甚至过于绵软,但是他评价这种砸汽车行为的话,倒也值得收录下来 – “我当时感觉到大家只是一股愤怒不知向谁发泄,恨政府无能,恨官吏卖国,这种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地发泄了。在这种洪流中没有人能保持冷静,此之谓群众心理。

    已经过去了大约九十年,梁先生这句话今天还是有入木三分的感觉呢。

    说起来,学生们砸汽车,傅先生不免教唆之罪。

    人家都说傅先生学问好,不知道这种砸汽车的性格贯穿先生的始终,到晚年不变。抗战胜利,北平光复,大家推选傅先生作北大校长,傅先生坚决不干,说北大校长只有胡适才能干。不过他坚决要求作一段代理校长。

    这个看似莫名其妙的主张其实自有道理。傅斯年做代理校长,只为了做一件事。抗战期间北大有很多教授留在沦陷区,颇有些人加入了日军开办的“伪北大”。傅斯年知道胡适这个人性格温和,恐怕不能下决心惩戒他们。于是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把这些人全部开除,无论多大的名气,多高的学问一律不客气,铁面无私。

    傅先生说,自己是帮胡适清理门户。

    后来傅先生去了台湾办台大,只办了不到两年就病死了,办得如何呢?他的学生刘绍鸣借用小说说起了傅先生 – “傅校长,虽然我在大洋这边的美国也拿了个什么博士,但我最骄傲的,还是杜鹃花城的那个学位。”

    杜鹃花城,也只有那时候,我才知道台大的地址还是很浪漫的。

    要说傅先生砸汽车,未免有点儿牵强,因为他的校长是后来当上的。然而,就在真正的校长中间,也不乏这样的二杆子 –

    比如,要打学生。。。

    此人,就是北大校长蔡元培。

    [待续]

    关键词(Tags): #傅斯年#钱玄同#五四运动#胡适元宝推荐:黄河故人,
    • 家园 傅斯年的学问

      弱弱地问,都说傅斯年学问大,到底大在什么地方?譬如有什么学术名著?

      说梁实秋是乏走狗,不管怎么说,乏走狗编辑中英词典,这是实实在在的成就。

    • 家园 第一百朵花~炸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俺也来件砸车的事儿

      对老梁没什么欣赏的,但这几句俺挺认同。

      “我当时感觉到大家只是一股愤怒不知向谁发泄,恨政府无能,恨官吏卖国,这种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地发泄了。在这种洪流中没有人能保持冷静,此之谓群众心理。”

      这事还得从几年前的抗日说起。

      几年前的抗日行动挺来劲儿,游行,抵制日货,全国都如火如荼的。

      政府的表现也相当的不错,收放自如。

      刹那间,全国就都开了锅了,同学们慷慨激昂,警察叔叔们也彬彬有理。哦,对了,还有警察姐姐,记得日本人的电视记录里有一上海的警察姐姐,站在台子上面带微笑双手挥舞着劝说各位同学弟弟们要保持秩序,咋看都象一行动总指挥。。。

      几天后,学校官方开始劝学生明锣收兵,软话里面带着点儿硬,大家自然也就带着骄傲带着自豪见好就收。。。

      过程基本很和谐,但也有出乱子的,那就是砸车。现在应该还能搜到同学们围攻日本车的片片。

      游行,抵制日货,搞搞这些活动其实也挺好的,一方面可以让年轻人发泄一下热情,一方面也配合了国际形式,也给各国鬼子们看看咱的民意。

      但俺对打砸没好感,对鬼子的恨,怎么说也不能转嫁到咱们自己的建筑物和财产上。尤其是对一些砸不着真鬼子,倒先砸了学校和商店的抗日行动实在没法赞同。

      当时就听说了这么件事,真实性有待考证,一直让俺五味杂陈,不知该哭该笑。

      据说浙大也有人因为砸车给关进了炮楼。关进了炮楼并不希奇,希奇就在于这位弟兄的行动太与众不同。

      自古以来,打劫要趁火,打砸行动都要大家一起上。此弟兄据说是个文科的研究生,却是个真正的孤单英雄。

      别人都是组织成大队人马上街,人多势重也壮胆。

      可是好汉却脱离了队伍,单独采取了行动。在发了传单之后,一个人大白天在大街上砸了人家的私家车。。。

      随之当场就被拿下了。可事没完,学校里一直传说,那辆被砸了的车,其实不是鬼子车,是棒子车。。。。

      俺一直不希望这事是真的,实在不愿意这么个真正有担当的热血好汉,就这么毁了

      • 家园 莫非这位老兄把本田和现代的标志没有分清?

        都是“H”呢

      • 家园 难道砸鬼子车就真的可以高抬贵手?

        学校里一直传说,那辆被砸了的车,其实不是鬼子车,是棒子车。。。。

        如果说一群人砸,那么根据法不责众的传统,倒可能没事。

        如果一个人落单了,那无论是鬼子车还是棒子车,应该都跑不掉吧?

      • 家园  不好意思 兄弟也喜欢砸车

        不过是砸狗官的车

    • 家园 梁实秋算是说到点上了……

      我当时感觉到大家只是一股愤怒不知向谁发泄,恨政府无能,恨官吏卖国,这种恨只能在街上如醉如狂地发泄了。在这种洪流中没有人能保持冷静,此之谓群众心理。

      其实每次的群体运动何尝不是如此,就像当年培训时老师说的,组织游行集会最忌讳的就是站着不动,要组织大家“往前走,不要停!”然后把队伍往冷清偏远的地方引,大家一走就耗体力,体力没了还怎么发泄,基本上引过去就没事了,所以兄弟一看某地发生群体事件,基本上就是没领着人群兜圈子

    • 家园 国外也一样-剑桥的故事(一)

      兄弟当年在英国的时候(听起来有点象《围城》版的说话口气》,剑桥大学换了校长-准确点说是副校长(Vice-Chancellor),因为剑桥的校长一直是菲律普亲王,即 Her Majesty Elizabeth II Queen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的老公-本校机械系楼大厅至今还挂有一副亲王在五十年代视察本系的油画(对,不是照片)。

      亲王本人还兼任牛津大学校长。有人说,牛津大学的校长不是肥彭吗?而且他的title的确是Chancellor啊。我也搞不明白,可能因为是当年发的皇家特许状的缘故,名义上Prince Philip就是这两所大学的最高领导人,所以有人把Prince Philip叫做这两校的校监,其实干的也就是主持仪式,授个学位的事。由此想到杨福家当年去诺丁汉大学当校长,是不是也是扮演的这个角色?

      反正剑桥管事的就是这个Vice-Chancellor,为方便起见,就叫她校长好了。随便说两句,作为下集的引子:这位Professor Alison Richard是本校第344任校长,却是第一任女校长,当然也是本校校友。本校明年就要庆祝建校800周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