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两首拟古体诗,纪念周恩来总理和革命先烈 -- 石工

共:💬7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两首拟古体诗,纪念周恩来总理和革命先烈

    十一月十一日近了,满城尽带红罂花。

    那是本地的阵亡将士纪念日。

    走在胸前别着红罂粟花的人群中,突然觉得该写点什么。

    于是从硬盘上翻出旧作。十多年了,过去是手抄,后来是打字,每年总会有一两次,我会重新打开看看这两首诗,看看有什么可以改的地方。

    去年改了一次,现在找不出可改的地方。也不能再改,马上就要用上了。

    今年有了女儿,今天她出了一颗下门牙。过两年就可以给她讲这两首诗和它们后面的人,一个人和一群人。相信她会听得懂。

    兹以此诗并文,纪念周恩来总理和人民英雄们。我在正文右面加了一些小注脚,如果妨碍阅读正文,请选择性失明。

    在读这两首小诗之前,请让我们一起重温毛主席撰写,周总理手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拟古诗·长街行·国门篇

    秋逝也,凭栏望故乡 去国

    幽咽几许,迫耳更怀伤 感时

    万里寒风弥热血 民不聊生

    千年金瓯醉黄梁 军阀混战

    乱鸦舞残阳 国将不国

    问知否,良药续断肠 求真理,求解放

    向他方 出国门

    远游意,赋大江 做《大江歌》

    看罢天涯看海沧 经南洋而下西洋

    已闻北地玄冰裂 俄国十月

    再历西陆赤旗扬 西欧共运

    回首含笑,暗夜有星光 求得真经

    一苇信可航 《诗·河广》“谁谓河广,一苇航之”,达摩一苇渡江。

    海上云起, 中国共运自上海发轫

    路正长 二十八年,十万余里,千万烈士。

    拟古诗·长街行·国魂篇

    多少事,未敢付纸黄 时不我待

    灯影楼头,曙色潜入窗 夜以继日

    红岩紫苔梅园雪 自渝之宁

    铁马金声翰墨香。 文武并行

    河清矣,一剑破天荒, 河三千年一清

    慨而慷。 为有牺牲多壮志

    梦依稀,忠骨旁, 不忘烈士

    草瑟无名水自凉。 惜无缘胜利

    雄文不记功开辟, 碑文,直溯1840年,不以开辟自居

    片玉难铭业沧桑。 碑材,汉白玉,金刚不坏

    归去来兮,依依招国殇。 碑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凝腕竟无语,红叶垂泪。 手书碑文于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点点霜。 草木有情,何况人乎

    -----后记-----

    这里是两首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旧作。

    体例方面,用了“拟古诗”这么一个含糊的名字,是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该叫它们什么。在大学里看周恩来传记(不是一部,好几本一起看),夜不成寐,有了一些句子。把它们连缀起来,竟然能成篇,增删若干之后,再也动不了了,就这样有了第一首《国门篇》。接着读下去,又有一些感喟,这次连缀的时候,试着往上次的框框里套,大致还可以,于是有了第二首《国魂篇》。看看长短不齐,非诗非词,就只有算是“古诗”了。古诗总爱《行》《行》来去,,这里也顺着叫《**行》吧。说起总理,“长街”两个字就会自觉地跳出来,那就是它了:《长街行》。

    这两首诗选取了周恩来一生中两个片段:出国求学和撰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国门篇》有两个场景,在离开祖国的船上眺望满目疮痍的河山,在返回祖国的船上仰望星空微笑。这两个场景的历史真实性无考,但艺术真实性则逼迫我把它们描述出来。在咏史之作中,主观代入不是上乘,替主人公去思考,何如作为一个穿越时空(现在流行玩这个)的摄影师,拍下一瞬间,历史性的一瞬间。有了这一瞬间,诗就有了生命。

    在《国魂篇》中,这种“见证一瞬间”的意识上升为主动。我视图让镜头动起来。“灯影楼头,曙色潜入窗”一句,镜头跟随晨光,进入主人公的办公室,记录又一个不眠之夜。在试图记录周恩来亲笔书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历史时刻,我选择了停笔的那一刻:“凝腕竟无语,红叶垂泪,点点霜”。镜头从旁观者切换到主人公的视角,并定格在此。

    诚然,这是一个不完整的系列,缺少一个有分量的封镜之作。一直想写的场景,大家都会很熟悉----“十里长街送总理”。我们是读着那篇课文长大的。但是,目前写不出来。从《国门篇》定格的1949年9月30日那天起,直到为总理送行的日子,发生了很多事,它们让我无法找到拍摄角度,无法对准焦距。因为那一篇中,将绕不过天安门上那张高挂的画像投下的影子。我承认,曾经认为那片无所不在的影子影响了我的视线。但是,经过近年的种种风波,我意识到,那个影子不是历史的黑影,而是历史的投影。它在那里,它将永远在那里,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影子,一个等待被割裂、唾弃乃至诅咒的黑影,而是我们民族涅槃过程中必然留下的痕迹。它时刻警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艰巨和复杂。

    我重新开始读一些东西,一是为了自己,二是为了女儿。她会说话之后,我该怎么跟她讨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价值观?我不会在一个人像上打个叉,在另一个人像上画个光环。我只能告诉她,我们在尝试,在摸索,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工具,无条件的肯定与否定既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也无益于寻求现实问题的答案。

    说到底,第三篇能不能够成型,要看对建国以来历史的认识。眼下,我仍在寻找那个照亮历史的瞬间,我相信它的存在。找到了它,也就会有第三篇。

    关键词(Tags): #周总理#革命先烈#纪念碑#诗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