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深刻讨论SNS,有高见尽管回 -- 桃花剑仙

共:💬31 🌺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深刻讨论SNS,有高见尽管回

    只有上网多年的网民,才真正知道网络的真谛,才真正知道互联网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人的交际网络扩展到了地球,而不仅仅是应用网络来了解新闻、买东西。所以网络交际一直以来便是互联网的核心源动力。

    从BBS到blog,再到今天的SNS无一不是如此。有这样年龄的网民一定都亲身经历过BBS的黄金时代吧。那时的网络是精英聚集的地方,随便找一篇帖子,里面都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回复的内容也往往引经据典。于是形成了一个个交流只是与思想的小圈子,出现了《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深圳,你被谁抛弃》等好贴,以至于后来传说中看《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时,该大学的服务器瘫痪的盛状。

    在BBS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因为网络是大众的网络,所以在其发展中就免不了经受由精英到草根的演变。而这一时期形成的小圈子具有极大的排外性,并且BBS本身以话题为组织的方式,就不利于个人信息的组织。从而使得不少当时的菜鸟不断以BT的,粗俗的甚至X L的话题吸引人们的注意。然而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样的陋习一直延续到网络更为普及的现在。这其中确有国民的“打酱油”、看热闹心里值得深究。

    终于在2005年左右,blog这个以个人为组织中心的新时代产物被推到互联网的风口浪尖。在这里你不必担心帖子被大众的呼喊湮没,甚至你可以直接关闭回复。于是博客这种不利于信息流动与分享的东西很快就是去了光彩。这其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新浪推出了博客。这个看似推广博客的大事件,实际上真正的终结了博客。在新浪这个社区理念的博客中,我们似乎有感觉又回到了BBS时代。

    当今,值得关注的当然是SNS。毕竟,当初开创博客的方兴东博士,如今也已经将注意力转向了SNS网站。

    如同facebook强调自己是一个社交公共网站一样,各个SNS网站均基于六度分割理论运作。均希望用户通过生活中的圈子不断放大,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然而,中国网民对于神会关系的拓展缺乏清晰的目的,网站无法指望用户把他生活和工作的真实社会关系搬到一个观念中主要用于娱乐的网上。所以他们大多数是内容的消费者,而非创造者——如何改变局面,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它牵扯到中国人观念所透射的文化。以至于现在大人教小孩子的时候都会说:“别写作业的时候老想着玩。学的时候就拼命学,玩的时候就尽情玩”之类的话。

    《大众软件》上对一些资深的网民就有关SNS的问题做过采访,从他们的回答我们看出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草根。下面是采访时的原话。

    记者:那你想过通过这里建立自己的工作社交圈吗?

    nadia:没有,我没那么无聊。我不加现实中没见过的人为好友。

    记者:当然不加不认识的人,但这个朋友可能会介绍你另一个他的朋友,而他的朋友可能对你的事业或者生活有帮助。

    nadia:谢谢,我自己玩就够了。

    记者:那么,开心网是你接触的第一个SNS社交网站了?

    nadia:不是,但这么无聊的是第一个。

    记者:你以前接触过哪些,facebook?

    nadia:以前被邀请加入过一些所谓可靠的网站,比如若邻网络(wealink)。我不是很喜欢这些东西,因为工作就是工作玩就是玩。

    记者:有道理。

    nadia:有些朋友的朋友在wealink上想联络我,当时邀请我上wealink的人让我不要太相信上面的人,但也是他邀请我去wealink的,我就觉得很累。

    记者:他们为什么要和你联络?

    nadia:我怎么知道!

    上面的对话清楚的体现了中国网民极度缺乏对网络及社会关系的运营意识。(nadia的心理更是让我匪夷所思,如果有心理学方面的大师,一定要帮我深刻剖析一下。)由此我变怀疑六度分割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200573.htm)在SNS上的切实可行性。

    所谓六度分割理论是指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的,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割。简单来说,六度分割就是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包括这两个人在内),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生活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http://aries.mos.org/sixdegrees/)如今网络上火热的全民运动——人肉搜索。其“虐猫案”、“铜须案”等经典案例,一次次证明了六度分割理论摘网络中有无限潜力。不是连Google也在千些日子公开招收人肉搜索志愿者吗?

    另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开心网了。据悉,今年一月才有了第一个用户,而如今IP日访问量达72万次。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病毒式的推广。

    当然开心网能在众多SNS网站中混出头脸,自然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拉一个新人可以赚500愿虚拟币,很多人都把自己在QQ里快要烂掉的人挖出来。但这种方法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像“六度分割理论”那样的一个人的社交网络可以通过网络的这种病毒式传播发展到无边无际。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这种病毒式推广。一天,你在QQ里收到一个好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好的朋友发来的,我想你也不会简单的点一下那个链接吧。但没过几天,又有5个甚至10个朋友给你发来同样的邀请,你还不为所动吗?又或者你身边的朋友成天讨论“买卖奴隶”、“争车位”,你会不凑上去尝把鲜?这就如网友一样,很多身边的人玩。你便被牵了进去。等在学校,班级,办公室等地方形成小集体后,其吸引力将倍增——游戏本身好不好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跟谁玩。

    目前开心网里热门的游戏,都仿照facebook,这确实为开心网简单的解决了很多问题。然而这样的游戏很适合朋友间来玩,却也只适合朋友间来玩,像Nadia这样的网民,连加朋友的朋友都不愿意,就更别指望其与朋友的朋友甚至陌生人玩了。这并不影响网站的传播,毕竟每两个人之间总有不同的圈子,而这些圈子里的人又会去感染其他圈子。但这总是有悖于SNS的初衷,而且一旦有一天大家都不喜欢玩时,一走一片。我在此并不排除SNS网站回想QQ一样,用户多了便站稳了脚的情况,但短时间内让网民改变由客户端聊天的习惯是不容易的。

    有人戏称说,解除现在SNS网站问题的方法唯有变法,由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现今,猫扑里这正的赏金猎人,大都拥有庞大的社交网络,他们便可成为封建地主。如此一来便有可能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SNS网络。任何人想要得到一些帮助便去访问这些少数的集权着。他们可以根据你的要求从你朋友的朋友中选定这方面的专家。因为有时候我们无法满足“百度知道”等手段获取的专业指导,我们还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目前的联络家(linkist。com),天际网,和若邻网,海内,5GSNS,在商务方面都有一定成绩。我们已经可以模糊的看到,原来以娱乐为主的网络,正向半娱乐化半商务化发展,着对于SNS来说是个好兆头。

    对于开心网来说,虽然目前发展迅猛,但却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也正是人们认为开心网可能后劲不足的原因。毕竟游戏总有玩腻的一天,更何况“买卖朋友”“争车位”等游戏只适合朋友间来玩,如果使原本不认识的人,你和他们玩这些游戏便没有了意义,以为这些根本无法成为你们之间的谈资,你无从炫耀。

    刚刚说的“封建制”的问题,确实是快速解决开心网目前麻烦的办法——将只适合朋友的游戏扩展为通用游戏。而且着也解决了开心网目前结构松散的问题,从而认识更多新的朋友,而不是总在已有的社交圈中打转。许多人在帮助与被帮助中相互结交,因“中央集权”又可从中获取实在利益,而不是虚拟货币。但如何避免德西效应优势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之,一个WEB2.0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需要的步子仅仅是Google一下,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人们更需要由SNS来得到比现实中更多的东西。比如像“电车男”事件中,“电车男”的亲友团、策划团、线报团。由此我们便需要一个更为务实,更加具有实用价值的SNS网站。就我看来,这才是SNS的真正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改变网络流于虚幻。

    关键词(Tags): #SNS元宝推荐:铁手,
    • 家园 美国现在有四千万人在用SNS,Facebook用户过亿

      ReadWriteWeb上看到的

      如果对SNS发展有想法,RWW上的高见不少,多读读可以不至于一张口太不靠谱。这里顺便说说平时常用的SNS(在美国,国内的行情就不了解了)。

      我自己身边工作上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至少有一半的人现在都在Facebook上了,也就是最近一年多的功夫。这是很惊人的变化,尤其这些人中的多数并不是所谓的Geek或做IT的,与一般想象相反,多数是“老弱病残”,反而是“心灵手巧”的30岁以下的因为成长中一直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选择太多而并没有集中在Facebook上。Facebook上的一大好处是Privacy,层层设置,道道阻击,连无处不在的google都对Facebook这种封闭的圈子没辙,据说SNS内的网上广告模式还成web 2时代的前沿课题了。我们一般说起这样的圈子都是小圈子,但Facebook那可是大圈子,但同时每个人都生存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认识的人你不接受就一点也看不到你的信息。于是Facebook上可以说是最没有必要注册马甲的,都是真人真照片,真实的朋友圈,家庭的信息分享,完全是真实生活在网上的写照,这一点与互联网上虚拟身份满天飞的传统形成最大反差,我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马甲email,马甲注册名,但到了Facebook后,终于失去了注册马甲的一切借口。以前互联网上不用马甲的网站也有不少,但都是付费的交友网站,但那应该也是Privacy做的好的原因,另外既然是抱着找配偶的目的,彼此不以真面目示人不是事倍功半么。

      另一个后起之秀是linkedin,现在如果你在linkedin上没有许多同事捧场,你都不好意思找工作时在简历上写上在那家公司做过,否则人家会想,“不会吧,人缘这么差,简历上明明写着在XXX做了三年,竟然一个在同时期在XXX的同事都没有?” 以前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会私下找生活中的朋友当reference,冒充同事等。有Linkedin以后,你说你在哪里做过,人家在Linkedin上随便就能找一票也在那家公司做过的,七打听八打听,真的假的,好的坏的,还真不好蒙了。linkedin上每个人都连着好几十上百的前同事,一张大网,网上最容易做的马甲在linkedin上反而是最没办法做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在这个职业上一点privacy都没有的时代,每个人做人都要小心些,好事不出门,恶事可是传千里。这种网上档案袋一样的事物让以后招人时要是都上linkedin看看,有这个人还好,如果没有这个人,以前还可以说是这个人可能不大上网或没听说linkedin,如果以后多数人都在linkedin上,没有反而让人生疑,别是这人有什么要瞒人的吧。而近期的经济不景气也让linkedin的用户数量产生了大蓬涨,SNS么当然是人越多效果才是越好,形成规模后想走下坡路都不容易,不信看看Yahoo就知道。

      于是,Facebook与linkedin,一个是保护你的privacy,一个是满世界张扬你的信息,而结果却是你都不得不以真面目示人,绝了吧。

      为什么不提MySpace? MySpace上大多是各种各样的宅男腐女们的马甲,污烟瘴气,基本上就是一个大的无人管理免费交友或滥交网站,而且以前出过儿童色情被调查的事,于是你既然要用真面目上网,就不得不注意影响,MySpace在某些正经人眼里名声跟解放前八大胡同差不多,还是别呼朋唤友的去算了。真想去,注册个马甲就得了,而且也别到处跟人说,大家在在各社区职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这里把MySpace的定位给各位提个醒了。

    • 家园 博克什么时候变成方兴东开创的了?
    • 家园 楼主可以分析一下,SNS网站如何赢利吗

      如题

    • 家园 【抬杠】不是很明白楼主想说什么

      1、传linkist已经挂了。

      2、海内的商务性并不比kaixin001强多少,只是因为王兴搭了这个东西吸引了一批业内人士进驻(比如keso)。

      3、互联网的本源是信息,人际关系只是信息的一种应用,并不是全部。

      • 家园 只是希望有好的意识迎接新的事物

        1 一个网站的挂或者不挂并不能代表什么,新事物吗,自然有摸索的过程。有些东西被淘汰也是很正常的。

        2 强不了多少,但总是强一些,有这样的苗头总是好的。最起码证明有这样的意识。

        3 如果互联网的本源是信息,而信息来源于人并且消费于人。所以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网络的作用是扩大人的交际。

        • 家园 网络的作用客观上仅是分享信息

          得到的效果可以是扩大交际,或者说降低了交际的成本(这本身就是网络的功能),使得有共同理想或者兴趣爱好的人能够更容易的走到一起。

          所以这里还是楼主所想的如何来设计更好的结构来增加想得到的扩大交际的效果。

    • 家园 那个Google人肉搜索貌似是

      愚人节笑话

    • 家园 看互联网的发展最好把眼光放到全世界

      而具体到中国,仅仅是个盲从的位置。blog,sns,都是舶来品,到了天朝就是简单的模仿,还要被特色化!~~~

      不看好这些sns,基本没什么创新,反倒是帮助了一些色情交易,一夜情什么的~

      乱七八糟,没什么逻辑,写了就发出来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