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 上海人的地域歧视 -- 子玉

共:💬46 🌺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是专门嘲笑鬼子滴,

              就是嘲笑外地人滴,意思是特别滴港度。我特别烦上海人一点就是笑脸骂人,几年前在国外碰到一个上外男生,丫冲我笑眯眯滴说了一句:港B丫子,还以为我不是上海人听不懂上海话呢,我用东北人滴方式回答了他。

              • 家园 上海人中间也经常互称比昂子、港比昂子

                特别是小孩中间,只是表示亲热而已,就像美国黑人互称mothahfuckah。

    • 家园 上海人的地域歧视,以对苏北为最烈

      这个苏北不是地理概念,是语言区概念,大致涵盖了吴语区之外的江苏和安徽地区。

      感觉传统上上海人对苏北人的看法特别不好,对于更远的东北华北西南西北,倒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良印象。

      • 家园 這個還是經濟規律在其中起作用

        蘇北人,大多在舊上海從事屬于苦力的活,如碼頭扛麻包、掏糞、拉黃包車等。

        另外黑道人數也是蘇北人占多,多數人又住在棚戶區里。

        比方說今天上海繁華的徐家匯商圈,就是以前著名的肇嘉浜棚戶區,多是蘇北人聚居。以前肇嘉浜路是一條臭水河,兩邊搭了好幾千戶棚戶。

        在此類居住環境中頑強生活的蘇北人自然會被有一定財產的上海上只角的人看不起。一直延續數十年至今,雖說現在的程度與當年不可同語。

    • 家园 上海人之地域歧视之语言

      上海人眼中,全都是乡下人;广东人眼中,全都是北佬;北京人眼中,全都是下级;地域歧视,其实是人类的通性。上海人的地域歧视,突出表现在语言上。上海话(市区但不包括老城厢)是苏州话和宁波话的融合产物。比苏州话硬一点,比宁波话软一点。但和原来的上海话(本地话)却差异非常大。大家如果听听宋庆龄和宋美龄的录音讲话,就知道本地话和上海话的区别了。正因为如此苏州人和宁波人在上海的地位是很高的。有句话,苏州人做官,宁波人撑船。广东人在上海也有很大的势力,现在恒隆中心北面,陕西路,新闸路一代,原来就是广东人聚居区。阮玲玉故居:沁园村就在附近。同时江苏人,苏南人(苏州,无锡,常州)和苏北人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上海人口中的苏北(或称江北)确确实实是个语言概念,而不是地域概念。无论江南江北,只要是江淮官话区的(如南京,镇江,及安徽大部),都被上海人看作江北人。滑稽戏里,常常作为取笑的对象。他们在上海的聚居区一分布在苏州河的北岸和杨浦一带。明显就是产业工人区。市区也有小片的集中分布。一说扬州三把刀,大家就明白了。当然,三把刀,现在也产业升级了,现在上海滩理发,浴场按摩的老板,一般都控制在扬州老乡手中。但很奇怪,大浴场的老板,全部都是东北人,洗脚店的老板,一般都是温州人。

      原来上海就是指老城厢,那里的人,上海话做本地人,说的话叫本地话,吃的菜叫浓油赤酱的本帮菜。后来有了租界,包括租界,华界,合成上海。而浦东,五角场,大场,真如,莘庄都不被认为是上海的。直到现在,五角场,大场地方的人,到市区,还是称到“上海”去的。当然,自从三年大变样以来,上海的人口分布也大变样了。现在的地图是,内环以内是外国人,内中环间是外地人。中外环,才是上海人。

      随着人口地图的分布,上海语言也在变化。现在的上海小囡,很多都不会说,不愿说,不肯说上海话。会说的,也都是大舌头,文白不分。再过三代,估计上海话要绝种了。因此,抢救上海话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 家园 我看上海话的消失就很正常。全国除了北方和广东,哪不是这样

        像我以前问陕西同学,他们说陕西话现在只有在打架时骂人用了。要去西安你说陕西话,都要被营业员鄙视。

        再者,不怕砖头,我要说上海话一点不好听。自己说的时候不觉得,听两个男人用上海话对话,太娘娘腔了。中年人说起来势利。女孩子用来发发嗲倒不错,不过有时候女人用上海话可以体现出一种冰冷的疏离。

        抢救上海话,关键是要讲其作为一种文化保护,这种文化不需要加以普及:而不要将其作为一种流通的工具。

        对少数民族语言也应该如此。

        • 家园 【讨论】

          看来你这是对上海的歧视啊。语言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你觉得不好听,也不必诅咒它吧。

          语言的生命力是很强的,我有很多同学一口道地的上海话,可是他们的父母多是随山东部队进驻上海的,完全不懂上海话。所以,我不担心上海话会消亡。

          • 家园 要是土生土长的一代,都不会说方言,那种方言就已经灭亡了

            我是进小学才学会上海话的,之前完全不会,换而言之,当时的小学并未能恪守普及普通话的原则,因为老师也经常会讲。以后同学间也是普通话和上海话夹着讲。但如今的初中和小学生间,上海话的交谈已经不大听到了。不过家长和孩子间还经常讲上海话,不好。

          • 家园 【讨论】一定会消失的,不过是时间问题。

            也许你会说,那么难懂的客家话都没消失,但今时不同往日,地域交流太过频繁复杂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越接近普通话的方言消失的越快。

        • 家园 未必,我们四川话倒是越来越红火了

          我认识的到四川去上学的北方人南方人,上的几年大学出来,成都话说的比我都顺溜,唬得我一愣一愣的。

    • 家园 可能因为我家里的关系,我对这个问题有过很长时间的思考

      我觉得吧,上海人所谓歧视外地人的缺点也是江浙农民缺点的缩影。谁家有了在上海扎根的人,便成为家里的骄傲随时炫耀的资本和上海的代言人。时间一长,两边心态都失衡,然后就有高看自己和歧视别人以及成了上海人后开始歧视外地人的事情啦。大城市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毛病吧,有时候,小地方的居民户口也会看不起农村户口呢。

      很多人带着对上海人的偏见到上海游玩或学习,随时把自己的偏见与上海人的行为或对号入座或强行对应,然后带着“上海人的确如此”的结论离开上海。

      所有的歧视都是自抬身价,无论是上海人歧视外地人还是外地人歧视上海人。

      • 家园 你敢提“江浙农民的缺点”我跟你急

        我抄起一块板砖向飞马萧后脑勺砸去。。。。。。你太不给江浙人面子了。

        再偷偷塞朵花。。。。。。您老说的都是实话。

        在我看来,上海人所谓歧视外地人的缺点不仅是江浙农民缺点的缩影,也是全世界人民普遍存在的缺点的典型。

        城里的对乡下的有优越感,穷的看不起富的,“文明”的看不起土气的,虽说不是放之全球皆准,但到哪旮旯差不多都有。

        为什么上海人在这方面名气特别大,还不是因为在中国总体土和穷的几十年里,上海人的洋和富(其实也就是日子过得去)比较突出一点,大家关注的多一些。

        社会在变化,时代在进步,上海人的年轻一代已经很少有歧视外地人的了。“乡下人”在上海还是会被歧视的,但“乡下人”现在已不特指外地人,而更多是称呼“没素质”的人了。

        同意飞兄说的“所有的歧视都是自抬身价”,再补充一下:

        往往没什么身价的才会乐于自抬身价,搞什么歧视。

    • 家园 上海现在是移民城市

      1800万常驻人口(应该是户籍为上海户口),600万登记的暂住人口(应该是在上海常住但是没有上海本地户籍的吧),而前者还有何高的比例是从外地迁移来的,所以,至少50%的外地移民(上海官方的结论),所以,上海是个中国再典型不过的移民城市,歧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平时也感觉不到,除了方言隔阂,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意了吧,我认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