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 上海人的地域歧视 -- 子玉

共:💬46 🌺8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聊 上海人的地域歧视

    [原创 2008-11-03 10:05:05]

    闲聊,兼做自我批评,呵呵,要都是这么个形式,相信社会风气会大大改善。

    前不久说道上海人有一些毛病,大家很有意见。今天我就再仔细说一个毛病,最为各地诟病的毛病,就是题目里说的:地域歧视。

    上海人有一种自负感,看不起其他地方的人,的确很有那么一点。只一个上海话的词,就说明问题:外地人。

    外地人,木噱噱格...呵呵,就是这么一种口气(这个要请相声演员这么学学,侯宝林那样的相声大师)。

    但是,您要是只知道这么一点的话,那么老实说,您对上海人的地域观念,就太不了解了。今日,我就给您给说道一番:

    首先上海人,啥人是真正的上海人,嗯?比如在下,我是上海人,真正的上海人,但是我套用美国移民文化的说法,实际上也就是第二代移民罢了。我父母都不是上海人,都是外地人,木噱噱格,哈哈....

    真正的上海人,恐怕只有在郊区去找,市区很不好找了。我不记得有什么同学朋友算得上祖辈在上海的真正老字号。

    为什么呢?因为上海目前的市区,绝大部分是后来形成的租界。原来就是空白的农村,是上海老城之外的地皮,被洋人租去的。这个地皮上的中国人,形同到外国的中国移民,自然是外地人多了。

    移民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半是原属地的精英。就是现在来上海的,哪个不是外地的有点本事的人?别看地铁里托着口袋的老大爷,那在他老家兴许很是一个人物来,否则他老人家单枪匹马敢奔出来闯荡?

    上海人对于外地人是一而概之,都是外地人。外地人到上海,上海闲话讲不来,眯细眯细炒咸菜。但是实际上上海人因为都是外地来的,真正还有一层地域观,呵呵,才是外地来的朋友们不可懂的。当然我这么说出来,不是希望大家不加批判地吸收的哦。

    就是实际上上海人,还有两个讲究,一个是对你祖籍的讲究,一个是对你现住地在哪个区的讲究。

    什么是祖籍的讲究?就是你不是第二代移民第三代移民吗?那你老爸老妈他们原来是哪里人?一般来说,广东人,浙江人,是自视颇高的,这跟广东人浙江人在旧社会上海经商比较成功有关。江苏的,却因为江北人多从事剃头修脚等行业,为上海人长期歧视。这个现在是不大看到了。但是还是有。

    安徽人,因为以前出来讨饭的太多,属于被看不起的。呵呵,老乡们,千万别再跑到上海来要饭了,越这么要饭,大伙在上海越不好混啊!

    现在是新疆人,呵呵,被歧视了。为什么?小偷多啊。

    我这么说出来,是希望各地来上海的好汉们,一定要注意原属地的形象,自己要兢兢业业,要诚信,否则同乡们都不好混啊!

    其次还有一种关于你居住地区的讲究,现在随着各色小区开发得无边无际,基本消失了。在上海话里,原来有上只角下只角的说法。

    什么是上只角?就是指大约黄埔区、卢湾区、静安区,徐汇区,这么一些区,就是南京路与淮海路之间以及周围的那一片地方,为上只角。而杨浦、普陀、南市,等等,为下只角。

    南京路淮海路,实际上是租界最为繁华之所在,这里的居民,估计原来都是较为富裕,或者是一些亭子间先生,洋行打工的,于是在经济上显得较为富足。这样相比杨浦工业区的包身工,当然自认高人一等。

    这种说法,到文革之中,大致上被淘汰了。后来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上只角的人一个动迁,就到了下只角,大家就此脚碰脚了。

    闲聊,有一类书专门讲上海掌故的,我这么聊,您就不必买他们的了。

    • 家园 很抱歉地对楼主说

      本人超级讨厌上海人。本人原本一点地域歧视也没有,但见过上海人后就有了,当然最讨厌上海人。我绝没有受过上海人的什么伤害,客观说,除了观感,真的是毫无来由。但并不耽误我欣赏上海人创造的一切我认为美好的东西——包括楼主的文章。楼主可不能偷懒,挖坑不填啊!

    • 家园 我比较喜欢上海人

      年幼时曾经随家严多次旅居上海。之后也有不少朋友来自上海。歧视外地人绝非上海独有。家严因工作关系,在25年国防生涯中几乎跑遍中国,对各地风物人情见多识广。所谓歧视外地人,各地都有,上海也没有更严重,最多不过更出名罢了。家慈也曾在江南船厂实习,对工厂的管理和工友的素质交口称赞。在下曾在帝都求学谋生,其中因为种种缘由多次奔波京沪两地,自觉帝都人民较为热情,魔都人民则较为审慎。至于歧视,在下还未曾感同身受(到国外后才算真正碰到过一些本地脑残)。

      补一句,在我的故乡,胶东(青岛烟台威海地区)也歧视胶西(济南淄博沂蒙地区),而烟台青岛互不买帐。过了渤海湾,辽东的大连也不买沈阳的帐,而大连市区出身也有看不起瓦房店的。

      (随便举个例子切勿对号入座)

    • 家园 什么书

      还是想看一下

      有一类书专门讲上海掌故的

    • 家园 长宁静安那块地段真是非常好

      以前不知道。后来去了才发现,那里虽然离闹市区很近,环境却相对清幽的多。但走路10分钟都不用,就可以走到非常热闹繁华的地方。

    • 家园 黄浦区不大算上只角

      租界的时候有点像现在美国很多城市Downtown的概念,虽然是大家发财之地,但是真的老板下班还是回西区的花园洋房。所以也就是长宁,静安,以及卢湾和徐汇一部分可称得上上只角。下只角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华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跟不上,有点像British Raj中的非英国殖民地区。

    • 家园 今天的上海就是未来的中国。

      中国不可避免的进入超级城市化的进程中了。上海作为中国超级城市化的先驱,集中了国人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所有的优缺点。

      个人在巨型城市中的无助是必然的。有问题,仅仅靠几个朋友和亲戚是解决不了了。原来维系人和人关系的宗族势力,在大型城市里毫无力量。城市人学习的第一条就是自保,在高人口密度的情况下,损人利己是不二选择。随着对城市规则和法治的了解,才进一步到相互合作。这可以解释上海的很多现象。

      地域歧视是城市化中间的一个过程,也会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发展到全国,而后渐渐淡化。

    • 家园 怎么听怎么感觉像阿Q的那个“老子从前也阔过”的感觉,呵呵

      其次还有一种关于你居住地区的讲究,现在随着各色小区开发得无边无际,基本消失了。在上海话里,原来有上只角下只角的说法。

      什么是上只角?就是指大约黄埔区、卢湾区、静安区,徐汇区,这么一些区,就是南京路与淮海路之间以及周围的那一片地方,为上只角。而杨浦、普陀、南市,等等,为下只角。

      南京路淮海路,实际上是租界最为繁华之所在,这里的居民,估计原来都是较为富裕,或者是一些亭子间先生,洋行打工的,于是在经济上显得较为富足。这样相比杨浦工业区的包身工,当然自认高人一等。

      怎么听怎么感觉像阿Q的那个“老子从前也阔过”的感觉,呵呵

    • 家园 我身边的北京人和东北人歧视上海人~~
    • 家园 江北人进来报到

      那个“眯细眯细炒咸菜”是什么意思?

      • 家园 无实际意义

        就是说起来比较押韵而已。

      • 家园 哈哈,这是过去的市井儿歌....

        您想一帮子上海娃娃对着外地人这么“眯细眯细炒咸菜”来上一句,对方肯定发蒙是吧,于是一群孩子哈哈大笑作鸟兽散。弄得个外地人木噱噱几个月不知所谓。

        实际上眯细眯细恐怕是日语那个吃的意思,在上海话里,是没有眯细脉细这个词汇的。而上海人都知道日本人说眯细眯细就是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