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 -- 西瓜子

共:💬121 🌺7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河里少见的反帝】反的有点味道的帖子 花
    • 家园 老兄的文章是对国家对抗中金融创新的作用.资本的反作用

      的好评述.学习了.

    • 家园 忍不住赞!

      有人估算“欧洲全部公债高达380至400亿法郎,其中英国独占四分之三还多。”

      英法对抗,英国人借了大半个欧洲的钱来打法国,焉能不胜?

      发行公债——>透支未来现金流——>为当前重大战略目标服务——>获得重大战略利益——>割取部分收益,回馈公债——>公债信用上升——>发行新公债

      这个流程总结的好!

    • 家园 完美循环中最有风险的一步。

      在“发行公债——>透支未来现金流——>为当前重大战略目标服务——>获得重大战略利益——>割取部分收益,回馈公债——>公债信用上升——>发行新公债”在这个循环中,最具不确定性的是“为当前重大战略目标服务——>获得重大战略利益”这一步,而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恰好没能做好这一步,至少没能及时做到这一步。

      • 家园 那是小树丛忘了老祖宗对印第安人的杀法
      • 家园 花谢

        在“发行公债——>透支未来现金流——>为当前重大战略目标服务——>获得重大战略利益——>割取部分收益,回馈公债——>公债信用上升——>发行新公债”在这个循环中,最具不确定性的是“为当前重大战略目标服务——>获得重大战略利益”这一步,而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恰好没能做好这一步,至少没能及时做到这一步。

        ---------------------------------------

        搞懂了 米国

        1在伊拉克没有获得重大战略利益

        2在中国割取不到部分收益

        造成公债信用下降

        不能发行新长期30年公债

        资金链断裂 要么+税 要么印钱

        还有对美国的预期还包括美国在科技创新上对其他国家的领先程度

        近几年美国在创新上和中国距离明显不是拉大而是缩小

        这也会造成对美国将来收益预期的下降

      • 家园 英国同样如此

        一战英国其实没有拿到多少有价值的权益,反而沦为了美日的债务国,法国拿到的东西更多。

      • 家园 俺也花一朵

        没错,老米就是栽在了这里。完美的设计就此泡汤,不知道现在格老头子整天跳出来指点江山,到底出于什么心理。哈哈。

    • 家园 【原创】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老米,作为英国在美洲的私生子,当然更加明白其中原理:透支未来收益,获得最大范围(资金来源扩展至全球)、最大来源(使用未来的现金流)之财政支持,为目前重大战略利益服务。

      于是,俺看到了上文所述英国筹集公债的思路在美国的完美体现,而这也就是美国精英设计的美国金融的操作思路:

      1.高效的金融体系,所谓的高效,乃是指融资效率的高效,简单说来,是指全球资金皆可入内,而且可以找到令其心动的投资对象。

      2.投资回报:安全、丰厚。

      如此操作,则全球资金尽可入彀,全球资金皆可为美国所用。

      下面的问题即是如何实现上述两个条件。

      第一个问题,高效的金融体系,是米国经历百年建立起来的,自不必说。

      那么问题就简化为:如何保住投资回报安全而丰厚,会对全球资金产生最大的吸引力?

      关于保证资金在美国的安全问题,米国的操作,重点在于:消灭美国之外、任何一个可能提供安全而丰厚回报的投资地。

      换句话来说,就是保证其他国家不安全就行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种种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随手拈来一个例子:欧元诞生之日,欧洲腹地的南斯拉夫炮火随之灿烂,将欧元打下0.8美元兑1欧元,其中即可看到米国黑手之憧憧鬼影。

      那么问题就剩下一个,如何保证投资米国,回报之丰厚?

      只要我们稍稍懂得一点经济学原理,我们就明白,理论上,投资的回报,来源于未来的收益。

      然而米国“真正创造财富的经济成分”——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企业 + 提供高效融资服务的金融企业——不能“诚实地”提供如此多的收益,以支撑如此庞大数额的资金获得丰厚的回馈。

      然而,米国的千秋霸业,必须成功:拿下中东,卡住全球发达的、不发达的国家的脖子;控制中亚,分割世界岛,将世界岛两端的传统大陆强国各个击破,进而一统全球,永享天下,多么伟大的事业!

      (至于成功之后,是否如何新所说,要消灭80%的劣质人种,建立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纯正世界,就看当日各位大佬晚餐后心情如何了,哈哈!)

      而这无限美好的前景,必需大笔的金钱来支持。

      于是格老头子,作为美国霸业的后勤部长,必须弄出一个假象来,让大家相信未来会有足够大的收益,值得大家投资美国。为了米国的千秋大业,老头子舍弃自身名誉,舍弃个人得失,降低利率,纵容华尔街大搞金融创新,到处圈钱。其目的,不过就是类似桑弘羊等人,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鹿皮制币"诸法,给汉武帝筹措经费打仗而已。

      这个假象是什么?俺看到2001年前,是“新经济神话”;2001年新经济泡沫破裂后,就是房地产泡沫,和次贷泡沫。

      小布什固然是个白痴,其前任:克林也只会炖莱温斯鸡,但是,俺非常尊重格老头子的智力,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玩老鼠仓的人:

      他有足够的信心和支持,让他确信他玩的老鼠仓,不是简单的老鼠仓。

      只要老米能够拿下伊拉克,把地下数千亿桶黑金,换成美刀(那就是数百trillion美刀的财富);只要民主的米军能够拿下世界岛的中心,分割世界岛的两端陆权大国,进而各个击破,世界霸权拿到手,那么回馈给投资的那一点点钱,还不是a piece of cake?

      可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那个a piece of cake,竟然变成了the last straw。

      【原创】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三)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三)

        ——资本的生命力、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扩张

        注:本来文章已经结束,但是看到了青色水兄的回复,俺又有了些想法,沿着俺的前面的思路,写在这里。

        英国同样如此 青色水 2008-10-14 13:41:52

        一战英国其实没有拿到多少有价值的权益,反而沦为了美日的债务国

        正文:

        1910年代前后,英国的模式支撑它到达顶点。

        这个顶点,俺需要给它一个界定。窃以为这个顶点,是英国在全球,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尽可能多的殖民地,而不能再继续扩大。具体的标志,是1900年代初,令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被布尔人俘虏的布尔战争。这场战争,显示英国殖民地规模不能再次继续扩张了,换言之,即英国殖民地达到其国力支撑下,所能允许的最大规模。相应的,从这个模式中,英国能够获得的利益,也达到了最大。

        接下来,面对着全球其他列强毫不掩饰的嫉妒和敌视的眼光,英国佬所作的一切,只能是如何尽可能保卫自己的既得利益了。

        一战中,德国的作为,是对英国霸主地位进行全面挑战最有名的一个例子。然而包括这个例子在内,任何一个对其垄断性地位提出挑战的动作,都被英国成功瓦解。但是,它每次回击,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对其力量的巨大消耗

        此时,支持英国信用的资金,会发现它陷入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其旨在获取更大利益,而全力支持的英国政府的行动,只能在“维持现有利益”的幌子下,带来英国“力量的巨大消耗”,而不能带来新的更大的回报

        这显然是个亏本买卖。

        这显然违反了英国式信用扩张的原则,摧毁了英国式信用扩张的基础。

        当资本发现这一点,又本能地找到了“新的投资方向”,而这个新的投资方向可以保证其安全、稳定、丰厚的回报时,英国信用的命运也就注定要衰落了。

        (插播广告:“新的投资方向”是什么?谁吸走了支持英国信用的资金?且听下回分解,^_^。)

        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资本?)的生命力就在于扩张,当它停止扩张,它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俺觉得这句话非常经典。

        结合俺前面的讨论,俺的解读如下:资本,或者帝国主义的头号代表——英国佬,其扩张的动力、目的只有一个,即是获得更大的利益,获取更多的利润。

        只有这样,它才能为此前支持它的资金以丰厚回报,才能维持它的信用,才能筹集更多的资金,去追求更大的利润。

        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英式信用体系和其附着寄生的帝国主义的全部历史。

        一旦资金不能获得丰厚、安全的回报,则支撑信用的资金即退出信用体系,英式的扩张模式即宣告破产。

        没有了资金的支持,信用则无法展开。

        其后果即是:英国的战略行动即处处受限,无从再次打开局面。如此,则衰落(常常是急剧的衰落)开始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历史,竟然如此滑稽:英国战胜了所有对其霸权的挑战,却失去了霸权。

        【原创】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四)链接出处

        通宝推:大眼,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所以,中国现在的应对很简单

          导弹中段拦截:防止第三次鸦片战争为美国透支填空

          国内就业第一:什么人民币升值贬值都以完全就业为目标,贸易平衡和资产保值等都是次要问题。

          堵截一切将中国财富转移出国外的渠道和机制:如西方征反倾销税而中国补贴出口的是财富转移渠道之一,直接是中国政府财政支出变为西方政府财政收入。与第三国贸易用美元结算是财富转移渠道之二,凡是第三国贸易的,要电子会计尽量减少贸易不平衡的结算,增加以物易物贸易实质,这是今天中国金融创新的前沿阵地,突破美元敛财的网络。金融创新要支持中国制造和中国外贸,要创造贸易非美元化结算工具。

          坚决打击国外游资到中国金融市场套利。

        • 家园 引入可控的群众运动

          有一种观点,俺此前也热衷过。大意是:中国加大对非洲(也可包括中东、中亚,但是主要是非洲)产品输出和基础设施建设,非洲以矿产资源支付。

            

          俺认为,这个办法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还是陷入生产相对过剩的死循环。

            

          非洲的矿产价格低,中国制成品价格高,其结果就是非洲在贸易中获利少,中国获利多,非洲因此购买力有限,不能全部消化中国的产品。

            

          开始,非洲还可以以矿山支付,但是当中国在非洲圈地完毕,所有资源尽皆卖出后(这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和非洲前老大——法国直接对抗),非洲支付能力也就到了顶点,那么中国的产品哪里去销售?

            

          再去靠欧美日?他们消费萎缩了嘛。当然,如果非洲支付能力萎缩前,欧美日消费能力又复苏了,那另当别论。

            

          所以解决问题的道路,还是那一条,靠国内内需消费。

            

          可是启动内需要触及那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尤其是房地产商、(地方)zf的私务员和私仆。这些家伙才不乐意呢。

          利用各种方式,逼迫利益集团吐出口中的部分利益,转移给普通百姓。这样益于启动内需,是明智的选择,也是TG可能采取的措施。

            

          TG善于此道。

            

          故事(故,以前发生过的;事,事情):80年代,企业效率底下,怎么提高效率?试过多种办法,如承包、股份制等等。后来还是玩狠的,放开国门,大规模引入外企这群狼,除了zy可以保护的关键企业,其他企业死的死,散的散,只有跟外企竞争得胜的才能活下来。这一逼,什么效率都出来了。

            

          这次呢?俺注意到重庆的出租车事件,以及此前的瓮安,此后的深圳等等。不同于以往,没有开枪,没有镇压。从报道和处理不同以往的角度来看,zy有意放开一个口子,主动煽动、利用这些民间力量了(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要控制其程度和规模)。

            

          矛头指向谁呢?俺猜测就是利益集团。目的呢?逼迫他们吐出些东西。

          利益集团拿少了,就是百姓拿多了,百姓手里有了钱,内需才能上去,这个道理很明显。

            

          思路有点象文革:TG擅长斗争,而且不择手段,包括斗争自己内部的小集团。

          • 家园 不知道兄台说的利益集团和tg各有什么指向?

            在你的分析中,这是别于老百姓的重要两方,但是并没有具体指向。

            按照前面兄台的逻辑,天朝其他的所有势力都要依附于执政党才能获得利益。那么现在的利益集团同样也是依附于执政党才得到利益并成长起来的。这么看起来似乎tg可以予取予求,但是有另外一个巨大问题。

            就是利益集团和tg是不是一体?好像人的手心手背一样。如果如此,那么阁下后面的关于双方争斗的逻辑推理都失效。

            这种情况是不是真的?tg真的只是一个政治集团么?个人深表怀疑。从常理和人情上来看,现在的巨大利益集团只能是也必然是tg的一部分。这一届的温胡已经表现出来并没有政治魄力来切割,下一代的核心又是太子党和团派的组合,个人非常不看好他们能够将tg同利益集团做出切割,这种动作毫无疑问意味着巨大的政治斗争和动荡。需要的是政治家的远见和坚定的意志,这种气质是目前的tg培养不出来的。

        • 家园 英国的这个扩张模式其实不是特有的

          千余年前的罗马帝国也是这样崩溃的,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区的商业生产品不足以同周边行省进行贸易,不足的部分只能用金银弥补,而这些金银相当大一部分是通过对外战争获得。罗马帝国的崩溃不仅仅是财富链条的延伸因为扩张到达顶点停止,用于商业交换的金银减少,同时维持整个帝国经济基础的奴隶来源因战事胜利的减少而下降,导致帝国中心地区的经济发展减缓,进一步削弱了对周边行省的经济和政治控制力。

          • 家园 所以他们自己弄出个什么“大国兴衰周期律”来

            还是保罗.肯尼迪说的,一个帝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循环:扩张——拐点——衰落。

            保罗说,这个拐点的到来,是由于“帝国过度扩张”,俺理解为大国“过度”使用了力量导致。当它的行动超过了其负担能力的时候,帝国就衰落了。

            保罗显然没有把秘密全部告诉大家,什么是“过度”?什么时候“拐点”到来?他把这个答案藏起来了,怕大家知道,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