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餐馆主义和三鹿奶粉 (1) -- karman

共:💬64 🌺18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餐馆主义和三鹿奶粉 (1)

    “中餐馆主义”这个词我还是从信息技术论坛上学来的,也可以叫做“中餐馆精神”。 这个中餐馆主要是指在海外的华人开的中餐馆,而非现在国内富丽堂皇的、能放上千个桌子的饭店如上海的“小南国”之类的。

    主义也好,精神也罢, 海外中餐馆的形象就是夫妻老婆店,小本经营、价格便宜、偷税漏税、非法雇佣、超长时间营业。看好莱坞电影里要做什么非法交易就是要到唐人街去,摸进一家小店七转八拐别有洞天:不是鸦片馆吸毒就是地下赌场买手枪,或者是妓院满是高颧骨眯缝眼的妓女。 这一是说明洋人种族歧视、标签主义,二是也说明老一代海外华人的特征明显。

    老一代海外华人,按胡适大弟子唐德刚的说法,是被从广东贩运到北美当奴隶的。 那些奴隶贩子跑到广东一看,怪怪隆地咚,中国满地的都是两条腿的牲口, 明明白白的sub-human。 穷苦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吃草根炖老鼠,住滚地窿。而且最重要的是:极其地老实听话又能干活。 这上好的奴隶料子上哪里去找!?这可比非洲黑人强得多得多了。

    旧金山挖金子,加拿大修铁路,中国劳工的血汗象太平洋水一样不值钱到了可以忽视的地步了。 铁路修完,加拿大通过法律每年向每个华人征收五百加元人头税,(五百加元按现在的价格算大概可以买辆奔驰,这论坛上谁每年都有实力买辆奔驰的请举手。)并严防中国女子进入加拿大(估计是防止华人劳工晚上不好好休息消耗能量影响第二天干活)。美国是通过了排华法案。 据安大略TVO的一个记录片报道,当时洋人讨厌华人的理由有:破坏生活水准,破坏市场行情。中国人做啥啥贱,到哪哪脏。 当然,没有成功驯化中国人成为黑人那样的奴隶可能是最重要的理由,但不好摆在台面上讲了。

    • 家园 莫要消自己志气。 我们中国人的牌其实比犹太人好

      别只看犹太人今日辉煌。 他们前面苦苦挣扎奋斗了好几代呢。 中国人现在正在奋斗时期。 老一辈的见识,受的教育有限, 所以只能开低档餐馆谋生。 不过他们用开低档餐馆赚的钱, 送子女上一流的学校。 有的东西, 要几代的培养, 才看到效果。 接下来的50年, 华人当医生,律师,银行家,艺术家的会渐渐多起来。

      我父母就是没有专业知识的第一代华侨。 我们经历过很苦的日子。 我记得我妈妈总是说,“我们中国人和他们是不同的。” 意思不管我们现在的日子多窘困,我们会一定翻身的。当地人不喜欢中国人, 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人不给他们干活,总是要自己干,不像非洲人,会给他们打工。 100年前的华人劳工, 虽然老实听话能干活, 但他们心中有强烈向上的意愿, 所以白人没法真正奴役他们,只有害怕他们, 才要排华(也排日), 转从菲律宾引进劳工。 100年前华人移民的路被断了。 华人真正大批移民也就最近30年的事。 犹太人用来百多年才混出头。 华人百年后不见得会差过犹太人。

      日本人和中国人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仇恨, 但骨子里, 我们是很相似的。很多人感叹过日本和德国,被炸成废墟,但能一次次从废墟中崛起。 中国人也有这种让人害怕的本质, 历史已经证明。

      • 家园 中国人不给他们干活,总是要自己干

        flower. It is so true...

      • 家园 这样的帖子我要认真回复一下。

        我是借中餐馆这个海外华人特有的现象来说明一个问题, 至于这个问题看官是否能和我共鸣,那么是取决于看官自己的视角和立足点了。

        说到第二代华人,确实有不少脱离了中餐馆进入公司当了白领,但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和他们父母一代没有太大的进步。 我现在一家大型专业公司工作,在工作中受到不少赤裸裸的蔑视和歧视。 这些赤裸裸的蔑视和歧视基本不是来自于白人,而是来自于那些第二代的华人,包括那些父母以难民身分来到加拿大的越南华人。 比如上班第一天,我把一张J10战斗机的图片贴在我的电脑边上,就有一个小越南华人来唧唧歪歪,他跟我说F22,意思里就是要贬低J10。我当场毫不客气地跟他聊B52,说B52把越南人炸得屁滚尿流你们怎么对美国飞机这么自豪?我和周围几个第二代较量了半年多才把他们摆平。

        比如午餐桌子上当有第二代和大陆人同食时,我要谈钱穆或陆九渊;有白人在的时候我要谈克伦威尔和啤兹麦。 这些第二代就是掉在缝里的人,两边都搭不上, 可怜啊! 他们因为愚昧而傲慢,因自卑而无礼。他们只有讲大陆的黑暗面时才比谁都来劲。

        为什么这些第二代对大陆华人那么歧视?因为他们要从大陆人身上找回感觉。 他们从小受到压制,(一次酒后一个白人说他在中学的时候就是每天以欺负华人同学为乐,可想而知那些第二代的生长环境。)长大了在公司里还是向小虫一样的活得极低极低。他们从心底里惧怕白人,却要反过来欺负大陆人。在我的公司里那些敢于和白人据理力争的基本都是大陆出来的博士硕士。 看上半年多伦多的华人示威活动,在几十万大陆人到多伦多之前的一百多年里那些讲广东话的人从来想都不敢想的。

        上面这些话我本不想说,都是华人,我就忍了。 但我确确实实感到不敢恭维。我是从中餐馆现象出发看一个宏大的现实,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对了,想当年,也就是八年前多伦多大陆人少的时候,多伦多的有些中餐馆还不接待大陆顾客呢,看见大陆女顾客说:你是不是要点“北姑鸡片”?

        • 家园 不要贬低老华侨,没有他们的斗争,那里会有人头税的平反?

          华人在北美的境遇,和国家强大与否有关,也和整个北美的大环境有关.二战之前,美国和加拿大都有排华法案,那歧视的是所有华人.(不单单是广东人).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盟国,当上了常任理事国之后,排华法案就取消了.可见国家不强大,人家就是要歧视你.

          北美有色族裔景况的彻底改变,是在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之后,从此种族平等的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楼主说的白人从小欺负华人的说法,我很怀疑其真实性普遍性.因为加拿大的学校对这种事是非常重视的,稍有风吹草动就要调查.反正我就从来没有听我孩子说过有这种事.

          我倒是觉得:楼主有歧视华人第二代之嫌疑,是不是在单位工作心情不好,把气发泄到CBC身上了?

          楼主所说的与单位里面第二代的矛盾,颇有点无的放矢的味道.比如说"小越南华人来唧唧歪歪,他跟我说F22,意思里就是要贬低J10",这段,明显就显得神经过敏.人家小越南出生在加拿大,要爱国也是爱的加拿大,怎么可能有您那样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就算是一般的航空爱好者,聊聊F22,比一比性能,也是常事.就此跟人家抬扛,倒是显得修养不足."傲慢而无礼"。

          "他们只有讲大陆的黑暗面时才比谁都来劲"?据我的经验,真正的CBC们对中国的兴趣不大.啥黑暗面也好,光明面也好,没什么CBC跟我谈过.本地出生的他们对冰球更有兴趣.

          楼主所说的第二代"赤裸裸的蔑视和歧视".我根本就没遇到过(我工作过的地方都有CBC).当然CBC和我们大陆移民说不上有什么共同语言.歧视也谈不上,属于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形

          我倒是觉得白人的隐性种族歧视是根深蒂固的.

        • 家园 说说我自己

          我就是大陆出来的,不知道是我运气好,还是没那么敏感,出来工作多年,真的没有遇到什么歧视。

          我目前的项目经理,就是一个越南人,聪明,歪点子多,我和他从来只谈公事,从来没感到他对我有不善之处。

          工作多年,大概碰到四五个越南同事吧,大家相处的都很客气。

          读书时,有不少香港同学,他们确实有点优越感,无他,钱多一点而已,但也绝对说不上是歧视。

          不过开始工作后,反而没有遇到过一次香港同事,没办法判断他们是否还有那种优越感了,但香港的朋友还是有几个,我也不觉得他们表现出那种优越感。

          真正让我有点介怀的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同事,他见我在吃国产的饼干,大惊小怪地问我:你怎么还敢吃这个?我笑眯眯的对他说,我每个周末都去唐人店买东西吃,你看我是否还活地好好的?搞到他无话可说。

        • 家园 看看一段反映美国种族关系紧张的视频

          Excedrin Racial Tension

          其实,这种"隐性"的种族"另眼看待"是很普遍的,每个人都能遇到,也都可能对其它种族做出同样的事情.归根结底,人还是一个stereotyping的动物,不从种族肤色上去区分对待人,说说容易,做到很难,那些感不到自己生活中遇到这些情况的,一种可能是英语还没好到听出别人说话中的语气与用词,另外还有可能就是生活或工作中还没有触及别人的利益底线.

        • 家园 怎么本帖这么容易爆???呜呜呜…………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爆了,人人都有宝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大陆华人在海外面对的最主要岐视来源主要是越裔华人与香港人

          香港人因为可能有不少地域因素,比如即使国内南北方,甚至两广对江浙等都有类似的情景.但越裔华人比较复杂.越裔华人不但在美国要面对少数族裔普遍的压力,即使他们祖祖辈辈在越南东南亚也是寄人篱下,其家庭文化的传承虽然仍然有一星半点古老华夏的基因,但其人格方面已经完全变质为奴才心理,类似数代人被殖民的国家文化,如印度,香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非常弱. 比如多次听到过越裔华人说到在越南华人是如何被岐视的,非常类似印尼华人的情形. 因此,有不少的越裔华人如果你问他是华人还是越南人,不少都会表示自己认为自己是越南人.而越南人对大中华帝国自古有着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类似南韩的一些情形,在冷战时期的一些西方对红色中国的负面报道,在这些有着些许变态心理的香港人,越裔华人的心上有着不同的意义,同时存在也比较长久,以至于时到今天仍然会用几十年前的观点来看待大陆与大陆出来的人.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人这种现象就比较少,尤其是新加坡华人,中东,东欧这些传统上与中国友好的地方出来的人,在中国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新的发展报导的今天,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但都有比较现实的观点且与大陆华人打交道时的平常心态.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对第一,二代移民来说,世界上近代史及各国之间的政经关系甚至在个人交往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为,这些知识往往是许多人了解不同族裔背景的陌生人的最初途径.

          美国是个有意思的各色人种,文化,出生国家的大杂烩,如果你的工作生活中有不少与第一,二代移民打交道的需要,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把各个国家移民,人种与中国大陆移民的友好程度,可以列一个从低到高的顺序:

          国裔/族裔 (按初次接触友好程度从低到高顺序) 交往后可变化可能性指数(1到10)

          越南华人 9

          香港 4

          台湾本省人 3

          印度北方人 2

          印度南方人 8

          南韩 5

          波兰人 3

          越南族裔人 3

          美国黑人 9

          美国墨西哥裔 5

          美国印第安后裔 3

          西欧 2

          其他东欧 2

          其他美国拉丁裔 4

          美国白人 7

          其他阿拉伯裔 2

          日本人及后裔 5

          犹太人 5

          古巴裔 5

          巴基斯坦及其后裔 5

          伊朗裔 5

          台湾外省人 3

          这个列表只能做个大致的参考,许多情况下在有了进一步相互了解后,之间关系变化会很大,所以单列一个可变化指数,但这些是个体上的表现.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西欧白人对美国华人与在中国对中国人的态度有天壤之别,一边是明显的仰视(也可能是语言方面造成的),另一边是仍然有很严重的"远东白人"的态度(也可能是国内对这些人态度导致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