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数字简评 -- 不远攸高

共:💬128 🌺93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铁路的问题可以问问忘情

                          我感觉,货运量增加应该和运力紧张结合起来看,就知道铁路建设是不是耽搁了。

    • 家园 你实际上是承认了文革期间的工农业生产是搞的不错的。

      你实际上是承认了文革期间的工农业生产是搞的不错的。

      你的核心论点是用人均占有低来作为主要论据,那是因为人口大大增长,

      那反过来可以说明文革期间的工农业生产搞的不错。

      你还可以找个更好的指标就是人均寿命的增长,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数据,

      这样大家都没有话说了,你有兴趣继续往下研究吗?

      如果人口不增长,你又可以说既然工农业生产搞的不错,人口怎么没有增长?

      你还可以找到几个数据就是文盲率,入学率,当然你可以又说那是

      因为大量的知青到农村的缘故。

      就是一张嘴呗。

      联产承包是84年在全国开展的,所以你用80到85的数据是站不住脚的,

      84年后农业生产是下降的。

      无非是两个问题:

      一:文革期间工农业生产搞的怎么样,你也同意,相当不错。

      二:联产承包对农业生产是促进还是妨碍,从农业数据上讲是妨碍了生产。

      唐朝也很辉煌,你要回到唐朝吗?好不好是看跟谁比了。

      • 家园 【佩服】都没肉吃了,还发展得相当不错

        厉害厉害,一看就知道是素食主义者

        65~75十年的增长数和75~78两年的增长数相近,这正常吗?

        只能说,文革极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说,没有进行联产承包,仅仅是停止了文革,工农业生产就取得了那么大的进步,那么文革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是更清楚了呢?

        不知道你84年铺开联产承包是从哪里来的

        htm1982年中央第一个一号文件出台经过

        截至1980年10月,全国实行各种联产承包的基本核算单位已占总数的83.3%,其中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占50.85%,到1981年底,全国农村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 家园 文革的数字不比前后低

          这个你承认吧,那不结了。

          数字你说不出道道来,你就“都没肉吃了”,拿这种煽情的东西出来只能说明你对客观数字无可奈何。

          你不就算想用人均来说话吗,问题是人口也在大幅度增长啊。

          所以我建议你拿人均寿命来评价吗,这样不久平衡了。

          生活好不好人均寿命是最客观,这个你不否认吧。

          • 家园 你对毛主席发动的文革要求可够低

            文革的数字不比前后低

            就满足了

            我上面写的肉、油、糖人均量下降了你没看到有什么办法

            人口在大幅度增长,80年代人口也在大幅度增长,为什么人均没有下降?

            我们讨论的是10年间的情况,人均寿命出现变化10年也许不能反映出来,也许能,我找不到该数据,也许你可以提供?

            • 家园 干嘛要对文革要求特别高呢?

              干嘛要对文革要求特别高呢?我是不明白的。

              文革的绝对数字比文革前高,发展速度不比文革后低,这还不够吗?

              考虑到毛主席文革中对国家政治经济结构的巨大调整,只能说明主席是绝顶高手,

              这么翻天覆地的搞,经济发展的还相当不错,科学事业蒸蒸日上,不服不行。

              邓小平不过搞了10年就搞的共产党要下台,发展速度起起伏伏,科学的春天科学尽睡大觉去了。

              人比人气死人。

              偷个懒:

              “65-75人均肉类量增长13%,不明显,但考虑人口增长呢?65到75人口增长可是相当迅速,你最好同时贴上人口增长的数据。

              80-85的爆发性增长很好解释,只要你记得在此期间肉类几次涨价就会理解。第二个,是否有引进技术、化肥和饲料进口因素?

              第三,人口增长下降后,当然有更多余粮来转化为肉类。”

              为什么别的数字10年可以反映,偏偏人均寿命不能反应呢?

              你这么喜欢找数字说话的人突然要我拿出数字来只能说明人均寿命这个数字

              对你的论点大大的不利,所以在我拿出来之前就先否定了再说。

              • 家园 行,我来找数据,你真是当领导的料

                自己不用动手,嘴皮子动动就是了

                全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解放前 35

                1957 11个省、市的70个市、1个县和126个乡镇 57

                1973-75

                全国人口三年肿瘤死亡回顾调查 ...(总体) 63.6(男) 66.3(女)

                简单取平均吧,算65

                1981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67.9

                1990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68.6

                2002年是71.4,2007年提高到73

                还有这篇文章:

                黄荣清:中国人口死亡问题研究

                这篇文章做了一些解释,为什么没有每年的数据

                有关部门出于工作需要,在1957年、1963年、1975年、1978年搞过大范围的调查,得到的结果是:1957年0岁预、寿命为57岁,1963年为61.70岁,1975、1978年为68.2岁左右(国家统计局 1984年)。由于调查并未按概率抽样办法,似乎还是选择在城市、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较多,用它来代表全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会有一定误差。

                网上有人说,前30年提高了30岁,后30年才提高了6~7岁,天壤之别呀,相信你还不至于这样吧?

                没有一个连续的数字对比,恐怕很难说明问题,

        • 家园 也不是肉没得吃吧

          65-75人均肉类量增长13%,不明显,但考虑人口增长呢?65到75人口增长可是相当迅速,你最好同时贴上人口增长的数据。

          80-85的爆发性增长很好解释,只要你记得在此期间肉类几次涨价就会理解。第二个,是否有引进技术、化肥和饲料进口因素?

          第三,人口增长下降后,当然有更多余粮来转化为肉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