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制造业怎么就不行了呢? -- 小齐

共:💬36 🌺10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应该是短期现象

      举个例子,一个美国公司原来一个月要卖1000个产品,库存的目标是1.5个月的销售量,即1500。这样每个月这个公司的仓库里有1500个产品,再加上正在路上的1000个,和已下了订单中国生产商正在做的1000个(假设生产和物流的周期都是一个月),一共有3500个。

      如果这个公司没有料到经济会紧缩,他突然发现现在一个月只能卖500个产品,他的新目标就变成了750库存,和运输、生产中各500个,一共1750个。在下新的订单前公司必须先把手上的或消耗掉1750,那就意味着中国生产商将有三个半月不会见到新的订单,再往后的订单也只有以前的一半。

      对许多生产商来说规模效应对他们利润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他们的fixed cost不会因为产量的减少而改变。另外许多生产商的资金周转很紧,需要能不停的从客户那儿收款才能维持,停产两三个月从资金周转上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不全是坏事。首先倒闭的大都是管理(相对来说)不善的,那些有竞争力的公司更有可能在经济衰退中生存下来。适当的consolidation对中国是有好处的,我见到不少中国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杀价过度的例子。另外经济一旦复苏,产量又会变成新的颈瓶。

    • 家园 对了,假如

      del

    • 家园 很多是所谓的三资企业

      del

    • 家园 还有一个有趣的视角

      旅游途中遇到一个英国犹太人珠宝批发商,他说近来在英国进货比到中国还要便宜,仔细一问,才知道是从英国其他商人手中清仓中国珠宝,而不是产自英国的珠宝。这是近期欧美经济不景气时一些商家“兜不转”的特殊现象,不会长久的。但这也影响了短期内中国的出口。

      • 家园 这种现象在我这里很常见

        南非市场上经常有一些廉价得让你无法相信的商品,来源往往就是清仓。有的是本地的商人为了资金清仓,有的是到其他国家清仓得到的商品。特别是由于季节相反,能赶上北半球的换季甩货。这些商品质量都没有问题,价格却是正常商品的几分之一,量也足够影响到市场的正常秩序了。

        这种商品,对非洲的成衣业的冲击最大,因为是不可能竞争得过的。

        • 家园 “这种商品,对非洲的成衣业的冲击最大”

          有道理,最近我发现上海的成衣店里,来自非洲的产品明显减少了,本来突尼斯的产品挺常见的。

        • 家园 老铁清仓,村长赚到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靠价格竞争出欧美市场的厂倒得比较多

      感觉就是淘汰一批低利润低工资的厂,行业洗牌,以前也存在,只不过这次是政府加剧了这个速度,有些厂出口反而好了,有些出非洲中东东南亚的小厂过得也不错

    • 家园 不怕外部竞争,但有内部竞争

      印度越南还不行。但内部出口企业,其实在搞重复建设。外贸环境好的时候,互相都有饭吃。

      你说的这几条不利因素加一起,就显出不同企业的底子了。不行的厂子就倒掉,被吞并。外部因素是有的,不是被外人挤垮的,是内部整合。剩下的厂子活过来做大。

      和以前的几百个电视机厂一样。有都红火的时候。忽然不利因素来了,就行业大洗牌了。

      不是中国制造不行了,是中国制造被中央政策以及国际经济逼得自己火拼了。

    • 家园 瞎说两句

      我觉得小企业倒闭可能和民工流动有关系。

      早些年安徽河南的民工都是去广东的,后来去广东的渐渐减少,开始去浙江发展,再后来是上海江苏,再后来就是去山东。渐渐的不少人就不出来在自己老家发展了。民工少了,人力资本稀缺,成本又上升自然就开不下去了。我想四川地震应该也会对四川的民工外出有影响吧。劳动力没了,怎么搞劳动密集呢?

      我所知道的不多的几个浙江至今还不错的企业,工人基本都是本地人,就没有遇到什么成本上升干不下去的情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