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袁崇焕的八旗后裔(修订稿) -- 任爱杰

共:💬61 🌺8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没错
            家园 岳钟琪是岳飞后裔是别人要他造反硬扣的,范文程还是范仲淹的后代呢

            岳钟琪是岳飞后裔的说法主要出现在吕留良案中。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后代不知道族谱是否有据可查?

            • 家园 也不是完全硬扣的

              还是靠点谱的,据说是岳霖那一支的,吕也是有文化的人,要是不靠谱,也不会硬扣不是。

              反正就是和老祖宗就算有关系,也很远了。从这个角度和袁这个相似的。所以不管好事坏事,都和老祖宗关系不大。

              • 家园 吕当时已经死了,这事是自学成才的曾静一厢情愿搞的。

                曾静虽然以吕氏弟子,传播吕氏学说自命。但他根本没见过吕留良,只见过吕的儿子——哪个我不记得了——从吕的儿子那里得到吕的书籍,自学以后,就搞出了后来许多事情。最后,因为他的鲁莽行为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他却靦颜偷生。好像后来还是被雍正的儿子乾隆给宰了,也是个投机分子。

                • 家园 曾静倒未必是偷生

                  而是胤禛不让他死罢了,这么个活靶子怎么能说自杀就自杀。被挂名教罪人的匾额的钱名世才是真正的偷生。

                  • 家园 水太凉,饿又难受,想死也不易,就活着呗,确实未必是偷生。

                    不过没有舍生取义的思想觉悟的人玩儿不了革命这种高难度的游戏。

                    前明大学士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俘后也曾绝食,但是没熬过去,一碗参汤下肚,就活过来,不死了,还成了满清入主中原的功臣。

                    明末大儒大名士钱谦益在国家灭亡的时候也想自杀殉国,出去转了一圈回来说水太凉了,于是不但不死了,还向新朝庭求官去了。

                    大儒尚且如此,谁又有资格要求一个野狐禅的小儒杀身成仁?只是那些被他的愚行连累无辜而死的人们实在是太冤枉了。

              • 家园 还是有点关系的

                只是对袁来说,明史的说法,

                “袁无子,家无余财”的煽情说法不成立,不客观。

                要不要换一个客观的说法试验一下?

                “袁有一子,后入八旗,有军功”,这个煽情怎么样?

                评价历史人物最好没偏见,袁的历史地位和其子

                关系的确不大,但是明史评价袁在这点上煽情而且

                不客观。

                • 家园 为何袁“有子”的记载就“客观”,“无子”的记载就“不客观”呢?

                  你这是不是一种偏见呢

                • 家园 这个关系很可疑

                  袁无子的说法,程本直,余大成的奏章里都提到过。

                  而这个八旗的后代,除了富名阿,没有人提到过,谁可以信,谁不可信?

                • 家园 请注意一下主贴中的《明史》成书年代

                  《明史》完本的时候,不论哪一支的袁崇焕后代都没找到。所以指责《明史》不客观是不对的。

                  另外,《窃明》作者说《明史》是清朝编写的就不予采信。这就是预设立场了。《明史》的真正作者是万斯同及其他明末遗老遗少(例如黄宗羲的后代)。在很多问题上,《明史》一面口称“我大清”,一面也毫不讳言“我大清”的失败。

                  从袁崇焕的本传来说,看不出任何给袁崇焕涂脂抹粉的地方。事实上,《明史》对袁崇焕的评价并不高,只不过说“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而列举袁的功绩无非“崇焕偕应坤、用、率教巡历锦州、大、小凌河,议大兴屯田,渐复第所弃旧土。”和“宁、锦大捷”。同时也指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

                  袁崇焕最后被崇祯所杀,正如前人指出的,并不是崇祯中了满清的反间计,而是崇祯对袁崇焕有了猜忌。袁崇焕杀毛文龙做得太过分。皇帝当时不敢发作,只因袁崇焕拥兵十多万,也是唯一能够在辽东独当一面之人。但后来皇太极搞战略迂回,崇祯自然迁怒袁的头上。于是新帐老帐一起算。

                  不管袁崇焕是否跋扈。他守卫辽东的事迹是不容否定的。而《窃明》的作者把一个为国尽忠的烈士硬要说成是叛徒、奸佞,真不知是何居心!

                  • 家园 明史对袁崇焕评价比较客观

                    明史的编纂水平也确实比较高。对明代各色人物的评价,比后世许多所谓的专家知识分子靠谱多了。

                  • 家园 明史编撰在乾隆年间了

                    袁的儿子入旗有军功,这不应该是秘密。

                    如果明史编撰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袁有这么个儿子,

                    反倒后来都知道了,这不奇怪吗? 是有什么重要史料

                    在后世发掘出来了?

                    • 家园 朱皇帝的后人还是蒙古旗人呢

                      明英宗给俘虏后在蒙古留下了后代,到了清朝就是蒙古的旗人。这事《明史》也不载。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只不过史官可能觉得无法确证而不采信罢了。当时要确定某人的后代只有靠族谱。寿山那一支既然是“遗腹子”自然也不会有族谱。

                      • 家园 你可以选择

                        史官不采信的说法,认为他们主观上是公正的。

                        但是明史的不公正被你自己的帖子证实了,这是

                        明史客观上不公正,和他们的态度无关。

                        所以你现在读明史的时候,那一段应该按照历史

                        改写成“袁有一子,入八旗,有军功”,对吗?

                        • 家园 《明史》不是后人写的

                          史官采信什么,不采信什么。后人是无法控制的。

                          朱皇帝的一支后代是蒙古旗人,当时知道的人不少。但是很显然这一支是拿不出族谱来证明的。估计明朝皇室的玉牒里也没有。那么作为严谨的史官当然宁缺勿滥。

                          同样,袁崇焕如果真有旗人后裔,多半也是拿不出族谱来的。何况,谁没事碰到一个人就说自己的祖宗是谁呢?所以这一支在当时即使不为人知也不稀奇。《明史》不载,只能证明《明史》的治学严谨,而不能证明其不客观不公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