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战场上的蒲公英(三十九) -- 王外马甲

共:💬191 🌺127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花
    • 家园 最后总攻的时候,黄维还剩多少兵力?

      四个军里面,14军一共只有4个团,85军除了军医院全部叛逃,吴绍周成了光杆司令。粟裕和杜聿明在回忆录中都写过,陈官庄那边由于孙元良兵团事先被歼灭,解放军的政治瓦解和军事打击等原因,最后发起总攻的时候国军只剩十多万人了。看来黄维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 家园 回头仔细写写蔡中校在俘虏营里对这场战争的思索

      这个可以作为您这篇大作画龙点睛的收尾吧!那样才显得这场战争有意义。。。。先谢过了!

      • 家园 斗胆说句不中听的话,马甲的最近几章,

        感觉太多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蔡中校心中所想的战争之无意义。有时也觉得奇怪,蔡中校眼见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军中派系横生,怎生就安稳地做他的中校,还有眼见民生之艰难(马甲前文说到物价之飞涨),居然就觉得只是国民党军事问题?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本人也是原政府的即得利益阶层吧。不才浅见,除非马甲要借蔡中校之想写出自己想写的,不然他自己的种种心理活动,似乎对塑造蔡中校或推动情节发展没有什么作用。

        • 家园 是这样的

          “蒲公英”的文字当然是马甲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但这个意思其实也是和蔡智诚有关的。

          蔡智诚是个出身于封建家庭的“既得利益者”,他有一定的知识和修养,有热血爱国的一面,但他绝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觉悟者。在思想上,他既不同于他的两个哥哥,也不同于他的妹妹蔡智兰,更不同于刘春雷或者王三官。

          蔡智诚这样的人其实并不会真正理解民间的疾苦,他对“民生之艰难”只有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没有设身处地的同情,所以,对社会的失望固然会促使他产生“改良”的愿望,但却不会使他产生“革命”的决心。事实上,他投身行伍的目的只是“改良军队”而不是“推翻政府”,而当他最后和起义者站在一起的时候,他的信念也只是“厌战”而不是“反蒋”。

          在我的理解中,蔡智诚的政治欲望不强,但传统的道德观念却十分顽固,这是小知识分子的特点。这个特点使得他既无法溶入上层统治者、也无法溶入下层劳动人民,而且从本质上讲,他也没有真正地溶入军队。所以他一方面是个“有思想”的军官、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没有觉悟的起义者,这正是他的尴尬之处。

          “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军中派系横生”,以蔡智诚的背景而言,这些情况其实早在他从军之前就应该知道了,他并不会觉得特别意外。真正能够触动他的反而是战场的残酷和牺牲的无意义(对他的价值观而言),而这种触动最终使他选择的是“放弃”而不是“反抗”——他这种人在革命者的阵营中当然十分少见,但以马甲所知,在反革命的阵营中却是很多,所以我认为可以写一写。

          至于为什么要渲染那些战争的残酷。这一方面因为是事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情节铺垫的需要。当然,这也是为了满足部分“噬血者”的胃口,可以让我的点击率可以高一些,呵呵。

          最后,谢谢深大兄的提醒,我会在出书时做一些调整和补充。

          • 家园 评论的精彩
          • 家园 呵呵,好一个精明的员外。

            在今天写这样的纪实小说,您算是抓住脉搏了。

            只有从这个角度去写,才不易落入先行者的套路,也会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渲染那些战争的残酷”有点语义不详。

            战争,不是游戏,也不是温文尔雅的娓娓而谈,怎么可能不残酷?

            俺觉得,和平时期写点战场真实有些必要。

            没有战争的全景,只是数数武器库,算算会计帐,怎么理解“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意义呢?

            俺认为,小布什和他的新保守派的哥儿弟儿们,就是富家子弟温柔富贵乡里过昏头了,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和致命伤害,只瞧见人家脚底下有财富,才会悍然发动战争,侵略伊拉克。

          • 家园 马甲兄这段话写得太精辟了,必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