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战场上的蒲公英(三十九) -- 王外马甲

共:💬191 🌺128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这样的

“蒲公英”的文字当然是马甲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但这个意思其实也是和蔡智诚有关的。

蔡智诚是个出身于封建家庭的“既得利益者”,他有一定的知识和修养,有热血爱国的一面,但他绝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觉悟者。在思想上,他既不同于他的两个哥哥,也不同于他的妹妹蔡智兰,更不同于刘春雷或者王三官。

蔡智诚这样的人其实并不会真正理解民间的疾苦,他对“民生之艰难”只有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没有设身处地的同情,所以,对社会的失望固然会促使他产生“改良”的愿望,但却不会使他产生“革命”的决心。事实上,他投身行伍的目的只是“改良军队”而不是“推翻政府”,而当他最后和起义者站在一起的时候,他的信念也只是“厌战”而不是“反蒋”。

在我的理解中,蔡智诚的政治欲望不强,但传统的道德观念却十分顽固,这是小知识分子的特点。这个特点使得他既无法溶入上层统治者、也无法溶入下层劳动人民,而且从本质上讲,他也没有真正地溶入军队。所以他一方面是个“有思想”的军官、另一方面却又是个没有觉悟的起义者,这正是他的尴尬之处。

“国民党的贪污腐败,军中派系横生”,以蔡智诚的背景而言,这些情况其实早在他从军之前就应该知道了,他并不会觉得特别意外。真正能够触动他的反而是战场的残酷和牺牲的无意义(对他的价值观而言),而这种触动最终使他选择的是“放弃”而不是“反抗”——他这种人在革命者的阵营中当然十分少见,但以马甲所知,在反革命的阵营中却是很多,所以我认为可以写一写。

至于为什么要渲染那些战争的残酷。这一方面因为是事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情节铺垫的需要。当然,这也是为了满足部分“噬血者”的胃口,可以让我的点击率可以高一些,呵呵。

最后,谢谢深大兄的提醒,我会在出书时做一些调整和补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