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运十,和程总及其支持者商榷 -- 忘情

共:💬101 🌺8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问个问题,设计飞机需要什么来设计

      我的意思是说:

      当时我们是怎么来设计,而美国波音麦道法国达索当时是什么程度?

      今天我们拿什么设计,美国波音法国达索是什么现状?

      那我们接触西方的窗口是什么时候?

    • 家园 楼下燕青说得很对

      高精尖项目是买不来的,运十被楼主说得就算有一千个,一万个不好,可是通过运十的研发和以后的持续改进,甚至是下一代运x,可以保持一支科研队伍,可以培养和锻炼大批科技人才,走完一个项目研发全过程的科研人员的水平会得到较大提升。所有这些人才,从研究人员到工人,才是真正的财富。没有这样一个平台,咱们就是两手空空,真正成了纸上谈兵。如果运十能够保留下来,就算再烂再烂,中国今天也还算有个可用的大飞机平台,民用不行,部队也还可以用用,对伊尔76的需求也不会这些强烈了。现在俄国人放了我们鸽子,我们又能怎么办呢?有了运十,至少腰杆会硬很多。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水平现在还比较差,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前的发动机项目老是中途下马,如涡扇6等,这样对科研团队是很大的伤害(对人精神上的打击也很厉害),所幸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从昆仑开始,就已经要求走完研发全过程了,现在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

      如果支持程总的意见就是

      头脑发热的热血爱国人士
      , 我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 家园 我对国内企业的技术积累能力非常怀疑

        很多国内企业,都是所谓的“年轻人挑大梁”,基本上技术骨干都是30岁左右。再老一点的,要不然升到领导岗位了,要不然就被排挤出局了。看上去很好看,队伍年轻,有活力。当然,干劲也很足,但是经验不足。过上10年,等他们经验成熟了,新的一轮人事斗争又开始了。其结果是,继续是“年轻人挑大梁”。所谓的技术积累,有的时候也就是一句空话。

      • 家园 两个字:钱呢?

        国家有钱自然好办,问题是没钱,

        • 家园 买波音飞机也是要花钱的

          同样有这么多钱,看怎么花了。

          • 家园 我们这个行业

            90年代的时候,石油便宜,国家基本上不关心替代油品的研究项目。没项目科研人员吃什么呢?干别的去了不少,出国了不少。

            00年代初,国家终于开始重视了,一共投了几个亿。可惜这点钱不够。再投入,国家的确有困难,找企业,企业基本上都不愿意投。这玩意技术风险太大,打水漂的可能性很高。

            终于有出了国的人说了,俺这里有偷来的技术,于是有企业投了,又花了几个亿。果然比自己闷头搞的好,不过还是不大可靠。

            然后就买技术吧。真有人愿意卖,保证能干活,一开价,技术转让费十亿美元一个厂子。要建两个厂子,二十亿。还不是最新技术。并且,刚谈判的时候,整个国家找来找去,连个真正了解技术发展能够客观评价技术趋势的人都没有。

          • 家园 抱歉,不是同样那么多钱,会多很多,生产几十架和生产上百架以上

            不是一回事。各种工装设计试飞一类成本都要摊进去,所以我认为其实全世界只容得下一家大飞机制造企业。当然还要竞争和保险,免得出DC-10,有两家也凑合了,但就需要政府补贴了。

            • 家园 那么80年代以来,买波音空客花了多少钱呢

              按照我的理解,您是认为买飞机花的钱会比自己造飞机花的钱少,我的理解正确吗?

              • 家园 我觉得有些问题不好这么推断

                国家的确花了很多钱买飞机,但是买来的飞机是用来成立航空公司赚钱的,是会在短时间里产生效益的。这一点运十比不了。

                如果您是一个饭店老板想开个新的饭店,开店之前您也一定会出钱买点桌子椅子,作为固定资产。如果我告诉您,您应该在开饭店之前,先建一个家具厂,解决您的桌椅板凳问题,恐怕您一定不会同意。

                运十的确是飞起来了,但是它还须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别的不说就是涡扇八(运十发动机)的国产化问题就能把这个项目拖死。

                涡扇八具体进展,外人不得而知,但是从涡扇九的进展就可知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多么薄弱了。

                中国在70年代从英国引进了斯贝MK202发动机,它本身是英国60年代的产品,中国自己的代号是涡扇九,为了引进这种发动机,中国不但购买了图纸,还购买了很多加工设备。前前后后花了至少7-8亿英镑,据说这里面还不包括人员的赴英培训费用。这可是70年代的钱。

                就是这么一款引进的发动机,中国在2005年之前都无法全部复制。为了飞豹中国仍然要向英国高价购买配件。

                • 家园 我还记得在引进苏27的时候

                  大概是20亿美元,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建国以来对航空工业的总投入了。

                  不去做,永远没可能做出来,去做,有可能失败,也有可能成功。

                  • 家园 很多事情都需要量力而行

                    搞经济最好的就是四平八稳,最怕的就是大跃进那种急于求成的方式。

                    80年代初的中国,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括,“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那个时候国家急需用钱,国际大环境也是冷战代替了热战,停掉很多军工项目还有运十,我觉着很正常。

                    --------------

                    另外您说引进Su27花了20亿美元就超过全国对航空工业的总投入了,我觉得这话肯定有误。

                    别的不说中国引进MK202花了7亿英镑,咱们往少里说5亿英镑,可这5亿英镑是70年代中期的价格,放到90年代初肯定超过20亿美元。

                    • 家园 我看到的资料是斯贝发动机的引进花费约为10多亿人民币

                      我说的那个引进苏27花了20亿美元是从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的,呵呵,是期刊,绝不是火车站候车室买的那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