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之魂杨靖宇 -- 萨苏

共:💬47 🌺1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之魂杨靖宇

    在日本的一个图书馆里,读到日军在追击杨靖宇将军的最后战斗中,因追击时间过长,冻毙二十余人,合书长叹,深有感慨。

    向杨靖宇将军致敬,所谓中国之魂,杨将军比文人要更担得这个荣誉。

    从军事角度,杨将军的失利真的无可指摘,在他最后的牺牲之前,抗联先后遭到了五个致命的打击。

    第一,日军采用集团部落和在原始森林中开汽车道的办法断绝联军补给,缩小游击队可以活动的地域。这是知道今日对付山林游击队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第二,伪军素质的改变,原来同情联军的廖弼臣等张学良旧部被日军新训练的兴安军,江上军,满洲海岸警备队等代替,尤其是伪满江上军,彻底切断了联军渴望的苏联外援路线。

    第三,国民党系统王凤阁等友军先后覆灭,抗日联军孤掌难鸣。应该说在东北的抗日部队各有特色,复合的作战体系对日军的清剿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杨靖宇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虽然国民党系统的军队对他并不友好,但是在作战中杨部总是尽力对他们进行救援,可惜力量太弱,不能成功。随着友军的覆灭,抗日力量的单一化使日军的清剿变得较为容易。

    第四,大将程斌的叛变。日军对抗日联军从纯粹的剿灭转为软硬兼施,而且满洲经济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软化了部分抗日军民的立场。抗联叛徒不断。但是程斌的叛变对杨将军所部是致命的。因为程本人曾经是坚定的抗联领导人,他在投降前夕还曾经枪击日军派来的内奸,但是对于形势的判断终于使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程斌原来是杨将军的得意门生,有“小杨靖宇”的称号,他的投诚,不但严重动摇军心,而且使抗联许多游击战术为日军所掌握,抗联部队顿呈被动。

    第五,日军的最后一击十分准确。实际上,最后一战之前的杨将军所部并未山穷水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正是作大举向日军反扑的准备,但是日军的攻击切断了杨将军和他的主力部队,包括第一师,警卫旅的联系,这是致命的打击。从后来杨将军的行军路线来看,所谓他掩护大部队突围的证据并不充分,正是日军在反复搜捕和伏击杨将军的直属部队,迫使其向主力相反方向退却。因为日军已经判明杨将军的所在,并且战术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消灭抗日联军的灵魂 -- 杨靖宇! 这是比消灭更多的抗联战士还要急切的目标。

    从杨靖宇将军的暴露可以看到,到最后时刻他也并为绝望,还在试图突围,恢复和主力部队的联系,他所需要的只是简单的给养而已,如果不是日军的封锁已经达到极致(入山的村民连一双鞋也不敢提供,因为回到村中要检查)杨将军也许还能上演一次虎入深山。

    就像李陵最后的长叹 -- 假如再给我十万支箭。。。

    李陵,力尽被俘,杀敌辈之,无可指摘。

    杨将军,力尽不屈,杀身成仁,实李陵辈望尘莫及者。所谓民族英雄,正为此设!

    [完]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 家园 列队,送花
    • 家园 中国军魂

      一直很崇拜杨靖宇将军

    • 家园 同感

      向杨靖宇将军致敬,所谓中国之魂,杨将军比文人要更担得这个荣誉。

    • 家园 日本修汽车道有个方法,土路,却很结实。

      修路,把柳树根埋在路下面。第二年,路两边树长了出来,路下面树根盘根错节,路就很结实了。

      后来用挖掘机都掘不动。

    • 家园 献花不成,我鞠躬!
    • 家园 不是说chengbing的叛变把抗联的密营告诉日本人了吗?

      密营(储备军火粮草)被日本人搞掉

    • 家园 关于李陵

      杨靖宇自必不说,关于这句“李陵,力尽被俘,杀敌辈之,无可指摘。”,小小反对一下。

      首先俺对萨大的敬仰不必言表,否则有肉麻之嫌。

      俺也看了坛子上关于李陵的讨论,达人太多,小子不敢多言。特特躲在萨大的帖子里发一下一己之见。

      俺有个简单的逻辑:应该以当时的道德评判当时的人,不能以别的时代的道德评判。

      若是套用非当时的道德标准,则:

      在今人眼中,古人有一个算一个,统统是种族主义畜牲。特别是那些“大儒”、“大将”、“明君”等

      在古人眼中,99%多的今人都是奸夫淫妇。--这个不太现实,古人们都死了。那么,假如未来猪羊或者机器人有了人的地位。后人指摘我们今人都是惨无人道的“食猪者”或者血淋淋的“CPU玩弄者”,想必我们也是很委屈的。

      用这套“当时道德评判当时人”的理论推论:

      1、假设古人有“为将不能降(特别是异族——又一个种族主义的例子),应该杀身成仁”的道德。俺说假设,是因为古人都已经死了。从俺看的文字听的故事来看,好像、大概汉代人是有这个道德。

      2、李陵为将。

      3、李陵降了,并作了异族的官。

      有这三条,其他的枝枝蔓蔓不必管它。结论:李陵应该知道为将不能降,应该杀身成仁,可他没有,乃是负面形象无疑。

      俺又一次在萨大的帖子里唱了反调,实在是爱之深责之切,万望包涵。

      • 家园 岂敢岂敢,讨论而已

        我想您说的古今区别的确是存在的,不过汉武时代落入匈奴手又回来的将军也有,不说张骞可算,赵破奴也如是,可见当时对于被俘倒也不是太当回事的,李陵初被俘,汉武也不曾如何,只是后来得到假情报(怀疑公孙敖在其中的角色),才怒而杀其全家。若李陵在当时的观念中真不可降,武帝应该在得到他降匈奴的消息时就灭其族,但是武帝没有这样做,说明“不可降”也不是绝对的。汉武和李陵之间,严格说来,我认为不是一个律法问题,而是一个误解问题 -- 无论是敌人送来假情报,还是有人故意从中作鬼,总之汉武杀李陵全家时候,李陵并没有作引发这一事件的事情。这里面,我觉得汉武责任更大。不知我这样理解是否可以,只是个人的看法,您也知道,一个人的个人看法,往往受制于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范围,所以我的看法,也自然不见得正确,只是提供给您参考。

        • 家园 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那时的道德风气只能揣测了。

          俺的揣测如下

          忠孝节气的道德大旗早已屹立千年

          张骞是使节,是文官不是武将。归汉的将领也没有一个得到“全节”的评价。

          太史公为李陵的说辞也包含了对他不死的辩解。似乎潜在前提也是在说,不敌就该死节。

          另一厢,汉武的行事手段就按当时的标准也是太过。他在这件事上当然是有责任。不过,没有立即族灭李陵似乎不能说明汉代有“容许被俘”的道德标准。一则可能顾及族灭李广家族的影响;二则现实利益角度,把李氏家族留在手中也是要挟已经在匈奴的李陵的一个手段,马上族灭反而可能逼李陵降了匈奴。所以这个论据俺觉得不硬。

          正如您说的,对于比较缥缈的古时代风气的判定,还不像具体历史史实那样有据可依,只能是个人的看法。您摆摆您的看法,俺说说俺的感觉,也算是讨论了。

        • 家园 张骞,赵破奴没有投降吧,好像只是被抓住而已,李陵投降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