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边干边想:从制造业谈开去 -- 凌霄

共:💬165 🌺3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咱村前该造一座桥啦” 是村长的决定 (politician)

          工程师的使命是怎么样把桥造好

        • 家园 恭迎晨大大驾光临

          晨大原来也是工程师阿,大心!

          晨大的意思,我琢磨着其实咱们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工程师的使命则是从给定问题发现可靠的解

          发现解的过程就是运用规律的过程,当然这个规律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未知的,未知的话,大概就是您讲的所谓“工程启迪科学”。而让这个解更可靠的过程,就是消除干扰,使之稳定的意思,一得之愚,您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其实楼上克隆兄的讲法也是一样,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

          总之一句话,人们对工程师的传统理解已经过时了,其实工程师职能的深入在西方很早就开始了,可能是从上世纪初开始,而中国即便到改革开放后对工程师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层次上。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直接导致了目前社会一方面极度缺乏工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每年还有大量的工程师转行。所以,观念一定要变

          • 家园 都是干工程的,还客气什么呢?

            其实工程师最厉害的武器不是牛顿定律或者微积分,而是……各种经验公式和保险系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最大的差别在于,科学家尽力把不可控制的因子分离出去,直到理想情况出现,然后分析、推理。工程师把所有可能的因子统统考虑进去,然后怕遗漏什么,再加保险系数,确保万无一失。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米开朗琪罗在造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的时候,没有科学的计算,只有根据前人的经验,再增加厚度,最后鼓座的地方达到一米厚。即使现在科学发达了,工程设计中依然大量使用经验公式,并按设计规范加一定的保险系数。不说别的,做番茄酱的设备要计算管道和泵机,就没有可靠的理论计算。在软件设计的时候,如果一次执行不能确保触发,检查一遍,没有触发就再来一次。理论上不找出触发失败的原因就可能永远循环下去,实际上触发失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反复触发失败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或许这才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根本差异:工程师追求极小概率的失败,而科学家追求确定性的正确。

            • 家园 晨大讲得透彻,花上

              科学家和工程师最大的差别在于,科学家尽力把不可控制的因子分离出去,直到理想情况出现,然后分析、推理。工程师把所有可能的因子统统考虑进去,然后怕遗漏什么,再加保险系数,确保万无一失。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 家园 我的理解

          科学家和工程师分别负责的任务就建模和优化。

          科学家建立模型可以approximate观察到的现象。

          工程师就是为了某个目标做优化,有模型可以加速优化,没有模型也可以试错。

          • 家园 这个角度很有趣

            不过科学家和工程师观察的不一定是同一个过程哦……很多工程师关心的问题不入科学家的法眼(如高纯度精馏时的物性),很多科学家振奋的事情工程师不屑一顾(如弦理论)……

        • 家园 这一段要送花

          科学家的使命是从已知世界解释未知世界,工程师的使命则是从给定问题发现可靠的解,不管这个解是不是有已知的科学理论支持。在没有现成理论指导的时候,解就是靠摸索和试验,经验就是这么积累出来的。http://www.talkcc.org/article/1705053

          科学和工程是互动关系,科学有引导工程的时候,工程也有启迪科学的时候

      • 家园 好思路,送花。
      • 家园 花迎伟大的工程师!

        兄台如此口才,潜水实在太可惜了,出来发言是革命群众之幸呀。

        小可是05年下河的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啊!

        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老兄的几段引文(孔子论正名、毛泽东论球籍)在我的《经济学读书心得》里也出现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什么什么所见略同?

        • 家园 向胡大学习

          激动啊,能和胡大那什么什么所见略同,看来愚者千虑,果然必有一得,古之人诚不余欺也!

      • 家园 好看,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