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地主豪强之崛起兼论秦皇汉祖之胜利 -- mynoodles

共:💬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地主豪强之崛起兼论秦皇汉祖之胜利

    地主豪强之崛起兼论秦皇汉祖之胜利

    财富在地球上是怎样制造和转移的呢?古社会的财富可以分成农、工、商三类别,农业、工业、商业。夏商西周太早,史料语焉不详,单说春秋时代,这三类财富多是国营的。比如工业,国家凑集了一帮人(他们可以叫做百工),从事制造业,生产出农具、车辆、青铜器皿等等,他们创造了价值,体现在数字上就是产品销售的利润。这些利润被国家从工场中提走了,只给工人(百工)留下生活和发展必须的钱财。农业也是如此,一帮人种地,播下去100斤种子,收获几百斤的粮食,这增加的价值,就是利润,被国家直接收走了,剩下农人生存繁衍的必须生活品。商业也是如此,国家有“市”,在市场上因为销售而产生的销售利润,被国家全部吸走。

    春秋时代,上述这些工业、农业、商业都是国营的,是所谓“公有制”的。当时,国家、公有的概念,就等同于国君家族的概念。我这里所谓的国营,就是国君家族经营,比如郑庄公。所以,它其实是更大视角上的私有制(当然,你也可以叫他公有制,即郑庄“公”所有)。为了方便论述,我们把春秋时代的这种国君经济的形式,还是叫做“公有制”。其实历史上,舍此以外,从来没有更为绝对的公有制。

    除了郑庄公这样的家族,还有卿大夫家族,也是当时“公有制”的一部分。郑庄公把诸侯国的土地除了自留一部分以外,余下的分封给各家卿大夫,使得他们也成为大的封地所有者。这些卿大夫家族也就开始舒服了,他们在土地上组织人们生产,把农业地利润,以交租子的形式收取上来,居位自己家族所有,只给农人留下必须品。他们同样组织人们从事制造业,利润业全部提留,只给工人留下必须品。于是,卿大夫家族们,和国君一族一样,都被利润胀得肥肥的。

    不要奇怪,我们发现,春秋的“公有制”,它有点类似我们现代的国营单位。现代国营单位的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获得的利润,利润全部上交国家。国家只留给工人一些钱,作为工资福利,支付购买其生活必需品。这跟春秋时代的“百工”差不多。现代农村也是一样:包产到户也好,从前的公社也好,都是组织人们或零散或集体地从事劳动,是公有制,农民仿佛国营单位的工人,把他所创造的利润以交公粮地形式上交国家,只留给农民足以支付必需品的一部分财富。商业也是如此,国家开办商场,商场经营所收获的商业利润,全部被国家吸走,留给商场员工有限的工资福利必须品。这种生产模式,就是公有制,它和春秋战国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现在是交给“国家”,当时是交给它所隶属于的国君或者卿大夫家族。

    到了战国之际,情况发生了变化,就是说,国君、卿大夫家族,这些等同于“国家”的概念,不再是社会的唯一力量了。在他们这种工业、农业“国营”的大蛋糕上,开始出现“私营”的经济。首先,工业领域出现私人经营的制造业,比如司马相如的丈母娘家就是冶铁的大户,商业领域业出现大的私营商人,比如吕不韦。他们和国营的不同在于,国营单位的利润要求全部上交国家(也就是交国君手里,或者卿大夫家族手里),而这些私营的工业、商业老板,他们把利润大部分据为私有,上交国家(国君)的,只是一部分税。于是,他们就业富裕起来。这跟现代社会中的私营经济,没有什么不同。

    战国时代的农业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土地是公有的(其实不是绝对的公有,是国君和卿大夫各自统有),战国时代开始出现私有土地,也就是说,就像工业、商业中开始有了私营成分,土地也有了私营者,而不全是公有(即郑庄公所有、卿大夫家族所有)。土地上的私营者就是地主。他们由于立有战功而得到土地赏赐,或者当官致富、经营商业工业致富,于是花钱买到一片土地,于是就成了农业领域的私营者,雅号叫做“地主”。比如赵括当官的时候,拿国君赏赐他的钱,到处埋田地,他就成了一个地主。地主是战国时代一个全新的概念。

    战国时代,拥有一片土地的地主越来越多,这是农业领域的私营者。同时,工业、商业领域的私营者也越来越多。(在现代社会,工业、商业都有私营的了,但农业还没有私营,也就是说,还都是国营的农业,暂时还没有地主。)战国时代,这些私营的工业、商业、农业者,成为一股及其不可小觑的势力。就像私营和国营是一种矛盾对立一样,这些工农商业的私营者(工场老板、商人、地主)急切反对国营经济(即分封制下的国君、卿大夫的专营土地,垄断制造和流通),于是他们也反对分封制,换言之,分封制已经不适应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而什么政体能适应私营工商农业的发展呢?那就是的抑制分封而建立王权强化的集权统一国家,这个国家具有这样的特点:

    1、 政府不是被卿大夫世族垄断,而是有私营者代言人的参与,那就是战国时代频频闪亮当场的布衣卿相,尤其以秦国为最。甚至私营者本人也直接步入这样的政府,比如吕不韦。也是以秦国最为突出。而六国则多仍是王族亲贵垄断政府,如孟尝君、公子成之徒。

    2、 这个国家是市场化管理的。即,职业官僚和中央集权(王权)编成一张大网,蔓延覆盖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成为一个相对自由、统一、开放的市场。

    3、 法律、法令得到普遍的明确和尊重,使得私营经济所有者能够平安、稳健地存在发展,而不是靠宗法伦理关系,约束推动社会地发展。

    所谓战国初期地法家改革,目的就在于实现上述三种特点的社会。法家迎合了私营经济所有者的要求,也迎合了国君试图强化王权的要求,于是得以广泛动员改革起来。法家的改革,其实是公有制经济,向私有制形式的一种转型过程(跟我们现在所见证的社会颇为类似)。所谓战国时代的公有制,前面已经说了,是更高层面意义上的国君、卿大夫私有。法家的改革,主要对卿大夫家族下刀,砍掉他们作为“公有制”的基础。法家的职业官僚建设、统一的无割据的郡县建设、商鞅的统一度量衡、法制建设,都是在为日渐新兴的私营经济所有者服务――即为工场私营老板,私营大商人,地主服务。

    这种私营经济,也许比从前的公有制经营方式(指国君、卿大夫家族土地、工场、商场所有制),更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因为,它不是把所有的利润全部上交,而是为私营主所有,私营主可以通过提高人员工资待遇来激励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积累的足够的经验财富以后,也可以尝试着开“公司”当私营老板、商人,或者买块地当小地主。这就更加调动了他在“成功”之前之后的工作积极性。

    于是,秦国由于法家改革,换言之,从国有(国君、卿大夫家族所有)到私有化的改革,做的最彻底,为私营经济提供了最好的外部环境与舞台。于是,私营经济带到秦国国力快速发展,最终超出六国,而有了秦始皇的最后胜利。

    而六国,则属于私有化改造最缓慢、最迟疑的,法家改革最不彻底,公有制经济(国君、卿大夫家族所有)最为不可撼动的,是公有制的大本营,其劳动者的积极创造性和效率,都低于秦国。这是他们失败的根本经济基础原因。

    我们分析了秦始皇的胜利,接下来就要看刘邦对项羽的问鼎之争。刘邦,以一个小混混和小小私有者的背景,开始拉枪杆子打仗,他所代表的是私营经济所有者这一大批人,他想建立的也是具备上述三个特点的中央集权的、市场开放的、鼓励私营老板、地主存在的国家,于是刘邦获得了历史的选择,历史也选择了他。而项羽大哥,分封制的残余思想严重,作为贵族之后,他期望的列地封候的国家格局,代表着公有制(天子、诸侯国君、卿大夫家族所有制)这种倒退的趋势。于是,项羽的命数也就被注定了。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他,跑到了敌对的阵营。

    下面说一说所谓的“抑制豪强”。当刘邦的大汉朝最终确立,就出现了两种经济形式的并存,一是公有制(即皇帝家族所有制),一是私有制(即民间老板、地主们所有制)。两者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私有制经济是把刘邦扶上君位的基础,但是也从形式上对抗着刘邦自身这种“公有制”形式。私有制经济不断塑造出来的大款、大地主,可以很大程度地挑战刘邦自身的那种“公有制”,他们因此被冠以“豪强”的称呼。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就有了任用酷吏铲除豪强的举措。如今莫斯科不也在捉拿国家首富吗,就是这样的。从历史上抑制豪强的规律推延开来,现代社会在发展私有经济的同时,对私有制充分发展后形成的大款一族,也是要采取抑制的,刘晓庆走进监狱,算是一种先声吧。

    最后说一说秦的灭亡。秦国从法家改革以后,对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这是它胜利战胜六国的成功因素,上文已经说到。但秦朝自建立以后,就背离了建国前的初衷。它的所谓“苛政”、“愚民”措施,在不由自觉地压制私营经济的发展,这是期末大动乱爆发的原因。关于这一点,我还没有想的很充分,有时间再说吧。欢迎各位的批评指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