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应镭射兄点菜)三式中戦車“チヌ Chi-Nu” -- oboeman

共:💬19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应镭射兄点菜)三式中戦車“チヌ Chi-Nu”

    小子于一年前基本完成有关97式中型坦克车族的研究(保持更新),并部分发表于某平面媒体,此次应河友镭射兄点菜(谢赞赏,一定继续努力提高),谨此摘出有关三式中型坦克的部分稿件与同好河友共享。

    97式中型坦克在改装47毫米长身管的一式坦克炮及相应新炮塔之后不久,车体升级换代的一式中型坦克诞生,行动部分与97式基本相同,底盘稍长,换装100式“统制型”(主要部件通用化的)柴油机,车体前装甲从铆、焊混合的25毫米(少量车有25毫米附加装甲)改为全焊接结构的50毫米,车首线条简练很多,炮塔基体和97改一样,前半周装上25毫米附加装甲也达到50毫米。至此,日军在1942年9月终于有了综合性能与德军III号J早期型大致相当的坦克。然而一式正是日军坦克发展停滞、生产优先海空的见证者。了解二战坦克的人应该都清楚,42年-44年这段时间,欧(含苏联)美的坦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由此,二式中型坦克型号空缺,而三式“チヌChi-Nu”在1944年10月诞生,量产于12月在相模造兵廠开始。三式完全沿用一式“チヘChi-He”的车体,只是为了配合“换头”而扩大炮塔座圈。原先计划中替代一式的是四式,后者研发迟缓(42年-44年不怎么生产坦克倒也罢了,毕竟不是最紧急要用,但技术储备也没怎么加紧,这就不对了),因此三式作为过渡车型在44年5月急急上马,半年内即告完成实属高效。这是日本陆军第一种火力上能与美军的早期M4(装M3型40倍径75毫米坦克炮)勉强抗衡的坦克,但显然已无济于事。加之美军B29轰炸大阪造兵廠,甚至出现有车无炮的窘境。其量产延续至“终戦”,成为日本最后一种列装部署的坦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随着炮塔增大,座圈直径扩大为1.7米,车高增至2.61米。炮塔左侧小舱门颇显眼,主要用于补充弹药,舱门上有一观察缝(带防弹玻璃)和可开闭的射击孔。炮塔右侧也有射击孔,为不减弱车长处的侧甲强度,那里特地加个小补丁。炮塔尾舱内载弹40发,车体内30发,穿甲弹与榴弹数量比为2.5:1,显然以反坦克为主要目的。除常用的一式75毫米穿甲弹外,战末时还存在增强贯穿力的“特甲”型穿甲弹,其性能不详。瞄准镜最大倍率3。鉴于三式坦克炮几乎是直接照搬90式75毫米野炮,火力性能请见小子先前介绍一式自行火炮的帖。日军自认为若三式中型坦克应用得当,可远在600米击毁M4。另有改进计划,自211号车后,在该炮塔上直接换装与四式、五式中型坦克相同的五式75毫米坦克炮(改自四式75毫米高射炮);或在此车体上直接换装四式坦克的炮塔。从三式坦克和四式高炮任一者的实际产量看,根本不可能实行这一火力升级,不过另一方面,这也说明97式中型坦克的车体的原始设计还颇有些升级潜力,三式的炮塔设计也挺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此乃日本第一款采用电动辅机旋转炮塔的坦克,但据日方研究资料,电机故障颇多。这点和德军IV号坦克(从30年代末的D型开始有炮塔电机,止于45年大幅简化的J型,以可靠著称)形成鲜明对比。由于三式坦克炮直接采用野炮炮身,后坐复进时间较长,而且不能像先前日军坦克炮那样有半自动炮闩,射速降低明显。更糟的是,新式穿甲弹其实只能由五式坦克炮或高射炮使用,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三式中型坦克的作战效能。另外,相比此前,坦克炮排烟量大增,却仍不见排风扇等炮塔换气装置存在,长时间封闭作战将极易使日军坦克乘员一氧化碳中毒。在一式坦克基础上直接“换头”的结果则是机动性也恶化,理论单位功率12.58马力/吨,不如美国M4A3的13.4及德国“虎”式的15.4。

    外观上另一明显变化则是:此前日本坦克标志性的炮塔后机枪被取消,留置车内以备高射之需。日军坦克的对空能力显然极弱,97式7.7毫米机枪的性能与ZB26“捷克式”相当,不能与德制MG34或MG42相提并论。德军坦克自己尚难应对盟军高速重甲猛火力的P-38“闪电”、P-47“雷电”、“台风”等机,美国海军的F6F“地狱猫”和陆战队的F4U“海盗”对地能力也并不稍逊,日军坦克部队至“终戦”都没自行高炮的编制,弄这么一挺高射机枪实在是螳臂当车。

    从对辻本博(1945年6月配属宫崎県的戦車第十八連隊的小隊長,辖3辆三式,8月起为少尉)和原田健一(1945年6月配属千葉県的戦車第十八連隊的少尉)的访谈资料中发现,日军坦克在三式之前,除了车体前部的驾驶员和前机枪手(或兼通信员),其他乘员都没座位!非作战机动时,一般是车长坐车,炮手、前机枪手等人呆在车外后部(柴油机上!)或搭乘后勤卡车。即便是大炮塔的三式,也没装填手的座位;而与车长座相比,车体内二位的座椅格外简陋(等级森严)。车内狭小自不必说,一式坦克炮塔里的3人已经很挤,三式还“头重”,连续作战一天后车辆要不出点故障就奇怪了(日军坦克兵自己的评论)。由于75毫米穿甲弹供应紧张,坦克学校训练时就用47毫米坦克炮替代,科目包括800米距离的行进间射击。校准三式坦克的瞄准装置时,每车只能打三发高爆榴弹。

    资源紧缺可不仅仅影响穿甲弹,新式焊接车体的生产其实受到极大的扼制。战时当过坦克兵的司马辽太郎曾在网上论坛说,三式中型坦克的装甲可以用锉刀磨!虽说其均质延轧装甲较97式的表面硬化钢柔韧,但怎可能像软铁平底锅那样?唯一合理的推测是,因为缺乏重要金属元素,日本本土新式坦克的焊接装甲,其实大多不堪用。对合金装甲重要性仅次于铁的战略物资镍,日本的实际获得量占需求量的比例如下:40年60%,41年30%,42年20%,43年10%,44年起10%以下,而且一贯优先供应飞机和舰船;至于44年末才得到重视的新型坦克(包括一式),其境遇可以想见。德国也缺镍、钼、铬、钨等,不过是到了“虎王”坦克装甲和喷气机的耐高温部件上,这问题才变得突出,但还“技高一筹”能通过高温表面硬化应付;至于日本,真要本土決戦的话,再新式的坦克,被击中后的生存力实在不容乐观,开打前金玉其外,而后就很快玉碎了罢。

    技术参数:战斗全重18.8吨,压强7.7吨/平米,单位功率12.58马力/吨;炮向前全长6.5米,车长5.73米,车宽2.33米,车高2.61米;车内载油量330升, 最高速度38.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210公里;武器:三式75毫米1门,97式7.7毫米坦克机枪2挺;弹药基数:炮弹70发(穿甲弹50发,榴弹20发),枪弹3670发;炮俯仰角:-10度~+15度。

    装甲部位 炮塔 车体上部 底盘

    位置 前 侧 后 上 前 侧 后 上 前 侧 后

    厚度

    (毫米) 50 20 25 12 50 25 20 10 50 25 20

    水平角(度) 78 80 90 0 72 55 90 0 75 90 85

    集结待美军点检后销毁,某大兵正饶有兴趣的把玩高射机枪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毕竟是本土决战的希望,还挺雄姿英发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现日本陆上自卫队土浦武器学校馆藏,世界唯一

    点看全图炮长瞄准镜位置

    点看全图装填手的开闩把手

    点看全图炮塔尾舱储弹位置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发生突发情况怎么办?

      非作战机动时,一般是车长坐车,炮手、前机枪手等人呆在车外后部(柴油机上!)或搭乘后勤卡车。

      在枪林弹雨中从卡车上爬下再爬进坦克?后勤卡车被先干掉怎么办?有坦克无武器操作手,当装甲运兵车用?

      真够轴的

      • 家园 大概是鬼子想不到会在自己地盘上被美军打埋伏吧~~~

        嗐,给您抓住个要紧弱点了,美军伞兵呼唤鹅兄穿越!

        所以说嘛,那时大多数鬼子坦克其实只配做临时炮台,趴在坑里(不能叫老萨挖:)伏击美军坦克侧后才有希望再活一段时间,岛屿争夺战那时把坦克半埋起来的指挥官其实真不是战术思想太落后(好像是老冰说过的论点)。

        • 家园 机动性不如美军情况下的因地制宜

          这个指挥官算是有创造性的,可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徒劳的

          • 家园 不光是机动性(跑得过坦克也避不过飞机),装甲火力都逊,无奈,死忠

            倒是突然想起来,若是日军技术兵种人员(在当时日本这样的兵也已算是经历较高等教育了)大量存活下来,而不是这样集体变相自杀,日本战后复兴会不会更快更猛。

            • 家园 这帮人属于死硬分子

              同时做技术的往往比普通人更轴,让他们和鬼畜英米合作比杀了他们还难受,美国人也不会放过他们

              • 家园 倒也是,要不怎么8*8时后来都是青蛙大学的死命较真呢,何况

                二战中后期日军坦克兵有很多是“少年战车兵”(相当于初中到高中的军事中专)培养出来的,那是又黄(效忠天皇嘛)又专又轴。美国佬倒无所谓这样的,连德军“虎”“黑豹”的乘员都不怎么恨,何况杀伤力那么有限的日本坦克;美国佬只恨那些残虐美军白人战俘的(其实是典型的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迥异,这点上就显然不免煮了吧),连荷兰慰安妇都不怎么关心。

    • 家园 问个问题

      为什么炮塔里的炮弹都是弹头朝后的?发射前都要翻一下吗?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 家园 应该是好取弹吧?

        设想一下:光溜溜、后粗前细的弹头朝前,往外拽容易滑手。(特指二战坦克炮弹)

        此外,卡销卡在弹底上也比较牢固,开弹头就比较别扭了。

        瞎推测。

      • 家园 谢牛兄问题,小子倒还没真正考虑过这个细节,模拟了一下取弹装弹动作

        觉得是这样:从炮塔尾舱往外抽炮弹时,先左手托住了大头右手再去捧住小头,比右手先握住小头然后左手去接大头要更顺手些吧,炮弹也能顺当抽出来避免卡住,所以弹底朝外弹头朝里。装填手先面向车后拿出自己这边炮弹(左手托大头右手捧小头),不用翻个,右转身直接装弹。等自己这边的待发弹都打完,不得不去取炮长那一边的存弹时当然麻烦些。大多数手动装填的坦克自行火炮都把装填手安置在炮右(从炮尾到炮口方向时的右边),必须注意锻炼左臂臂力哒。

    • 家园 很仓促的产品,资源是日本永远的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