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突围,32小时……(上) -- 双石

共:💬62 🌺4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突围,32小时……(上)

    突围,32小时……(上)

    双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雄部队的英雄指挥员——左起:第40师政治委员高伟(笔者的成都老乡噢),第40师副政治委员庞龙,炮兵第18团团长周洪许,炮兵第18团政治委员曾祥明

    高度信托:“洪许什么人哪,他一定会把群众安全地带出来!”

      

      5月17日,得闻地震重灾区绵竹清平山区的磷矿有数百名矿工被困的消息后,笔者立即赶往汉旺镇。

      从负责这一带搜救任务的“乌蒙铁军”几位首长和已下山的一些磷矿职工口中得知,除了少数看守矿区设施财产的少数人员外,磷矿大部分职工日前已与数千群众一起,在“乌蒙铁军”救助下安全转移下山。目前山中仅余少数群众和伤员——成都军区总医院的医疗队此前已经对伤员进行过临时处理。17日晨8时,周洪许团长所率“乌蒙铁军”一营200余名官兵已经扶助226名老弱病残群众向山下转移,现在正在转移途中,预计下午时分就可以到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月16日,“乌蒙铁军”组织救助大批群众向山外转移(摄影:王飞 徐涛)

      笔者随即跟随“乌蒙铁军”的几位首长来到了绵远河谷的金鱼嘴等候。在这里。见到了几位下山的群众,从他们口中得知,清平乡大多数群众已经转移下山,剩下的群众和“乌蒙铁军”的官兵们在一起,这几天还不致于断粮,但一些重伤员和老弱病残却急需转移出山救治。而由于地震及其频繁发生的余震造成的影响,山体严重扭曲变形,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沿绵远河谷向山外延伸的公路已经完全损毁,绵远河上游和下游还出现了多处堰塞湖,水位每时每刻都在上涨,原来距山下仅17公里的行程变成十分遥远,而且艰险重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月15日,“乌蒙铁军”官兵救助转移15名中科院生物所专家出山(摄影:王涛 徐飞)

      由于通讯联络中断,在场的师副政委庞龙、团政委曾祥明等也与周洪许团长联系不上。

      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在场等候亲友的群众也开始躁动不安,有些群众对部队还有抱怨之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月16日,“乌蒙铁军”官兵救助转移出山的一对龙凤双胞胎婴儿(摄影:王飞 徐涛)

      作为一个老兵,笔者当然不能接受对部队的任何不恭之辞,当即以“老百姓”的身份向群众解释:周团长带着400多名官兵在山上和群众在一起,有危险也是一样的危险,就是有当兵的饿死也饿不死一个老百姓,子弟兵在不会丢弃一个群众,周团长一定能把群众带下山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月16日,救助清平磷矿职工涉过绵远河向山外转移——一夜之后,河水就没有这么温柔了(摄影:王飞 徐涛)

      话是这么说,可笔者心里还是在打鼓: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地形条件,这支经过战火考验的部队要下山当然没有太大问题,可他们还带着200多名老弱病残的群众啊!他们真的能够全部安全返回么?现在余震不断,到处都在飞石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绵远河谷的金鱼嘴等候亲友的群众

      在金鱼嘴,我们还看到了一队进山不果被迫返回的海军陆战队员。

      据悉,德阳救指首长前后已6次派部队上山接应,均被迫折回。

      但是在此间靠前挥的师副政委庞龙大校仍然显得很沉着很有信心:

      “放心,周洪许什么人哪,他一定能把部队和群众带下来……”

    绕道转移:报信的战士带回来两位群众
      

      18时许,在久候周团长不至的情况下,庞龙副政委和“乌蒙铁军”曾祥明政委决定:由团副参谋长梁刚刚率20名官兵摸黑上山接应。一会儿功夫,笔者就看见一群战士一路飞跑赶来。庞、曾首长交代任务后,梁刚刚副参谋长即带领这些战士向山里进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路”,一个老人往往得三个以上的战士扶助(摄影:王飞 徐涛)

      庞、曾首长也紧随他们之后,笔者按捺不住,也跟了上去。

      这一路严格而言根本就不是路,全是乱石——有大个儿的至少有几十吨上百吨,间或还有被砸坏的车辆横亘其间,那些黑黑瘦瘦的战士们就在这些乱石上跳来跳去的往上窜,不一会儿功夫,就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笔者自衬还算是体魄强健,这时候也不能不承认:岁数不饶人,不复少年轻腰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被砸坏在路上的卡车

      前行两公里不到,不知道是不是看到笔者老跟不上队伍,庞、曾首长说我们跟不上他们了,就不用上去了,梁刚刚这小伙子精明强干,完成任务肯定没有问题。笔者虽然心有不甘,但想到硬跟上去没准儿是跟人家添乱哩,也只好灰溜溜地跟着他们回到了金鱼嘴。

      “你走的这一段其实是这条‘路’最好走的一段……”

      曾祥明政委告诉笔者。

      苦等至22时许,两名战士扶助着两名妇女,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金鱼嘴巧遇华阳劲速车队的摩友,他们把沙滩车也开出来救人了!可惜这东东在这儿还是管不了多大用,只能在这河谷里跑几百米,就没法上去了。但他们的确是好样的摩友!

      他们是周团长派来向庞副政委报告情况的:周团长一行上午出发后不久就遇上了水位已经涨到快一人深的堰塞湖,原来就崎岖不堪的“路”已经不复存在,有人曾提出过扎木筏或用汽车轮胎泅渡的方案,但考虑到这些老弱病残群众的安全后予以放弃。周团长已决定另觅通路辗转前进,这两名战士是翻山越岭自己砍开一条“路”过来的,途中还遇到了两名迷路失散的妇女,便带着她们一起回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两个战士得请功——战士杨启超、朱俊涛返回报信途中还救助了两名迷路妇女,好样的!

      两名妇女一到这里就搂着两名战士痛哭失声:多亏了这两个小战士啊,要不我们死了都没人知道,这路上都是他们又扶又背,这一辈子都忘不了咱们的子弟兵啊!……

      这两名可敬可爱的战士一个叫杨启超,一个叫朱俊涛,一个19岁,一个20岁。

      笔者向庞、曾首长建议:一定要给为这两位战士请功!

    关键词(Tags): #汶川地震(喜欢)元宝推荐:一直在看,晨枫,MacArthur,黄河故人,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双石也是英雄!

      等了几天才看完整个系列.字里行间,让我看到灾区破碎的山河和人们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挣.想说点什么,可看着文中所附照片中满身征尘,一脸纯真又浑身上下写满了钢毅的小兵们,觉得用任何语言都苍白无力.谢谢双石!

    • 家园 花敬人民子弟铁军!!!
    • 家园 英雄气概!
    • 家园 敬佩
    • 家园 送花
    • 家园 谢谢双石兄,幸苦了

      送花

    • 家园 huahuahua
    • 家园 英雄是英雄,不过似乎太瞧不起装备了。

      200官兵,32小时救了226群众走17公里

      山路下山。现在土共装备不足,确实只能这么做。

      要是有足够直升机,无疑效率会高多了。官兵,群

      众的危险也会小很多。

      • 家园 过分依赖装备的部队就谈不上是一支好部队……

        另外,就算直升机足够,还有展不展得开的问题,气候天候地理条件的问题,降落条件的问题,这次救灾,无论是岷江峡谷,还是清平山区,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比如那226名老弱群众,至少要15个架次的直升机,才能勉强运出,而且还要老天作美,效率恐怕不一定能象你想象的那样!

        还有那六千群众,要靠直升机,呵呵,恐怕现在还在运哩!要是运不出来,那就得靠部队再当当老山军工,徒步往里运,那危险是大了还是小了,伤亡概率增了还是小了,这应该早不难想象的吧?——现在有些地方如银杏等地的群众,就是这般情况。

        下面有位说到累死战士的那支铁军(127师的),就是这般状况。

        恕我直言,先生有隔岸观火纸上谈兵之嫌啊!

        这次救灾的复杂地理条件,可是建国以来历史救灾中,最困难最艰险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双石老大,对有些主,别太在意

          双石老大,对某些回帖,某些主,别太在意了,视他们为空气好了。您对他们循循善诱,耐心解释,他们是不会领情滴。这些主,通常看了两本闲书,观摩了几部HOLLYWOOD的大片,那就是,地上的他们全知晓,天上的了解一半。他们上下嘴巴皮子一动,天大的问题就解决了。对他们而言,哪怕诸葛孔明在世,耶稣圣母重生,也不过尔尔!还是太祖总结的好“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您就斋心仁厚滴,放过这些宅男吧!让他们大庭广众之下裸奔,有失厚道。与其给他们回帖,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生命,还不如多给俺们上上新的见闻呢!

        • 家园 我们现在是缺少装备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贬低装备的作用阿

          美国佬朝鲜战争就开始用直升机转运伤员了 他们怎么不觉得这样就过分依赖装备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如果指望直升机来承担这种大规模转移的任务,就是过份依赖……

            而且这还不仅仅是够不够用的问题。

            见过人怎么抢映秀-汷川公路的么?你够用也没辙,你摆不开。

            直升机在零星搜救转运伤员方面的确有一定作用,可的确没办法承担大批群众转移的任务。呵呵,这可没办法,就算天公作美,来几百架直升机你也摆不开嘛!

            得,这种问题兄弟不打算回答了,还是打住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根本没有哪个条件 想依赖也赖不住罢了

              大规模 多大算是大规模

              记得当年德浪河谷

              10月23日至11月28日期间,美军第1骑兵师出动直升机6000余架次,空运步兵、炮兵260个连次、物资1.3万多吨

              美国人过分依赖吗 似乎是有点 但是人家有那玩艺  总不能为了养成个不依赖的好习惯就不要用他吧

              我知道我们没那么多钱 装备不来那么多直升机 我也知道这次抢险救灾子弟兵们遇到的困难比较多

              但是因此贬低装备的作用就不可取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希望兄弟好好地研究一下“卡垂娜”飓风的例子。

                好几万美国的百姓在体育馆里等死等了三天,连送水的都不来。电视台的记者在体育馆现场远程采访在华盛顿紧急救援署的头。头说了,直升飞机已经送水过去了。记者拉过身边的人就问,你有谁见到水了。回答:NO。

                送水的卡车24小时以后才到。

                照您的主意,老美早就该上直升飞机搞大规模空运了吧?气象条件和空降场地都那么好。实际上这次飓风之后,连美国都没能力转运那么大数量的人。美国的直升飞机都是救援困在孤立地带的个别人。在那么良好的气候条件下,那么多的直升飞机,在那么短的距离上,每天救出个几百人,就很不错了。人家老美也不是不玩命,只是跟共军比那就差远了。

                瞧不起共军装备的军队很多,有皇军,国军,美军,印军。关键是您得有本事把共军打趴下。可我怎么记得共军老赢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