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革的一些好处,以及现在的一些现象。 -- 红石258

共:💬42 🌺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看现在的老子当官儿子发财,血酬定律等等,哪个不是儒家思想的沿袭
        • 家园 确实,血统论也是WG的啊

          老子英雄儿好汉,哈哈.总觉得中国一直是个农民国家,对儒家代表的知识分子,其实是离不开有很不满意,每次农民起义,被打倒的很多都是儒家人物,然后要治天下,又把这些人再找出来.其实打天下坐天下都是农民,至多加点有法家,或懂纵横术的军师之类.和儒家其实没啥关系.而且联系到建国后也一样,知识分子的地位之低,即使是在同是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也是极端了.

          • 家园 不要乱说,血统论是反文革的。

            我怎么越来越觉得很多人的观念很糊涂?那些错误的印象是怎么得来的呢?儒家是主张大一统的?文革是血统论的?

            江青谈阶级出身

            〖六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江青同志接见北京中学生代表和红卫兵两千多人,并做了重要讲话,其中着重讲了阶级路线,经本人同意后,现将部分节录如下、〗

            阶级路线是党的生命,同志们的确应该关心重视,务必充分注意。要说阶级路线,很简单,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搞革命。许多同志常给中央文革小组来信,问出身问题。我们说,也就是毛主席说的,出身不由已,道路可选择。阶级出身是给人打烙印的,但是它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努力,是人的思想革命化。尤其你们都很年青,最大才廿岁,大多数长在红旗下(新社会)受了党十多年教育,所以出身对你们影响不大。不起决定作用。最近有些人总爱讲红五类、黑七类的,把人分成等级,这样做不对。正如周总理给你们讲过的,中央文件、《人民日报》哪次用过“红五类”、“黑七类”这样的名词?总之,这样做不对,这会影响 团结,危害革命。你们说对不对?(齐答:对!)

            还有“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个口号现在是不合适的、错误的、反动的。有人问,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是矛盾,这其实一点都不矛盾,也就是要看见人的成份。但不依它为主,要时时,处处看人的观点。

            好吧,同志们,红卫兵战士们,这个问题就说这些供你们参考。

            • 家园 血统论恰恰是高干子弟们提出来的

              例如那位著名的谭力夫,也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作者,其父是原最高检察院负检察长的儿子。

              他文革后并没有成为三类人,反而继续做他的高官,成为北京图书馆的党委书记。

              而他炮制的这幅对联,却成了文革的罪证,成为造反派们的罪证,真是搞笑啊

        • 家园 最让人心惊的是:家天下,复儒学。
        • 家园 好像也不尽然罢

          现在不少老子当官,儿子做生意,古时候商人的地位可不见得有多高哦,为富不仁也是孟子批判的。现在的这种情况,不如说是土皇帝思想,老子上位,儿子就是地方上的一霸,其他人都得捧着吹着,等到老子下台,连条狗都不会再去看他家。所以现在是在上面能捞多少就捞多少,然后移民国外,三代内享福,这哪里算什么君子?

        • 家园 哪个‘文化’不是这样?

          文革前共和国,妇女解放难道不是已经进行中的事?

        • 家园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

          吴思血酬定律不过是明清两代的事情,就拉出来二千伍佰年的儒家泼脏水。

          柏杨把人性的丑恶全部招呼在了中国人身上,鉴其人其时尚有可取之处,今日你这样的发牢骚有什么意思。

          • 家园 那么那些世家(明清以前的)是咋回事?好像远超过3代了。
            • 家园 哪些“世家”?

              能举个例子否?孔家不算。

              • 家园 百度来的

                百度吧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门、望族、世家?

                下面是某些朝代所谓世家的具体姓氏,引自郡望_百度百科

                东汉时期,门第等级观念已十分盛行,门阀制度初步形成。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亲属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如弘农华阴杨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阳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汝南平舆许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等,皆成为当时令人称羡的高门望族。

                唐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族”,门第最为清高。子女婚嫁首重门第。即使身为宰相的李义府也因不属“五姓七族”中之望族,在为其子向山东崔氏求婚时,也遭精通拒绝。

                另外一篇书评韩昇:中古社会史研究的数理统计与士族问题——评毛汉光先生《中国中古社会史论》这样写道

                关于士族的盛衰,士族门阀政治存续的时间,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最主要的有两种观点,亦即认为士族门阀政治盛于两晋,而衰落于南北朝;另一类观点则认为隋唐仍属于士族政治时代,中晚唐以后才发生根本改变。持不同观点的学者,都作了许多论证,反复辩难,推进了士族研究的深入。然而,辩论双方长期争论,却始终处于平行线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研究方法上颇有缺陷,亦即各自选取有利于己说的史料,拼辍整合,而没有对魏晋隋唐的士族进行总体的实证性评估;在具体考证上,又没有把史料作同时性和非同时性的区分,据以细分出若干时段;在空间上也没有区分不同区域,研究各自的特点。结果必然是以点代面,论证上脱离时空。在缺乏坚实的定量研究基础上做定性分析,必然随意性甚大,偏差甚远。毛汉光先生的研究,力图克服上述缺陷,把研究的出发点放在对士族的定量分析,整体统计从东汉末建安元年至唐末天佑三年(196~906)710年间,士族在官场的数量和比例。即使在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今日,要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统计,也很不容易,迄今已发表的论著中,这是最完整的统计。而且,他还在时间上作更加细致的区分,共分为27期,从49年到20年不等,以25年居多,也就是基本上以一代人为一期,在中古史研究中,如果能真正达到此标准,那是非常精确的。

                    根据这份统计,可以清楚地看出,从东汉末年以来,士族在官场所占比例一直在上升,从建安年间的29%上升到东晋的80.8%,达到高峰。以后,南朝士族一直保持过半数的比例。我们知道,东晋后期,随着北府兵集团的兴起,出现了宋、齐、梁、陈的王朝更替,这四个王朝是由东晋时代不入流的军功家族建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被称为“寒门”、“寒贱”、“庶族”取代了士族,实际上,国家政权仍由士族把持,只是不如东晋初期士族拥立东晋皇室那般“王与马共天下”的盛况,出身较低的皇族仍需要依靠盘根错节的士族来统治社会,时势使然。因此,政权更替的暴力革命,并不一定代表着社会革命。北朝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拓跋族起自塞外游牧民族,其酋豪阶层不同于汉族的士族,但进入中原以后,北魏政权中士族的比例在迅速提高,从31%猛升至79.7%,非但不亚于有士族门阀政治传统的南朝,甚至比同期的南方政权还要高。

                • 家园 这关儒家什么事?

                  且不说前五百年的诸子争鸣,嬴秦前汉二百年儒法合流,后汉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东传,隋后一千五百年科举,随便挑个门阀出来,屎盆子就可以往儒家身上扣了?

                  除了曲阜孔家,龙虎山张家,哪个不是五世而斩的,皇帝家也不例外。

                  中国的儒家从前551年到后1911年总共2500多年,你倒好,拿个东汉末建安元年至唐末天佑三年(196~906)710年间的门阀就来批儒家思想,哼哼,哼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说的。

                  • 家园 从汉末到唐末这710年里的那些世家多是世习儒术

                    他们的延续超过3代了吧?5世而未亡的又有多少?

                    实际历史是,一些家族的延续时间超过了王朝。而这些历数朝而不亡的家族,大都是以儒学立身的。怎么就不关儒家的事了?

                    • 家园 东汉至唐

                      还是佛教开始东传并完全本地化的时期,但我要是把世家的问题扣到佛的头上,这样有意思么?

                      门阀制度的文章网上有不少,百度之,我不才没有自己的东西。举荐制度必然导致门阀,新兴贵族必然会打倒门阀,于是科举就建立起来了,科举之后再无世家。

                      实际历史是只要现在活着的人(不算移民)的家族都经历了中国所有的王朝,难道这个也是所谓的“世家”吗?五世而斩的反面不等于五世未亡,偷换概念很有趣?

                      “一些”是多少?"大多数"又是多少?全归在儒家思想上,是个什么意思?实际历史是什么?不妨引用几段话来看看?

                      您要硬是在三五的数字上下功夫,我只能说您是对的,确实有超过三五代的,汉唐宋明的皇帝家就是。

                      现在您已经把自己局限在了汉唐,我不知道你是否还坚持把这碗脏水往儒家思想身上泼。

                      • 家园 需要搞清楚的是那些世家是否是以儒学传世的。

                        你说佛教东来,那么你举一下,有多少世家是以佛学传世的?

                        科举兴于隋,隋后就没有世家了吗?非也,一直要到唐末、五代之后,世家才失势没落。

                        自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学就是世家传世法门。俺说的世家就是那些世代在朝廷为官的家族,皇帝家的怎么也掺合进来了?

                        3,5代是你自己设的线,俺觉得你设的不对,所以才有回复。

                        所谓世家,就是拿儒学作敲门砖,世代在朝廷为官的家族。儒学成为他们的垄断生意,因而朝廷中充斥了他们的族人及门生子弟。士族庶族泾渭分明,这种情况从东汉,经魏晋,到隋唐,延续了700多年。和儒家没有关系?鬼才相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