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土八路搞军工(一) -- 九合诸侯

共:💬26 🌺1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土八路搞军工(一)

    去年回国的时候,偶然翻到了一些地方志之类的东西,相当有趣

    本地历史资料里提到此地的土八路、新四军曾生产过一种步枪——“马厂造”。

    土八路造枪?这个新鲜啊,TG不是总是教导我们,“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么?土八路还能造枪?

    后来总算弄明白了,八路在抗日时期,确实在本地造过枪。而且, 无论是枪本身,还是生产它的“兵工厂”,以至于其建国之后的命运,都可谓是一个传奇。

    “马厂造”步枪源自马厂镇,意即马厂造的步枪。马厂是苏北历史名镇,位于江苏沭阳以东20多千米处,因元末朱元璋屯骑兵于此而得名。早在前清中期,马厂就是一个以打铁出名的地方,盛产锄头、大刀。到光绪末年,当地一个崔姓师傅开始造土炮(燧发枪),渐渐远近铁匠都学会了这门手艺。他们曾造过土炮以及发射定装弹的单响“独子钢”。

    后来铁工,在经济规律的组织和领导下,成功仿制了汉阳造步枪,号称“马厂造”步枪。不仅地主、富农、土匪们爱用,也因其物美价廉(相对而言)而广受人民群众的好评。

    TG当然更喜欢它。此枪不仅是淮海区TG主力和地方武装打击日寇的重要武器,还被广泛地输送到临近的盐阜解放区、豫皖苏边区和山东鲁南抗日根据地,支援当地的抗日斗争,在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马厂地处毫无工业基础的农村,却素有造枪的传统,仅凭简陋工具,以纯手工的方式制造,质量却能与洋枪相抗衡,并且有记录的产量达到7000多支,仅次于当时的“八一式”马枪。要知道“八一式”马枪的生产条件可比“马厂造”好得多。

    “1940年8月中旬,黄克诚率八路军五纵一支队南下,淮海区党政机关随主力进到运河以东,9月底已在9个县建立抗日政权。1941年2月,新四军三师九旅西返淮海区,2支抗日主力胜利会合,正式开辟苏北根据地。当时我军枪械非常缺乏,国民党政府一直不给补充,只能依靠缴获。新发展的地方抗日力量更加困难,新成立的区大队有200多名战士。却只有70多支枪,多数同志只有一把大刀。就在这时,新四军三师听说马厂一带有一批铁匠能造枪,就建议区委派人协助地方党组织,迅速把铁工组织起来,造枪支援抗战。”( 《轻兵器》2003年3期 )

    “马厂造”设备非常简陋,没有任何车床、钻床之类的机械设备,也没有集体劳动的厂房,只有几个红炉和几把锤、钻、钳、锉等简单工具,造枪完全是凭手工硬刻硬锉的。比如造一根枪管,先要将钢烧红,反复锻打成圆棍,然后把圆棍卡在台凳(土钻床)上,用一根和钢棍同一轴线、同样卡在台凳上的长钻头,从钢棍的一端向里钻,要一天半时间才能把钢棍钻成空心管状,如果钻偏了,就得报废。管子钻好后,还要用钻头和锉子在里外两面磨刻,使枪管厚度均匀,最后再用1根长钻头从一端多次钻进、拉出,在枪管里磨出膛线。其他零部件也都是这样锤打、手刻制出来的。“一个技术很精湛的铁工,也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造出一支枪。”( 姜剑英,《沭水东流 》 )

    到抗战前,马厂街上有四五十户人家以造枪为业,附近的农村和小集镇上也有很多人会造枪。铁工会还依靠地方党组织,以民主选举的形式把长期控制造枪业祖传乡长赶下了台,各地分别成立了铁工分会,并吸收了一些学员。铁工会不断壮大,会造枪的人都动员起来了。铁工会从原来的二三百人发展到七八百人,头2个月就造了400多支枪。造出的枪源源不断地供给部队和地方抗日组织。

    写到这里,我想到当年TG 可是ROC时代最大的“民主力量”,和“青天白日”斗争很多时候也靠的是民主。而今呢?民主与之TG,好像“非典”一般。

    铁工会副会长岳寿延和铁工邱开德过去曾与巩县兵工厂流散工人一块干过活,听他们口头描述过大工厂里钻枪管的机器,但没有亲眼见过。他们开动脑筋,将石磨盘和圆铁轮当作皮带轮,套上皮带,装上摇把,制出一台用来钻枪管的“土钻床”。这台钻床后来几经改进终于试验成功,工效比原来提高几倍,一天可以钻几根枪管。同时各个分会都组织了“合伙组”,十个八个铁工为一组,实行“一条龙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每组每天能生产一二支枪,多则生产3支,不到2个月就生产了近1000支枪。

    造枪的数量令人振奋,可是很快就“乐极生悲”了。就有不少用枪单位反映“马厂造”步枪质量不合格。有的说发射后,弹头出了膛就横着走(这个厉害),打不远也打不准;有的反映抽壳钩容易损坏,三枪两吸壳,甚至打第1枪就炸了膛,伤了战士的手(苏联彩电的标准)。

    什么原因?其实和建国后的国有企业一个毛病。原来铁工是个体工商户,面临着日本、德国、苏联等国洋枪的竞争,质量就是铁工的生命。现在呢?集体了嘛,这个积极性……

    铁工会迅速召集技术骨干研究这些问题,并强调“马厂造”的质量就是战士的生命,造的枪拿到前线不管用,不仅消灭不了敌人,还会危及使用武器的战士。TG是擅长教育的,经过教育,铁工们的认识提高了,各组都主动写来保证书,保证质量不再出问题。

    另一方面,铁工会采取措施,从管理和技术上切实解决问题:总会抽调技术最好的工人,在马厂西街成立了“造枪试验组”,制造供各组参照的零部件精密样品;严格检查验收所有枪支;改进技术,降低枪管废品率,减少零件数,取消枪管套筒,以节约材料和工时;改进抽壳钩,解决不抛壳问题。同时还制定了《造枪责任制》,规定所有枪支都必须打上流水号,哪组造的枪打上哪组“段号”,登记入册;谁负责总装的枪,自己先试第一枪;退回的不合格枪,由原制造者返工重做。这样一来,各组都特别重视质量,精益求精。

    每一支“马厂造”的零部件都是通用的,这一点对一支土造步枪尤为可贵。几千年前的秦国搞武器通用化其实也是这个思路,全国都按照统一的零部件精密样品标准生产武器,以控制质量。

    新造出的枪送到部队后,精度高了,毛病少了,“马厂造”成了名牌产品。到1941年底,马厂已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武装制造了2000多支全新步枪,还修理了大批枪支。

    八爷、四哥赞不绝口。不过,最大的肯定来自于日本人。

    1942年7月20日,副区长张志升和区小队队员被300多名日伪军包围在口头庄。他们据守东西土炮楼,凭借10多支“马厂造”步枪顽强抵抗。班长宋冠玉(可能是铁工)沉着冷静,连续射击10发弹毙伤敌7名。敌人以机枪围攻,并施放大量燃烧弹。11名勇士激战至中午,弹尽援绝,壮烈牺牲。敌人掳获2支“马厂造”步枪,如获至宝地带回“报功”。经过一番对比试射和研究,日寇发现“马厂造”步枪的质量“不比三八枪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