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半原创】中国空军奇袭武汉之谜 -- 萨苏

共:💬32 🌺13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半原创】中国空军奇袭武汉之谜

    在日本文献中看到对于1939年10月3日中国空军空袭武汉的战斗描述,还来不及翻译,但根据其主要内容可以判断,此战至少击毁击伤日机一百六十架,击毙日军鹿屋航空队副司令官小川弘大佐,木更津航空队副司令官石川淡大佐等多名高级军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空军SB-2快速轰炸机,有部分为苏联志愿航空队使用,是日军描述这次奇袭的杀手

    特别是日方提到,当时在场的日军海军“第二航空队”司令官塚原二四三将军在此战中负伤致残。由于他致残后无法继续担任海上任务,原来极有可能由他担任的日军海上机动部队司令官职务,改由他的同学,没有航空指挥经验的南云忠一担任。

    南云指挥的中途岛战役,是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转折点。如果是塚原而不是南云担任指挥,日军很可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中国空军的轰炸造成意料不到的效果云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空军包括苏联志愿航空队使用的SB-2快速轻型轰炸机

    日文原文:

    漢口基地の奇襲

    ソ連が支那に送った「SB-2」は猛威を振るい、1939年10月には、日本軍が占領している漢口基地に大挙して奇襲攻撃を仕掛けました。ちょうどノモンハン事件が起きた直後で、日本の目が北方に集中している隙を突かれた訳です。

    その当時、日本海軍の空母艦載機部隊は「第2連合航空隊」として漢口の空軍基地に駐留していました。漢口飛行場は1500メートル級の滑走路を持ち、駐機場も広かったため、海軍のみならず陸軍航空隊も使用していました。

    1939年9月末には、日本海軍140~160機に加えて、陸軍の偵察機や連絡機の20機が「漢口飛行場」に集結していましたが、支那空軍の奇襲攻撃をまったく察知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10月3日未明、12機のソ連製「ツポレフSB-2」高速爆撃機を主力とする爆撃部隊が飛来しますが、日本側の戦闘機は1機も在空せず、また対空砲火も準備できていません。そのため「SB-2」の支那側パイロットは落ち着いて爆撃することが出来ました。

    第1撃は高度6000メートルの高空から行なわれましたが、反撃がないため第2撃は高度1400メートルまで降下して爆弾を投下します。

    支那側12機からの爆弾は合計10トンにも満たないものでしたが、全弾が漢口飛行場に落下。日本側の航空機が『密集して』駐機されていたため、被害が甚大化、大火災が発生しました。

    日本側の損害は、全損が少なくとも60機、損傷は100機近くに達し、漢口飛行場にあった航空機の大部分は飛行不能と判断されました。

    さらに人的被害も大きく、死傷者240名、司令官の塚原ニ四三(海軍少将)は左腕切断の重傷を負います。九死に一生を得た塚原は、療養中の11月15日に海軍中将に昇進しますが、左手を失ったことにより艦隊勤務は無理と判断されて以後、基地航空隊の指揮官にとどめられてしまいま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海军名将塚原二四三,1945年晋升海军大将

    塚原は、1921年に横須賀航空隊付として航空畑に転じて以降、●臨時航空術講習部員→●鳳翔副長→●航空本部教育部員→●航空本部総務部員→●航空廠総務部長→●赤城艦長→●航空本部総務部長→●第2航空戦隊司令官→ ●第2連合航空隊司令官など、航空教育と部隊勤務をずっと繰り返しています。塚原ほど航空に精通した人材もいなかった訳ですが、片腕を失ったことで(海上での艦隊勤務は無理)、機動部隊司令長官に任ずる事ができな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す。

    結局、塚原と同期(海兵36期)ながら、航空にまったく縁の無かった「南雲忠一」を機動部隊司令長官にせざるを得なくなり、支那の爆撃は思わぬところで大きな影響を及ぼすことになりました。

    片腕を失っても軍務を続けられた(予備役に回らなかった)のは、塚原がいかに航空分野で必要とされていた人材かが分かるでしょう。もし重傷を負わなければ、機動部隊を率いていたのは塚原だった可能性も高いです。

    太平洋戦争開戦時、塚原は「第11航空艦隊司令長官」。緒戦のフィリピン奇襲爆撃、マレー沖海戦での英戦艦2隻の撃沈、ラバウル航空隊など最前線で奮闘したことが救いといえば救いかもしれません。漢口飛行場の場合、ちょうど1938年10月3日に木更津航空隊から補充機がやって来るというので、塚原司令官以下、幹部のほとんどが戦闘指揮所前で集まっていたところに爆弾が降ってきたという不運もあります。味方機と思って無警戒のところにドカンです。

    この爆撃で塚原の他に、石川淡・木更津空副長、小川弘・鹿屋空副長なども爆死しています。ちなみに漢口飛行場は、もとは競馬場を整地して造ったものであり、奇襲については、坂井三郎が『大空のサムライ』の中で「最悪の厄日の出来事」という見出し内容で書いています。

    戦史叢書『中国方面海軍作戦<2>』では、支那空軍の「SB-2」などの爆弾50数個はほとんどが近くの水田に落ちたとあり、飛行機の損害については触れていません。

    这篇文章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择空翻译出来,不过,这里有个很让我头疼的问题 --

    在中方的记录中,我找不到1939年10月3日轰炸武汉机场的记录。记录中有苏联志愿航空队大队长库里申科曾经与中国空军一起空袭武汉,而且其殉难经过与日本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对自己此战中记录的中国空军殿后机过程十分吻合。然而,库里申科的死,很多文献记载是1939年10月14日,如果是那样,与这次空袭就对不上了。

    有哪位朋友熟悉或掌握这次空袭的中方史料和库里申科大队长的确切殉难日期,请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现在决定我不做翻译了,你克我服兄已经给翻译完了,再次鸣谢。链接如下 --

    奇袭汉口基地

    链接出处

    此文节选自《帝国制空战》,光人社 2006年发行。

    补充两点:

    补充1:你克翻译的文章中“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时,塚原担任了第十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初战就奇袭轰炸菲律宾、在马来海战中击沉英舰两艘”

    这击沉的两艘军舰可不是普通的玩意儿,一艘是三万一千五百吨的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反击号

    另一艘是三万五千吨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 激战过俾斯麦号的威尔士亲王号,《大西洋宪章》就是在它上面签署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艘军舰被击沉的油画,看来这个塚原的确不是吃干饭的。

    两艘军舰被击沉的消息传到伦敦,丘吉尔接报后哀叹:这是对他“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补充2:日本海军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对此战的回忆:

    我清楚地记得1939年10月3日。这天,我读完信后就检查自己那架战斗机的机关炮。机场上,人们工作从容,情绪松懈。

    机场的平静突然被控制塔传来的叫声打破了。接着,没有任何其它警报,四面八主就响起了轰隆隆的爆炸声,大地颠簸摇荡,响声震耳欲聋。“空袭”不知谁喊了一声,但没有必要。这时,所有警报器都尖叫起来,当然也是为时过晚,毫无用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坂井三郎 日本海军在战后幸存下来的最著名王牌飞行员,曾著有《王牌空中武士的回忆》,在中国《航空知识》连载,这里的文字就来自本书

    轰炸开始前没法到隐蔽所了。炸弹愈来愈强烈的爆炸声,有如边疆不断的雷鸣。地面,烟尘滚滚;空中,弹片横飞。有几个驾驶员与我一起,发疯似的从机修车间往隐蔽所跑。我把身子弯得低低的,以躲避嘶叫着飞来的钢片。我一头向两个水箱中间砸下去,要不是动作快,恐怕连人影子都找不着了。因为附近一弹药撒了一机场,震得耳朵发痛,地面飞沙走石。

    所以,若我有片刻迟疑,恐怕早就见阎王去了。附近的爆炸声突然停止,我抬起头来,看看发生了啥事。机场里,炸弹还在乒乓作响,透过爆炸声,传来人们痛苦的叫喊与呻吟,躺在我周围的人都负了重伤。我立刻向离我最近的那个驾驶员爬去。此刻我才感到大腿和屁股痛得象刀割,顺手一摸,血已把裤子浸湿了。伤口很痛,幸好不深。

    我慌了,站起身来就跑,不过这次是向机场里跑。奔到跑道时,抬头向天上一望。以头顶上有十二架轰炸机在编队,它们飞得很高,至少在20000英尺的高度上大转弯盘旋。它们是俄国的CB双引擎飞机,是中国空军的主要轰炸机。不可否认,敌机的突然袭击达到了惊人的效果,打得我们措手不及,狼狈不堪。可以说,在敌机尖叫着俯冲投弹时,我们实际上没有一人事先知道。

    看到机场上情况,我吃了一惊。

    一架挨一要地停在那长长跑道上的两百架海军的轰炸机和陆军的战斗机,大部分在燃烧。一片片火焰从炸开的油箱中飘出,翻起滚滚浓烟。有些飞机的机身被弹片击穿后正在漏油,暂时还没烧着。火从一架飞机烧到另一架飞机,汽油淌到那里就燃烧到那里,整个长长的一排飞机全都变成了一团团暗红色的蘑菇云。轰炸机辟里啪啦象鞭炮爆炸;战斗机烧得呼呼啦啦,象一盒盒点着了的火柴。

      我疯也似的围着燃烧的飞机跑,极想找一架没损坏的飞机。也巧,真还有几架隔开停着的“克劳德”没挨炸呢。我赶紧爬进座舱,发动引擎,甚至没等全部发热,就开着它向跑道冲去。

      轰炸机正在渐渐升高。我径直追上去, 把油门推到底,从这架不干示弱的“三菱”;飞机获取每一点速度。起飞二十分钟后才赶上敌机。

      我没注意自己飞的是空中唯一的一架战斗机,很明显,这架轻武装“克劳德”对那十二架轰炸机根本不是个大威胁。飞机下面长江边上的宜昌市,它仍在中国防卫部队的控制之下。倘若我在这里被击落,即使当场不死,落到敌人手中也有会生还的。

      我从后下方接近,敌人全然不知,当炮弹通通通地发射出动时,敌机炮手打不着“克劳德”了。我尽可能靠近最后那架飞机,集中火力打左引擎。开火后我迅速爬到它的上方,看见那台被击中引擎冒出了长长的一条黑烟。它已掉离编队,开始下降高度,我掉过机头,想结果这残废,可是没能那么做。因为就在我向前推驾驶杆进入小角度俯冲时,我记起宜冒在汉口以西至少150英里,若继续追击轰炸机,就没有足够油料飞回基地,那就得迫降敌区。

      打有利的冒险与拿自己的生命和飞机开玩笑完全是两码事。继续攻击就是自钉,这种极端行为没有必要。我转弯回飞,那架俄国轰炸机是否成功地到达了自己的机场,不得而知。当然,最坏莫过坠毁在友军控制区内。

      回到汉口机场一看,十二架敌机所带来的重大破坏真难以相信。几乎我们所有的飞机不是被炸毁,就是被炸坏。基地司令的左臂被炸掉,他手下的几名上校以及一些驾驶员和维修人员,死的死,伤的伤。

      猛烈的追击和战斗的激情,使忘却了自己的伤痛,但从飞机上下来只走几步,便晕倒在跑道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大队长库里申科

    从我的推测来看,这架被坂井击伤的SB-2轰炸机,很可能就是库里申科大队长的座机,请看关于库里申科殉职一战的描述(感谢北宸提供照片) --

    “炸机大队大队长库里申科,率领机群奔袭日军汉口机场。在武汉上空与敌机相遇。在击落5架敌机后,库里申科的飞机左发动机被击中,他用单发坚持飞行。返航至四川万县上空时,飞机失去平衡,他尽力控制飞机超低空摇摆着避开居民区,迫降于长江水面。机组人的领航员、报务员和轰炸员都爬出机舱。当地民众亲眼目睹了这一惊险过程,纷纷跳入江中营救。惟有库里申科大队长因筋疲力尽,未能爬出机舱。二十天后,人们才在下游猫儿沱发现了他的遗体。”

    但由于日期存在差异,这种推测只能是一个谜了。

    [完]

    元宝推荐:MacArthur,
    • 家园 不同的记录说法不一。

      关于库里申科死的日子国内各种记载比较混乱,有8月13、14、15;10月14等多种说法,我只是转述《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的说法。根据万县当地的记载是10月14日,遗体是11月三日打捞出水;苏联方面的记录是10月14日;不过不管哪种,不是坂井三郎10月3日击落是肯定的。

      • 家园 对,对比俄国资料,日本在10月3日的战绩很可能是事后混淆的

        把14日的战绩放到了3日,3日是被偷袭,日本人没有料到中国有那么多长程轰炸机(SB-2航程不够)当时相当震惊,所以要有战绩也是14日比较合理

    • 家园 找到了这个,似可供参考,有两次行动,库里申科大队两次都参加了

      但没有提3日的行动库里申科本人是否参加。

      这个网站的记录相当详细,仅作参考

      外链出处

      关于3日的作战:

      “On 3 October the Kulishenko’s group attacked Hankou aerodrome, which by then was in the deep rear of the enemy. The SBs could not reach this far and the Japanese did not expect any attacks. In the open the Japanese had located a naval aviation aerodrome designated “Base W”. It was also used by pilots of Army Aviation. On this day the airbase prepared to receive new aircraft ferried from Japan 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leet command and the city authorities had assembled there.

      Nine DB-3s flew to the target unobserved, in a tight wedge, maintaining radio silence.They attacked as the ceremony was in progress. Aircraft stood in four rows, wing tip to wing tip. From an altitude of 8700 m. the Soviet volunteers bombed them with a mix of high explosive, fragmentation-high explosive and incendiary bomb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s of the crews, most of the bombs exploded along the rows of aircraft, which were tossed in every direction from the force of the blasts, with many burning. Antiaircraft was silent and only a single fighter took off from the enormous bonfire below. In it flew the later famous Japanese ace Saburo Sakai, but he was unable to catch the departing and lightened DB-3s. The Japanese identified the unknown bombers as SBs and were very surprised at their appearance.

      Reportedly 64 aircraft were destroyed or damaged, with 130 people killed and 300 wounded. The fuel reserves burned of three hours. Japanese sources confirm the loss of fifty machines. Killed were seven senior officers of Captain 1st Rank and higher and twelve more were wounded. Amongst the latter was Rear Admiral Tsukahara, commander of the 1st Rengo Kokutai. A period of mourning was declared and the airfield commandant was shot.

      Lieutenant (junior grade) Kanetake Okazaki (Class 62) of the 12th Kokutai was killed during the day”

      里面的大致意思是日本人没有料到这次袭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认为SB的航程不太够(2300多公里),9架DB-3外链出处

      保持无线电静默,从8700米高空投下高爆弹和燃烧弹。注意这句“The Japanese identified the unknown bombers as SBs and were very surprised at their appearance. ”日本人把这些飞机误认为SB型,并奇怪于它们的外形(这点我仍然疑惑的是架数,如果当天空袭的是12架,那么是否意味着还有另外3架其他飞机?)。这天的作战记载没有说到有苏军飞机受伤或者被击落。此外按这个记录,冢原是在这次袭击中受的伤

      关于14日的战斗:

      “The attack on Hankou aerodrome was repeated on 14 October. Twelve DB-3s flew to the target, again led by Kulishenko. But just after dropping their bombs they were attacked by Japanese fighters and three bombers received damage. Wounded, Kulishenko flew his bomber as far as the city Wangxian, where he landed on the Yangtze River about 100-150 m. from the bank. After the aircraft came to a halt, he lowered the landing gear and the aircraft began to sink. Kulishenko died of his wounds. The aircraft was later pulled from the water and repaired.

      Reportedly on this occasion at Hankou 36 Japanese aircraft were destroyed by the bombing.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Japanese suffered even greater losses - about forty naval and army machines. Later there was a third attack which raised Japanese losses (according to Soviet reports) to 136 aircraft.

      One of the wounded airmen at Hankou was the ace-to-be Mototsuna Yoshida of the 12th Kokutai (14 victories) while PO3c Isamu Ochi (Pilot 41) from the same unit was killed.”

      第一点,按这上面写,这次出动的是12架DB(不是TB。DB外形有点像SB型,可能会被误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B-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B-2),第二点,注意蓝字的部分,按这个记载(苏方),日军在14日的空袭中同样遭受了巨大损失。第三点,这里唯一提到的苏方损失是库里申科的飞机。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萨兄引述的日本人记载应该多指的是14日的空袭,而从冢原受伤等看又象是3日的。

      所以我猜想有没有可能是日本人回忆方面的问题,把两次空袭混到了一起呢?从这里的记载来看,对于第一次的空袭日本人相当的震惊。或者是出于掩盖日军无能的原因?(因为第一次被袭压根就没有日本人反击的记录)窃以为也许这样可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

      (此外,萨兄文中引用的SB2型的图实际上是DB-3型

      可以参考这里(芬兰空军的DB3M)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B-2的后部是这样的,而且机头整流罩更流线型一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B-2的航程只有2300公里,DB则有3800公里,考虑从四川到汉口的距离,窃以为用DB的可能性也是更大。)

    • 家园 爆了!威力不小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击沉军舰的油画似乎有误

      现在没问题了

    • 家园 先花后看良好习惯
    • 家园 库里申科不是坂井三郎击落的

      对汉口机场有多次轰炸:

      1939年8月15日库里申科和副大队长马卡罗夫带领DB3远程轰炸汉口机场,苏联志愿队在武汉上空遭遇多架敌机围攻,战斗中苏联机群击落敌机6架,库里申科座机左侧发动机被击中,他本人受重伤,在返航至万县上空无法继续飞行下午2:00,在万县红砂上空失去控制迫降在长江,库里申科因伤势过重无法泅渡牺牲,其余成员获救。

      39年10月3日,苏联志愿队从成都太平寺机场出发DB3 9架,每机带100千克炸弹10枚保持无线电静默出航,12:35到达汉口机场上空,从8700M投弹,坂井三郎驾驶96舰战追击尾追100KM,至15:40 9架DB3全部返回成都太平寺机场,一架负伤但无一损失。

      39年10月14日上午8:30,苏联志愿队再次以20 DB3架出击,除100KG炸弹外,追加携带50KG燃烧弹和14KG杀伤弹,11:55首批11架抵达投弹,12:30第二批抵达投弹,根据中央社报道,这次轰炸摧毁日本轰炸机66架,战斗机37架,根据日本防卫厅的《中国方面海军作战》记载,这次轰炸机击毁海军13航空队战机40架,陆军飞机20架,志愿队在返航途中击落追击敌机3架,自己损失2架。

      资料来源:《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

      相信可以回答诸位的疑问了。

      另外击落库里深刻的不可能是BF109,日本获得BG109是在41年,由德国潜艇运来的BF109E。39年日本海航的主力战机是95、96舰战,陆航是Ki27川崎95。

      • 家园 8月15似应为10月14之误,库里申科应当是10月14日牺牲的

        外链出处

        从这里的记载来看,八月份并无大的行动,大规模的轰炸是从十月开始的。而且10月14日出动的DB刚好是12架。

        Bf109应该是谣传

    • 家园 3日志愿队参战的应是DB-3远程轰炸机而不是SB-2快速轰炸机

      SB的标准载弹量只有600kg,而DB3有2500kg,这大概也是战果巨大的一个辅助原因。

      顺带提一下击伤库里申科的是德国Me109式战斗机,库里申科以一敌三,自己击落了其中一架。

      DB3是伊留申制造局的产品,最大时速439千米/小时,慢于SB-2的450千米/小时,更大大慢于Me109的速度(约六百公里左右)。

    • 家园 以后这种事儿就交给俺吧,尽管现在还欠着某人翻译的债务

      奇袭汉口基地

      苏联送给中国的SB-2轰炸机神威大展,于1939年10月大举进袭了日本军占领下的汉口基地。中方趁机而入的背景是此时正值诺门罕事件爆发后日本的注意力集中在北方。当时日本海军的航母舰载机部队正以“第二联合航空队”的名义驻扎在汉口的空军基地,而且因为汉口机场拥有长达1500米级的跑道、停机坪也很宽敞,所以不仅仅海军、陆军的航空队也使用此机场。1939年9月末,汉口机场除了有140~160架的日本海军战机外,还有日本陆军20架的侦察机和联络机云集于此,可是他们对中国空军的奇袭攻击完全没有任何察觉。

      10月3日凌晨,以12架苏制图SB-2高速轰炸机为主力的轰炸机部队袭来,由于日本方面没有一架战斗机在空中执勤,防空炮火也没有准备,因此中方的SB-2驾驶员得以冷静实施轰炸。第一波轰炸是在6000米高空进行的,由于没有遭到反击,他们又降低到1400米高度实施了第二波轰炸。中方的12架战机虽然没有达到满载的10吨载弹,但全部炸弹都倾泻到了汉口机场。日本方面的飞机由于密集驻扎于此,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燃起了熊熊大火。据统计日方的损失中,全损至少为60架、另有接近100架左右受伤,汉口机场的大部分飞机都被认定无法起飞。人员伤亡更甚,死伤者多达240名,其中司令官塚原(?)四三(海军少将)负了左手被切断的重伤。九死一生的塚原在治疗中的11月15日晋升为海军中将,但由于失去左手、被认定不再适合舰队勤务、只好转任基地航空队的指挥官了事。塚原于1921年加入横须贺航空队、进入航空界打拼以后,历任“临时航空技术讲习部员”、“凤翔号副舰长”、“航空总部教育部员”、“航空厂总务部长”、“赤诚号舰长”、“航空总部总务部长”、“第二航空战队司令”、“第二联合航空队司令”等职,始终没离开航空教育与部队勤务。由于塚原丢了一只手(没法再继续在海上指挥舰队),因此无法胜任海军机动部队司令长官一职了。实在再也找不到塚原这样精通航空的人才,结果只好让虽然与塚原同届毕业(海军36期)、但却始终与航空无缘的南云忠一担任海军机动部队司令长官,可见中国此次轰炸在历史拐弯处产生了何等大的影响!看看丢了一只手的塚原,仍旧能继续在军中服役(虽然是被转到预备役去了),就可以了解塚原对于航空界实乃不可或缺的人才。如果不是这次轰炸负重伤,未来担任机动部队指挥角色的,将有很大可能性是塚原。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之时,塚原担任了第十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初战就奇袭轰炸菲律宾、在马来海战中击沉英舰两艘,始终奋战在腊包尔航空队最前沿。这也算是对他多少有些补偿吧。

      回头再看汉口机场的时候,1938年10月3日那天据说补给飞机将从木更津航空队飞过来,塚原司令及下属军官都集中在战斗指挥所前,正在此时炸弹落下,实在是不走运得紧,以为是自己的飞机而毫无戒备之际愕然......

      这次的轰炸除了塚原以外,还直接造成了木更津航空队副队长石川淡(?)、鹿屋航空队副队长小川弘(?)的死亡。汉口机场原本是赛马场,经平整修建的机场,关于这次奇袭,坂井三郎在《天空的武士》一书中以《最倒霉的一天发生的事》为题有详细描述;而战史丛书《中国方面海军作战 2》里面只提到中国空军的SB-2等扔下50余枚炸弹,大多数落入附近水田云云,并为涉及日军飞机所受损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