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霸府到皇都:邺城的兴衰 引子 -- 思索

共:💬13 🌺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霸府到皇都:邺城的兴衰 引子

    说起中国的古都,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被称为六大古都的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这些城市的悠久历史和名胜古迹可谓脍炙人口,到现在依然是中国名城。可是你知道吗?曾经有这样一座城市,它在鼎盛时期的繁华和辉煌与其他六大古都相比毫不逊色,是华北乃至整个中国最富庶繁盛的大都会,先后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它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对后来中国乃至东亚的都城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历史学家称为中国第七大古都。而和其他六大古都不同的是这座城市却早已湮没于时间的长河之中,荡然无存。它就是位于现今河北省邯郸临漳县西南部,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首都的邺城。

    曹操等几代乱世枭雄为何选择以邺城为都?邺城的三起三落是怎么回事?举世闻名的邺城三台是怎么回事?……往事悠悠,让我们逆流于时间的长河,拨去历史的尘埃,去看看邺城这座天下名城三起三落的沧桑变迁,那一幕幕大悲大喜的经历。

    • 家园 好文,继续啊

      收藏了。

    • 家园 邺城不是安阳么?

      邺、相州,一直是指的安阳吧?

      • 家园 邺城不是安阳!

        顺便说一下,当年守安阳的国民党部队都是从邯郸去的土匪!

      • 家园 安阳人民当然要抗议!!

        580年杨坚毁邺城之前,安阳大致属于邺城管辖。580年后,杨坚毁城并徙邺县、相州、魏郡之人于邺城之南40里之安阳城,安阳随为治所。

        安阳很长时间领相州、魏郡、邺县。宋末、明清,安阳更升为彰德府。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中,安阳是国军40师手中的死钉子,曾给刘伯承出了个大难题。直到1949年春,南边的开封、郑州都以攻克后,安阳之敌仍无法撼动。这时候邺县倒是有我党的组织,但他们可都是围着解放安阳打转转的。最后大战,非常激烈,花了20天,歼敌3万,方拿下安阳城。

        1954年邺县建制被撤销,并入安阳县。今邺城,虽在邯郸市南临漳县界内,但早成遗迹,其地位早已被安阳所代替。总不能把邺城的地位划给另一个名城邯郸吧?那是另一段故事了。

        再说论”七大古都”当然要从“盘庚牵殷”开始,殷墟近在安阳旁侧,从城中散步即可到达。从文化圈谈,从古论今,都应该是安阳为中心而移动的。

        安阳才是“七大古都之首”。欧嘢!

    • 家园 【原创】从霸府到皇都:邺城的兴衰 引子(二)

      物华天宝,河内完富

      邺城所在的区域是现在的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黄河与太行在这里形成山环水抱的形势,古代称这一地区为河内。属于古九州中冀州的所在。邺城就在河内地区的东北,古代漳水从邺城北面流过,成为这一地区天然的北界。

      河内地区位于黄河下游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上,前倚滔滔不绝的黄河,西靠绵延不绝的太行山,漳、滏、淇、洹等诸水横贯其间,滋润着这块宝地。这里又是古代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的必经之地,地理条件优越。可谓物华天宝。具备形成城邑的一切有利地理条件。

      在中国古代,河内与河东、河南并称为三河,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着称。自然环境优越的三河地区在在历史上很早就被我们的祖先开发,成为华夏文明孕育、诞生的摇篮。《史记 货殖列传》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狭小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河东、河内、河南,三河之地,为古代中国之所在。中国这个名字,就是从这里开始最终成为整个国家的名字。

      最早选择河内地区建都的是商人,盘庚迁都于河内地区邺城南30里的安阳。这是频频迁都的商人最后一座都城,商人在此建都长达273年之久,河内一带成为商人的京畿地区。直到武王伐纣殷商覆亡。之后随着历史的重心西移,殷都为墟。河内虽然依旧是国家经济重心所在。但远不如长安洛阳所在的关中河南更受重视。然而物华天宝的环境依旧,又一座城市逐渐发展起来。这就是邺城。

      • 家园 【原创】从霸府到皇都:邺城的兴衰 引子(三)

        历史悠久,饱经沧桑

        “邺”,业之居住地之意。传说其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的始居地。邺城在史书上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643年): “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中国也。”(《管子》)。由这篇文献开始,一座延续了1200多年的伟大城市开始了它的历史。

        提到邺城,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西门豹。邺在战国属于魏国,魏国魏文侯二十五年(公元前422年),西门豹担任邺县令。西门豹在治邺期间,破除了“河伯娶妇”的陋俗,兴修水利,凿十二渠,引漳河水灌溉民田以富民,盐卤之地尽为良田,百姓安居乐业。他的业绩为后世所传颂。以后魏襄王时,史起为邺县令,又在西门豹旧迹基础上改建引漳水进行灌溉以富魏之河内,人民大受其利。当时民歌曰:“邺有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络古舄卤兮生稻梁。”(《吕氏春秋•乐成》)。所以左思《魏都赋》说:“西门溉其前,史起濯其后。”西门豹史起留下的农田水利工程自战国以至东汉,长期备受重视,维护不断。使漳水成为邺城富饶的资本。邺城因此成为农业发达经济富庶的地区,为日后的辉煌打下了基础。秦灭六国,邺属于邯郸郡。汉高帝十二年设立魏郡治邺。两汉年间魏郡辖境广大,经济发达。领18县,有21万户,人口90万,是冀州人口最多的大郡。

        然而这数百年间历史的重心在河南和关中。这是长安洛阳相继走向辉煌的时代。即使在本地区,邯郸凭赵国都城百年的积累为天下名城,使距离邯郸不远的邺城显得黯然失色。它只是历史的配角,却已经饱历兴衰成败,目睹沧桑变迁。它目睹了决定赵国命运的长平决战和决定秦国命运的巨鹿决战。秦赵皆为殷商后裔,而他们的命运最终都在这殷商本土决定。这是天意?还是历史的恶作剧?

        风水轮流转,历史没有永恒的主角。两汉交替之时,河内完富,光武帝刘秀以此为后方根本,命寇恂为河内太守负责转运粮草,终于一统天下。河北的地位随而上升,随着东汉走向灭亡,长安洛阳先后陨落。历史再一次瞩目河内,瞩目邺城,这一次,轮到它来做主角了。

        • 家园 【原创】从霸府到皇都:邺城的兴衰 曹魏时期的邺城(一)

          英雄相争,邺城的第一次崛起

          从西汉和东汉初年,邺城一直只是默默无闻的魏郡首府。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群雄纷争,昔日繁华的洛阳和长安等名城饱经战火摧残,先后被毁。而邺城以其优越的环境显得生机勃勃,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东汉初平二年七月(公元191年6月)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家族的袁绍从袁家故吏韩馥手中夺得冀州,自为冀州牧,镇邺城。迈出了他“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计划的第一步。自此到建安九年(公元204年8月)邺城陷于曹操,袁绍盘踞邺城长达13年,以后又兼并了并、青、幽三州之地,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而作为袁绍冀州牧驻地的邺城便成为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迅速上升。

          回首往事,我们不禁奇怪,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绍为什么要选择冀州作为根本呢?而拥有了幽、冀、并、青四州的袁绍为什么要选择邺城作为统治中心?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河北在东汉末年的重要地位。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明赖以存在的核心区域之一,对于王朝而言,所谓核心区域,就是“不管是哪一集团,只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它就有可能统一全中国。

          军事上东汉开国以幽州突骑定天下,河北的军事地位随而上升:“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国家胆核,四方有事,未尝不取办于二州也。”,(蔡邕《幽州刺史议》)河北成了天下精兵所在。而在乱世,强大的军队是最好的资本。

          而河北地区经济之发达,自古已然。农业固然不用说,如纺织工业之发达,亦以此区为盛。中古时期纺织工业以河北南部最发达,大河南北其他诸郡及蜀郡次之。江南豫章诸郡决非其比。

          就人口的分布讲,其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冀州于他州不为弱也。”逢纪力主袁绍据有冀州,说是“今冀部强实。”颍川人荀谌对韩馥说:“冀州,天下之重资。”沮授等人说:“冀州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曹操说:“冀州按户籍可得30万兵,是大州也。”袁绍的计划,是对光武以河北为根本统一天下的借鉴。而要取河北精兵财富作为资本以争天下则必须先取冀州。夺取冀州,以此为基础夺取同在河北的幽并二州。以冀州控制河北,以河北控制关东,最终以关东来统一天下。据河北,是袁绍既定的方针。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了袁绍与曹操谈及未来打算的一段谈话:“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袁绍本人外宽内忌好谋无决,而他的对手是“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的当世枭雄曹操,曹操政治上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政治名分的优势。经济上实行屯田制,招募流民耕种、开荒,限制豪强兼并,努力恢复农业生产。于是具备了和袁绍一战的能力。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袁绍空有优势兵力和有利的形势却依然被曹操所败。之后袁绍病死,诸子内战。建安九年(公元204年8月),曹操攻克邺城,灭掉袁氏,四州之地相继克平。于是曹操自领冀州牧,坐镇邺城发号施令。邺城成为曹操霸府所在。

          对于袁绍据河北的计划,曹操表示过不以为然的意见。然而当曹操攻取邺城之后,迅速让出兖州改领冀州,毫不迟疑的将自己的霸府建在这个被自己战胜的敌人选择的地方。这显示袁绍的据河北计划自有其符合天下形势的道理,并不是“应机变化”所能取代的。袁曹之争,曹操固然依靠人和的优势战胜了袁绍的地利,但是他胜利后同样要继承袁绍地利的优势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历史证明,袁绍、曹操先后选择魏郡邺城来作为控制冀州河北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政治中心决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十分有眼光的。邺城确实具优越的地理条件,“山川雄险,原隰平旷”。 它处于古代“关东”(函、崤以东的黄河流域)地区的中心。西部太行山由北而南绵延不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南部滔滔黄河由西向东,有如天堑。东部是由河入海,南北交纵,四通八达的糟运和海运。向北看去,是辽阔富庶的河北大平原。位于山、河、海、平原之间,据河北之噤喉,为天下之腰膂。由远而近,白沟、淇水、荡水、洹水由西部山区经过邺南东北流向平原,漳水由邺西南绕城北而东。邺城西北十五里又有滏水。黄泽、鸬鹚陂等分布诸水之间。众水有如一道道天然护城河。周边又有许多关、径、津、梁、路,构成内外交通网络,背靠太行,有滏口、井陉关之径可通山西;面临黄淮海平原,有大道可达南北。有黎阳津、延津等渡口为邺城南下河南的门户。正如左思《魏都赋》所云:“旁极齐秦,结凑冀道,开胸殷卫,跨蹑燕赵。”

          • 家园 目录

            从霸府到皇都:邺城的兴衰 (一) 曹魏时期的邺城

            霸府初建,曹操雄心治邺城

            一代名城,开创都城新典范

            开一代之风气,三台与建安文学

            大魏五都,起点即终点

            从霸府到皇都:邺城的兴衰 (二) 十六国时代的邺都

            五胡乱华,汲桑焚邺

            石赵称雄,邺城再兴

            石虎营邺 穷奢极侈

            暴政必亡,冉闵灭赵

            邺城喋血,魏燕迭兴

            前秦灭燕,胡亡氐乱

            擦肩而过,北魏统治的邺城

            从霸府到皇都:邺城的兴衰 (三) 东魏北齐时代的邺都

            高齐创业,邺城作都

            大兴土木,邺城新制

            仁义不施而攻守异势:北齐的灭亡

            生灵厄夫左衽:邺城的毁灭

            余论

            邺城大事记

          • 家园 邺城的故事先花后看.
        • 家园 在西西河潜水很久了,第一次发贴,请大家支持让小弟早日从新兵营升级
    • 家园 花等后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