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最新一期南方周末谁看了?听说上面有西方媒体为什么会“失误”的解释 -- 扬州小羊

共:💬1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谁看了?听说上面有西方媒体为什么会“失误”的解释

    谁能讲讲是怎么说的?让我长长见识。有良心的媒体啊。

    • 家园 中国的良心
    • 家园 南周就是鲁迅先生说的那个二丑

      小骂大帮闲

    • 家园 媒体的良心?

      呵呵,向来是屁股决定脑袋。只是西方媒体有“我的屁股我做主”的本钱罢了。这次几个耳光太响亮了,有些个媒体略有些脸红。也有象CNN这样脸皮厚的象城墙的。

    • 家园 是这个吗?

      【记者见地】一份报纸又能代表谁呢?

      来源: 南方周末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曹辛

      英国《泰晤士报》将2008北京奥运会同1936年希特勒的德国奥运会相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就此进行了驳斥:该报把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的德国奥运会相提并论,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也是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侮辱。奥运圣火象征着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也映照出了一些人阴暗和卑劣的心理,使世人看清了他们的真实面目。

      德国驻华使馆新闻参赞葛美莲就此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1936年德国奥运会之所以到现在还广受批评,是因为那是希特勒政权第一次在奥运史上把大规模的宣传手段用于宣传希特勒政权的成就和纳粹的民族主义,把奥运变成了一个宣传的讲坛。记者问:“可是每个国家都在利用奥运向世界展示自己好的一面,这不是正常的吗?”葛美莲说:“利用奥运向世界宣传展示自己,是正常的,但是问题在于希特勒,他在利用奥运,展示纳粹的民族主义和法西斯政权的成就。”

      中国从未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种族优秀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受到全世界的肯定,正在对世界经济作着正面而巨大的贡献,把两个奥运会做如此类比,还用得着驳斥吗?

      实际上,从西方或者公民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份媒体又能代表谁呢?只能代表它自己。要当回事,又无需太当回事。外交部发言人一驳斥,客观上就是在给这份媒体作广告,人家求之不得呢。

      • 家园 希望大陆不要向台湾学习,重复“爱台湾”的闹剧
      • 家园 LOL

        德国奥运会之所以到现在还广受批评,是因为德国在二战中输光了裤衩。之前谁吃撑了批评来着?从审美上讲绝对是史诗级的。

        不过这玩意儿政治不正确,不能放台面上。莲妹敢污蔑中国是纳粹,NND,关门放外交部!。。。可惜这条狗吃干拉稀。

        • LOL
          家园 這個不是等于對人說……

          人家力氣小,你就背起手給他打你臉好了……

      • 家园 南方周末到底是谁出的钱?

        靠,关了得啦。。。。

      • 家园 人家外交部就是干这个工作的

        就是对各种各样的事情表态的,你不表态就是失职。

        在中国和西方的大大小小的冲突中,南方周末永远坚定的站在西方的立场上。

      • 家园 唉~~
      • 家园 长平 :奥运会遇到抗议者并不可怕

        北京奥运会采火仪式在希腊举行时,遇到“记者无国界组织”成员的抗议,警方及时控制了事态,仪式按照既定程序完成。此事件在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反响,很多网民充满了斗争意识,强调“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应该严阵以待”。在我看来,这些情绪未免过分紧张。抗议活动在大型国际活动中司空见惯,奥运会也不会因为这一类抗议而受到影响。

        一部奥运史,是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欢乐、交流和发展的历史,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它同时也是一部表达抗议的历史。现代奥运会的第二届就遇到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有些国家不顾创设者顾拜旦的坚决反对,派出了女子运动员参赛,打破了古代奥运会对妇女的禁忌。此后,奥运会中的抗议或捣乱活动几乎没有间断,大到苏联出兵阿富汗,小到大学生的一个玩笑。1956年,中国政府认为国际奥委会蓄意制造“两个中国”,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表声明,宣布不参加第16届奥运会,以示抗议。1958年,中国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的一切联系,直到1979年才恢复。

        前些天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家媒体,也从趣味历史的角度,报道了不少奥运会火炬传递史上的抗议活动。比如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本国反对奥运会的人士千方百计阻止火炬传递,有的用弓箭远射,有的跑去拦截火炬手,有的要抢去火炬扔进大海。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更有一名叫拉金的大学生和同学开玩笑,弄了个假火炬跑去交给市长,市长接过后已经发表演说时,才发现真正的火炬手正在跑来。这些小“闹剧”并没有影响到这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媒体在回顾时喜闻乐见地称之为“一道奥运风景线”。

        新华社在报道最近这一事件时,没有采用在报道别国抗议活动中使用的“抗议”字眼,而代之以 “捣乱”、“闹事”、“笑柄”等词语。其实,所有的抗议活动,在奥运会主办方看来都是捣乱和闹事,但未必是笑柄。从历史上看,有些抗议毫无道理,有些抗议为闹而闹,有些抗议却很有意义,无论哪一种,都会给主办者带来麻烦。毫无疑问,主办者应该安排警力,维持秩序,应对骚乱。抗议活动中使用暴力都涉嫌犯罪,应该严厉制止。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的人质惨案更是遭到全世界的谴责。但是对于更多的非暴力的和平抗议,国际惯例都是宽容对待,理性维持。1956年那个大学生拉金,还得到澳大利亚人的会心一笑,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选他当上了真正的火炬手。

        不单是奥运会,我们从新闻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大型国际活动,比如八国峰会、世贸组织大会、联合国大会等等,都伴随着抗议活动。道理很简单,无论哪国政府,哪个国际组织,都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必然存在反对意见。这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允许这些反对意见表达出来,要么禁止表达。表达意见的人,都希望借助大型活动把声音放大,这是很自然的逻辑。有人说这是西方的“抗议文化”,其实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古代有百姓拦住巡抚的官轿喊冤,现在则有很多人赶在全国“两会”的时候上访。有些人为了让自己的意见更受重视,还会耍出各种花样来。比如2005年的香港世贸组织大会上,韩国农民跪拜游行,中国媒体都称赞说很有创意。

        宽容对待抗议者不仅是对表达反对意见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培养一个自由的充满活力的环境。2004年初我去雅典旅游时,亲眼看见那里奥运前夕的散漫和无序。当时国际媒体都为它着急,觉得这一届奥运会肯定要办砸了。结果他们忙了一阵,拿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开幕式来,成为奥运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我认为,这种创造力跟自由散漫的环境是有关联的,整齐划一的文化中只有团体操的优势。

        需要声明的是,我这些意见并不涉及“记者无国界”组织成员的抗议内容。即便我坚决反对他们的抗议主张,但我也愿意尊重他们表达抗议的权利。奥运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应该释放出一种自由、和平与宽容的气息,而不是一种紧张、固执而排他的大一统观念。

        • 家园 南方周末是被穿了小鞋就成了怨妇了。

          怨妇型自由主义精英们把持的媒体。

          以前是很喜欢的,现在看它越来越有“反骨”,反民族主义,反爱国主义,如果他们将来有一天反华,我也不会奇怪的。

          清高自傲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被整了之后,那种报复的怨恨的心态是很疯狂的。

        • 家园 但是规矩要遵守

          塞尔维亚运动员打出反对科索沃独立的标语利马被赶出会场,取消资格,罚款四千。

          南方周末怎么屁都不放,不要那么自卑好不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