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篇旧文,向西西河的高人请求批判,我知道这里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黑岛人

共:💬1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篇旧文,向西西河的高人请求批判,我知道这里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台湾“公投”立法及其可能应对策略分析

    随着“公投制宪”被泛蓝阵营接受,台湾在法律上设立“公投”只是一个时间与手续的问题了。由于“公投”一向是“台独”要求的法律途径,以绕过台“国民代表大会”改宪需要四分之三多数的高门槛阻碍。所以,这次确实是台独政治势力的巨大胜利,现在这条道路已经畅通无阻,最后一道台湾内部制约“台独”的保险带已经被解开,剩下的就是台独势力愿不愿意与什么时候踏出最后一步――正式宣布台湾独立,最后拿掉“中华民国”这块牌子。

      

       应该承认,陈水扁与民进党的政治宣传能力很强,而且步调的快慢缓急也把握的相当到位。他们几年来基本是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战术,每一步单独来看都不足以构成无法容忍的制激(无论是对岛内还是岛外),然而回过头来看,不过三年,陈比李登辉交棒时又走出了极远的距离,甚至已经走到了最后的目标线前。而他们对于民众心理的迎合、掌握能力更是出色,比如这次应不应该设立公投机制,所有的观察家、媒体都明白指出“公投”是为未来的“台独公决”准备的,而原先台湾多数民意也并不主张设立公投机制。然而,民进党竟能从前次“核四”(注一)争议的惨败中找到借口,以明知必败的“核四公投”为大旗,把相当大一部分的台湾中间选民心目中,“公投法”=“公投台独”的等式化解掉,反而成了塞翁失马。而当泛蓝阵营表示经济问题并不恰于民众直接公投决定,立刻被扣上了“不信任民众能力”、“反对推进直接民主事业”的大帽,成了政治上不正确,立即在这个问题上处于下风与守势。而民进党的攻势反而如水银泄地,以扩大人民权利为护身符,从“核四公投”迅速发展到“公投制宪”论,最后迫使泛蓝不得不为选举计,全面附议“公投”。

      

       陈水扁和民进党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台独”理想还是选举的现实需要?以我看,二者皆有,目前可能还是选举的直接动因更大一些。因为我观察民进党现在以陈水扁为首的当家人,多数还是“选举动物”,而不是非常坚定的“台独基本教义派”。所以,即使陈水扁在选举中连任成功,在一两年内,台海局势也不大可能恶化到爆发战争的程度。但这绝不说可以高枕无忧,恰恰相反,不管陈水扁与民进党是出于什么目的强力推动“公投”立法,这样做得结果是去掉了最后一道保险。陈水扁胜,最迟要在2008年制新宪公投,陈水扁毕竟也是支持台独的,在成功即成为开国总统的诱惑与内部“基本教义派”的压力下,他不搏一下“台独”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使是连宋胜,泛蓝也要在2006年大修宪公投,那时,泛蓝是否能控制住政治上的主动权,而不是象这次“公投之争”一样,最后不得不随着民进党的调门起舞,也很难说。特别是那时国民、亲民两党是否仍能保持联合完全是未知数,而且即使保持合作也将又面临卡位之争。综上所述,未来数年内,台湾岛内的统独政争很难改变十几年不断向“独”派倾斜的趋势,更糟糕的是,这种倾斜已经到即将完全打破平衡的地步。

      

       那么对岛内的局势,大陆可以做什么?坦率的说,没有多少可以做的。军事上,不能在台独完全公开化之前打第一枪,而演习做得多了,台湾人认为是纸老虎,只会帮民进党。政治上,没有可资利用的岛内资源,而公开喊话,要说的已经再三再四,可以让的政治让步也已经基本让光了。经济上,倒是可以通过限制进口打击台湾经济,然而除非规模极大,不然在短期内无法产生足够的效果,还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而如果突然全面限制台湾进口货物,极可能引起无法预测的连锁反应。所以,不仅是我们一般的网友,恐怕就是高层对此危机也有无力感。

      

       台海局势现今的走势之决定权,第一在台北,第二是华盛顿,第三才到北京,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大陆,这不仅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也是极为不利的。台湾可以根据自身、大陆、美国的力量与关系的变化,决定什么时候进攻、什么退缩,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摊牌!也就是说,如果按现在的格局,台湾完全可能、可以在先充分动员了百万预备役军队,全岛布防严密、严阵以待,且两三个美国航母编队就在外海之后,再正式宣布独立。以大陆现有的军事力量,在不动用核打击的前提下,在这种战争条件下获得决定性胜利(攻克台湾或把台湾打到统一的谈判桌上且美国基本退出直接干涉)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大陆将处于一个不能打又不能不打的两难处境,而台独势力所希望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局面(当然,他们最好的梦想是大陆某些人上台,保送台湾独立)。

      

       正如以上所说,除非象有些人叫嚷的,以“尊重人民的民主选择”为借口,听任台湾脱离,否则,一旦台独彻底浮出水面,我们除了战争,别无选择。然而,即使不考虑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意愿(据这些人说,在台湾前途问题上,除台湾居民外的中国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这些大谈“民主”权利的人没有回答一个问题――台湾难道会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以“住民自决”为借口要求分裂的地区吗?不要说西藏、新疆,以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江浙、广东以同样的理由、步骤行事,当如何对之?或者,正如有些人以为苏联解体是苏联人民之大幸,至少对于某些政客来说,总统、部长、议员之类的职位一下子增加了十倍有余,实在是大幸之中的大幸,应当大力效法?

      

       是否能避免这种局势(不能不打而又没有获胜的可靠把握)的最终发生呢?我以为还是可能的。希望可能有三条。

      

       首先自然是泛蓝获胜,并在2006年修宪中没有越过触发战争的底线。目前来看,也是比较好与比较可能的途径。不过这并不稳定,更重要的是,大陆对此基本无能为力,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在此多加讨论。

      

       其次是通过美国施压。美国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政治力量(很可能是多数)目前并不想在东亚与中国大打一场,而且它也不会喜欢被一个小兄弟强行拖入一场有核大战危险的战争。而如果华盛顿明确警告不会帮台湾对抗大陆的话,台独(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失败都是必然的。然而,这一条比上一条更没有把握,美国自认的最大国家利益在台海爆发战争时究竟为何,可能连美国人自己现在都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答案,而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加以判断。而当时的决策人物的性格、观念,媒体的报导倾向,或者其它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故都可能改变整个决策。而台在美的游说势力仅次于以色列,而美右翼保守派中有一批相当有势力的人物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总有及早下手以除后患之心。他们很可能在台海战争中结成利益同盟,这都对大陆非常不利。对这条路上,只能努力去争取,却不可抱太大希望。

      

       最后一条路――求人不如求已,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趁着还有些时间,加紧修文偃武,以备不测。“和平只能由实力来保障”,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以现在的台海局势具体而言,现在台湾多数民众想不想改变现状,眼睛是盯着两岸军事力量对比的(当然极重要的还有美国是否保台)。近期内,保持台海和平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大陆取得对台湾的军事优势(不仅是整体军力,更重要的是在台海地区可能集结与运用的兵力)。大陆的优势越明显,和平就稳固,如果大陆拥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那么战争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而且即使不幸开战,损失也可以降到最小。所以,96年以来的军事现代化步伐只能加快,不能放慢。这是为了总的国家利益、财富的安全而必须付出的保险费,购买保险并不是希望发生灾祸好得到赔偿,但因为怕“触霉头”(就是听到、遇到不吉利的话、事)或是一时侥幸心理,遇上灾祸之时,就啮脐不及了。

      

       不过单纯的偃武是不够的,而且事倍功半。很明显,“台独”已经是中国根本国家安全利益的最紧迫、最现实的挑战,而且直接威胁到整个中国国家复兴进程,甚至可能是最大的威胁。那么,就要以一套最全面的策略对应之,对台工作仅仅停留、局限在十几年一贯制“一国两制”的宣传上,是不能把台海局势导向一个有利于统一、有利于和平的方向的。我认为伐谋、伐交、伐兵,几方面都必须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加强对台独的压力。

      

       大陆在东南地区的多次军演虽然在国际上及大陆上表明了态度,但影响岛内的目的却没有成功,反而起了负作用,既被李登辉、民进党当作激发“悲情”的药引,又被当成只是吓唬人的空包弹。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时由于那些军演是被动应对的结果,台湾人早有心理准备,知道必有这么一招。而为了军事机密和政治影响,自然又不可能把真的作战计划、战争的残酷直接托出,结果是台湾人一面觉得被打压了,一面又觉得没什么真的可怕的。相反,前年东南年度大演,本来并非直接针对当时的台海局势而发,却在岛内造成不下于96年导弹试射的震动,原因就是所有人都明白那是大陆在作切切实实的军事准备,但大陆官方绝口不提军演是为了对付台独。民进党除了照例谴责几句“大陆威胁”之外,也玩不出太大的花样。总不能大陆一军演,就搞“受打压”的政治运动,那除了即使以岛内标准也太上纲上线外,经济上受不了,外交也难以得到美国强力支持。所以,应该把军演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而行。也就是说,在陈水扁之流抛出新的台独言论之时或是岛内重要选举之前,不必一定去搞演习,仅仅进行些军事调动、却引而不发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肃杀之气。在平时反而可以、应该多多加紧在台海地区修建战备设施、举行演习,一则可以让军队熟悉环境、反映问题、增加经验;二则可以潜在但明确的表明,“台独就是战争”不是说着玩的,却使台独势力比较难以拿去用作挑动民众情绪。

      

       更进一步说,台湾即使宣布“台独”,也不非要第二天就开打。时机不能全由台独分子掌握。如果具体军事或国际形势非常不利,就不能作不计后果的孤注一掷。不管怎样,台独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在外交上取得决定性突破,合法的国际地位不会因为它自己的一纸宣言就到手。而它踏过最后的底线后,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在任何我们愿意的时候开战。陈兵百万于东南,对于大陆并非难事,而对于台湾,长期保持全面战时状态的经济负担是其难以承受的。美国也不可能永远在东海保持住航母编队。

      

       在外交战场上,不应该再在争夺几个小国的外交承认上花太多精力。现在台湾的“建交国”中,除梵地冈和巴拿马还有点分量以外,其它的都根本不值一提,而可能的候补名单上也都是同样一些角色,就让台湾去和它们“密切友好”去吧。那都只是些纯粹的经济包袱,台湾的经济、政治力量绝不可能收买到足够的国家(更不用说真正的强国、大国),台有30个还是40个“邦交国”其实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根本无足轻重,它绝不可能重演大陆六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功。当然,一有机会,惩罚那些捅中国刀子的小丑国家还是非常必要的。马其顿、海地开了个好头,最近利比里亚也不错,但还远远不够,不能仅靠安理会的席位。必要、有效和没有太大负作用(国际影响)时,直接通过诸如支持反对派、邻国等方法也要敢于作为。这违反了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这帮家伙胆敢干涉我国的内政在先!不能去学宋襄公之仁。

      

       外交上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到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与东亚地区成员上。对于后者,中国与之贸易联系已经到了互荣互损的地步,重要性远远超过它们与台湾的经济联系。特别是除了日本以来,其它本地区主要国家对华贸易依赖度已经很大(日本的相对比例小一些,但绝对值反而是最大的),而且大都是大幅出超,个别国家(如韩国)的对华出口已经是排行出口对象第一了,其它各国也已把对华贸易作为主要的增长动力之一。既然美国可以用出超作为最强大的武器敲打,我们也可以动用之。应该私下、但清楚的告诉东亚各国,美国可能还有区域、世界霸权的收益,你们帮着“台独”没有任何收益可言。相反,长远的安全形势与现实的经济收益都会倒大霉。为了他们自己考虑,帮助防止台独也是最理想的。

      

       与欧美国家的政府间交往其实倒不需费太多心,他们在正常的内部考量过程中大都有相当精明的计算,祖国大陆的份量摆在那里就够了。应该加强,或者更应该说是弥补的对其媒体的交往。这方面一向是大陆的弱项,这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不过至少可以加以改善。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与911后对华报道的正反面比例不同可以看出,媒体由于自身的政治理念而对新闻的选择性很强,而并非所谓的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其对各个发展中国家的态度大都如此)。这一点无法改变,但西方媒体还有一个更强大的逐利性,而它们对中国的市场,也同其它行业的老板们一样垂涎三尺,特别当今最强大的电视媒体,几个主要电视集团无不想钻进中国捞钱。当然,不能让外国企业掌握主要的电视天空,但内容合作还是可行的,而内容制作甚至比直接经营发射台还赚钱。那么,在选择伙伴时,成天拿着显微镜或是三棱镜的主就请排在后面,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另外,比如请专业人士用本国喜欢的形式介绍中国,加强与经贸、外交界之外的人士联系,也应该努力去做。这些都非一日就可见功,但持之以恒,却可以收到大效。

      

       在经济上,是可以直接上台湾施压的最好途径。大陆早在两年前就是台湾的最大出口对象,台湾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是面向大陆的,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已经是现在台湾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与之相反,大陆对台出口不到总出口的1%,而且大都是些传统杂货,对整体经济基本无关痛痒。以台湾接近100%的外贸依存度,这本来是其的要穴,却一直没有加以利用。早期这样做,有培养两岸交流、吸引台湾投资的作用,而且台独也尚未发展到如今的地步。而现在,是应该动手直接打击台湾的荷包的时候了,让高喊“作乞丐也要投阿扁票”的人脑子清醒一下。

       最妙不过的是,台湾为我们这样做准备了一个再理直气壮不过的理由。他们以“国家安全”、“产业保护”等理由,单独对大陆搞一份商品名单,凡列上的都不准进口,足有上千种商品,几乎把大陆对台湾有竞争力的工业品一网打尽(所以大陆对台出口会那么差)。很明显,这彻头彻尾的违反了自由、公平贸易的原则。大陆完全可以要求台湾立即取消这一限制,否则就如法炮制。民进党如果接受,在岛内政治气势就会大减,连贸易压力都抵抗不住,谈什么领导开战(那样,顺便开发一个新市场也很不错)。如果不接受,OK!名正言顺进行贸易制裁。也来个温水煮青蛙,并不要一下子让台湾经济崩溃,那可能会引发难以预计的举动与后果。而是在初始公布一份数量很少,影响轻微的名单,然后……陈水扁宣称要加快公投――添上一个大类;台联得票率上升半个百分点――增加两个小项,当然还要特别照顾一下台南地区的产业结构。公开场合,这事要全盘交给商务部处理,低调的发个公报,一口咬定是纯粹经济问题。台独的皮再厚,总不好意思到处说,因为我们要与中国彻底脱离关系,所以中国有义务保持与我们的单方面贸易往来方式。时间长了,自会有少了饭碗的民众去找民进党算帐,军演是悲情问题,工作是生计问题,钱包缩水才是最要命的。楼供、车供还不上,就是李登辉、刘泰英开的银行也管不了你是不是铁票。

      

       这样做,可能会有二个担忧。一是,从台湾的进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成品及加工原料,是大陆大批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所需的。二是,台湾方面可能以限制对大陆的投资作为报复,台资也可能因为贸易限制而转往它国。不过仔细分析,这不足为惧。

      

       首先,并不是突然的全面限制,绝大多数从台湾进口原料企业并不会马上、同时受到影响。而且台湾产品在世界上具有相当地位,难以被取代的只有芯片代工业,其它的都不难从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寻到性价比差不多的代替供应商。这也就是上面强调要“温水煮青蛙”的另一重要原因,不能把对台贸易战练成了“七伤拳”。而台湾当局对于台资对大陆的投资从来就是限制重重,如果台资都会老老实实听从对大陆投资管理条规,根本就不会有多少台资企业在大陆开业。王永庆把话说明了――“只要有钱赚,商人就是爬也要爬去”,而台资老板们对于玩资本“跳棋”游戏早已经驾轻就熟。

      

       更重要的是,现在大陆、台资的之间的互相需要程度已经发生变化。原来大陆对台资确实是希望越多越好,而如今却不见得还如此渴求。特别是第三波对大陆投资的高潮中(也就是现在这波),台资很大程度上冲着内地本身的市场来的,它们的技术、经验也就比内地略好一些,并非世界一流。这批台资完全可以被内地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或是其它外资所代替,它们就是走了,也不会伤到大陆经济分毫,相反,可能会让出部分市场、挤走部分泡沫,更何况这批投资本身绝不想走。另外一部分台资是拿大陆当出口加工基地,这些企业相对而言,比前者对大陆更为有利。它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和税收。但问题是,这些台资移师大陆同样也是它们的最佳甚至唯一选择,移到大陆的台资大都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台湾产品并不以品牌、技术而取胜,它们也是走高性价比路线。在全世界都掀起向中国移动制造业基地(至少是中低端的)的时候,没有大陆提供的低成本,它们很可能被其它对手打败。与世界潮流唱反调,可一向不是台资的习惯。台资甚至可能为此更进一步强化在大陆形成单独的完整产业链,干脆把台湾在经济上也边缘化。

      

       当然,所有以上完全可能都是纸上谈兵,实际操作会有一大堆没有预见或是非常复杂的困难。但是,台海问题上不容再有任何掉以轻心、墨守成规,更不能再以“相信台湾人民”之类的套话自欺欺人。实现祖国统一,特别是和平统一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可以不急于改变现状,但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失去台湾,让仍将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的人们及其后代(那些已经、将会跑到外国去的自然不算)扼腕痛哭。更不能毁灭中华民族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去迎合所谓的“民主”理念,打开可能会导致国家崩溃的潘多拉魔盒。追求民主是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富强,而不是倒过来,以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祈祷供桌上的祭品。那样做的人,只是一群披着伪善面具的野心家与无耻之徒。

      

      

       注一:台湾由于电力供应需要,在国民党执政时期,开始新建台第四座核电厂,简称核四。民进党一向标榜注重环保,政纲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反核能。上台后,陈水扁未经专家论证等步骤,直接下令终止核四兴建,引起台经济界强烈反应。大多数台民众也认为陈与民进党以政治需要,乱指挥经济,很不负责。后迫于压力,核四被允许复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