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 样板戏进学堂 -- 子玉

共:💬71 🌺5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照您的意见,拿什么都不可能全国推广的...

            如果推广广东粤剧,那北方人岂不同样问:为什么不推广京剧?

            您的意思是不是什么剧种都不应该被全国推广?

            • 家园 当然。戏剧产生于地方,脱离了本土就失去了特色和灵魂

              别说是南方人,你让河南人,东北人,陕西人去唱京剧,也唱不出那个味。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乡土文化,京剧无非占了首都的优势。国家如果真的要推广传统艺术,可以在在中小学搞乡土戏曲必修和主要戏曲选修。学生一方面学习本地的戏曲,另一方面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剧种。

              比如浙江的学生,越剧/婺剧为必修,选修则有京剧、昆曲、豫剧、粤剧等等可以选择。

      • 家园 昆曲越剧等地方戏没有样板戏,按照官方标准思想内涵低了一些。
        • 家园 样板戏可不止京剧的那八个,地方戏也是有样板戏的

          比如越剧就有《半篮花生》、《龙江颂》,其他地方戏也有,即使没有专门排演新剧目,也都把京剧的那八个移植了过去。

          其实我觉得陕北安塞的这个做法不错。

          陕西省文化厅蒋惠莉副厅长接受采访时说,京剧进课堂是件好事,非遗项目要后继有人,教育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京剧在陕西的市场覆盖面不大,难以撼动秦腔的地位。陕西的非遗资源丰富,所以倡导百花齐放。陕西的一些地方,对非遗进课堂都做了很好的尝试。安塞有四个非遗项目,陕北民歌进了音乐课,腰鼓进了体育课,剪纸进了手工课,农民画进了美术课,安塞的经验得到了文化部的好评。

            谈到非遗进课堂,蒋惠莉说,在关中,秦腔可以进课堂;在安康和汉中,汉剧和陕南民歌可以进课堂;在商洛,花鼓戏可以进课堂。如果非遗在课堂上广泛传承下来,陕西非遗百花齐放的局面就形成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就不成问题了。

          • 家园 嘿嘿,孤陋寡闻,见笑见笑。支持百花齐放。
          • 家园 《半篮花生》、《龙江颂》,后来还有的《海港》、《磐石湾》和柯湘

            演的那个叫什么来着的?

            还有《战洪图》、《龙江颂》等等,都看过。

            不少唱段在今天的影视节目中,不是经常还可以看到的吗?

          • 家园 这个是个人才啊 有原则 懂变通
            • 家园 本来就应该这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本来嘛,所谓京剧进课堂的目的应该是保护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现在流行叫“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京剧只是手段之一,树立一个典型,各地方还是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落实。如果只是要求全国的学生都学京剧,就只能说是脑残的表现。

              如果能做到陕西的学生学秦腔、上海的学沪剧、四川的学川剧、安徽的学黄梅戏,每个省都推广一个地方戏,具体到各地区也许可能再推广本地区的小剧种,比如陕西的眉县、户县就可以推广眉户,年轻人对这些传统的文艺形式有了了解,就自然会有喜欢的人,三个里面出不了一个,十个里面、一百个里面总能有一个喜欢的了吧。那一个省就相当于每年都能培养出来几万爱好者,传统文化艺术有什么发愁的呢。

    • 家园 样板戏的艺术质量是很高的

      写词有汪曾琪这样的大才子,写曲有于会咏这样的中西贯通的行家,时间充足,资源丰富。

      汪曾琪自己都讲 十年磨一戏。于会咏对于西洋乐器的大胆应用,对传统剧目唱腔的移植和改进

      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

      另外 三突出 不是江青提的,是于会咏的发明,江青不满意。

      下面有仁兄说京剧是传统文化的载体那也是想象,你去看看老京剧的词,哪怕是名剧呢,

      用汪曾琪的话讲,非常莫明其妙的,前言不搭后语的水词成堆,都是凭空想象说话的。

      孔庆东就认为现代京剧和现代芭蕾舞是不多的真正能够体现中国风貌的文化艺术形式。

      不同于传统中国,更是不同于西方艺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