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用逻辑推理解读“毒饺子”事件 -- 萨苏

共:💬235 🌺21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样的帖子一定要支持!

        中国人就是太老实了

      • 家园 分析地有道理

        投毒用的农药可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在监控严密的生产过程中,用两种不同方式投毒(袋内和袋外),基本不可能也不现实;日方已经把事情闹大了,想收手也不行了。

        这起案件的结局估计就是不了了之了。

        中国警方应该摆出一副积极侦破的姿态,逼迫日方提交证物证据。其实,最糟糕的结果和不了了之的结果对中国的伤害几乎一样。如果对侦破工作积极的话,再加以合适的报道,还能产生正面的效果。以我的估计,日方多多少少有鬼(在投毒时或是在破案时)。

        • 家园 ZT:【东亚时评】毒饺子事件:日本对中国发动二次偷袭

          送交者: 王者归来88

          在王者归来提出毒饺子事件是恐怖袭击以及日本右翼势力是恐怖袭击最大嫌疑犯的推断后将近一个多月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上述推断。但由于直接证据均掌握在日本手中,中国也许永远拿不到日本右翼势力投毒的直接证据。而根据毒饺子事件整个的发展过程来看,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政府从一开始就掌握了投毒事件发生在日本本土的证据,但随后却精心策划了对中国的二次偷袭,并大获成功,致使中国产品声誉遭受灭顶之灾,中国有关企业遭受惨重经济损失。

          有关日本政府和媒体精心配合,在(日本右翼势力)投毒事件后对中国发动二次偷袭的分析将是王者归来下一步的关注重点。首先我们需要对和前面两个推断有关的发展进行一个简单总结,并提出我们对此作出的初步推断。

          一. 毒饺子事件回放

          以下是毒饺子事件近一个月来的主要发展:

          1. 2月6日中国调查组回国并带回样品,二月10日对所有样品的检测显示均未检出甲胺磷;

          2. 2月10日,自王者归来提出日本右翼势力是投毒的最大嫌疑三天后,中国官方(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长王大宁)正式第一次做出日本人也在投毒嫌疑之列的表态;

          中国公安部派出调查组赴日本调查。

          3. 2月12日,日本共同社12日发布消息故意歪曲魏传忠关于“(投毒事件)可能是少数不希望看到中日友谊发展的人士,采取了极端的手段。”的话,称“石家庄市有关人士透露,该市公安局‘毒饺子事件’专案组认为:该事件可能是不满厂方待遇的人蓄意作案”。将投毒矛头指向厂方雇佣的农民工,媒体亦传播所谓部分农民工因为遭辞退而对厂方不满的舆论。

          同时,日本共同社透露有毒饺子生产日期皆为节假日。注意日本提出毒饺子生产于节假日的时间恰恰在中国调查团发布中国对从日本带回来的样品的分析结果之前;

          4. 2月13日,中国正式发布从日本带回的饺子样品的检测结果,均未发现甲胺磷。其中包括日本所指的几个节假日生产的日本已经检出甲胺磷的日期生产的饺子;

          5. 2月14日,中国公开驳斥日本所谓投毒事件可能是对工厂不满的农民工所谓的说法是“主观臆测”;

          6. 2月15日,河北警方查获日本共同社记者试图购买,投运出境甲胺磷农药的案件;

          7. 日本德岛县从中国产水饺包装袋外侧检出极微量杀虫剂“敌敌畏”一事,该县知事饭泉嘉门14日在记者会上称,“基本已确定源头为店内使用的杀虫剂”,认为这与近日一系列的“毒饺子”事件并无关联。

          8.共同社报道,日本广岛县19日宣布,中国工厂制造、大阪市商家进口并销售的“青岛韭菜肉包”的皮和馅儿中检测出含有少量有机磷类杀虫剂“甲胺磷”。

          2月22日,中国指出检出农药残留韭菜包子的工厂为日本独资企业,农药残留为厂方质量把关不严所致。但在2月22日,日本横滨检查机构进行了复核,检测结果是,所有包子产品并无超标。

          9. 2月20日,中国公安部派出调查组赴日。

          10. 2月23号,日本媒体浙江出口企业出口的天妇罗产品被查出农残超标,24号日本进口机构又宣布,经过复核,所有的指标都符合要求,并没有超标。

          10. 2月28日,中国公安部和质检总局联合认定,中国出口日本饺子造成中毒事件系人为投毒,而且投毒行为不太可能在中国境内发生。从而正式认定投毒事件发生在日本境内。日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至此,王者归来提出的“毒饺子事件是恐怖袭击”以及“日本右翼势力是最大的投毒嫌疑犯”的推断在提出近一个月后正式由中国官方确认,虽然中国官方的声明中并未提到“恐怖袭击”和“日本右翼势力”的字眼,但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明白其中的含义。

          二.日本政府和媒体在毒饺子事件中疑点

          但是,即使我们认定了毒饺子事件最初是由日本右翼势力针对中国产品和日本消费者发动的恐怖袭击(第一次恐怖袭击),但日本政府和媒体(主要是日本共同社)后来的所作所为说明,日本在得知事件真相后,又精心策划了针对中国产品的第二次偷袭,而媒体(共同社)精心配合,把矛头指向中国,以求对中国产品声誉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坏。疑点有:

          1.大剂量致人中毒的甲胺磷根本不可能是农药残留的问题,但日本在大量消费者食物中毒的情况下却将矛头指向农药残留,目的是为了凸显问题出在中国;

          2.日本自始至终不将有毒样品提供给中国是最大的疑点。我们知道保留犯罪物证是起码的常识,对饺子进行农药残留质检需要样品量很少,如果检出农药残留,相关样品必须立即予以封存并在可公证的情况下进行复检,所留样品必须严格保存直至最终证实该样品不再有用。因此,日本方面应该非常容易提供给中国方面部分有毒样品进行验证,从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难点,但日本方面自始至终没有提供给中国任何有毒样品。

          3.从技术上讲,王者归来已经提出使用同位素组成的方式检查甲胺磷产地的方案是最令人信服的手段,日本有关技术人员不会不知,但在其后却拿出了所谓“农药杂质和日本实验室使用的纯品不符的”气相色谱数据证明甲胺磷不是产自日本的低水平手段。显然,日本人并不在乎其数据是否有说服力,而是在于制造媒体效果以恐吓日本消费者,因为只要在日本消费者心理造成中国产品危险的效果就可以了。

          4. 毒饺子事件爆发后,日本开始集中散布和中国食品安全有关的消息,虽然这些消息最终证实不是中方责任,但对毒饺子事件的影响起到放大作用,造成中国食品都不安全的舆论效果。最为可以的是,日本方面在没有经过复检的情况下多次散布中国食品有害物质超标的消息,然后再发布复检合格的消息,完全违背食品安全检查的常规,故意为毒饺子事件煽风点火,加大对中国输日食品打击力度的用心明显。

          以上几点只是王者归来总结的最明显的疑点,类似的问题多不胜数。这些疑点令人怀疑毒饺子事件整个过程是日本政府媒体精心策划的对中国的二次偷袭,这个偷袭发生在日本右翼势力投毒事件发生之后。

          三.日本政府策划对华二次偷袭的根据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做出判断,日本政府最初对日本右翼势力投毒也许真的不知情,但在一系列中毒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开始无法隐瞒事实真相,并逐渐对事件真相有了了解,为了隐瞒日本右翼势力发动针对中国产品和日本消费者发动恐怖袭击的真相,日本政府精心策划了这一出针对中国产品的二次偷袭。

          日本政府之所以铤而走险胆大包天到如此地步,应该是出于以下判断:

          1. 投毒事件既然发生在日本本土,只要日本方面小心应对,中国永远都拿不到日本右翼势力投毒的关键证据,因此日本可以动用舆论工具,持续不断地往中国产品上泼污水。这解释了自毒饺子事件爆发以来日本方面的种种疑点,尤其是日本自始至终没有提供给中方有毒饺子样品的疑点;

          2. 日本政府显然对中国目前的处境进行的详细分析,认为有多个方面的因素会导致中国在处理毒饺子事件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一是奥运会,二是中国目前的外交被动状态,尤其是亲美日的李明博即将上台使中国在东亚的外交陷入困境,无法对日采取强硬姿态;

          3. 日本政府显然知道中国目前外交决策权尤其是对日关系掌握在唐家璇代表的亲美日利益集团手中,对于日本的攻击不会发起有效反击,从而给予日本方面充分的时间使得本次偷袭得手。即使将来真相大白,对中国产品的打击已经造成,损失无法挽回。

          4。我们曾对唐家璇一年前就将胡锦涛访日行程安排在今年“早些时候”访日提出疑问(见《唐家璇中日关系言论集锦》)。而唐家璇的“风光”谢幕之旅的主要安排也是其访日行程(共六天),据说唐家璇访日是在为胡锦涛访日做准备。我们指出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唐家璇访日正好在毒饺子事件发酵的重要时刻,日本显然看到在唐家璇访日之前中国绝对不会把投毒的矛头指向日本右翼势力,这是日本人对唐家璇的信心所在。二是唐家璇访日后日本媒体单方面放出日本希望胡锦涛访日行程安排在四月17日起并把李明博访日的日程放在其后,这种方式极不符合外交惯例(《日本提议胡锦涛4月17日起访日》)。很显然,在胡锦涛访日行程早就被“安排”好的情况下,中国对毒饺子事件的应对必然谨慎,以免破坏了“中日友好”的气氛。关于这一点牵涉到众多其他因素,我们点到为止,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感觉唐家璇访日必和毒饺子事件有某种联系(《唐家璇的“风光”谢幕之旅与毒饺子事件》)。当然,我们指出唐家璇安排胡锦涛访日行程以及唐家璇访日本身与毒饺子事件的关系并非暗示唐家璇本人参与了投毒事件和日本的二次袭击,而是指出唐家璇的存在和他推行的“对日新思维”亲日路线使得日本政府有足够的空间借毒饺子事件策划这起针对中国产品的二次偷袭。

          目前,在毒饺子事件爆发一个多月后,在王者归来提出日本右翼势力是最大的投毒嫌疑犯的推断将近一个月的时候,中国终于认清事实真相发起全面反击(《中国公安部认定“毒饺子”系国外人为作案》),虽然晚了点,但总比束手待毙任由日本人宰割为强。但是,日本的二次偷袭至此可以说大获成功,只要日本继续小心应对(尤其不能让中国拿到日本右翼势力投毒的关键证据),日本就可以继续借此对中国产品进行攻击,继续加大对中国产品的打击力度。

          四.毒饺子事件暴露中日关系的本质

          毒饺子事件发生在中国刚刚“以德报怨”邀请极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参加奥运后不久,日本对中国则是“以毒报德”,上演了一出现代真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宣告了唐家璇代表的亲日势力推行了将近两年的“对日新思维”政策的彻底破产,揭示了中日关系的本质。

          王者归来 2008.3.3

      • 家园 你手真快,花一个

        呵呵

    • 家园 日方说投毒不可能发生在日本的根据有三点。

      1,密封袋内部查出有毒。

      2,被查出的甲胺磷含有杂质,不是日本生产的。

      3,被发现有毒的商品在日本国内没有交集。

      由此得出:在日本国内被投毒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仔细检讨这三点根据,可以发现2,3两点不能直接得出投毒不是发生在日本国内的结论。

      因为所谓“毒饺子事件”基本上已经可以认定不是残留农药等生产事故,而是有人蓄意下毒,是一起刑事犯罪事件。既然是一起犯罪案件,那么甲胺磷的产地和投毒地并不能等同起来。同样,第三点所谓的根据是以单独犯罪为前提的,如果是团伙犯罪的话,那么虽然进口路线不同,在日本国内也无交集,但仍有可能是在日本国内被下毒的。

      难的是第一点,即未开封的包装袋内侧检出甲胺磷。日方据此认定那只可能发生在生产包装过程中,也就是投毒地点在中国国内。

      但是,这次公安部公布了农药渗透试验结果,也推翻了日方第一点根据的前提也是日方实验的结果:即农药无法从包装袋外侧渗透到内侧。

      如此,则日方的三点根据都非牢不可破,一切都又回到起点,投毒地点究竟在哪里,还得再从头查起。

      但是,不管最后查出来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产食品在日本的信誉是被毁掉了。

      • 家园 农药渗透试验纯粹是胡扯

        那是要把整袋长时间浸没在甲胺磷溶液里浸泡后才能有渗透,

        而实际上不可能有这样的作案条件,也没有那样的傻子。

        如果确实找不出作案人,那么放包装袋的常温仓库的最可疑,那里逢周末用甲胺磷蒸熏杀虫的话,就可以产生这个毒饺子的结果。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食品安全,也就不用我来多说了。

        • 家园 未必是胡扯

          甲胺磷乳剂的溶剂是甲苯或苯,和包装袋的极性相近,很容易溶胀渗入。不过要靠这个投毒,是有点扯。这提出了一个怀疑:谁干的?如果要害人的话,这么干不是太傻了吗?

          如果说是熏蒸杀虫导致的,那针孔又如何解释?总之,疑点重重。

          • 家园 针孔是个特例,且是开了封的

            针孔是个特例,且是开了封的,可以设想各种情况下都能发生。

            问题在于回收的同日产的密闭包装袋的内侧和饺子表面有甲胺磷,有问题的饺子都是周末日产的,所以我推测是周末例行的熏蒸杀虫所致,因为甲胺磷的挥发性,隔了一定时间就挥发掉了,但是密闭到包装袋里冷冻,甲胺磷就都被保鲜了。

            电视里看到商社的拍的片子里包装车间人人都带个大口罩,那甲胺磷的气味是闻不到的。

            • 家园 不可能的,除非不透气的口罩

              看来你不是高有机磷或者农药的,应该也不是搞化学的

              • 家园 甲胺磷溶于水,明白吗?

                不是开一瓶甲胺磷让你闻。

                虽然本人非专攻化学,N年前高考时拿了92分,大学里也要上化学课去化学系做实验。

                • 家园 甲胺磷是乳液,您那化学底子就不用拿出来了

                  甲胺磷味道之大,建议自己操做一下。

                  大学就算是化学系的,也未必每个人都接触过呢,何况只不过修了一下大学化学、普通化学之类的呢。

                  咱的化学成绩没有您那么强。一共有两次没到90.中考满分50,所以没到。高考是对化学逆反到了极点,想学计算机高三除了上课没看过化学,结果也没到。

                  无奈人算不如天算,高考时栽在了政治上,这科没及格。于是乖乖学化学去了。

                  • 家园 看来你在化学系也没学什么

                    常温下纯净的甲胺磷是晶体,工业产品是混有副产品的乳液。

                    做农药用的是水溶液,而所谓甲胺磷的气味是其水解时产生的甲硫醇气体,粪和屁的气味中的一种成分,煤气里加了少量以防漏气。

                    附在包装袋的甲胺磷本来就不多,因包装车间的水汽而有些水解产生微量甲硫醇气体,但口罩对含硫气味的吸附能力好(与口罩积聚了呼吸的水分有关),除非你是狗鼻子,那是闻不到的。

                    • 家园 纯净的甲胺磷你是买不到的,

                      工业品有好几种.粉剂,乳液都有.通常能搞到的是乳液.要是你闲着没事自己提纯也挺好玩的.

                      甲胺磷的气味,您提到了熏蒸.这个浓度的味道想屏蔽住还费点劲.

                      你可以选择性失明,选择性看不见,但不能选择性闻不到

                    • 家园 你们几个就不要就化学系争来争去了

                      抛开纸上谈兵,谈一下实践的经验。我就是农村里出来的孩子,当年在家扛着喷雾器打甲胺磷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无论是乳液还是水溶液,那股味道都还是很浓的,绝不至于戴着口罩就闻不到。所以在边上有人的情况下,以乳液或是水溶液的形式投毒,是很难实现的。

                      至于说晶体,我没有见到过,在此不做讨论,但在市场上是否能方便的购买到甲胺磷晶体或者是否能方便的从乳液制作晶体,就要请教各位化学系的高人了。

                      • 家园 请先看了我前面的贴

                        我提了因为逢周末常温仓库用甲胺磷蒸熏杀虫而污染包装袋原料造成这次中毒事件,且包装车间都带了大口罩,无法闻到附在包装袋上的甲胺磷的气味,那个量跟扛着喷雾器打甲胺磷能是一个级别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