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泽东到了哈达铺才知道“陕北有个刘志丹”? -- 双石

共:💬35 🌺8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毛泽东到了哈达铺才知道“陕北有个刘志丹”?

    毛泽东到了哈达铺才知道“陕北有个刘志丹”?

    双石

      许多关于长征的史籍和回忆录都称:中央红军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到达哈达铺后,毛泽东等从当地邮局得到报纸上获知“陕北有个刘志丹”,于是决定到陕北去与陕北红军会师。这个说法如今已经广为流传,许多文字和影视作品也一直在作如此渲染——甚至有人还称中共是这个时候才决定“北上”的。

      然而,笔者稍微认真一点钻了钻故纸堆,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结论——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以后,的确很长时间与在鄂豫皖坚持斗争的红二十五军、陕北的红二十六军没有电讯联系。但这并不是说对他们的情况全无知晓。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高原会师前后,实际上对两支红军的活动情况还是有了解的。在与中央红军会师前夕的1935年5月30日,以张国焘署名发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成立宣言》中,已经提到了这两支红军部队的活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的成立,正当着百战百胜的红四方面军大举西征得到无数胜利,西北革命猛烈发展的时候。围绕着红四方面(军)的胜利行动的,有陕南徐海东同志领导的红二十五军,陕北刘志丹同志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川南孟光远同志领导的红九十三军,以及成都、重庆的罢工运动,安绵的游击战争,士兵暴动,都在配合着红四方面军的进攻,苏维埃革命的烽火,正在西北各省普遍的燃烧,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便是西北革命运动的大本营领导者与组织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成立宣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28页)

      此间,在《西北特区委员会庆祝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成立祝辞》(《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31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临时政府布告(第一号)》(《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32页)、《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至红军游击队电(1935年6月6日)》等文献中,也多次提及这两支红军部队。而在此前,红四方面军已有“赤化川陕甘”计划,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的两河口政治局会议上,更进一步决定了两军合力北上,“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74页),并拟定了为达此目的需实施的《松藩战役计划》。

      《松藩战役计划》因各种原因流产之后,中央政治局在芦花、沙窝会议后,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拟定了《夏洮战役计划》,期于“迅速北进夏河流域,突击敌包围线之右侧背,向东压迫敌人,以期在洮河流域消灭遭遇之蒋敌主力,形成在甘南广大区域发展之局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95页),并形成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决议中,再次提到了“红廿五、红廿六军及廿九军在川陕甘地区的活跃”(《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103页)。

      红军右路军到达毛尔盖地区后,由徐向前、陈昌浩签署的《右路军行动计划》中,也通报了“我二十五军(徐海东同志所部)于本月七、八两日,攻占甘南之徽县、两当等县,逼近天水并向成县进迫。”的情况(《右路军行动计划(1935年8月10日8时于毛尔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120页)。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尔盖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指出:“在目前具体的敌人的情况之下,为实现六月二十八日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基本的决定,要求我们的主力迅速占取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流域(主要是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请注意这句——引者注),以便取得陕甘之广大地区,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继进发展之有力支柱与根据地。”(《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126页),决定如此方针的之理由为“甲、在政治上,我们能够同二十五、二十六军,及通南巴游击区取得配合,协同动作与汇合,并给在这个地区中开展着游击运动以帮助组织、领导、联系存在于陕川边之苏区与游击区域成为一片的苏区,这给我们可能在短时期中,迅速造成巩固的苏区根据地,这就能够迅速的形成在中国西北部以及全中国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同上)

      综上所引,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共中央及毛泽东,还是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都对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的活动情况及其区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有了与之“协同动作与汇合”的决定!所谓“毛泽东到了哈达铺才知道‘陕北有个刘志丹’”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而且,“北出陕甘”也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央形成了决议的既定方针,并不是到了哈达铺才临时抱佛脚想起来的!

      虽然中央单独率红一、三军团北上实际行进的路线,与此前“决议”所决定的路线在战略取向上是一致的。但确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前者已没有了“夺取岷州为中心之洮河流域”作为“向东进攻”之依托的内容。究其原因在于:此前的“北上”,是两军合力北上,首先占据“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流域”作为依托,然后“向东进攻”,以期取得“同二十五、二十六军……协同动作与汇合”,这个方针的最重要的前提是:两军合力北上。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也好,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也好,在这个计划中的地位是“协同动作”,重要性并不突出;而中央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时,“两军合力北上”的前提显然是不存在了,仅存七千余众的中央红军主力,已无法独立完成“占取岷州为中心的之洮河流域”作为依托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创造的陕北根据地的重要地位就得以迅速提升(中央在决定单独北上时还不可能知道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军即将实现会合)——它成了力量已很薄弱的中央红军主力得已喘息和重振的根基。

    夏洮战役计划概略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击下载清晣大图——外链出处

    关键词(Tags): #长征(嘉英)#红军(嘉英)#哈达铺后(嘉英)#陕北(嘉英)#刘志丹(嘉英)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知双石兄有无注意到张国焘的一段回忆

      懋功会师后,张国焘去见毛泽东,毛谈到中央由四方面军掩护去宁夏的计划。张回忆说:“他所提出的计划,没有着重说到陕北,没有说到‘北上抗日’,因为我们当时是在被隔离的状态之下,对于‘抗日’”一事确实非常茫然;他也没有说到陕北可以和刘志丹、高岗以及徐海东两部会合,因为刘志丹高岗的名字我们那时都不知道,徐海东部究竟存在与否,也成疑问。”(张国焘《我的回忆》下p382)

      张国焘说当时不知道刘志丹高岗的名字,与双石兄所引的西北联邦成立宣言有矛盾,但可否这样推测:虽然张国焘方面在5月底6月初的宣言、文电中提到了刘、徐的部队,由于彼此根本没有联系,所以在6月中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的时候,无论张国焘还是毛泽东,其实对两者的情况几乎没有了解,甚至对其的存在与否还表示怀疑,所以即使6月底两河口会议后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也还是拟经松潘在川陕甘发展,而不是直接北上陕北。因此说毛泽东直到后来看到报道,才真正确信刘志丹的红军在陕北的活跃存在,从而在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时最终决定去陕北与刘志丹等会师,应也可说得通。

      • 家园 不是这么回事儿

        兄弟已经说过,口述史回忆录这类东东,要小心伺候。张的回忆录错讹很多——即或不究立场,客观上因为他写作时是在国外,没法参照当年历史文献,所以很多话是经不起考究的。

        张国焘不可能不知道刘志丹,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前后他们有关文献中已经把刘、徐列入了“红四方面军”账下,特别是徐海东部,35年8月间拟定夏洮计划时还从破译敌电中得到过徐部动向的消息(比那个读报信息还要便当)……

        所以先生“怀疑”之说,难以成立!

        • 家园 可能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

          1。张国焘第一次去见毛泽东,是在6月中旬,两河口会议之前,由于与刘、徐部之间根本没有联系,所以虽然可能听说过传闻,甚至把他们列入“四方面军”的帐下,但那时无论张国焘还是毛泽东,对他们的情况几乎没有了解,所以当时对其的存在与否表示怀疑还是可能的,故那时制定的松潘计划的北上,似也还未有直接去陕北之意,对刘、徐情况地了解,应该是此后逐渐增加的。

          2。至于张国焘说当时不知道刘志丹高岗的名字,在与双石兄所引的西北联邦成立宣言发生矛盾时,在史料的采信上,自然应以正式文件为准,回忆录这种东东出现错讹是常见的,即使作佐证,也得多对比几个当事人的说法才比较靠谱些,对此鄙人深有同感。如果当事人各说各话,那是既让研究者头痛又是研究分析的乐趣所在;

          3。拟定夏洮计划是在35年8月间,这时由于更关注刘、徐两部的情况,获悉的信息应该会比两个月前更具体。所以同意双师兄的另一种推测:

          哈达铺之所以在后来凸显出那么大的作用,就在于中央的的确确是在哈达铺才明确向全军宣布去陕北去“落脚”的,大多数中央红军官兵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清楚地知道:“陕北还有刘志丹同志领导的苏区”!

          • 家园 另,兄台所言张第一次见毛时间……

            不是“6月中旬”,而是6月25日在两河口,当时张从杂谷脑(今理县县城)红四方面军总部翻越虹桥雪山去赴政治局会议。

            6月中旬,是李先念等所率红四方面军接应的先头部队与中央红军会合。

          • 家园 不完全是传闻……

            两河口会议之前的红四方面军文件中已经明确地指明刘、徐部的地域属性——在游击战争环境中,类如“陕北”、“陕南”就已经是非常明确的地域指向了。况且,徐部年前还配合过四方面军的陕南作战,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的34年7月间,程子华被周恩来委派向25军传达过转移指令……,他们与中央或张国焘通过上海局都有“交通”往来,虽不适时却也不是全无知晓。

            两河口决定的是“创造川陕甘苏区”(这是以两军10万人马合力经营,并不以陕北是否有苏区作为前提)且在取松潘后“首取甘南”,这与后来因松潘计划流产后另拟的夏洮战役计划的取向是一致的,中央后来的实际路线,就是取消了“北取甘南为根据”的这个过渡。

            又,两军会师之后两河口会议之前,张已有电表示对“北出陕甘”的异议,所以中央在会议之前曾有文件说明,这个“川陕甘”计划是“以四川为中心”的“川陕甘”计划——这也是兄台慧眼瞧出的与“夏洮战役计划”所明显不同的一点。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对刘、徐部的情况更清楚所致,而是因为当时红四方面军主力已全部集中川西北高原,川陕苏区已被全部放弃,“以四川为中心”的可能性已经很小(除非按张意“南下”)。

            • 家园 受教了!另外请教双石兄

              松潘计划流产,一般的说法是因张国焘意见与中央相左,致使红军在懋功、毛儿盖地区滞留一月余而贻误了战机,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 家园 兄弟认为客观因素可能要大一些……

                松潘不好打,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后曾经占领平武,土门战役取胜后又进入岷江流域,平武方面的兵力亦全部收缩。此后攻击松潘都是沿岷江两岸向上游进击,地形狭窄险要,兵力无法展开,攻击不利。如果平武方面当时不撤回辅以助攻,可能要好一些。

                兄弟个人看法,“张主席”延宕了时间的确是个大问题,但既或他没有磨叽,红军也很难在7月中旬前拿下松潘(7月底就肯定拿不下了——胡部兵力已集中,机场也开辟了,薜部也集中平武)。在卓克基、杂谷垴一带的一、四方面军主力要进至毛尔盖方面参加攻击,要跨越黑水河流域,而黑水河流域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一部与彭德怀三军团配合,直至7月中旬才得以基本打通,致使此前向毛尔盖前进的部队不能由毛尔盖河沿谷上行,不得不翻越昌德、打古两座雪山。

                “张主席”的磨叽主要是副作用是松潘战役流产后还在扯皮,部队进不得退不得,在毛尔盖这个不毛之地又饿了近一个月肚子。

      • 家园 自罚去面壁
        • 家园 松藩计划是为了完成两河口北出陕甘决议而制定的……

          当时要避开草地,所以必须取松藩,争取从南坪、平武出川。过草地是因为松潘打不下来,被迫而行的。

    • 家园 送花,拜年!
    • 家园 还是中校的水磨功夫做得细

      佩服佩服...

    • 家园 现在的文章经常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中央红军是肯定知道“陕北有个刘志丹”的,只是经过那么多时间没有联系,当时各地的红军都很困难。陕北这支红军还存在不存在,存在的话在哪里落脚,是不是离开了陕北那时真搞不清。

        所以哈达铺的报纸应该是能让毛泽东确定刘志丹这支红军还在陕北,并且还保有一块根据地。

      • 家园 我也赞同这个观点

        红二十六军的发展很坎坷的,当时的情况下,我感觉中央红军和张国焘对刘志丹他们是否还在,是否有根据地未必很有把握。

        • 家园 哈达铺读报之前的俄界会议上,毛泽东发言称……

          “二十六军领导上不一定正确,尚能主足与发展。我们更加可能。”(《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部分》第151页)。

          这方面的文献证据还有很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