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下雪天的日本人 -- 萨苏

共:💬30 🌺15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下雪天的日本人

    [平面媒体用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几天华南在闹雪灾,和日本人问起来,日本人苦笑说你们偶尔闹一闹,我们可是年年都要闹雪灾呢 – 日本是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到了北边不能下雨就变成了雪,在北海道下到能把人埋起来的程度并不新鲜。经常可以在春天电视上看到某个城市刚刚雪化的情景,一辆一辆锈迹斑斑的小汽车出现在道路两旁,好似出土文物,其实都是被大雪埋了几个月的结果。

    都说日本是经济大国,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日本还是自然灾害的大国,台风不断,海啸频繁,地震是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火灾是新闻报道的家常便饭,还时不时闹个雷击不使生活太平淡,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东京不但米贵而且多灾,相比之下雪灾在日本人眼里实在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反而产生了《雪国》这样的文学作品。

    日本闹雪灾的地方主要是北部,包括北海道和北陆等东北部地区。然而“久病成医”,日本人也自然有了一套对付的方法,比如北方日本人的车后备厢里,少不了的就是轮胎防滑链,而当地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定时出动推土机式的扫雪车,保证至少交通干道的畅通。日本的漫才(相声)里说从南向北走,房子越来越瘦,一如当地人的脸。这是因为在日本南方,如大阪等地,房顶的造型和中国差不多,而日本北方雪大,越向北,房顶造得越瘦削,以避免积雪压塌天花板,瘦来瘦去到北海道就变成“大娘银枪刺青天”的造型了。巧得很,南方的日本人,比如大阪人,多是好打算盘的商人,一副团团富家翁的面孔,而北海道气候严酷,居民多是意志坚定的冒险家,面孔也自然如高仓健一样只剩高山深谷。这两个同步的变化虽没有本质的联系,却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日本不但北方下雪,南方也下,而且也会造成问题,只是问题的性质有所不同。

    日本南方气候温暖,比如神户这样的地方大约一年难得有几天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这里也下雪,但下雪后基本会很快花掉。于是路面积水,到得气温降低的时候,就会结冰,这种雪后冰,成了日本冬季交通的大敌。不幸的是日本地势崎岖,颇多坡路桥梁,使这种危害越发严重。

    好在日本人对此也是想了不少办法,我曾在大阪看过一个工业用车展,里面为路面除冰的车就有十几种,最奇怪的是一种好似坦克的庞然大物,可以向下喷出热风,走过的路面就像吹风机吹过一样,不过据说成本很高所以未见实用。

    实用的方法未必如此花哨,在日本公路多坡,桥的地方,路边常可以看到一个个黄色的塑料箱,造型仿佛救生艇,看标志是日本政府的财产。对于它们的用处我曾百死不得其解。然而,下雪天,经常可以看到日本人带着塑料桶,打开这种箱子,从里面用铁锹取些白色的晶体装走,更有甚者扛起里面的一口袋什么就走。。

    日本的商家尚且小气到论克卖水果,这日本政府居然大方到让人用铁锹随便装东西走,好几十斤呢,实在有点不可思议。然而那种塑料箱上的确标着“自由取用”的字样。

    时间长了才知道,那塑料箱里装的,是专门用于化冰雪的化学药品,主要成分就是盐。那么这盐为什么可以自由取用呢?原来日本和我国在冬天一样,也经常派出洒水车喷洒盐水化路面的冰雪,不幸的是日本住宅拥挤,有很多居民区的小路极为狭窄,使用的人也主要限于社区里的居民。这种地方派车扫雪又困难又不经济,可是不去呢,汽车从这种小路的坡上滑下来除了登堂入室没处可去,危险更大。

    于是日本政府就想出了这个招数 – 化冰剂我给你们预备好了,白给,你们要觉得危险就自己去了去撒吧。

    别说,这个办法的效果不错,用这些免费的盐,日本的居民或自治会(居委会)通常都能把自己居住区的路面保持得很安全。表面上看白给化冰剂是吃亏,实际上算一算扫雪的人工,日本政府赚大发了。

    每个国家在大雪纷飞的日子,为了避免大雪封门,都不免引发居民的购物储存之风。在日本,普通居民雪灾的时候会抢购什么呢?除了一般的米面糖醋,大概还有两样外国人想不到的东西,一个是煤油,一个是桔子。

    煤油,是因为日本家庭普遍使用煤油炉作为重要的取暖设备。日本没有暖气的概念,所以冬季一般依靠电褥子和空调。不过空调有一定的缺点,一来热气从上往下一些人觉得不舒服,二来让整个屋子暖和起来需要时间,三来。。。日本的电费贵,如果三室一厅的房子靠空调,一个月的电费就要人民币两千块了。所以到了特别冷的时候,日本家庭冬天往往改而使用煤油炉。这东西劲儿大加温快,煤油在日本又很便宜,实在是又经济又方便的保暖设备。虽然历史悠久,日本的煤油炉决非中国大学生宿舍用来做便餐的那种简陋东西,已经发展成带电脑控温,具除臭功能的现代化设备,售价常常好几万日元一台,仿佛戴了太阳镜的恐龙一样时髦。下大雪的时候赶紧储备一两桶煤油,免得天气冷的时候在家里哆嗦,也就不是奇怪事情。

    至于抢购桔子,则是源于日本的文化习惯。日本桔子产量很高,而且易于储存,而日本家庭普遍有一个长方形炕桌,正是专供家人在冬日围着吃桔子用的。想想,外面下着大雪,家里放好炕桌,下面打开袖珍加温器,上面盖上大大的被子,被子上面堆上金灿灿的桔子。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把脚伸到被子底下,边吃桔子边聊天赏雪,这种场面确是颇为诱人的。

    可是我认识的一个研究比较文化学的日本教授奇怪地问 – 这不是你们中国人的习惯么?“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是你们中国的诗嘛,难道你们现在不这样吃桔子了?

    想说你理解错了,吴盐胜雪和下雪无关,却一时不知从和说起。

    也没准儿人家的理解是对的呢。

    忽然发现,跑题了。

    [完]

    元宝推荐:范适安,
    • 家园 问个问题哈

      我记得以前看过说法,说盐分为主的除雪剂对公路损伤比较大,容易腐蚀路基,造成公路翻浆什么的,现在为什么还都用盐呢?是说做了什么改进,不伤路面了?还是路面改进,不怕腐蚀了?

    • 家园 听说日本有些高速路有加热系统

      下雪的时候高速上面很安全,是这样吗?

    • 家园 感官世界里好像就是日本大雪天的场景,感觉他们挺不怕冷的。
    • 家园 花之
    • 家园 送第100朵花
    • 家园 送花送宝送推荐!一次成功!多好的文化比较啊!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推荐成功!

    • 家园 扫雪坦克前几天在电视(国内新闻)上也看到过

      好在日本人对此也是想了不少办法,我曾在大阪看过一个工业用车展,里面为路面除冰的车就有十几种,最奇怪的是一种好似坦克的庞然大物,可以向下喷出热风,走过的路面就像吹风机吹过一样,不过据说成本很高所以未见实用。

      是军方的装备, 后面是一个类似飞机上的喷气发动机, 开动后可以喷出高温高速的气流. 在新闻里面演示了一下高速公路上的除雪, 效果非常好.

      顺便说一句, 采访军官时的字幕打出来的是某防化部队, 应该是南京军区的.

      • 家园 那个就是航空发动机啊

        太蚝油了那个,后面得跟个油罐车才行,一般用于机场跑道清雪,用在公路上得话实在太蚝油了

      • 家园 看这个,可能是对付核战争用的

        共军又出动了:这一次不是人工铲雪,惊现喷气式清洗车

        信源:台湾东森新闻世界论坛网

        暴雪来袭,大陆不少城市道路积雪严重交通打结,而解放军又出动了,不过这一次不是人工铲雪,而是出动新型的喷气式清洗车,用强大的喷器把路面吹乾净,效果惊人.

        尖锐的引擎声强大的喷射气流,路面上厚重的积雪像是尘土一样,整面整片翻起来,叁两下被吹的乾乾净净,这是南京军区为了帮助清理路面积雪,特别支持的重型武器,这种喷气式清洗车,车子後方的喷嘴可以调整仰角或是俯角,喷向不同的位置,原本是设计用强风和高速度的水流来清洗大型军用武器,像是战车或是卡车,没想到用来清除积雪效果超赞。

        比起先前派出大批解放军用锄头等等器具,慢工出不了细活,快了不知多少倍,新型装备出笼,就是希望赶紧抢救灾情,让民众能够畅通无阻。

    • 家园 看到“大娘银枪刺青天”,差点笑岔了气

      这个相声应该是叫做《如此照相》,是姜昆大红之作。好像1979年时最流行。

      老萨的记忆真是好啊。

      下一句李文华接的捧哏是:“刺完我就上八宝山?”当时的效果也是爆笑满场啊。

    • 家园 日本主要是日本海和北海道下大雪,太平洋一侧很少积雪

      在日本读大学院的时候,坐青春18到处跑。从名古屋到金泽,感触最深。名古屋还是艳阳普照,到了米原就见站台上一人高的雪,然后到敦贺,田野里都是交通壕,里面跑着汽车。最后到金泽,兼六园连保护松树的雪挂都积上雪了。直线距离300公里的景色相差很多,唯一不变的姑娘们在刺骨寒风中裸露的大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