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最佳咏雪诗 -- 九霄环珮

共:💬31 🌺6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最佳咏雪诗

    最佳咏雪诗

    有这么个老段子,估计许多人都听说过。就是四个人,一个店掌柜,一个秀才,一个财主,和一个乞丐,恰巧聚到一起,四个人连了这首咏雪诗。我给取了标题就叫《大雪》:

    大雪纷纷下地,

    都是皇家瑞气。

    下它三月何妨?

    放他娘的狗屁!

    这首诗虽然很糙,但是通俗流畅,琅琅上口,特别最后一句气势不凡,P和气不但压韵而且压义。通过角色变换,一首小诗峰回路转,生动活泼。从娱乐上说,这是一个成功的流传很广的笑话。从思想上说,此诗大有对上层漠视下层的疾苦的愤慨和讽刺。从哲学上说,此诗说明对一件事物,不同的人的看法是不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我们还能看出这个不同根本上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属性。从我这篇短文的角度来讲,我想说的是,下面我对一些古诗的理解是很个人的,并不一定代表普遍的共识。)不过话说回来了,这首诗妙虽妙,但是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诗的意境!

    说到咏雪,不能不提《世说新语》上记载的一则故事。某年某月某日,谢安在家中召集子弟讲解经文,突然就下雪了。谢安顺势就出题要考考大家:“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答到:“撒盐空中差可拟。”(这哥们也真逗,估计中午盐吃多了——老九注。)接着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悦!这个故事生动地对比了关于作诗什么叫作大头鬼,什么叫作小灵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叽叽歪歪说半天,其实我只对这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感兴趣。不是说其它句子不好,而是和这里的话题关系不大。这句诗可以说脍炙人口,一点也不拗口,形象生动。意境上也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上句“忽如一夜春风来”,让人不禁产生某种共鸣:当你清晨醒来,推开窗子,突然发现外面已经大雪满地。所以这句诗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不期而至的欣喜。但是回味的余地不多。下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平平,甚至有点俗气。一般来讲,中国古诗里的花是有品级的,象什么梨花桃花就不怎么上趟,而梅花荷花兰花的格调就更高一点,常常被诗人咏叹,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把这句诗拎出来,主要是举例说明什么叫有意境,但是意境却不太高的一种类型。

    说到咏雪,毛主席的大作不能不提,虽然是词,但是诗词不分家嘛。

    《沁园春 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如果光从对雪的描写来说,并不出众,头几句初看起来平平淡淡,其实老毛寥寥数笔,就把北国江山尽在掌握,这也是一种独到的功力,也体现了一种伟人特有的胸怀。这首词的除了表现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还以恢弘的气势著称,到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简直把气势顶上天了。这首词体现的一种“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气概和作者当仁不让的雄心壮志是无以伦比的。这个“风流人物”一般的解释是“人民大众”。其实我也相信毛泽东自己也确实把这个风流人物作为人民大众来抒发的,这是和他的政治和哲学观点一致的。当然,我也想指出,中国革命的人民大众,有一个头,这个头就是毛泽东。

    这首词发表在解放战争前夕。蒋介石如果在吃饭时候读到这首词,估计要气得活活噎死!为什么?听听毛泽东的口气,他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不放眼里,蒋介石之辈哪里会在话下?据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经找人也写一首气派的想把毛压下去,可是连毛泽东的脚后跟都够不着。所以,我私下估计,毛泽东写这首词固然是自己个人的诗兴所至,恐怕也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这就是向外界宣布共产党的必胜信念。在三年解放战争前夕,共产党着实放一个响炮,在气势上已胜了一筹。所以,这首词是空前绝后的。它算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吗?不能。毕竟我个人的选择需要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动。我毕竟不是毛那样的伟人,确切的说,作为小老百姓的我,对毛是一种瞻仰,而不是感动和共鸣。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写了不少军旅诗歌,这首《塞下曲》是代表作之一。香港导演吴宇森喜欢搞些教堂枪战,中间放些鸽子,有人称之为“暴力美学”。其实卢纶才是搞暴力美学的鼻祖,而且手段高超。卢纶的暴力美学有两个主要特点,首先他描绘月黑杀人都是不带血的,打斗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要靠读者自己想像,但是这样有确实是非常紧张刺激的。我少年时特别喜欢读卢纶的这些“打”诗,可那时却总觉着不过瘾。现在品味起来,这才叫艺术的高超,这大概就类似于国画里面的留白。都填实了反而丧失了趣味。卢纶的暴力美学另一个特点就是神秘感,通俗地说,他的诗里面有种“神秘兮兮”的气氛。这种神秘感和战斗的紧张刺激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卢纶作品独特的诗意!而雪,在这样特殊的意境下化作了一种特殊的美学元素:落满雪花的弓刀确实是值得玩味的。如果我是一名军人的话,那我很可能把这首诗选为最佳,但是我心中另有所属。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可以说,柳宗元是个很傲性的人。这首〈江雪〉和他的另外一首〈渔翁〉简直风格迥异,这说明柳宗元是个多面手,也并非是个性格狭隘之徒。如果把〈渔翁〉和〈江雪〉对比,就会发现〈渔翁〉暖,〈江雪〉寒;〈渔翁〉亲和,〈江雪〉孤傲。这首〈江雪〉的欣赏需要结合柳宗元当时的处境。那个时候他被贬官到偏远地区,通过创作这首诗,我们仿佛能触摸到柳宗元微妙的心理:“贬官又如何?老夫走到哪里都很帅!“ 不得不承认,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环境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确实是很酷很帅的。不论这个“独钓”的老翁是柳宗元自己与否,他心中能有这样的意境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首诗能算最佳吗?实话讲,诗写到这个份上,实在是登峰造极的了,但是,这个〈江雪〉也太“寒”了点,有点让人受不了。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这首〈对雪〉的大环境是安史之乱。这里只抽取“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略作议论。杜甫是诗圣,他的诗艺术境界都很高,思想境界都很深。对照“急雪舞回风”,我们可以刊出“乱云低薄暮”的“低”是动词“压低”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乱云在薄暮时压低,急雪在回风中飞舞”。这是一种压抑而又混乱的气氛,这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作者的个人处境都完全一致。从艺术手段上说,这句诗单独抽取出来也带有强烈的美感。如果在“乱云低薄暮”的压抑环境下,诗人的笔转向打蔫的花草和吓趴的猫狗,那就无趣了。也就是说在压抑环境下的躁动是特别强烈的躁动,这就叫“艺术的张力”。另外,“急雪舞回风”这个句式具有一定的舞蹈和音乐韵味,引起了后来者的注意。比如,宋代朱淑贞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还有一首古琴曲叫〈梧叶舞秋风〉非常动听。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千古绝唱,估计介绍怎样鉴赏的文章多如牛毛,那么也不多我一个。我简单说说。一般来讲,头两行的黄鹂和白鹭的活动是近景,后两行的千秋雪和万里船是远景。其次,我们很容易看出后两句的景色是透过窗和门裁剪得到了,仿佛“西岭千秋雪”和“东吴万里船”是镶嵌在门窗的框子里似的,这有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窗子裁剪的“西岭千秋雪”似乎要显得更远一些,“东吴万里船”也一样。而且,这里的“千秋雪”的远和“万里船”的远还不太一样。前者带有时间上的悠远,后者强调空间上的悠远。“万里船”意思是行程满万里的船,这样的船该经历了多少物事人非啊。所以,通过一个房间的门窗裁减的“千秋雪”和“万里船”带有强烈的悠远的沧桑感。这是后两句的意境。前两句相反,非常童真烂漫。前后的对比强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时刻,童真和沧桑并存。高啊!这就是作诗的“已臻化境了吧”! 但我还是不能把这两首诗作为最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表面上意思很明白,但确切的含义争议很大。争论的焦点是这个“风雪夜归人“到底是什么人?有人说这个人就是作者自己,“归“可以理解为“宾至如归“的归。也有人说这个人是“白屋“这家的主人,“归人“就是回家的人。这种问题,除非作者钻出来摆平,恐怕永远没有定论。我的观点是读者怎样理解都是允许的,只要能获得心灵的共鸣不就可以了吗。

    作为我来讲,我倾向于把“风雪夜归人“当作主人而不是作者这个客人。按照这种理解,整首诗的故事就是:某日,作者去拜访住在芙蓉山上的一位朋友,当时天气不好,大雪风飞。作者到来时家主不在,但仍然受到朋友家人热情的接待。后来作者和朋友家人一起等待朋友的归来,直到深夜风雪中门外传来犬吠......

    我的理解不但把“夜归人“当作主人,而且当作作者原本认识的朋友或者慕名来拜访的对象。当然不是非得这样,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路过此地,虽然萍水相逢却仍然受到热情接待。这都无伤大雅,这个大雅就是这首诗蕴涵的人情的温暖。在心理上分析,我感觉这里有一个感情的延伸和传染现象。一方面是芙蓉山主的家人对山主的挂念之情延伸到作者身上,使作者在风雪中感受到关心和温暖。另一方面,山主家人对未归主人的牵挂又传染到作为客人的作者身上,在风雪天里,作者也在挂念和等待着主人的归来,直到深夜。再延伸一层,这种牵挂的感情还会传染到读者。作为读者,当我们读到“风雪夜归人”时,脑海中不禁浮现一个在风雪交加中往家中赶路的人,不禁联想到他的步履艰难和急迫心情,不禁想起自己也曾在雨雪天等过家人,也曾被别人等待牵挂。奇妙的是,这样浓烈温暖的关怀之情都是读者体会到的,而不是作者大力描写的。简单的景物描写,简单的叙事,和最后一句简单的神来之笔“风雪夜归人“为风雪中的人们送来一丝真诚的关怀!

    关于咏雪,真正的好诗不在于把雪描绘成花一样美,象“千树万树梨花开“还停留在比较浅的意境。真正的好诗还是要抒发人情。欣赏美丽的雪景,只能等到家人团聚之后。“风雪夜归人“是我心中的最佳咏雪诗!

    (这几天的大雪,给中国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在此祝愿人们一切平安!)

    关键词(Tags): #九霄诗话#咏雪元宝推荐:铁手,范适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小时读诗和老大读诗又有不同。

      幼年时读诗,未必真解得其意,独爱其文字上的美感罢了。

      如今看来,又是一番新景象了。

    • 家园 还有一个有趣的

      话说薛宝钗道:“到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说着,便令众人拈阄为序.起首恰是李氏,然后按次各各开出.凤姐儿说道:“既是这样说,我也说一句在上头。”众人都笑说道:“更妙了!"宝钗便将稻香老农之上补了一个"凤"字,李纨又将题目讲与他听.凤姐儿想了半日,笑道:“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下剩的我就不知道了。”众人都笑道:“越是粗话越好,你说了只管干正事去罢。”凤姐儿笑道::“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众人听了,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就是这句为首,稻香老农快写上续下去。”凤姐和李婶平儿又吃了两杯酒,自去了.这里李纨便写了:

        一夜北风紧,自己联道: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香菱道: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探春道: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李绮道:

        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李纹道: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岫烟道: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湘云道: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宝琴道: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黛玉道:

        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宝玉道: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宝钗道:

        谁家碧玉箫? 鳌愁坤轴陷,李纨笑道:“我替你们看热酒去罢。”宝钗命宝琴续联,只见湘云站起来道:

        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宝琴也站起道: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湘云那里肯让人,且别人也不如他敏捷,都看他扬眉挺身的说道: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宝钗连声赞好,也便联道:

        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黛玉忙联道:

        翦翦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一面说,一面推宝玉,命他联.宝玉正看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共战湘云,十分有趣,那里还顾得联诗,今见黛玉推他,方联道:

        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湘云笑道:“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倒耽搁了我。”一面只听宝琴联道:

        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湘云忙联道: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宝钗与众人又忙赞好.探春又联道:

        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湘云正渴了,忙忙的吃茶,已被岫烟/道:

        空山泣老И.阶墀随上下,湘云忙丢了茶杯,忙联道: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黛玉联道:

        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湘云忙笑联道: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宝琴也忙笑联道:

        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湘云又忙道:

        海市失鲛绡.林黛玉不容他出,接着便道:

        寂寞对台榭,湘云忙联道:

        清贫怀箪瓢.宝琴也不容情,也忙道:

        烹茶冰渐沸,湘云见这般,自为得趣,又是笑,又忙联道:

        煮酒叶难烧.黛玉也笑道:

        没帚山僧扫,宝琴也笑道:

      埋琴稚子挑. 湘云笑的弯了腰,忙念了一句,众人问"到底说的什么?"湘云喊道:

        石楼闲睡鹤,黛玉笑的握着胸口,高声嚷道:

        锦や暖亲猫.宝琴也忙笑道:

        月窟翻银浪,湘云忙联道:

        霞城隐赤标.黛玉忙笑道:

        沁梅香可嚼,宝钗笑称好,也忙联道:

        淋竹醉堪调.宝琴也忙道:

        或湿鸳鸯带,湘云忙联道:

        时凝翡翠翘.黛玉又忙道:

        无风仍脉脉,宝琴又忙笑联道:

        不雨亦潇潇.湘云伏着已笑软了.众人看他三人对抢,也都不顾作诗,看着也只是笑.黛玉还推他往下联,又道:“你也有才尽之时.我听听还有什么舌根嚼了!"湘云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宝钗推他起来道:“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伏你. "湘云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众人笑道:“倒是你说罢。”探春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便早写出来,因说:“还没收住呢。”李纨听了,接过来便联了一句道:

        欲志今朝乐,李绮收了一句道:

        凭诗祝舜尧.李纨道:“够了,够了.虽没作完了韵,Й的字若生扭用了,倒不好了。”说着,大家来细细评论一回,独湘云的多,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 家园 基本赞成对杜甫《绝句》的分析,但不太赞成对其的评价。

      我对“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一直不太有感觉。主要就是觉得太过于精致了,以至于损害了应有的悠远和沧桑。一方面是文字过于整齐,另一方面是通过门窗剪裁的构思固然精巧,可是也把一种境变成了画框里的景,诗人的功力再高,可要通过景——画——诗这两道转折,而且要描摹的还是悠远和沧桑感,太难了。

    • 家园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沁园春·雪》当属咏雪抒志的顶峰之作。

      其实,不用世人枉费笔墨,作者就以此词,为自己作了最精确的评价。

      可以不过份地说,每人对作者如何评价,也可以浓缩在对该词的评价中。

    • 家园 另附谐趣咏雪诗两题

      郑板桥《咏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这首诗,也是石越穿越后的开山之笔。

       唐·张打油《雪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一窟窿。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 家园 记得张打油还有一首咏雪诗,带老兄ID的

        咏雪

        唐 张打油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另外,九霄兄帖子里的那首打油诗,我以前看的版本差几个字,也打出来凑个趣:

        天地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正在挖河泥,看到老兄的好帖子,忍不住回一个,以示到此一游。

      • 家园 据说,"打油诗"一名,即源自于此

         唐·张打油《雪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一窟窿。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后人将通俗直白之作,命名“打油诗”,取作者名,而此诗就是“打油诗”的开山鼻祖。

      • 家园 这也是诗吗

        唐·张打油《雪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一窟窿。

          黑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亏LZ 竟找来这样的诗,实在逗人笑!

    • 家园 【原创】最佳咏雪诗(下, 已合并到顶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